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那确实是网没错,但那是罩盔网,可不是什么渔网,亦不是美军的专利。

这种东西的实际作用与罩盔布差不多,但罩盔网更简易廉价,它不提供钢盔的外观掩护,仅为保持盔体漆面不被磨损。

有罩盔网的存在,就如同苹果外面蒙了层泡沫网一样,可以极大的减少钢盔的磕碰和不经意摩擦,大大缓解了盔体在战场上的油漆剥离速度,否则一顶钢盔的漆面可顶不了多久,它们随着士兵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没几个月就会变成亮崭崭的银帽子。

话说日本有个叫饭冢国五郎的“军神”,当年就是因为钢盔漆面掉了,自己又喜欢阵前瞎嘚瑟,结果让庐山上国军几个眼尖的士兵发现,继而一枪狙杀了。

实际上二战时发生过很多起头盔反光形成的战术暴露问题,无论是日军、苏军还是美军、德军都能找到一些零星的头盔暴露问题。尤其是夜间行动,明晃晃的头盔在月光和曳光弹下简直不要太耀眼,以至于二战后期许多国家都选择了布质的罩盔布来遮挡头盔。很显然,连油漆面都如此容易出问题,那么掉了漆的银色钢面就更不用说了。

但在罩盔布之前,人们的简易解决办法就是给添加罩盔网,这些网格很好的阻止了头盔的磕碰掉漆,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头盔反光,某些隐蔽偷袭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盔体磕碰轻易发出声响。

除此以外,二战时罩盔网还被当做标准的丛林战装具,相比起布质罩盔,网格可以很好的插入树枝、草木,迅速的转变为伪装网,大大提高野外埋伏的隐蔽效果。

士兵们亦开发出了罩盔网的很多附加作用,比如它可以很轻易的设置系留点,从而将急救包等东西挂在头顶。

或者干脆把东西塞进罩盔网里面去,这时候它就是一个网兜。据说有些士兵还会解下网兜做其它事儿。

如果再搭配下上一些麻布盔布和烂布条,借用这些网格将头盔直接变成伪装帽也没啥问题,总之自由度大的很,全世界的军队都知道用。

看,德军为了强行附加罩盔网功能,甚至干脆用铁丝给拧了个,他们通常使用的是粗麻绳编织的网,这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更流行于德国伞兵之中,也有不少人会使用双层网,给外面的麻网提供固定,免得过于松散。

比如这位就给自己弄了个铁丝网,显然如此大的网格,我们不能指望它的防磕碰能力,它就是拿来做伪装网用的。

那么,就是这样。

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嘿,你可真是个邋遢的家伙,你的头盔怎么那么脏,上面沾的是什么?牛粪吗?”

“你真是个无知的家伙,头盔越干净的人,日本人的枪越会朝你开,你看看那个爱干净的家伙,他的头盔总是很干净,可是昨天他被日本人给爆头了,死得好惨!”听到战友笑话自己,他非常难过,此时此刻他不禁地回想起昨天的情景,他的排奉命去侦察,他们小心翼翼地在丛林中探查,结果那个爱干净的战友居然被日本人的子弹爆头了。

“喂!你在开玩笑嘛?日本人怎么发现他?难道日本人的子弹长眼睛了?这不可能!”

“日本人的子弹没有长眼睛,我看是头盔暴露了我们的位置,我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看到掉在地上的头盔在反光,我想日本人的狙击手是靠这个来锁定目标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士兵用的是M1头盔,这种钢制的头盔被喷为绿色,它理论上能够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丛林地带内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真的仅仅是理论上的保护,实际效果不理想。太平洋的岛屿的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阳光非常充足,完好崭新的M1头盔钢盔不会严重反光,但是那些在战场上被子弹擦破绿色涂层的M1头盔则会在太阳底下严重反光。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上,多次计划偷袭日军,但是他们的头盔却总是暴露了他们的行踪,使得日军提前做好战斗准备,美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

恐怖的伤亡让美国人不断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本他们想用布把头盔包裹起来,但是战场上的条件使他们放弃了这个方法,他们尝试过在头盔上涂泥土,可惜效果不是非常好。经过多次尝试后,美国人选用了岛屿上最常见的来渔网来包裹头盔,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反光的现象,士兵们还可以在渔网上挂树枝、树叶和布条等伪装物。

美军刚改良头盔的时候,自以为可以通过美军头盔反光来发现美军动向的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指挥官阁下,为什么我们把重型远程武器放在阵地前沿,这样对我们非常不利,如果美国人快速突进的话,我们的重型远程武器很容易失去作用,卑职实在是不明白,请阁下赐教!”

“哈哈......美国人的头盔严重反光,我们可以靠这个轻松知道他们正在靠近,他们只要进入远程武器射程范围内,我们就射击,他们根本没机会靠近我们的阵地。”

哒哒哒......哒哒哒......

“指挥官阁下,美国人打过来了,他们离我们只有五十米。”

“纳尼?他们的头盔怎么没有反光?”

“指挥官阁下,美军的头盔上包着一层渔网,网上挂了许多树枝和树叶,我们都没看见他们头盔反光。”

“嘿,日本的伙计们,举起你们的手!不然我就开枪了!”

美军头盔外装的“渔网”实际是伪装网,自从美军的头盔外面装上这一层伪装网后,他们的头盔不再出现严重的反光现象,士兵在战场上的隐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使得他们的伤亡人数比前面要减少了许多,这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二战时美军头盔外面那可不是渔网,而是伪装网。

头盔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一种常见的防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现代头盔也已经出现,头盔虽然不能挡住直接命中的子弹和炮弹,但是可以挡住那些到处乱飞的弹片,有效的减少伤亡,因此在一战时各国军队都普遍装备了头盔。

不过早期的头盔也有缺点,那就是其表面可能会产生反光,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各国后来都在头盔表面刷上亚光漆,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头盔有时候会因为不小心磕碰把漆碰掉,这么一来就又会产生反光了。这种问题虽然小,但是在战场上却无法处理,因此只能从减少磕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有些脑子活络的人就在头盔外面套一个网兜作为缓冲,这样碰到也不会损伤漆面。

到底谁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不过在一战时法军士兵就有不少人这么干了。而且士兵们还发现头盔加上网兜之后妙处不少,比如可以插上树枝,有效的增加伪装效果。

因此在头盔上加网兜也很快流行了起来,到后来就成了各国的标配,很多国家都给士兵配发了头盔网兜。

不过也有人不喜欢使用网兜,加上网兜本身容易损坏,因此我们在一些二战照片里会发现,即使同一张照片里的士兵,也会有些人的头盔有网兜,有些人却没有,并不绝对。比如像文中配图的两张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二战时美军的钢盔上挂有网装物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防止反光,另一个作用是作为伪装网使用,上面可以插上树枝叶以利伪装!

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主要是为了伪装,而且头盔的伪装网应用的相对较迟,在1944年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在此之前,多是一种个人或者小团体之间流行的伪装行为。

二战时绝大多数头盔都做了哑光处理,但头盔被打湿后的反光依旧明显,加上一层网之后或多或少的能减少反光

但这不是主要的,头盔本身是个和环境相悖的不自然弧形,而且颜色往往单一,在自然环境下显得突兀。头盔上的往可以让士兵在上边挂上各种伪装物,从破布条到树枝树叶,啥都行。这一方面打破了不自然的平滑,另一方面也能与环境色更加融合。

除了挂伪装布,有些人也会在上面挂一些急救包之类的小物什

但这肯定不是美国独有,早年美国人就是先在太平洋战场上看到日本人总是在头盔上+网,但太平洋的马润们反而不习惯加网,因为这容易被友军误伤。

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期,美军英军等都开始普及带了网的头盔

下图这群英军头盔上挂的不知道是急救包还是啥....

为何二战时,美军佩戴的头盔外面有一层渔网?

二战美军头盔不是光溜溜一层在外面还有一层网状物,放大看确实长的有点像渔网,可能有些人并不是很了解这层网状物的作用,认为头盔作为防护工具没必要太多点缀。

其实战争状态下很多小物件都有大作用,比如这个所谓渔网就可以起到几大作用:

一、防止头盔反光,虽然钢盔都有涂刷反光漆但使用时间长了难免有损坏,造成表面反光以至于在战场上容易被敌人识别遭受攻击。

二、在头盔外层加上网状物,对于行军过程可以避免和周边物体撞击时产生动静,特别是需要隐蔽行军时很容易惊动敌人。而有了网状物的阻隔可以有效避免类似事情出现,从而达到出奇不易的打击效果。

三、头盔外层附加网状物可以外挂“插件”,比如医疗包、树枝青草等,医疗包可以不占用背包空间在战场上快速取用。而树枝草皮等插在头盔上,可以在战场达到一定的单兵隐蔽功能。

小小一个头盔外挂插件可以实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除了外层之外头盔内部也有一层防护网,悬空设计使头盔金属不会和头部直接接触,就算被弹片或未直接命中子弹击中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