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二战会选择继续研究造出依阿华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跟南达科他级不是也有很多吗?
美国人很大程度上只是把战争订单完成而已,毕竟战列舰这种庞然大物不是随便可以抛弃的小军舰,没有什么理由不将它们进行下去。更何况更高一级的蒙大拿级已经给取消了。
至于北卡罗来纳级,它们的数量算不上“很多”吧,只有两艘而已,而且一贯争议很多,有人认为北卡这种“快速战列舰”只不过是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的技术发展版,它们并不能算纯血的战列舰,而且这都是战前建造的军舰,战后还能说什么?
实际上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1947年就全都退役了,它并没有比衣阿华级留存更长时间。
南达科他级也是同样,这种“1939式战列舰”只有4艘而已,且4艘舰都是战前开工建造,战时下水入列的,最后一艘阿拉巴马号1942年8月才入役,此时正是太平洋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到1947年,所有的南达科他级都退役了。
南达科他级虽然在设计上搞了“重量余裕”以应对《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吨位限制,但它毕竟海上受到了条约的影响,在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后,船体的适航性、居住性不断下降,美军中早就有“宁可在海里泡着,也不在南达科他级上睡觉”的说法——它恶劣的舱室环境在军中相当著名。
正因为北卡太老,南达太不称心,美国人才会继续发展更大、更快、更狠的新型的战列舰,衣阿华级的研发工作早在1938年就已经展开,战列舰这种东西可不会等到开工建造才搞研发。总的来说,衣阿华代表了美国30年代末到40年代的工程技术实力,也承载了最后一批巨舰大炮拥趸者的期望。
衣阿华级是紧跟在南达级后面下水的,美国预先通过了6艘衣阿华级的预算评审,继而在1942年8月下水了“衣阿华号”,1942年12月下水了“新泽西号”,1943年12月下水了“威斯康星号”,1944年1月下水了“密苏里号”,也就是说,这些“衣阿华级”统统都是在战时下水的。
二战在1945年8月结束,因此美国人停止了“伊利诺伊号”的建造,它只维持了22%的进程。而另一艘“肯塔基号”则因为1946年的“天狮星巡航导弹改装计划”,得以维持了建造,美国最终在1950年完成了肯塔基号的下水,美军高层希望它能被继续改建为全能型的大型水面导弹平台,预计战斗力将提升50倍,甚至搭载核武器。
但这项改造没有成功,肯塔基号下水后几经论证和改造,最终停建。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的快速发展,肯塔基号的诱惑力越来越低,最后它的舰艏被拆卸,转给了被撞坏的威斯康星号,锅炉也被拆掉送给了萨拉门托级的支援舰,还有相当多的零件给了密苏里号,继而在1958年被拆毁。
肯塔基号虽然失败,但它为后来的“密苏里号”改造提供了经验,美军实在舍不得这些崭新的战列舰被浪费掉,所以屡次将它们退役又召回,密苏里号还在8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带着战斧导弹参与了90年代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后来美国也意识到这些战列舰确实不符合于时代了,他们更多的是将之作为一种军事科研的实验体进行研究,但屡次探讨的结果也很明显,在导弹面前,巨舰大炮确实不顶用了,换成巨舰导弹也不中。
为什么美国二战会选择继续研究造出依阿华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跟南达科他级不是也有很多吗?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在南达科他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南达科他级的发展是蒙大拿级。实际上,衣阿华级战列舰开始设计时间是在1935年,他比1937年开始设计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还要早两年,其最初是作为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并行的“快速战列舰”方案而展开的。而南达科他级这条科技树的下一款,则是被取消掉的蒙大拿级战列舰,我们可以把这条科技线称为“常规战列舰”。
二战前,美国海军是主要海军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战列巡洋舰的国家。一战前是因为技术不行,特别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跟不上。通过一战期间英国转移了不少技术,使得美国军工技术大发展,终于开始准备建造第一款战列巡洋舰——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结果《华盛顿海军假日条约》一出,挖坑把自己埋了,列克星敦太太变成了航母。
所以美国海军一直缺乏快速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一大票全是像21节的科罗拉多级这样的龟速战列舰。所以眼看1936年《华盛顿海军假日条约》要到期,开放建造新式战列舰的时候,美国海军继1934年开始准备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研发后不久,1935年就开始了“快速战列舰”的研究工作,所以衣阿华级战列舰实际上是跟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是两条不同的技术线,蒙大拿级战列舰才是后两者的继续发展型,这从速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最高航速28节,南达科他级最高航速27节,蒙大拿级战列舰最高航速28节,而唯独衣阿华级战列舰最高航速是33节。21节的铁甲龟,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美国的“快速战列舰”计划设计要求是能够压制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傻级……哦不……是金刚级战列舰,作为慢速铁乌龟战列舰群的侦察、掩护、追击编队来使用。其最初设计预案是采用14英寸(356mm)主炮,最高航速达到35节。美国最初是在四艘常规战列舰建造后开共(北卡这种最初计划建四艘,后对北卡防御水平不满意,后两艘改为南胖,后由于欧洲形势恶化,南胖扩建到4艘)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最初炮塔设计是按照4联装356mm进行的,因而可以改为3联装406mm
然而1936年达成的《伦敦海军条约》,把战列舰主炮口径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14英寸放宽到16英寸,导致设计指标和方案进行全面修改,最后要求是采用16英寸主炮,最高航速33节,也是后来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要指标。
北卡的炮塔可以改,但防御水平还是按照356mm设计,因而会有强化防御的南达科他级
接着由于日本拒绝再《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且有证据表明日本开始建造更大排水量的战列舰,触发了《伦敦海军条约》的扩大条款,允许标准排水量从35000吨扩大到45000吨(日本联合舰队:哼哼,没想到吧,我造的是7万吨!),这最终导致建造设计又再次重新制定,同时该型战列舰主要承建船厂纽约海军船厂船坞进行改建,设计计划随之调整,一直到1939年11月才最终确定,同年通过4艘建造预算,1940年6月首舰衣阿华号开工,同年9月新泽西号开工。
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真正的后继发展型号,蒙大拿级战列舰,是在1939年开始设计的,由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也宣布放弃《伦敦海军条约》,蒙大拿级得以彻底放飞自我。设计排水量放宽到58000吨,这也是纽约海军船厂船坞最大允许长度。蒙大拿级模型
蒙大拿级战列舰两艘建造资金在1941年下拨,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航空母舰成为海军的核心力量。衣阿华级战列舰由于其33节的高航速,不仅可以跟的上航母编队速度,还可以作为航母的前出护卫力量。在美国海军将领的强烈要求下,两艘蒙大拿级原建造计划被改为衣阿华级。
而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在这个时候也再次修改,建造计划重新分配给费城海军船厂,标准排水量扩大到63000吨,然而埃塞克斯级航母建造优先级和数量不断提升,最终也并没有正式开工,直到1943年7月21日被取消。
为什么美国二战会选择继续研究造出依阿华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跟南达科他级不是也有很多吗?
美国在二战时期作为大舰巨炮的崇拜者,是自一战结束之后全球制造新锐战列舰最多的国家,其吨位也是全球第一。也许你知道日本建造出全球最大的战列舰,但是其总吨位和美国相比,那也只是美国新锐战列舰总吨位的1/3。至于为啥拥有北卡、南达之后还要继续研发更厉害的鸭滑级呢?我想这是对大舰巨炮信仰的崇拜吧,因为在鸭滑后面还有威力更大、更先进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呢。
从现实的角度上讲,在30年代中后期,航母虽然在海军中的地位不断崛起,但是还没确立它的地位,像英国、日本这样的海军强国其实和美国一样,都是同时发展航母和战列舰,但是由于国力的限制,英国和日本的战列舰与航母并没有成规模的建造出来。美国家大业大所以航母和战列舰都能成建制的规模量产,而产品出来之后就会有不断的改进,而北卡、南达、鸭滑、蒙大拿就是不断优化升级的的典型表现。
从外形设计上看,北卡、南达、鸭滑三个级别的外形非常相似,火炮布局也差不多,所以主要还是舰体内部的优化设计,前面两型在设计时还考虑到条约的限制,所以都是在在综合方面做出取舍,而鸭滑就不一样了,它是退出条约放飞自我后建造的,也正是因为在前面两型的设计上并没有让美国海军满意,这也才有压力进一步的研究。
为什么美国二战会选择继续研究造出依阿华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跟南达科他级不是也有很多吗?
那都是战前的设计,战列舰不是能快速短期建造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