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居民门诊慢特病?

居民门诊慢特病,是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需长期吃药治疗的一种慢性疾病,经住院诊断后且成功申报享受慢性病补贴的疾病。

患有慢性病的所有居民都可以申报慢性病补贴,不限定户口性质,农村城镇都可以,单位职工都可以。

申报慢性病前必须到县级以上二甲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凭医院诊断证明、出院小结等相关资料申请慢性病。

一般办理出院手续时就可以在主治医生那里申请,填报申请表,主治医生填报盖章后直接报到上级,经审批后就可以享受了。

还可以把住院的资料拿到村(社区),由村干部协助申请。

也可以凭出院后的相关资料,自己在微信上申请,打开微信--微信公众号搜索恩施州医疗保障--关注一一点右下角慢特病申报-一点+号--把患者申报名字、身份证号及电话都填完--选择新申报还是复审--选申报病种名一一点下一步--上传出院记录诊断证明--辅助检查资料(相关病种检查资料)--核对资料--提交。

什么是居民门诊慢特病?

我就是一个慢性病患者,自然也办的有慢性病卡,所谓的居民门诊慢特病,就是在当地社保部门有慢特病登记,享受国家规定的报销比例特殊病人群,当然这种报销属于额外统筹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患有长期慢特病患者的关怀。办理慢特病卡也很简单,患者自身患有或被医院诊断出患上慢特病,到当地医保部门申请登记,医保部门根据申请情况,对照国家规定的慢特病种类及报销标准,定期统一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符合要求的方可办理慢特病卡,办卡之后,患者每次门诊治疗或到慢特病药店购买药物,都可以凭卡按月报销相应费用,所以说,办理慢特病卡的用途并不局限于门诊,一般期限为3年,3年期满后如果不能痊愈或减缓,可再次体检重新续卡。办理程序就是:居民身份证,病历单,个人申请等,正常工作日到医保部门办理。

什么是居民门诊慢特病?

门诊慢特病并不是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医疗保障层面的概念,各地对其称呼不统一,比如有门诊慢性病,门诊慢性病,门诊规定的病种,门诊大病,门诊统筹病种等等,但整体来说,门诊慢特病一般是指一些医疗费用负担高,诊断明确,有社会影响,能在门诊治疗,在医疗统筹基金的可负担范围内,受统筹基金保障的疾病(主要为慢性病,重大疾病)患者治疗方式定义门诊慢特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冠心病、慢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关节炎等。

什么是居民门诊慢特病?

居民门诊慢特病是指经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确认备案,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其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的部分疾病,我市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分为甲类和乙类,共计68种。其中,甲类16种、乙类52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