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反坦克锥也被称为“龙牙”,是一种铺设在地面的专用障碍,可以有效的阻挡住坦克的通过,是实战中经常性使用的反坦克永备半永备工事。

通常“龙牙”的高度为500-900mm,为四棱柱或三棱柱结构,某些特殊的也有圆墩柱或多面体结构,材料主要为混凝土结构,呈大小错落放置或均一大小放置。这些障碍一般被摆放在比较重要的要塞、工事群前方,用以阻挡坦克的冲击。

遇到“龙牙”,坦克几乎不存在通过的可能,如果硬性突破,坦克会很容易的卡在棱面上,轻则趴窝歇菜,重则造成底盘的损坏,而且很难施行战场抢修,最好依靠重型抢修车进行起吊挪位,相当烦人。

如果用坦克炮轰击“龙牙”,确实可以将之击碎,但“龙牙”只是一堆不值钱的混凝土块,且排布密集质地坚硬,坦克要在这些椎体群中硬轰开条路吗,那是相当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稍微一耽搁战机就错过了。而且这些龙牙还很有可能是敌军故意为打击坦克布设的,坦克在它面前冲也冲不得,打也打不得,退更是不行,稍一停留就得挨一顿炮火,肺都要气炸。

二战时期是龙牙运用比较广泛的年代,几乎所有的大型要塞、防线都有龙牙的布设,像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壁垒等等,但凡能花一点时间修筑的,都会设立反坦克锥。

某些专用反坦克锥还极为阴毒,它们使用了坚硬的金属硬芯,布设在斜坡的底部或与反坦克壕配套使用,坦克一旦中招,在自重影响下连底盘都可以被戳穿。普通的“龙牙”也可以搭配地雷等设备使用,同时它们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步兵的掩体阵地。

需要注意的是,“龙牙”虽然名为“反坦克锥”,但并不仅仅只是用来防御坦克,它们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制造战略纵深,将防线人为切碎。“龙牙”们构筑的阵势可以阻挡一切机械化力量,极大的延缓它们的攻速。即便阵地的防御火力挡不住敌军,依靠反坦克锥也可以将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拉到最低。

在二战时,“龙牙”还被视为反坦克地雷的替代方案,毕竟地雷的布设像柄伤人害己的双刃剑,而且地雷也做不到反坦克锥那么严密牢固的布设,更不如反坦克锥那样可以随便扔那十几年都无所谓,失效的地雷比混凝土可麻烦的多。

但是反坦克锥也不是完全不能破解,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战前侦察透彻,然后给予它们一顿足够饱和的炮火,这些混凝土块在大口径重炮的集火面前不堪一击,然而难点在于炮火如何跟随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而随时推进,这点在二战期间压根做不到,也只有美军依靠不间断的航空力量形成了替代。但对于现代信息化部队来说,这种程度的火力协同则根本不是问题,这也是现代反坦克锥逐渐式微的因素之一。

更简单的方法也有,让工程车上去,一通速干水泥浇筑,啥问题都解决了。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战场情况千变万化,等水泥罐车来到黄花菜都凉了。二战时期多半采用工兵对反坦克锥进行人工排障爆破,实在没法整,也不过是呼叫后方炮火,什么152重榴、喀秋莎火箭使劲往上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从来只有挥不好的锄头,没有挖不倒的墙脚!

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有用啊,反坦克锥虽然谈不上能完全阻止敌方装甲部队行进,但迟滞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一般这些锥高矮不一,矮的50公分左右,高的将近两米。坦克要是不长眼直接碾过去,轻则底盘卡住动不了,严重点就是一侧履带被顶上去,结果受力点就是锥顶那么点,要不履带断,要不负重轮悬挂断,然后就歇菜等着被炸。

当然,反坦克锥就和马奇诺防线似的,压根不指望坦克真傻不拉几的来冲,而是强迫敌军装甲部队绕道。

但绕道是有代价的...一般反坦克锥阵留出的通道后边后方都是这样的

对不起,放错图了

这样的

这样的

当然,工兵表示不就是几个水泥墩子,多大事儿,炸了不就完了。但水泥墩子边上的铁丝网、墩子之间的地雷、墩子防线后方的碉堡、防线制高点的火炮表示,工兵你尽管来,弄不死你算我输...

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反坦克锥是一种用混凝土制成的三棱锥或三棱柱障碍物,它主要用于迟滞或阻碍坦克的行进。因为反坦克锥可以有效迟滞坦克的前进,再配合伏击或反击等战术时,可以给予坦克部队极大的杀伤。反坦克锥是处于守势一方最常用的防御手段,在实战中它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反坦克锥)

反坦克锥其实就是路障,它的高度有将近半米,坦克或装甲车在行驶过程中一旦遇到反坦克锥,就会因为动力太过充足而冲上反坦克锥的顶部,由于车辆底盘通常比较平整,所以坦克肯定会发生倾斜,进而导致车体卡在这些反坦克锥中间而无法动弹。反坦克锥通常会大面积部署,锥与锥之间的间距也要小于坦克长度,所以即便坦克从反坦克锥顶部滑落,也会困在反坦克锥之间而动弹不得。

(反坦克锥可有效阻碍坦克行进)

在实战中,反坦克锥曾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在二战时期英国人为防御德军登陆,就沿着海岸线修筑了大量反坦克锥工事,而德军在实施大西洋壁垒计划时也将反坦克锥修到了法国海岸线上。二战末期,德国建造的齐格菲防线,也大量使用了反坦克锥来阻挡盟军坦克的进攻。不仅如此,在反坦克锥之间德军还部署了大量的机枪、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地雷,这成功抵挡了盟军几个月不间断的进攻。

(德军齐格菲防线曽成功抵挡盟军几个月的猛烈进攻)

由此可见,反坦克锥的确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手段,配合其它防御工事后,完全可以抵挡并重创坦克部队的进攻。不过,随着战争样式的改变,反坦克锥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已经逐步下降。在最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反坦克锥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随着技术武器的发展,侦查打击已经趋于一体化。反坦克锥归根结底也只是混凝土,面对空中作战力量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时,它变得很容易被发现和摧毁。尽管如此,由于反坦克锥迟滞坦克前进的效果显著,所以在己方具备空中掩护的前提下,它依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

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反坦克锥是由钢筋混凝土铸成的梯形体,德国人称为龙牙,是一种拖延或阻碍坦克前进的障碍物,可以有效阻止坦克压制性推进。

它是怎样阻止坦克前进的呢?

反坦克锥“反坦克”原理是,利用三棱柱的三个平滑的侧面,让动力强劲的坦克轻易地滑上去,当坦克的底盘到达三棱柱的顶部,也就是顶端的一条棱的时候,坦克的地盘由于不平整,所以就很容易卡死在这种石柱上。因为,三菱柱高半米左右,坦克卡在上面,就等于坦克的前部或者后部被一个很稳固的三脚架支架着在那。被支架起来的坦克虽然还有一半着地,但是不太可能把被支架起来的另一半拖下支架,尤其是后退时被卡在这种柱上。因为大部分坦克主动轮是后置的,一旦卡住后部,也就没有了动力。唯一的办法是爆破清除。

二战期间,无论是德国的齐格菲防线还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或者隆美尔修建的大西洋防线都有龙牙的影子。

齐格菲防线上的龙牙反坦克阵形,它们绵延数公里,看起来非常壮观

英军为了防范德国人的“海狮计划”,在英国的海岸线上设置了大量的“龙牙”反坦克桩。

这些“龙牙”的确给装甲部队在突破敌方防线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龙牙在某种方面来说也仅仅只是延缓敌方的进攻时间而已,因为普通的炮弹就可将其摧毁。

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反坦克三角锥就是图片当中这种结构,由水泥混凝土制造,底部到尖部的高度通常在0.5~1米之间,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防坦克装甲车辆的效果越好,它的每一面着地都是一样的稳固,并且由于防坦克锥的表面坚硬,棱线又受力面太小和平滑,坦克的履带与其接触时会打滑,降低了摩擦力要想越过它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反坦克锥是呈多地块儿、多层次布置,有效的阻碍了机械化部队的通过,起到了长时间的迟滞作用。

网游当中的被三角锥将底盘托举后卡死的坦克。所以,反坦克三角锥的作用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反坦克效果是很大的。但是三角锥毕竟是布置后就不能移动的“死物体”,随着机械化部队装备多样化,目前清除包括三角锥在内的障碍物的装备有很多,比如说图片上美军使用M1坦克底盘改装的“灰熊”破障车,它的前面有各种破障铲,在M1坦克强大的动力支持下可以将三角锥、铁丝网、角钢架...等一切障碍物冲垮,只需打通几个宽度较大的缺口就能让机械化部队通过。除冷破障方式外,还有热破障方式,就是使用大口径火箭弹采用爆破的方式清除障碍物,由于破障火箭弹装炸药量达到20多公斤,要远高于155毫米榴弹的装药量,它的爆破能力很大,高密度发射后更可以快速的解决进攻部队受阻的问题。总之,反坦克三角锥的作用还在,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工兵分队装备了各种大功率工程机械和火箭破障车,它们的出现使得三角锥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不再是二战期间让机械化部队束手无策的障碍物了。

什么是反坦克锥,实战中有用吗?

用处还不小,这种反坦克障碍的作用就是迟滞坦克的快速推进,虽然说工兵部队可以十分轻松的把这些障碍物给搞掉,但是这种障碍物通常都是和地雷等障碍物混合布设,同时还会有火力的掩护,在对方火力的打击下开辟通路并不容易。坦克在坡度超过30度的地方是开不上去的,三角锥一方面是利用了这个技术上的弱点,同时由于三角锥比坦克的车体窄,所以可以把坦克顶起来,这样子就可以使坦克丧失机动能力。

这种用水泥做的东西并不困难,用炸药或者推土机都可以搞定。不过要在对方的火力打击下在障碍区中开辟通路并不容易。三角锥拒马还有反坦克地雷通常是混合布设,并且有本方的火力掩护。在障碍区中预留的通路,这个都会有对方火力设置的陷阱,进入容易,出来难。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