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抗战时50mm和80mm以上口径的迫击炮比较多,60mm迫击炮主要使用方为中国、美国,而且中美两国的60迫击炮皆为法国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的山寨品。

哪两个山寨品呢?美国M2连用迫击炮和民国31年式60迫击炮,它们都成为第二次世纪大战中被装备得广泛的迫击炮品种,甚至民31式还成为了抗战中的火力中坚,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

31式装备的晚,不过从M2迫击炮上来看,这种60炮可不是善茬,虽然它的口径较小,但也带来了灵活轻便的特性,经常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继而喷薄出风暴般的火力。

这可不是说笑,二战中美军曾经将M2迫击炮发挥到每分钟100发的射速,平均射速也有每分钟35发,朝战、越战中,M2的高射速拯救了许多濒临崩溃的美军阵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逼急眼的马特达蒙甚至将M49A2炮弹惯开引信直接当手榴弹用。

貌似这种事儿在美军中真不稀奇,那边德军刚享受过,这边鬼子又得挨一家伙,迫击炮运用的好,确实可以当做手榴弹使用。

M2迫击炮主要使用弹药为M49A2A3高爆弹,全弹重1.54kg左右,采用M52B1引信,战斗装药为0.34lb TNT的B炸药(也有A炸药和硝化炸药版),换算过来约等于154克。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以后,我军对美军M2和民31式迫击炮进行了技术修改,在其基础上研发出了63式60mm迫击炮,这种装备可谓性能小钢炮,它不仅大量装备解放军,还作为军援被提供到越南、阿尔巴尼亚、非洲,直到被更先进的83、89式60炮换代。

数据上63式迫击炮与M2差不多,其杀爆榴弹重1.326kg,填充110g梯萘炸药或130g石炸药,兼容民31式60炮弹。

再来看看抗战时的日本坦克,受低端的指导思想影响,日本二战的坦克普遍较为轻型,即便是所谓的“重型”,也不过才堪堪达到别国中型的标准,如89式中战车,甲型12.7吨,乙型13吨多,放今天能让开后八轮的司机朋友笑死了。

还有什么92式超轻,重量仅3.5吨,94式超轻,3.45吨,95式轻战车,7.4吨,瞧瞧这都是什么东西!全都是只能欺负中口径机枪的小豆丁,不远处崩来个炮弹皮都要被击穿的主儿。

哪怕是被美军给予高度评价的97式“奇哈”战车,也不过15吨多点,装甲厚15~25mm,我军后来“捡洋落” 拼了一辆,在解放战争中倒也混得风生水起,为革命立下了大功,成为“功臣号”坦克。

那么日本坦克究竟能不能防御住60mm迫击炮的袭击呢?这事儿还真有点悬。

如果单纯看迫击炮那100多克的装药,它们大抵也就与二战时德军的M24手榴弹相当,甚至还不如M24,差不多是民国巩县兵工厂仿造的M24那一水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仿制了德国M24木柄手榴弹,制造出自己的“巩县兵工厂造冲锋手榴弹”,将德造的170g-120g TNT改成了70-100g梯钾炸药(40%TNT混60%硝酸钾),钢皮改为铸铁。这种手榴弹成为抗战的中坚,也经常被中国战士们背着充当“人弹”,为了换掉日军坦克,中国士兵需要背负相当多的木柄手榴弹,至少3颗手雷才能炸掉对方的履带,若干手雷捆绑式贴炸才能干掉日军坦克,甚至要多次重复这样的人体自爆,相当令人心酸。

在对付坦克上面,日本人同样也面临着压力,他们一般采用木盒装的5-10公斤炸药和1秒钟引信对付盟军坦克,此外还有枪榴弹、聚能刺雷、改造水雷等工具,炸药威力越强越好,倘若只有手榴弹,那么只能想办法打开坦克的盖子,投进内部杀敌。

所以说,即便是60mm迫击炮的攻顶攻击,也不一定就能起到击毁日本坦克的作用,顶多让内部的人员受到一定伤害,毕竟装药量不多是事实,迫击炮弹也只是触爆式引信,接触即炸,不存在风帽穿甲弹那样的硬穿甲头,更没有聚能破甲弹那样的空心装药设计,它只是简单的杀爆榴弹。如果我们需要干掉日本坦克,可能需要80mm以上甚至120mm的迫击炮弹,后两者在战争中都有过干掉装甲车和坦克的战绩。

那么60mm迫击炮弹真的一定不能干掉日本坦克?未必如此,仅凭装药量还不足以定论,我们还需要对照更多的现实攻击案例。

恰好现代有个现成的对比案例,想必许多军迷对这件事都历历在目。2016年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遭遇60mm迫击炮袭击,一辆92式轮战不幸中弹,迫击炮弹砸在车顶,击穿顶舱装甲,造成车内维和战士7人伤亡,一位下士和一位四级军士长牺牲,另有2人重伤,3人轻伤。

在为守护和平的烈士礼敬之余,我们借92轮战来参考对照一下二战日军坦克。92式全重15.3吨,与“功臣号”的重量相当,但92轮战尺寸更大,动力更充沛,它的三围是:

车长:6.63米

宽度:2.8米

高度:2.8米

97式“奇哈”中战车的三围是:

车长 5.52m

车宽 2.33m

车高 2.23m

步兵战车出于运兵需求,缩减掉了坦克那样的炮塔战斗配置,改用自动化武器平台,车高、车长都比97中战车大不少,但毕竟二者比较接近,防御力指标也非常近似,都对大口径机枪的近距离射击难以招架,仅对一般轻武器和弹片攻击有很好的防御能力,作为参照物还是可以的。

从这次袭击来看,60mm炮比我们之前推测的能力要强不少,那100多克的炸药攻顶所能造成的伤害可能会超出想象,它撕裂了92轮战的顶部,像风帽穿甲弹那样进入内部爆炸。

所以我们有理由抛开单纯的装药理论推测,将60mm迫击炮弹攻顶的效果再提升一个台阶,毕竟92式轮战无论是装甲的金属性能,还是内部防弹内衬结构、对空中打击的基本防护需求,都绝非二战蠢兮兮的、毫无顶部防御概念的日本坦克所能比拟,如果遭遇同样的60炮袭击,日本坦克被“一发入魂”真不令人感到意外。

即便“奇哈”能防住,那么还有92这些“豆战车”呢?能防住才怪。

当然,前提是迫击炮能打到坦克才行,灌顶也许不难,难的是迫击炮那种高弹道如何打中坦克,像南苏丹那样蒙中轮战的情景可实在是太少见了,比中彩票还难。

再一次缅怀我们牺牲在南苏丹的维和战士,以及抗战中舍身炸日本坦克的勇士们。

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在《二战中,几个步兵才能干掉一辆落单的坦克?》一文中,我们探讨了几种二战时常见的步兵反坦克装备,有朋友提出类似德军的3人制轻迫击炮小组也应该算是步兵中常见的火力支援单位,那么在实战中,有没有可能使用迫击炮干掉坦克呢?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所以小编挑出来做了今天推送的主题——因为在理论上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我们知道坦克的顶装甲是最薄弱的地方,而迫击炮又是一种曲射武器,如果能用迫击炮发射反装甲类炮弹对坦克进行攻顶,那么以二战期间坦克的顶装甲厚度来讲,就算不死也要被炸残,我们以T-34做参照物假设一下:想要破坏T-34的顶盖或发动机通风口这样的位置,一到两公斤高爆炸药足矣,而60迫击炮的炮弹最重时可达1.5公斤,82迫击炮的炮弹更是能达到近3公斤,砸穿T-34的顶盖不是问题。

这么看来纸面数据是很美好的,但事实却是:不要说二战期间,即便是现代战争中也鲜少看到这样的战例存在,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几率,二是浪费。

迫击炮虽然是步兵的忠实伙伴,在越障攻击时有着其他武器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射击精度毕竟不高,射弹散布大,很多时候都是打个大约摸,能像柱子同志这样领导指哪就打哪的炮手还是很稀缺的,鉴于迫击炮很难直接准确的命中单体目标,历史上能用迫击炮端掉固定碉堡的战绩都很少见,更不用说去打可移动的、天灵盖就那么大点范围的坦克了;

然后是浪费问题,基于精度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二战期间步兵如果想要依靠迫击炮反坦克的话,其可实现条件与我们之前探讨的铁拳、反坦克枪等武器恰好相反,单炮对单车无异于作死,只有在集中大量迫击炮一同射击时才有可能取得战果,然而这就相当于是拿迫击炮当火箭炮用了,有哪个指挥官会傻X到这种程度,放着真正的火箭炮不用,而去组织几百门迫击炮进行反坦克作战?

中东地区反政府武装的六联装迫击炮

所以这件事在二战中虽然理论可行,但并不具备任何实战意义。

让迫击炮攻顶坦克的设想真正走向实战的,是英国在1980年代研究出的一种名为“默林”的反装甲迫击炮弹(下图),该炮弹内置一种微型“毫米波寻的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迫击炮发射的“制导导弹”,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种能提供给步兵间接反装甲能力的弹药,只不过成本略高,每发大约8000英镑的价格让许多有心染指但囊中羞涩的国家望而却步。

进入新世纪后,美德中俄等军工大国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制导迫击炮弹,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尤其抢眼——

我们早在2007年就推出过一款最大射程可达13km的120mm激光制导迫击炮弹,近年来又陆续发展出了60mm、82mm、100mm等型号,这些炮弹的出现使得我军中那些老82迫、老60迫不必进行任何改造就实现了质的飞跃,迫击炮在面对装甲目标时不再是以往的“肌无力”,让步兵们在实战中又多了一样应急装备、保命神器。

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在我军军史上没看到过60炮打日本坦克的战例,却有60炮打炮楼的战例,炮楼的墙体可比日军坦克装甲结实的多,60炮能击穿炮楼墙体,那肯定能击穿日军坦克装甲。

这时就有人要问了:60迫击炮是曲射火炮,怎么能平射去轰击炮楼墙壁?

这就要说到八路军的高明之处了,当时晋察冀军区部队最重的武器也就是60炮,当攻击日军炮楼时部队都是在夜间,悄悄运动到日军炮楼铁丝网外,突然发动攻击,但日军炮楼墙体厚、火力猛,每攻一个炮楼都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而60炮在近距离攻击时又没什么用处,这时怎么用60炮打平射就成了八路军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八路军炮兵有的是办法,事先准备一根高粱杆,打炮楼时平放60炮,炮口对准炮楼,将炮弹装入炮口,然后用高粱杆将炮弹猛地捅下去,使炮弹击发平射轰击炮楼,所以有一个阶段炮兵被战士们戏称为“高粱杆炮兵”。

我想日军轻型坦克若遇到八路军的高粱杆炮兵就该倒霉了。

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总的来说60口径的迫击炮是不可能击毁坦克的,哪怕对方只是披着坦克外皮的装甲车,但人家好歹也是装甲车啊,迫击炮炮弹主要是杀伤性的榴弹破片,人家装甲车防的就是这玩意。所以那些说60口径迫击炮能对付坦克或者装甲车的洗洗睡吧。其实本题可以衍生出海基炮弹能否击毁坦克或者装甲车这个问题,如果不限制迫击炮口径、恰好对方的装甲车防护比较薄的话,其实还是有可能的,但是以上都必须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才能完成。

你看看那管子多细,就这玩意还想击穿坦克,哪怕是小日本的豆坦克你也休想。

那刚才说的条件是什么呢?首先炮的炮弹口径至少在120毫米以上,而对方也不是什么坦克,而是仅仅能防子弹的轻甲防护装甲车,而且还必须是带着汽油发动机那种。如果是这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的话,那倒是有可能,因为在抗战的历史上,中国军队就曾经这么干过。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2月,日本海军就派部队进攻上海,史称"一二八事件"或者叫"淞沪抗战",在此次战役当中,中国军队就曾经拿过15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迫击炮击毁过日本军队的装甲车,而且还不是直接命中的那种,不是一把近失弹炸在两辆车之间,直接将两辆车全部报销。

喏,就是这玩意,150口径的

这其中的原理其实跟榴弹差不多,只要装药量够大产生的冲击波足够强劲,足可以把轻甲防护的装甲车给击毁,就算不能破甲能把你掀翻将你的发动机给损坏,这都能算击毁。而60口径的迫击炮炮弹装药量少的可怜对付无防护的步兵可能还有一些作用,但是要是对付装甲目标那还是算了吧,别浪费炮弹。有那些炮弹还不如直接将坦克或者装甲车后面的步兵给干掉,毕竟坦克或者装甲车后面都是跟随着进攻的人员的。

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规模集中发射或者直接打中等还是可以起到作用的。迫击炮炮弹主要是杀伤性的榴弹破片和爆炸产生的能量,日本坦克装甲皮薄防的就是这些。所以说60口径迫击炮直接摧毁坦克还是要看一些运气。

抗日战争时期,用60毫米迫击炮能摧毁当时的日本坦克吗?

可以,因为当时日军的主战坦克,装甲都比较薄弱,坦克顶部装甲更为薄弱,迫击炮恰巧是从上往下抛物线式的往下砸,如果命中,坦克不毁也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