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确有这种将老旧底盘再度利用,扣门大炮当做自行火炮的使用的情况,而且并不罕见。
一般这种改造有两种结果,1.自行火炮 2.自行突击炮歼击车。
比如二战中苏军的SU-76和SU-76P自行火炮就是如此,SU-76P火炮直接使用了闲置的T-26坦克底盘,后来开发的SU-76则使用了T-70坦克的底盘,基本就是废物利用。
这两种自行火炮性能其实相当一般,但好在能大规模的紧急改造,有力的保障了苏军的需求。因为具备不错的机动性能,还能临时客串反坦克炮,因此SU-76在二战中表现的算是可圈可点,战后还出口了不少。
类似的东西比较出名的还有大名鼎鼎的SU-152自行火炮,它直接使用了KV-1系列的底盘,炮座上安装了一门ML-20S型152mm主炮,简直是人见人怕威力无穷,苏军为它们配发了两种弹药,使其可以必要时充当反坦克车使用。
与SU-152高度雷同的是ISU-152,这种自行火炮其实是转产了IS底盘的SU-152,因为基洛夫厂开始大规模生产IS-2重型坦克,懒得为KV底盘再费工夫的苏联人干脆就将IS系列的底盘给换上了,这两柄“斯大林的铁锤”简直就是苏军的万金油,从火炮到歼击车到巷战堡垒的活全干过。
德军那边当然也有这样的典型,比如著名的“三号突击炮”就是通过不堪大用的三号坦克底盘修改而来,结果它成为二战中德国生产的最多的装甲武器,累累战功能令虎豹抹鼻涕。
若说三号坦克底盘还不至于到“老旧”地步的话,那么采用了38t底盘的“追猎者”歼击车则完全是废物利用的行业代表。
当年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工厂沦为第三帝国的产业基地,大量捷克的38t坦克和生产线被闲置,德军灵机一动,将之拆掉炮塔,安装上反坦克炮,很快就制造出了“追猎者”歼击车。
在二战中“追猎者”歼击车堪称德军的高性价比单位,它们拥有出众的战绩,生产成本却极为低廉,以至于后世有人说,德军如果放弃虎豹,只生产追猎者和三号突击炮,战争早打赢了。
到了现代,因为装备更强调一体化开发,因此许多如二战那样凑合的现象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比较有代表性的火炮朝鲜算是一个。
朝鲜开发的“谷山”170mm大炮,采用的是当年从中国进口的59坦克的底盘所改造,朝鲜人为大炮添加了克虏伯式的套管和相应的助锄装置,使之达到了40吨的战斗全重,成为很有威胁性的远程大炮。
在延坪岛炮战中,谷山大炮发挥出汹涌的火力,将韩国标榜着“先进、高科技”的K9自行火炮打得当场哑火,出尽了风头。
实际上有点银子的国家都不愿意再拿过去的老底盘改新装备,老东西技术落后,部件也磨损得七七八八,拿来改造完全是拖新装备的后腿。只有一些缺银子少技术的国家,本着豆包也是干粮的心理,想方设法的为老装备找出路,才干出旧坦克底盘改火炮的事儿。其实一款底盘如果还具备装备意义的话,它被改造成自行火炮底盘也不稀奇,毕竟开发底盘也是个耗时耗力的事情。
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老旧坦克,改造成自行火炮,第一代还是比较适合的,一般有许多重量10余吨、20余吨的坦克,将其底盘用来当作自行火炮的底盘,拆除威力有限的37mm、45mm坦克炮,换成其他型号的火炮,当然是切实可行的。
二战时期,某些坦克歼击车,就是用坦克的地盘,加上一门加农炮改造成,比如著名的德军装备的三号坦克歼击车,就是以15吨重的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而来,装备了1门75mm加农炮,三号坦克原本装备有1门37mm或50mm坦克炮。
苏军装备的SU-76自行火炮,就是利用了9.2吨重的T-70轻型坦克底盘改进而来,是一种用于支援步兵的轻型自行火炮,具备低轮廓,高机动性,很低的地面压力,使其能行驶在沼泽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原本T-70坦克装备的是1门45mm坦克炮。
SU-76P自行火炮,是1932年开始装备苏军重量10.5吨的T-26轻型坦克底盘上安装了1门76mm野战炮,就成了一门自行火炮,原本T-26装备的是1门37mm坦克炮,是苏联根据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的基础上自行生产改进的版本。
二战结束以后,坦克进入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重量动辄在40吨、50吨甚至60吨,因此,再用老旧的坦克改造成自行火炮,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如此笨重的坦克底盘,并不适合当自行火炮的底盘来使用。
自行火炮,毕竟不是坦克,只需一定的防护能力即可,关键强调的仍然是火炮的性能,以及火炮的行驶速度等指标,不要求有厚重的装甲,包括底盘也不要求非常厚重。
战后的自行火炮,一般都是大口径的自行火炮,因此,非常笨重的坦克底盘,实际上并不适合改造成自行火炮。
因此,许多国家装备的自行火炮,是专门研发的底盘,或是在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底盘上,装备1门76mm、105mm、122mm等火炮,就成了1门自行火炮。
一般155mm的大口径自行火炮,作为炮兵的远程打击火力,则研发要求非常高,底盘都是专门研发的,不是随随便便地拿坦克或步战车的底盘来,凑合着用就是了。
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二战那会的自行火炮有一大堆都是坦克底盘改的,毕竟更多老旧坦克的底盘无法承载过多的负重,这就限制了坦克性能提升的空间,尤其是装甲厚度。给炮塔座圈预留的位置也太小,无法安装更大的炮塔,也就上不了更猛的炮。发动机预留的舱位也过小,即便加强悬挂,硬是增重,机动性也会大打折扣。但咱们如果不要炮塔,直接上一门炮,那这个废物底盘还是能用的。
比如一号坦克这种6吨级别,只有机枪的训练坦克最好的下场就是上一门15cm步兵炮
或者拆捷克人的4.7cm反坦克炮摇身一变成坦歼
二号坦克同理..
三号也一样
不过现代的话,用坦克地盘的自行火炮不是说没有,比如毛子的2S19就是基于T80的底盘
但毕竟坦克底盘它是为坦克设计的,很多时候注重的是越野通过性,高负重情况下的悬挂强度,三防之类的,自行火炮不刚正面,因此对这些需求不高。反而是由于现代战争很讲究机动,因此轻一点,快一点,炮塔座圈大一点,这些才是主要考虑的。
像第二代履带式通用底盘用在各种突履带式自行火炮,高炮上。
当然,自行火炮也不是一定需要履带,轮式这种更轻,在铺装路面上跑的飞快的玩意比重也在逐渐增大
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坦克的主要武器是火炮,你能说履带式火炮就是坦克吗?坦克作为陆战之王,仍是地面战场主要进攻力量,具有机动能力强,火力威猛,防护能力厚实的特点,战后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三代坦克的改进型号又具备了比较高的信息能力,作为突击节点平台使用,已与老旧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多早被淘汰,退出了战争舞台。
要把它们改作自行火炮,首先会面临火炮不是坦克,坦克则当不了火炮的矛盾,其改装的技术难度,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比如直接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要加装自动装填系统和大口径炮口尺寸的内部空间扩容的问题,要真正实现起来,难度无疑于是颠覆性的,要全面推倒重来,即不节省资金,也会在时间上蹒跚不前,那么改造的意义又在哪里?
二是坦克本身,有一个性能综合的权衡问题,既要有火力,也要机动力和防护力,二代以下坦克,早就不能适应当代战场的需要,如果仅以火力来改装的话,维护成本高,改进空间极小,即会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兼顾,以致于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严重影响火炮的性能,简言之,这是一笔极不合算的买卖。
第三,用坦克改造成火炮,成功的先例少而又少,大国不需要,小国造不了,买一点即可满足使用,没必要纠结在过去的坦克身上打主意,勉强改造出来性能又不会高,正是何苦来呢?
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可以,也确实有少数国家这样干过。比如印度。但这么干并不合适。坦克底盘的装甲很厚,防护能力超出远程支援火炮的需要,耗油增加不经济。自行火炮的炮塔一般是偏后置的,以平衡比坦克炮重的多的远程支援火炮。而坦克中置的炮塔座圈并不适合改装这种自行火炮,改自行高炮还凑合。所以现代自行火炮的底盘大多是专门研制的专用或通用底盘,很少用坦克底盘去改装。那么干的国家一般是科技水平薄弱,因陋就简的凑合一下。虽然燃油消耗不经济,毕竟动力充沛机动性好。其实坦克底盘更适合改成重型步兵战车或巷战火力支援车,以发挥其防护性能优势。
把老旧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直接当火炮用怎么样?
其实这种老旧坦克二次重生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以色列就曾在利用1988年中东战争中俘获自阿拉伯军队的上百辆T54、T55主战坦克底盘,换装美国动力系统和自家生产的防护装甲等部件后,催生出“雌虎”这种防护能力特别强悍的重型步兵战车。而且我们就有这样改进重生过,比如我国军工单位就曾将我国大量装备的59式坦克拆掉炮塔后,利用现有底盘成功改进出重装甲版本的重型步兵战车和强悍火力的QN506火力支援车过,而且该型步兵战车和火力支援车还曾多次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过。当然包括俄罗斯也曾借助老旧的T72主战坦克底盘改进出了一种火力凶猛的BMPT火力支援车,该车型虽然只是一款基于老旧坦克底盘改进而来的火力支援车,但是其价格比原装的T72坦克还贵,但是依然获得了包括伊拉克、叙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采购订单,所以这种废旧底盘二次利用还是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的。特别是对于装备有很多老旧坦克的国家而言,性价比更高的同时,同样的底盘不仅降低了日常维护保养成本,而且在战时更有优势。虽然在很多人眼中主战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其造价肯定不低,但是随着重型摩旅化的发展趋势下,在陆军武器装备中,除了坦克之外的很多履带底盘装甲车的造价都不低,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99A坦克单辆价格大概在4000万美元左右,而同期的04A型步兵战车的价格也基本相当。所以对于军队的发展来说,如果能够研制出一款通用的模块化底盘的话,那么该底盘不仅可以直接适用于坦克和步兵战车上,而且也能适用于自行榴弹炮或者履带式火箭炮、迫击炮等很多使用履带底盘的武器装备,比如04A型二代通用底盘就有火箭炮、反坦克导弹等多个衍生车型。这样做最大的好处除了能够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外,陆军所有武器使用同一种底盘,还能在战时大规模提升产量、提升作战能力外,进一步降低后勤维护保养成本提升维护修复性,可以说不管是从后勤采购维护预算上大幅节省外,更能进一步降低地面履带式装备部队的整体作战实力。而且这种模块化底盘发展模式也已经在我国此前出口的VT5轻型坦克上成功展现,比如VT5轻型坦克的底盘不仅可以作为轻型坦克的履带式底盘使用,而且基于该履带式底盘也衍生了VN-17这种战斗全重高达30吨级的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俄罗斯也在其最新的T-14主战坦克底盘上衍生了T-15重型步兵战车,所以光是从这些实例就能看出底盘模块通用化的好处有多么明显和便捷。同样从坦克底盘能够成功改装出步兵战车来说,直接衍生出自行火炮底盘也不是不可能,可以说只要有这个需要就能实现,因为基于坦克底盘改进而来的步兵战车无论是动力前置、后部空间充足等条件来说都极为适合作为自行火炮底盘使用。而且这种同底盘不同车型的自行榴弹炮早已大量装备我军,比如我军现役的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底盘就适用在比99式主坦还贵的07式自行双35高炮系统和11式自行火箭炮上。再比如我国批量装备的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就采用了和04A型履带式步兵战车相同的履带底盘。更早之前包括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85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都选择了63式装甲输送车改进而来的63-1式装甲车底盘;再比如更大批量且至今仍然装备服役的PLZ89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就是直接基于63式水陆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轻型履带式自行火炮通用底盘而生。所以基于老旧坦克底盘,或者未来在履带式底盘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概念,衍生出一款底盘可以适用于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自行火箭炮等多种履带式战车都是可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