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相同、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弹丸,其穿甲能力有何区别?
材料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弹丸,如果获得同等的出膛动能的话,它们在破甲时最大的区别在于速度和质量消耗上。
弹药的出膛动能与命中动能是不一致的,后者源于弹丸的质量和加速度,质量越大的获得的加速度越大,存速能力也会更好一些,这将让弹丸相对更稳定的飞行到更远的地方,在更远的地方命中目标也会留存有更大的动能。
正因为存速能力的差异,大质量弹丸与小质量弹丸在远射能力上区别很大,如果反映在穿甲弹上,那么质量更高的大口径弹丸会拥有更大的“有效射程”,在远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也会更好一些。
而质量小的弹丸,尽管拥有相等的出膛初速,甚至因为“弹-药”工作比例的原因,可能早期弹道性能还会优于大质量弹丸,但在有效射程上,因为存速性能的缘故,它们的后期穿甲属性是肯定不如大质量弹丸的。
再说“质量消耗”,这种属性一般体现在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上,APFSDS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坦克炮,比如美军的坦克贫铀弹和我军的钨芯穿甲弹都属于这类。
APFSDS与过去的风帽穿甲弹不同,后者是通过质量硬敲,脱穿则是通过硬性来“钻”,所以它们的弹芯被做得又细又长,仿佛一根钢箭。这根钢箭在攻上装甲后,会产生“自磨性”和“自锐性”,这两种性状都是通过消耗弹杆质量以达到破甲的目的,当钻透装甲后,融化的弹杆还会跟随动能,形成金属射流攻击车内人员,进一步完成杀伤能力。
也就是说,在APFSDS上,即便两枚不同质量的弹丸接触动能是一样的,因为弹杆的质量不同,它们对坦克装甲的穿透能力也有区别,甚至在打穿装甲后,剩余质量的“金属射流”形成的车内杀伤也有区别,质量越大的越占优势。
动能相同、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弹丸,其穿甲能力有何区别?
还要考虑弹丸的外形、口径和速度等因素。一般认为质量大的弹丸穿甲能力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