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奥马哈海滩的士兵们遭遇了悲惨的一幕,登陆船一靠岸,他们就被德军机枪成片的扫死,简直就是把人往枪口上推,以至于有些士兵为了躲过敌人的射击,不得不从船两边跳下水。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许多人也仍然没逃过被射杀的命运,如雨的子弹穿透海面,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这一幕作为《拯救大兵瑞恩》的经典场景,令人对战场的残酷着实感到心惊肉跳,但也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子弹真能穿透水面,杀死水下的人吗?

实际上,在梦工厂的电影热映不久,他们就接到了一些来自美国各地枪械爱好者的询问,因为不少人已经试过了,子弹无法穿透自家的游泳池。但梦工厂拿出了一些老兵对影片的推荐信,认为这是符合细节的。

不过这场风波最后还是以梦工厂的服软而休止了,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接受《美国导演协会季刊》2011年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使用了数字增强技术来增强射击效果”。

“一般情况下,弹丸射不了这么远的,但至少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来增强射击的效果,让人们能更直观的看到一枚子弹在水中飞过”,斯皮尔伯格如是说。

所以真像很明白了,这只是一场表演而已,斯皮尔伯格为25分钟的奥马哈之战准备了1000名演员,耗时25天,花费了1200万美元,他动用了夸张的手段来展现登陆战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惨景。

斯皮尔伯格还透露了具体的拍摄手法——“我们挖了个大洞,还用透明胶做了防水,因为我不想水太浑浊,所以它灌满了纯净水。我们想告诉大家,如果士兵跳入水中,他们是多么的不安全,即便头上有4英尺高的水,也阻止不了高速弹丸直接射穿你。”

实际上,除了枪械爱好者们在游泳池和水桶中做的试验外,一位叫安德烈·瓦尔(Andreas Wahl)的挪威物理学家也做过试验并拍摄了视频。他为了证明枪械穿不透水体,自己亲身站在游泳池中,然后通过绳子控制扳机,操纵3米处一挺SIG SG550突击步枪对自己开火。

安德烈·瓦尔在挪威NRK-Viten频道的科学节目上播放了这个向自己开枪的疯狂片段,他成功的对观众展示了“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子弹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难运动”的原理。

美国的Smithsonian Channel(史密森尼频道)也在一些试验中做过试验,他们使用了德国当年的枪械,结果是子弹不能入水太深,而角度太小的话,子弹甚至会在水面“打水漂”,爆发其它危险。

实际上,太高动能的射击可能无法让子弹安然的穿透水体,子弹会炸碎,变得四分五裂。参见上图,225格令,7.62mm的步枪弹药,2350fps/s的速度,换算过来为716m/s,正好是一支步枪的枪口初速,子弹射击在水面上碎裂了。

剩下的2250fps也碎裂的比较厉害,后面的2150fps弹头没碎裂,但发生了挤压式的形变,再后面2050fps、1000fps的弹药情况越来越好,这很好的说明了子弹入水时,水体带来的威胁不仅仅是“打不进”那么简单,子弹的速度越快,它受到的作用力就越大,撞水如同撞钢板。

不过呢,子弹也不是完全不能在水中穿行,它们在6-7度的小角度射入水时,会形成一定的“空泡”和“二次空泡”现象,这为子弹提供了一定的行走空间,随后子弹迅速的偏转了方向并失去动能。

唯一有区别的是,2000fps/s的子弹能整体穿行20英尺(约6米),而100fps/s的子弹则只有14英尺(约4米),而且子弹速度越慢,它们的行进轨迹越趋向直线运动,“二次空泡”也基本不会出现。

不过呢,有些武器公司声称开发了新型的子弹,可以以自带空泡的方式穿透水体,从而攻击到水下的人,但截止目前,这些商品子弹还并未给哪家军队采纳,因为寻常条件轻武器没必要对水下射击,“能打水下的子弹”就算是真的,也没必要花这笔冤枉钱。

军队为了照顾水下射击需求,往往会配备箭形弹和水下专用枪,这方面当年的苏联和北约都有研制,我国近年也研制出了06式水下突击步枪。它们可以在水中有效的发射出远程子弹,攻击水下之敌。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箭形弹步枪虽然在水中射击相对比较稳定,在岸上射击却准头不佳。不过,如果只是站在岸边射击水下的人话,毫无疑问箭形弹远比普通子弹好使。

此外,如果真有敌人跑到水下,枪榴弹、火箭筒、大炮、反蛙人火箭炮这些都远比枪好使,爆炸产生的水压远比蹿不远的子弹好使。

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在战争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士兵或者地下工作者,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和猎杀,毫不犹豫地选择往水里跳;如此一来,往往能化险为夷。

这样的画面,不仅在中国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在美国大片中也屡见不鲜。

在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中,很多盟军士兵为了躲避德军MG-42凶猛的火力,争先恐后从登陆船的两侧跳入海水中,逃过一劫。

在电影《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美国中情局特别行动小组特工伊森追杀时,他驾驶的汽车突然失控翻滚到了湍急的河水中,追杀而至的人都拔枪朝水下开枪,而他因为潜伏在水里却安然无恙。

看到这些场面之后,很多观众往往会提出强烈质疑:子弹的速度非常快,动能也高,近距离直射的时候,连钢盔都可能击穿;可是影视剧中的人,只要跳进水里,就能安然无恙,这也太玄乎了,到底是编剧和导演虚构的,还是有科学依据呢?

事实证明,躲在水里不是多余举动,确实能减轻或者避免子弹伤害。

从表面上看,子弹威力确实很大。

首先看看各种枪支的初速,38式步枪的初速在每秒700米左右,春田步枪的初速更是超过800米,AK47的初速也达到了700米,初速最低的乌兹冲锋枪初速也有400米,即使各种手枪初速在每秒300米以上。

然后再看看各种子弹的动能,动能不仅跟子弹口径有关也跟子弹装药量有关。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动能为348焦耳,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枪口动能为584焦耳,0.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枪口动能为569焦耳,而0.45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手枪弹的枪口动能达到了1358焦耳,后者甚至比美国M1卡宾枪弹的枪口动能还大。这主要是和枪弹装药量有关,从而使枪弹初速差异很大。

38步枪的动能稍低一些,为2665焦;加兰德步枪的动能略胜一筹,达到3500焦耳.

那么,多大动能的子弹可以致命?

苏联的致命动能标准是80焦耳,美军和德军的致命标准是78焦耳;换言之只要弹头还具有 78焦耳的动能,打在人身上就能够危及生命。

根据实验,动能在78焦耳的子弹,可以在20米内击穿25毫米厚的红松木板。

而在相同距离,击穿30毫米厚的同质地木板,也只需要117焦耳。

由此看来,各国关于致命动能的规定还是有道理的。

现实中,在近距离遇到子弹射击,被击中的人幸存几率很低。

就拿51式7.62mm手枪弹来说,其枪口动能为480焦耳,可以杀伤5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在25米距离上能射穿4mm厚的钢板,10CM厚的木板,6CM厚的砖墙,35CM厚的土层,在10米距离可轻易击穿丰田车车体,枪弹飞行300米后仍有杀伤力。

如果遭遇动能更大的54式手枪射击,起码应该躲到铸铁邮筒或两层砖墙后方能确保安全。

步枪子弹初速、动能和有效射程是手枪子弹数倍,即使在100米内遭遇射击,起码应该躲到12厘米的水泥墙后才会确保安全。

看到以上分析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是100米内遭遇步枪子弹、50米内遭遇手枪子弹的射击,即使跳进水里还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既然如此,士兵为什么还要跳进水里躲避子弹,是导演脱离生活,还是战士情急之下的一种本能反应?

众所周知,子弹动能跟弹药量和撞针击发力度,以及枪管膛线有关。

在射击时,枪械撞针击发子弹底部,激发底火,底火引燃发射药,膨胀的火药气体将弹头沿着枪管膛线加速推出。

因此,子弹出枪后,拥有一个原始速度,叫初速。

此时,影响子弹飞行速度和距离的核心要素,就是介质附加的阻力。

在空气中,介质密度小,阻力小,子弹就能飞得很远,即使在长距离上也有非常大的动能。

普通步枪子弹,可以千米之内一枪爆头甚至穿透士兵头上的防弹钢盔。

即使是威力较小的手枪子弹,在百米以外也仍具有杀伤力。

但是,子弹速度和动能既然和遇到的阻力有关,水面有没有阻力?答案是肯定的。

家住农村,又是住在河边的朋友,在儿时一定玩过这样的游戏:拿着瓦片用力向水面投掷,这时候瓦片不会沉入水中,而是沿着水面不停地做跳跃运动。

为水面会这样,因为瓦片和水面接触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如果说这个例子比较冷,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还有一个有目共睹的例子,跳水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从5米甚至10米高的跳台跳下,无论是身体哪一部分先接触水面,如果水面没有阻力的话,跳水运动员不粉身碎骨也会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因为他们不是直接跳下,还要做各种动作,落水时产生的力度很大,水面没有阻力是非常危险的。

但正是因为水面有阻力,跳水运动员本身的动能越大,遇到的阻力就越大,运动的水流和运动的人体相遇,两者产生了反作用。

也许游泳池内的水是静止的,或者运动幅度很小;但是多数情况下,河流、海流湍急的,是高速运动的。

高速运动的河流对高速运动的子弹不但有阻力,还会改变子弹的方向。

因为子弹在出膛之后,大多是保持旋转式运动的,这样状态的子弹,大大增加了穿透力,但旋转的子弹遇到较大阻力很容易改变角度,偏离目标。

所以说,无论子弹跟水流方向是相同的还是相反,都会一定程度改变子弹运动方向。

哪怕是很小角度的改变,都会偏离人体,脱离子弹威胁。

具体来讲,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每立方米,常温空气密度是1.29kg/每立方米,水的密度是常温空气密度的775.19倍。

水分子密度的大幅提高,子弹在水里遇到的阻力相对来说比在空气中遇到的阻力大了很多。

换言之,无论是静止的水流,还是运动的水流,子弹与其接触的时候,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阻力,都会减轻其速度、动能,甚至改变其运动轨迹。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中,德军的机枪向美军士兵疯狂射击的时候,距离至少在几百米,士兵们跳水之后,肯定会大大增加安全系数。

因为子弹在经过几百米之后速度锐减,动能下降,再经过水面阻力,其射程也会大大降低,运动轨迹也会做出改变,对士兵的伤害大大降低。

为了验证机枪子弹对水里的士兵到底有没有生命危险,西方一家电视台曾专门做过一个实验,采用威力巨大、射速惊人的二战德国机枪MG-42,即《拯救大兵瑞恩》中朝海岸的盟军士兵射击的德军使用那挺机枪,在350米的距离对水面进行射击。

人们惊奇地发现,初速超过每秒700米的机枪弹,在深入水下2.5英尺(约76厘米)之后,不仅速度锐减,而且改变了方向。

这足以说明,在战斗中,跳进水里是可以躲避子弹的。

无独有偶,法国另一家电视台有一档科教节目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

他们按照1:1的比例,制作了塑胶人,放到水中,然后用手枪、步枪和机枪在300米的距离对其进行射击。

结果显示,射程最远的M1加兰德步枪子弹只对水下1.4米深处的塑胶人造成皮肉伤,射程较近的手枪子弹则偏离了轨迹,射程局中的步枪子弹也没有挨到塑胶人。

换言之,只要一个人潜入到水下1.5米左右,普通的枪弹就没有办法对他造成伤害。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跳进水里就一定可以躲避子弹,转危为安。

事实上,士兵跳水时距离射击者的距离,决定了子弹的速度和动能,也决定了河流对子弹阻力大小。

距离远的时候,子弹速度下降,动能也随之下降,水面对子弹动能和弹道的影响也越大,躲避的士兵也就越安全。

距离近的时候,子弹速度高,动能大,躲避的士兵也就越危险。

如果对方向你射击的时候,距离只有50米,哪怕对方使用的是初速度较低,子弹动能较小的手枪,水面的阻力也无法对子弹产生较大影响,受伤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枪支,无论距离目标远近,子弹打到水里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肯定比在空气中大得多,子弹速度就会降低、动能就会减小,对目标的伤害肯定会减轻。

换言之,在遇到射击的时候,跳到水里躲避子弹无论如何是有效的,并不是编导侮辱观众智商。

不过在遇到枪弹危险的时候,身体尽量下沉,下沉越深,就越安全。

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真的,比那针的针尖还真!当然,前提是,您跳到水里还不成,必须来个潜泳,潜入水下一米开外的地方才成,不然还是能被穿一窟窿眼。

所以电视剧里头,那多少都带着那么点夸张的成分,以为跳进水里就没事了,那不现实。

按照导演们的说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别那么较劲,毕竟比生活高了一下,这细节他们就不带处理了。

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在心里头不免会产生这么一个疑问:“为嘛呀?一把突击步枪在空气中少说都有四百米,手枪再不济他也有个五十米,这要是来一款沙漠之鹰,保不齐这就一百米开外了!咋落到水里就不成了呢?”

瞧您说的,你这都说在空气里头了。按照人家官方的标准答案,水里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要大,大多少呢?大八百倍,这数据够吓唬人的。

听了这个数据,您有点半懂不懂的,小编给您做个简单的解释,这八百倍到底是个啥概念呢?

其实子弹这东西,他在空气中也是飞不远的,经历了很多环节的改造,这才造就了现在的成绩。

过去前装装铁砂的子弹,咱就不说了,初步具备现代化子弹样板的时候,一支老枪打出一发子弹也就四五十米,好一点也就不到一百米的样子。

后来人们在枪管里头刻上膛线,这子弹的射击距离才一步步的提升。

喜欢军事的小伙伴都知道,膛线这东西,就是为了让子弹在飞出枪口之后,有一个旋转的力道,那么子弹在空气中的飞行,他的轨迹就会相当的稳定,不仅飞行距离增加了,力道也就上去了。

其实这也好理解,就像咱在木头上锤钉子,那家伙咔咔的锤很费劲,有力用的不对头,保不齐这钉子不仅进入不到木头里边,还被打弯了。

这就跟子弹没经过膛线进行旋转处理的道理一样,飞不远就掉地上了,弹道不稳定。

那么螺丝钉就不一样了,搁木头上,轻轻一旋转他就进去了。

所以旋转前进的东西,比直溜溜就要往前闯的东西要轻松一点,那么在同样的力道下,显然旋转起来的东西,他的行动距离就要远一点。

那么如果用旋转起来的子弹在空气中攻击,这就相当于子弹要在木头中钻个窟窿眼一样,只要这个力道在他就能一直钻进去。

而旋转起来的子弹,在水中进行攻击的话,这就相当于您拿一个破螺丝钉非要在一块平整的钢板上把螺丝钉打进去一样。

费劲不说,就看着火花飞溅,保不齐这颗螺丝钉就被干报废了,碎了,冒烟了,着火了。

您别以为小编是在和您开玩笑,在水里进攻攻击的子弹,真能碎了,怕了吧!

一把AK47在水下的攻击距离也就一米,过了一米弹头就要往水底下忽忽悠悠的沉下去了。

这就是翻了八百倍阻力的结果,当然了小编这么比喻的话,在专业人士眼里,这就是胡说八道,但小编觉得在咱这群非专业人士,不求深入了解的人看来,这么比喻还是很贴切的。

好了咱接着说,所以您要搁水底下,拿着一把精良的AK47,还不如拿着一把鱼叉好使。

所以二战那会,一说是水下蛙人作战,随身就携带匕首和鱼枪,再带点爆破需要的炸弹,其他挂身上那都是累赘。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那咋鱼枪在说理就好使呢?”

您这问题问的好,其实早些年小编也被这问题困惑了一段时间,后来搞明白了。

鱼枪这东西,他的子弹是箭,又细又长,尾部比较重,还加装了尾翼,那么这些操作,让鱼枪的子弹,可以在水中有一个很稳定的弹道,这射击距离就上去了,杀伤力也就有了。

但反过来,您要是把这鱼枪拿到陆地上使用,这玩意笨拙的如同刚走路的婴儿,谈不上好使不好使,近距离还能伤人,距离稍微远一点,弹道就不稳定了。

就有人做过实验,五瓶饮料排成一排排,鱼枪近距离射击,只能击穿三瓶饮料,后边的两瓶毫发无损,领回去还能喝。

说道这里,那么问题就来了,好奇宝宝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那么鱼雷这东西,为嘛就可以进行长距离的奔袭进行攻击呢?

其实这好理解,您别看鱼雷这东西,个头比子弹大的多,按照常理来说,他受到的阻力那可比子弹要来的劲爆,这要在水里按理说应该是寸步难行才成啊!

这里头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这鱼雷他自身就带着一套动力系统,不需要外力,自己就给自己加油,所以他就能长途奔袭。

那么如今这鱼雷又开发出了,另一种技术,可以让鱼雷更加通畅的在水里进行奔袭。

啥技术呢?空气泡减阻技术,听着牛气哄哄的,其实理解起来也简单,就是把鱼雷的周身给裹上一层空气泡,那么鱼雷在水中被空气泡这么一包裹,得咧,这就相当于让鱼雷在空气中前进了。

比空气翻了八百倍的阻力,在这种技术面前,这种阻力是不存在的。要不说,科技越是发达,这脑洞他就越是洞开啊!

这种技术,他的关键并不说产生气泡就成,得让气泡把物体包裹起来,这就需要一点点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首先大家伙应该知道一点,在水中高速旋转的物体,他就会产生气泡。

其实您不旋转,这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气泡也是会产生的。

为什么呢?

因为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液体,随同物体高速移动的同时,这股子液体和他周围的液体,流速就会发生变化。

咱都是九年教育一个战壕里头出来的小伙伴,都明白液体流速这东西。

速度越快的东西,这物体表面的流体他的压强就越小。

于是在物体表面和离开物体表面一定距离的液体,形成了两个空间,一个压强小,一个压强大,好嘞,一大一小的压强差,就会呈现出空穴想象,气泡就产生了。这就和吹气球的意思差不多。

您要是拿具体的现象来看的话,可以观看一下水下螺旋桨的启动过程,他不工作的时候,啥事没有,一开始工作,那螺旋桨高速运转起来,您就会发现,这螺旋桨周围就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原因就是螺旋桨周围的液体产生了压强差,出现了空穴想象,于是气泡就产生了。

说道这里,我们不免会想到子弹,这家伙从枪膛里头出来的时候,不也是旋转的吗?这旋转速度比螺旋桨就算是差点,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那子弹在水中咋就飞不远呢?

其实这也好理解,您要是仔细观察一下,AK47在水中开枪的过程,就会发现,子弹从枪膛里头出来之后,就会在水中形成一连串的气泡,这股子气泡又大又小。

那么这个时候,子弹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在空气中的行动感觉呢?很简单,这些气泡全炸了。

气泡在水中的威力那是相当大的,咱就拿鱼雷来说事,鱼雷攻击的时候,如果在水中爆炸,会产生两次爆炸,一次是自身炸药的爆炸,另一次是炸药轰起来一个巨型气泡,这个气泡破裂所产生的能力,比炸药炸出来的能量还大。

你没有想到吧,所以子弹在高速旋转产生气泡的同时,他们破裂之后的爆炸,不仅没有保护子弹的飞行速度,还把他的路径给炸歪歪了。

这也是子弹弹道不稳定的一个原因。

而螺旋桨也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被这些个气泡炸的有所损伤。

厉害吧!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说让物体产生气泡这不算啥,最为重要的是,让这些个气泡包裹在物体表面,千万别炸了的原因。

那么利用超空泡原理工作的物体,他们怎么就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就需要一点点气动布局了,把这鱼雷的头部整成瘪瘪的,还要平一点,周围最好再锋利一点,那么气泡在经过这个头部处理之后,气泡就会老老实实的附着在了鱼雷的表面。

当然,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让物体进行旋转前进,不然还是会和倒霉的螺旋桨一样,一路过来被空气泡进行无休止的轰炸才成。

根据研究表明,被超空泡包裹的物体,他在水中运动的时候,可以有效降低水的90%的阻力。

这项技术俄罗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就开发出来了,他们把他装到了一款叫做暴风操控泡鱼雷的身上了,据说这玩意的速度可以达到370公里每小时。

走到现如今,这项技术应用的最得手的,是俄罗斯和德国,那么掌握了这门技术的除了以上两个国家,还有美国和法国,当然还咱中国。

一共只有五个国家掌握了,说道这里,小编感觉很骄傲啊!

这说的有点远了,但不管怎么说吧,都和水中射击有关的一些个知识,大家伙就当科普了。

那么时间拨到现在,在水中进行任务的蛙人部队,他们有没有可以攻击敌人的武器呢?

当然这些武器除了匕首和鱼枪,他们有真正的枪吗?

还真有,只是蛙人使用的武器,有点怪模怪样的,这些子弹的弹头,一个个的都属长颈鹿的,看起来就像是把一个箭头插到弹壳里头一样。

这个原因可以理解,毕竟咱上边就说过,在水下做攻击武器的,最好是箭头一样的东西,所以水下火药武器,被做成这样,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这些武器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枪管都是滑膛的,里头可没有膛线。

至于原因,小编感觉,您能理解,之前咱就说过,他要是转动起来,产生空气泡,就会对这弹头反反复复的轰炸,这可不好。

咋说呢?这种枪械,他要是上了岸使用的话,他的结果和鱼枪也差不多,效果会被大大的减弱。

为了让蛙人上岸之后,能用水下的枪对自己进行保护,所以还有一项研究,就是把这箭头一样长子弹,那杆子戳到子弹壳里头,从外表看起来,这子弹和普通子弹大小一样。

这种技术,小编说起来,也就几行字而已,但您要想把他真正的实现了,这难度可是直线飙升,不好弄的。

说道这里,小编必须提醒大家伙一下,如今上文当中,小编提到的那种超空泡技术,也开始在这种水下枪械上使用了。

听说是美国的特种作战司令部和挪威的一个武器制造商搞定的。

一共有两款,一款叫CAV—X,另一款叫做XMP。头一种子弹他的脑袋是用钨造的,他的形状就是为了让子弹表面产生附着的空气泡。

据说美国人已经开始对这些子弹进行测试了,至于什么时候列装,至少小编是不知道的。

根据设计这些子弹的人说,他们的这些子弹对付的可不是人,而是藏在水底的大家伙——潜艇!

子弹打潜艇?您没听说过吧!您不得不说科学家的脑袋,真不是一般的大,这个想法都敢有,俺的乖乖!

哎,以后啊,直升机发现潜艇的时候,也用不着什么反潜鱼雷啥的,直接丢几个人下去,扛着一支发射这种子弹的步枪,对着潜艇一顿突突就完事了。

结尾的时候,咱再说一个小知识。

在水中发射子弹,大家伙也有了一个了解,接下来,小编给您科普一下,子弹从空气中,向着水中进行射击,子弹在接触水的那一瞬间,会发生一点什么事情?

物体从空气中拍击水面,当然必要超过一个速度值,那么他的头部和水接触的时候,因为自身的动能就会传递到水中。

那么在这个瞬间,这水和弹头接触的哪一点就会被分开,而且随着深度进行,这种现象一直都存在!

一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就乐了:“这不就回到了原点吗?形成了空气泡吗?”

对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管是在水中射击还是在空气中向水射击都会产生空气泡。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子弹遇到了,当年二战那会为了对付德国人的潜艇,美国人造了很多空投鱼雷,深水炸弹,这东西也越到了这种空气泡情况。

所以最终就出现了,这些武器投入到水中的那一瞬间,这些武器的内部就出现了结构破坏的现象,导致弹药失灵的情况。

其实如果航天飞行器要搁海上降落,他也会遇到这种情况的。

小现象大问题啊!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我们有些时候看到一些影视作品,有时候会碰到一些人跳到水里躲避机枪扫射。跳到水里真能躲避子弹吗?答案是肯定的。

其中枪不一样,在水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的枪很难在水下有杀伤力。主要是因为阻力的原因,水的阻力是空气阻力的800倍左右,而且越深的地方阻力越大。

一般情况下设计的子弹都是在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设计的,不管什么口径的子弹在水下杀伤力都会锐减。在科研中有时候会需要回收子弹,而刻意的往水里面打。AK—74在水下有效射程不超过1米,m1911甚至不能对0.9处的木板造成伤害。

我们知道子弹在飞行中是旋转的,旋转不但可以增大子弹的杀伤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旋转保证了飞行的稳定性。就像陀螺,旋转速度越高,越稳定。但是进入水中的子弹由于阻力较大,其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都会很快降低。出现所谓的扭动现象,更难形成杀伤力。

当然现象有针对蛙人而设计的特制的水下使用的枪械,但是二战中是肯定不存在的。所以二战中跳入水中可以有效的避免伤害。

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理论上是可以的。

大家会发现,世界军事强国都开发过水下作战的枪械,中国也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水下枪械大多不是发射子弹,而是发射一种类似于鱼叉或者飞镖一样的弹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大部分枪支在水里一样是可以发射的。

因为现代的子弹都是密封的,水难以浸入,不影响击发。

而水虽然对枪支击发子弹有一些影响,但最终打响子弹还是没问题的。

那么,为什么各大国还有费时费力,去射击这些古怪的水下作战枪支呢?

主要就是因为传统的子弹,在水下作战距离太短。

水同空气不同,他是一种高密度的流体,阻力是空气的800倍。

普通枪支在水中击发以后,首先子弹受到阻力以后,弹道会发生改变,导致精度下降。

同时,由于水的阻力太大,子弹射不了多远,就会失去杀伤力。

西方经过测试,手枪在水下射击,子弹不到1米距离(其实大部分只有半米左右)就没有杀伤力了。

即便是AK47这种自动步枪,子弹在1米以外距离一样没有什么杀伤力。

只有二战的传统步枪,使用大威力的长步枪弹,在水下杀伤距离才能勉强达到1米多。

这里就要提一下《拯救大兵瑞恩》最初登陆战,有一些美国大兵落水后被装备拖入2到3米的水下。此时德军机枪子弹射过来,笔直的弹道将这几个美国大兵击毙。

后来军事专家批评说,这是错误的。因为子弹进水以后,弹道肯定会改变,不会这么直。

另外,由于美国大兵已经被全身几十公斤的装备,拖到水下2到3米,子弹击中他们也不会导致射穿,不会死亡。

其实,即便是专业设计的水下枪械,威力也是有限的。

俄罗斯APS水下突击步枪,水下5米的有效射程为28米,水下20米时为18米。

看看,28米也不算多啊。

所以,如果遇到敌人枪支射击,你手无寸铁附近又有大海或者河流,你果断扎猛子下去,迅速游到2到3米深度,还是很有可能躲避子弹射击的。

因为敌人对水面的射击,子弹就算击中你,也没有致死的能力了。

可惜,这又不是说书,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况且,你跳海速度再快,快的过子弹吗?

在战斗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弹吗?

确实可以阻挡子弹,但士兵要处于水下1米处才可以保证安全。

在岸上发射的机枪弹,入水后50厘米后就没有杀伤力了,能量衰减得很快,因为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84倍,子弹在空气中是迅速旋转的,当子弹打入水中,因为密度、水压的关系,能量会急速地衰减,比如下图这个大口径狙击枪,无论口径还是初速都肯定足够了,但射入水下不到50厘米,能量急速衰减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

可以看出,就算是大口径大狙射入水下能量衰减也非常快

再一个原因,在岸上发射的子弹,射入水中会急速地不稳定和滚动,从而失去精准度和动能。子弹其设计的时候是按照在空气中发射的原理,考虑的是空气的密度和阻力来设计的,在突然打入密度是空气784倍的水下环境,子弹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稳定性,能量也会急速衰减到零。

应该是从水面射入水内,恩不是在水下发射

有些答主贴的图可能有些不恰当,因为他们贴的图是枪支在水下发射,不是从水上发射并按照一定的角度射入水中的,如果是从水下发射,那在水下弹丸行进的速度会更慢、能量衰减得会更快、距离也更短,那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加微乎其微,如果是水下发射,那需要专门的水下枪支和专门的水下箭形弹,在不超过20米的水下,可以射击20-35米左右,下图就是专门的水下枪支和弹药。

这才是真正的有杀伤力的,水下专用枪支和水下专用弹

所以,如果士兵想要安全,跳入水下1米是可以保障安全的,但如果士兵上身在水上,下身在水下,那遭遇到机枪扫射,那绝对还是会被杀死的,因为机枪子弹入水半米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至少可以造成重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