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当然浪费,但是潜艇也要有这个能耐才行,盟军商船可不是任人拿捏的东西,德军潜艇可能才是被欺负的那一方。

潜艇只是一种靠伏击和偷袭作战的兵器,如果正确的运用,它们便是大西洋中的狼群,但如果错误的使用,它们的战斗力可能比一艘小炮艇强不了多少。

狼群虽强,二战时的“自由轮”(Liberty Ships)也并非软柿子,自由轮其实是武装商船,而且火力还不低,他们除了在建造上面搞了点偷工减料外,武装上可从不吝啬。

自由轮拥有至少2门甲板炮,多的可达5门,口径4或5英寸,分布在船身各周,专门对付小艇和潜艇、鱼雷。然后还拥有20mm和40mm的机关炮,最多可达到10门,火力相当强大。

自由轮虽然是快速制造的5年寿命廉价船,体量上却一点也不小,属于万吨轮级别。这样的运输船被美国制造了2710艘,它们成群结队,横行大洋,输送着各种战争物资,每一艘自由轮都有着相同的格言——“给我自由,或者死亡”。

德军在自由轮上吃尽了苦头,原本U艇上还有门炮,可以采取上浮炮击的方式攻击和威逼一些商船,真要俘虏他们也并非不可能,但自从遇到自由轮,U艇们就萎了——没办法,实在是怼不过。

自由轮的大炮都是由现役的海军士兵操作,他们熟悉正规的炮战,且作战相当英勇,屡次与巡洋舰等对打海战。后期的自由轮还拖曳了反潜飞艇,这令潜艇的袭击极为艰难。试问区区一艘U艇如何敢生俘自由轮?不上浮没法抓别人,上浮了....人家一群一群的都是炮火。

运输船队也并非纯靠自带武装就敢行走大西洋,盟军准备了两种护航舰队保护他们。一种是跟随舰队航行的护航航母、驱逐舰队,这种编队相当要命,个个都是潜艇最痛苦的天敌。而且护航航母有时也被当做一种运输船。

另一种是航线护航编队,他们会组成庞大的舰队,巡洋舰、航母、驱逐舰应有尽有,不停穿梭来往于重要航线,途中哪个潜艇被逮到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说,大西洋中的U艇其实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他们才是弱势的一方,哪里还敢抓运输船,能在攻击航线时不让自己被击沉都不错了,就算真抓了个活的,也没法子押送回去。

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谢谢邀请!这个可真不是一个好主意,二战时期德国的U艇如果真这么做就上当了,等于是自投罗网。任何武器再先进也不能全凭武器本身发挥作用,还要看对手的对抗措施,二战时期德国U型潜艇只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和对手的反制措施有重要关系,后期德国潜艇的损失逐渐增加就是盟军重视反潜护航作战了。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优势就是隐蔽于水下去伏击盟军商船,水下是潜艇的主场,它说了算,跑到水面上去作战它和驱逐舰、护卫舰比就是一个挨揍的份,更何况近海海域还有反潜飞机。其实二战时期很多商船也都加装了用来打击水面航行潜艇的武器。

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受性能的影响基本都是以水面航行为主,因此,它的水面航行速度快于水下航行速度,这个和现在的潜艇正好相反。当发现商船或是到达某一个商船需要通过的海域潜艇就藏起来,然后发射鱼雷,然后上浮用甲板炮击沉商船。德国U艇从来就不俘获商船,为什么不抓住带回家去,既得到了一艘商船,又捞到了一船物资,多好,是好,但做不到。二战时期德国共击沉击伤商船约三千多艘,舰船150多艘,商舰总吨位近两千万吨,如果都俘获可是不得了,能改变战争格局,但能击沉不代表就能俘获,这是武器装备的客观规律,无法违背。

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让盟国商船损失很大,关乎生存命脉,自然加大护航力度,潜艇击沉商船容易,只需要一颗鱼雷,但抓俘可不容易,抓住了要带回去就必须要商船自己开着走,潜艇又拖不动它,船员怎么处理,潜艇上又放不下,只能待在商船上,潜艇上的人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谁去负责看押,去的人少了危险,多了潜艇怎么办?还有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怎么对抗盟国的军舰。水下潜艇是龙王,水面就是一个浮着的“棺材”,这样做不是找死吗?其实,很多商船上后来都加装了火炮,给你一炮可咋办,就是撞击潜艇也撞不过商船。另外一艘潜艇押送一艘商船都困难,多了更是不可能,这样一来跑一趟得耗费很长时间,效率远远低于击沉商船,也就起不到掐断大西洋运输大动脉的战略目的了,盟军损失会大大减少,而德国潜艇用不了一年都得被活捉,要么被击沉,自己主动跑到水面上来了,能好得了吗?

至于说到浪费,战争本身就是相互摧毁,破坏,逼其屈服,肯定会有损失,这也是战争残酷的一面,有战争就无法避免这样的浪费。就题目而言,潜艇做为一款武器,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取得战果,潜艇正是利用了海水的掩护,隐藏于水下,处于暗处,而商船航行于水面处于明处,所以潜艇才能击沉商船。如果,潜艇不击沉商船而是去抓商船,就需要在水里押送商船船,而水面航行状态时潜艇很脆弱,靠一两门甲板炮是无法对抗舰船的。二战时期潜艇见到舰船基本都是逃命,根本就不敢来个对轰,更不用说单挑了。二战初期由于护航舰船有限,商船损失很大,后来盟军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出动了大量护航舰船,并随着声呐性能的提高,德国的潜艇开始处于劣势。

二战时期盟军为了对付一艘潜艇就需要动用二十多艘舰船,上百架飞机,说明反潜的难度,也说明潜艇水下是很难搜索到的,简直是大海里捞针,如果潜艇跑水面上来,优势就彻底失去了,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还敢去抓商船,并且还想押送回老家去,连船带物资全部收入囊中,根本就不可能能,也做不到。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如果德军有办法将商船直接开回家就不会选择无限制潜艇战了,相对二战德国空军、陆军的辉煌战绩,海军能相提并论的只有U艇部队。不是U艇战斗力太强,而是德军海军水面舰艇和盟军相比差距太大,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以U艇攻击盟军后勤线的不对称优势,来达到战略目的。

德国潜艇在二战期间共建成服役1150艘潜艇,807艘被击沉,德国潜艇击沉盟国舰船2882艘,总吨位1440万吨。这种规模的损失对于盟军来说影响其实相当大,当然随着盟军特别是美国军工火力全开,护航水平不断提升造船能力急速上升,可怜的德国人只能满大洋打游击能碰到一艘算一艘。

在美国《租借法案》下全球送军火装备、战略物质,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总是收获满满,就如题目所言为什么不直接把船开回德国,船上的物质对于中后期资源奇缺的德国而言帮忙肯定大。其实很简单,潜艇可以通过水下潜伏的方式隐蔽攻击取得战果,但是将俘获的船往德军开就得面对盟军立体化的侦察和攻击。没有强有力的水面舰艇以及空中力量支援,别说把物质和船拉回德国,就连负责押运的舰艇同样会命丧盟军之手,得不偿失。

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U艇是一战和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简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通过潜艇战的方式打击盟军的商船,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战后的统计数据,德国潜艇击沉了超过3500艘盟军船只,造成了4.5万人死亡,给盟军带来了极大地损失。因为盟军的舰队实力强大,U艇主要袭击的对象是盟军商船,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问,既然德国缺乏各种战略物资,U艇为什么非要击沉商船,而不将商船俘虏到德国呢?

实际上德国之所以采取潜艇战术,并不是因为潜艇的作战能力比较强,而是因为德国的海军力量比较弱。二战时期海上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是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和苏联都属于比较偏科的国家。因为德国海军实力比较弱小,盟军才会敢于明目张胆的在大西洋活动,而德国海军只能偷偷摸摸的活动。假如德国潜艇俘虏了盟军商船,想要把商船押送回德国,必然要经历重重障碍,生还的几率非常的低。

而且盟军货船周围都有舰队护航,潜艇依靠着隐蔽性的优势,偷偷的接近盟军的商船,将商船击沉后便逃走。假如德国潜艇想要俘虏盟军的商船,肯定要攻击盟军的舰队,盟军舰队的装备非常先进,具备十分强大的反潜能力。一旦德国潜艇和盟军舰队正面交手,吃亏的很可能是德国的潜艇。

俘虏商船远没有击沉商船的小略更高,德国只有几百艘潜艇游荡在大西洋上,如果俘虏一艘商船就要一艘潜艇护航回国,那么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密度会大大降低,打击盟军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因此将发现的盟军潜艇击沉,绝对比俘虏盟军的潜艇更合适。虽然击沉盟军商船浪费了大量的物资,但是派遣一艘潜艇给商船护航,就会导致多艘商船逃走,这样对于德国来说威胁更大。

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大西洋很大的,根本就不可能抓到俘虏航行几天送德国,。大西洋很大,德国潜艇必须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排开侦察,一旦发现就招唤其它潜艇共同攻击,。英国商船是集群航行,还有驱逐舰护航,德国的潜艇不可能上浮俘虏人家,上浮不好被发现,自己也要完蛋,只能是在水下发射鱼雷击沉商船,由于是集群,猎物太多,还经常是打不过来的,还有,打了一艘后,马上就跑躲避驱逐舰的攻击,一艘一宿打不了几个,根本就没有时间押送回德国。

大西洋U艇把满载的盟军商船俘虏开到德国不行吗,击沉了多浪费?

不论是二战时期的老式潜艇还是现代先进的核动力潜艇,在发现目标以后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消灭目标;第二、在被目标发现之前隐藏起来或抓紧逃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即使有跟踪目标的企图也先要将自己隐蔽起来然后在不被发现为前提进行,想要等舰俘虏敌方商船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并不是说潜艇上的官兵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是一旦俘虏敌方商船,自己的行踪就会暴露,待地方反潜驱逐舰赶来时必将导致己方潜艇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为此二战时期善于开展潜艇战的纳粹德国海军专门制定了一项战场纪律,该项纪律规定:为避免泄露行踪与机密,所有德军潜艇一律不得收容战俘;凡遇到企图靠近的战俘,一律射杀!可见德军的保密纪律是多么的严厉,所以德军潜艇是不会为了区区一艘商船而冒着暴露的风险去俘虏的,这显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不如果断将其击沉反而还能提高自己的战绩。

▼下图为驶出港口准备去执行作战任务的德国U型潜艇,二战时期伤亡率最高的兵种就是德国潜艇兵,他们活下来本就不容易,所以跟本不会冒险去俘虏任何商船。

潜艇为什么那么害怕暴露行踪

潜艇最大的优势是具备隐蔽在水下航行和发起攻击,当接近目标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消灭对方。虽然具备隐蔽优势,但是潜艇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火力相对羸弱,在作战中主武器为鱼雷,副武器为低膛压小口径的火炮和机枪,最关键的是潜艇无论是在水下潜航还是水上浮航速度都非常慢,当遇到反潜舰艇时它即打不赢也跑不掉,局面十分被动,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对方击伤或击沉,因此潜艇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是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行踪的。

当然,上述是指发生一对一时的较量,潜艇在开展作战时通常不会以单艇的形式孤军奋战,而是以编队形式展开伏击。如果目标为落单的敌方水面战舰或护航力量相对薄弱的运输船队,那么潜艇编队是敢于发起攻击的,以己方一艘潜艇做为诱饵牺牲掉,然后击沉敌舰换取更大的战果。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毕竟一艘潜艇只有500左右的吨位,而敌方吨位最低的驱逐舰也有上千吨,大型商船得几千吨甚至上万吨,这样的战损交换比是十分划算的。

▼下图为被德军U型潜艇击沉的盟军商船,纵观整个二战,但凡被击沉的商船都是无护航的落单船只,这些被攻击的商船在沉没前会向军方呼救,因此U艇攻击结束后必须快速离开现场,否则被盟军军舰赶上的话将失去逃生的机会。

潜艇与军舰的作战性能有着巨大的差别

我们分别以德军U型潜艇(VIIB7B型)和美军“弗莱彻”级驱逐舰为例来进行对比:德军U型潜艇排水量为414吨(水面279吨/ 水下328吨),动力系统为2 × MWM RS127S 6缸柴油引擎, 700 hp (522 kW) / 2 × SSW PGVV322/26双动电力发动机,功率为402hp (300 kW);最大速度为水面13节(24 公里/小时)、 水下7节(13公里/小时);续航力为水面3100海里(5741km)/8节(15km/h)、 水下43海里(80km)/4节(7.4km/h);最大下潜深度 150米(492尺);主武器为艇艏4具、艇尾1具,共5具533mm鱼雷发射管、备弹5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水面火力,德军U型潜艇自VIIB7B型号以后在甲板上安装了一门88毫米火炮和围壳上安装4挺MG-34机枪,炮弹备弹250发,机枪备弹8000发,到了X型潜艇时甚至安装了105毫米火炮!

▼下图为一艘搁浅的德军U型潜艇,它在舰艏安装了一门105毫米火炮。

“弗莱彻”级驱逐舰

“弗莱彻”级驱逐舰是二战时期性能最先进、建造速度最快、建造数量最多的水面战舰。该型驱逐舰自1940年1月定型后自同年6月便下水7艘,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建造量猛增至56艘,截止到1942年12月,该型驱逐舰一共建造了175艘,之后建造速度逐渐放缓,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仍然有33艘陆续服役和在建,总产量达到208艘。

“弗莱彻”级驱逐舰标准 排水量为2100吨,满载排水量为3050吨,巡航速度28节(50.4公里/小时),最高航速37节(66.6公里/小时);主炮为五座MK12型127毫米38倍径单管高平两用炮塔,备弹1750发(标载)或3050发(满载);副武器为:第一、鱼雷,装有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备弹10枚;第二、防空武器,装有双联40mm博福斯机关炮3座,备弹6000发、单管20mm厄利孔机关炮7-10座,备弹20000发;反潜深水炸弹投放轨道2条,助推式深水炸弹抛射器6具。探测设备有SC-1型对空搜索雷达一部,探测距离120公里;SG型对海搜索雷达,探测距离40公里;探测声呐和反潜拖曳声呐各一部。

▼下图为退役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二战期间服役的175艘该型驱逐舰遂行了无数次护航任务,没有一艘被潜艇击沉过,对潜艇而言它就是天敌般的存在。

假设德军U型潜艇试图俘虏盟军商船的办法

盟军商船大多是指从美国西海岸运输物资和兵员前往英国的运输船,为了提高航行安全,商船并不会单独出海,而是以船队的形式在海军护航舰只的保护下才会出航。一般4~6艘商船组成的小型船队海军会派遣3艘驱逐舰外加1艘巡洋舰护航,10艘以上大型船队海军就会派遣由护航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实施护航。那么问题就来了——德军的U型潜艇该如何俘虏这些盟军商船呢?

办法一:组织优势兵力,消灭商船所有的护航舰只。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潜艇不但火力小而且航速低,如果硬刚盟军护航的军舰,那就必须组织10倍以上于敌的优势兵力才能做到。假设德军面对的是一支由6艘商船、3艘驱逐舰、1艘轻型巡洋舰组成的盟军舰队,那么至少调集32艘U型潜艇、2艘巡洋舰提前设伏才能确保消灭盟军护航舰只。

办法二:使用传统“狼群战术”分段设伏,拼消耗将盟军护航舰只悉数击沉。这么做就需要提前获取情报,以9艘U艇为一个伏击单位分别部署3~4个伏击圈,一共使用近36艘U艇,直到与盟军护航舰只拼光,剩下的U艇前去俘虏其中1~2艘商船。

▼下图为在护航中脱离编队准备投入作战的美军“弗莱彻”级驱逐舰,商船编队中如果有驱逐舰舰队护航,那么U艇将没有发起攻击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德军大西洋U艇企图去俘虏盟军满载的商船开到德国,那就需要付出重大代价才能达到目的。商船的护航主力是驱逐舰,而驱逐舰又号称潜艇的天敌,潜艇的最高航速只相当于驱逐舰的40%,火力只相当于17%,因此想要俘虏盟军商船就必须以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精神去面对盟军护航驱逐舰的屠杀,很显然这样的代价是纳粹德国无法承受的。二战时期德国一共建造了1118艘U型潜艇,其中733艘被击沉,战损65.5%,这还是正常的作战损耗,倘若每次出击都以俘虏盟军商船为目的,那么这以前多艘U艇也只够进行30多次伏击而已,德军真会这么傻,希特勒也不会挨到1945年才吞枪自裁了。

▼下图为正在投掷反潜深弹的驱逐舰,潜艇一旦被驱逐舰咬住就陷入绝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