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科举考试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幸运儿总是少数人。苏东坡父亲也是久考不中,人过中年才和儿子一起考上。

宋江之类刀笔小吏遍地都是,靠正常途径一级级走上来难上加难。

而许多怀才不遇的人,终老乡间更是天下无数。姜太公年近七旬,不是周文王微服私访到渭水,天下第一个战神又谁认姜太公?但他却幸运地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家丶谋略家和战神。

西汉功臣萧何丶曹参等本都是沛县里文吏刀笔,秦末陈胜吴广揭杆起义,给他俩带来出将入相机遇,一跃而为相国。

宋江本想忠义报国,但举步维艰,后来鬼使神差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他最后想招安,来曲线迂回实现出将入相的抱负,可惜权贵不给他机会,魂断梁山!

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〇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一一《西江月•醉后题壁》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一一鄆城宋江作

见《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也许根本就没有赴考,自有大志在胸,仗义疏财乐好交结江湖朋友,故醉后方有此感慨。这正是:

皆說梁山好漢親,晁王去後宋江傾。

堂前忠義堂邊亂,誰記枉情與朝廷。

一一看《水滸全傳》有感

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宋江的文笔功夫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文笔功夫。宋江即“送江”,也即是作者要“送江”。

为何不考取功名?因为作者反对儒学考举文化教育和以儒学为基的科举制度。这样的文化教育只培养庸才而不能产生真正人才。真正人才在于“工”,也即在于先进制造的人才和引领先进制造创新制造的探索引导人才,“江”就是主流洪流“工”的意思。而儒学文化教育所主导的主流是“口”和“写”空书做空文。站在国家民族整体考虑,对国家对民族最有用最有益的就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而对国家民族危害最大的就是空书空话的泛滥,儒学文化教育和儒学科考科举体制恰恰是后者。儒学文化崇拜崇尚情,而空虚的情、仁义、礼义对国家民族需要的物质生产和尖端国防兵器的生产制造又有何用!这些连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就是在儒学文化观念僵化的圈子里行不通,这就是造成国家民族发展落后悲剧的重要原因。“宋江(送江)”当小吏,是言作者无权“送江”,无权改变儒学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写水浒传“送江”,就是寄希望于后世的执政者能改变儒学空虚文化教育统治地位。

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事儿。

我一个同事,也是前辈,写了一辈子公文,后来退休了,忽然发了兴趣,要写小说,也是费了俩月,写了十几万字的中篇,因为知道我平时爱干这事儿啊,所以就先拿给我看。

我拿过来这么一看啊,简直惨不忍睹,通篇描写那就是大好形势,对话不是领导讲话就是思想工作,最后还来个未来工作计划。

其实我这位同事的文字功底还是很好的,就是写惯了公文,都成定式了,要想写小说,只怕要重温一遍汉语言文学了。

我说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虽然都是舞弄文字,但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宋江虽然也识文断字,在县里做着文案押司,但实际上还是个做公文的,跟科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宋江或许擅长文案,但是进京赶考,估计也是名落孙山。

莫说宋江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文案,就是正途读书的吴用,进京赶考估计也考不上,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要不然怎么上山落草当土匪呢?日后招安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其实除了文案,相似的情况还有诗才,古代有些文人诗才相当好,但科考就是不行,怎么努力都考不上。

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宋江看罢浔阳楼,喝彩不已,凭阑坐下。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考虑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思想至此,不觉酒涌上来,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词曰: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哪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自看了,大喜大笑。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江州通判黄文炳,看了宋江題诗,道:这人自负不浅,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量你一个配军,做得甚用!好生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的?

知府蔡九道:家尊蔡太师写来书上分付,近日太史院司天监奏道,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分野之地。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国因家木,刀兵水点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不想却应在此配军。

黄文炳道:此事非偶然也。不可小觑不他。恰才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言,正应在本人身上。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兴起刀兵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是个江字;今郓城正是山东地方。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

正是:江上高楼风景浓,偶因登眺气如虹。赝书不遂英雄志,一首新诗写壮怀。

宋江文笔功夫好又有钱,为何不考科举功名,却在县衙当小吏?

道理也简单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当官有史以来都是人上人的岗位,包括现在都是,这是是事。功名是当官的门坎,天下文笔好的人可多着呢,青华北大就是文笔好点就能进的吗,中国现在有钱人也不少,可有钱就能当官的讲法还是行不通吧?宋江不错了,以现在的讲法他多少也是县里县政府里的一个科级干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