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美国毕竟还是个民主的社会,民众想要枪,政府能拦得住么?甚至有几届美国政府不仅不禁枪,还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推进武器售卖解禁,在选票、献金、民情面前,美国政府很难对枪说不。
拥枪是美国自新大陆殖民地建立伊始就形成的传统习俗,受制于早期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治安,枪械成为每个美洲淘金者重要的工具,而且不仅仅是防身工具,他们同时也是“生产工具”,持枪打猎补贴家用,或者逼急了拿枪出去干一票的大有人在。
本质上,所谓“牛仔文化”其实就伴随着横行的枪支文化而诞生,殖民者们一边垦荒,一边通过近代工业赋予的枪械开拓控制范围,大量的野生动物被驱赶,无数的印第安人被屠杀。美国农民、牛仔们手中的枪械最终成为美国独立的武器。
时过境迁,美国人的持枪文化仍然流传了下来,持枪被写进宪法,而这个宪法还不简单,是大名鼎鼎的《权利法案》,美国将宪法前10条修正案称为《权利法案》,而持枪权力就是第二修正案,仅次于不得限定各种自由的第一修正案。
第一修正案是:国会不得制定如下有关法律条——确立国家宗教或禁止自由信仰、剥夺言论自由及出版自由、剥夺集会权力及向政府伸冤的权利。
第二修正案是:训练有素的民兵是维护自由国家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
可见美国人对拥枪的执着,自由后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枪,枪就是拿来维护自由的。有人说这属于美国社会折射出的一种“焦虑与不安”,私有权很容易被极端的夺走,所以他们急于用更极端的手段来护卫自己的私有权。
所以尽管各地枪案不断,禁枪的呼声也此起彼伏,但国体如此,枪械文化早已成为美国最自然的生态,“用枪捍卫自由”的理念深入美国人心,除非有超过50%以上的人激烈的反对拥枪,否则美国政府是不会做这个自找麻烦的恶人的,就连现有的政府禁枪行为,都遭到了美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抵触,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
再加上美国地广人稀,确实许多乡下以及治安不那么良好的地方需要枪械护身,即便没有这种需求,“以枪安心”也是很正常的。想想即知,任谁住在一个离邻居八百米远,警察一天巡不了几道的地方都会有这方面的疑虑。
而且美国警察的执法原则相当无耻,美国高院承认了“警察没有义务根据公共责任原则为公民提供警察服务”(the police do not owe a specific duty to provide police services to citizens based on the public duty doctrine)这一解释,这等于警察可以对报警视而不见。也正是因为美国高院对几起案件中警察职责匪夷所思的解释,导致了美国各州又爆发了一轮枪权解禁潮。
没法子,警察可以明着度之,不在家备点武器防身行么?大部分美国平民一方面深受枪械所苦,但一方面又确实离不开枪,政府要剥夺枪权,那么选票不要了?
不过,尽管宪法第二修正案写入了拥枪权力,每个州对此进行的表述也大不相同,显示出了美国政府对控枪声音的一定回应。
总体来说,美国持枪分为4种区别:1.无限制的随意持枪 2.通过考试获得相关枪证持枪 3.通过执法机构申请并审核持枪 4.任何公共场合不允许任何形式持枪。实际随着控枪派的不断失利,美国几乎已经不存在第4种状态。
曾经有几个州流行过“隐匿持枪证”(concealed pistol license CPL),像特朗普就承认自己有这种枪证。政府希望公民能藏好身上的枪,至少别拿出来招摇吓人,但这种做法似乎比公开亮出枪更吓人,也更容易遭受警察的紧张,因此目前需要隐匿持枪的州不多了,大部分地区是允许公开携带的。
总而言之,在选票政治和实际的民情面前,政府机构不可能像过家家那样,对枪械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说取缔就取缔。而且美国政府对彻底禁枪也不存在太大的信心,彻底的禁枪只能禁掉自家的合法企业,通过走私、非法加工渠道产生的枪支很难管控。例如当年搞禁酒令,结果反倒坐大了一帮通过造假酒和走私的黑帮,搞得政府颜面扫地。
当然,庞大的商业利益也不可忽视,仅2012年枪支行业为美国产生了318.4亿美元的收入,贡献了20多亿美元,简直就是经济的强心剂。
实际上正是因为枪械背后的隐藏利益和民众反对太高,虽然美国政府在控枪上下的力气非常大,但每次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1927年美国就推出了《枪支邮寄法》,规定了不准用邮递方式寄送枪支,结果人们改用了快递。
1934年美国推出了《全国枪支法》,对制造、销售枪支以及锯短的霰弹枪征税,结果反被斥责给军工和猎人生产制造麻烦,草案中的登记条例没有得到通过,完全成了无法追责的大漏洞。
1938年美国推出《联邦枪支法》,法案规定由财政部对枪支制造、销售商颁发牌照,并禁止枪支销售给有犯罪记录的人以及逃犯。结果法案被全美步枪协会又通过抹除关键条文的方式废掉了。
二战打完以后,因为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被枪杀,美国这才继续面对枪械问题,但控枪的阻力相当大,全美步枪协会直接跑到国会游说议员,还动辄拉出70多万VIP上书抵制,在艰难的斗争后,国会以控枪修正案流产为代价,于1968年通过了新的《枪支管理法》,禁止卖枪给精神病、吸毒、罪犯、未成年人群,21岁才能获得拥枪权力。
但是《枪支管理法》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它管控不了非法交易的黑枪,美国甚至催生出一个“枪械盗窃网络”,每年超过数万把被盗窃武器沦为交易商品,其中近半成为犯罪工具。
里根上台以后,不仅没控枪,反倒搞出个《武器拥有者保护法》,直接篡改了1968年的《枪支管理法》,是美国历史上“拥枪派的巨大胜利”,为此美国大名鼎鼎的酒精、烟草与火器管理局(ATF)被限制成半残单位,连局长都选不出来。
结果里根差点因枪遇刺,他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被凶手的子弹射中,成为截瘫病人,布雷迪通过发起“布雷迪控枪运动”于1993年推进国会通过了“布雷迪法案”,该项法案规定公民购买拥枪需要由FBI在5天内进行背景审查,无问题才能获得许可。
但布雷迪法案的施行也是笑话,它只限制销售商,所以通过商店售卖的枪支需要审查,通过个人名义交易的枪支却不在此列,起码40%的人通过漏洞躲过了本应有的审核。
之后克林顿政府推出了《联邦攻击型武器禁令》,规定禁止制造、销售19种杀伤力较强的半自动步枪。结果枪械商们头也不抬的的继续玩,因为你只禁止“新生产的”销售,咱库存多,没毛病,而且“配件”不违法吧?拆散了分三次卖你能说啥?
这项法令在2004年失效,所以许多美国人又得以长枪短炮的背在身上招摇过市。
到奥巴马推出修正案控枪的时候他都憋哭了,尽管这位总统拼着任期满了也要控枪,但反对的声音比支持的还大,全美步枪协会直接抨击奥巴马是藐视宪法,而美国拥枪协会更是直斥奥巴马“你的权力没有关在笼子里,因为宪法哪一条都没允许总统可以立法”。
而同期的民调也很有趣,美国有89%的人支持购枪时的背景调查,还有84%的有枪家庭支持调查程序,但CNN的调查问卷中,支持控枪法令的为48%,51%的人反对这个法令。
说白了,美国大部分人并不拒绝枪,他们希望的是枪械能得到更完善合理的管控。外面的人喜欢拿美国此起彼伏的枪案做文章,然而美国人真的离得开枪吗?从美国政府历来的控枪表现来看,他们反正是舍不得也做不到禁止枪支,毕竟这是个妹子都打枪的国家。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因为美国是靠售卖军火发家的,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都热衷于军火发财这是其一。
其二,美国国内品种复杂,野蛮无理胡搅蛮缠,没有道德观念,所以社会秩序很差,缺乏安全感。
没有其三。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美国是典型的控枪不禁枪国家。世界各国针对枪支问题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两种,即禁枪和控枪。美国是典型的控枪但不禁枪国家。为了严格控制枪支,美国进行了大量的枪支管理立法。美国的枪支管理法分为两个层次:联邦立法和州立法。联邦立法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其主要规定了枪支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和单一的州立法无法涉及的问题,如跨州或跨国枪支运输和销售。除了联邦枪支管理立法,各州也分别制定有相互独立的法管理本州,有时州与州之间的法差异很大。
二是美国宪法确定可以有持枪权。美国对待枪支的特点是控枪而不禁枪,这两点都可以在美国法律中找到依据。美国联邦立法中,涉及枪支管理的最重要法是美国宪法,而美国人又将宪法捧上神坛,看做立国之本,国家的基石,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改变。目前,美国的50个州中,44个州的宪法都有明确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条款。这一修正案是美国最初建国者们精心设计的。当时许多美国人的祖先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逃到北美大陆的新教徒,他们力图建立一个没有政治迫害的国度,确保公民享受最大的个人自由,而欧洲的经验使得他们对于中央政府有一种不信任感。美国建国者担心政府权力异化,政府权力扩张侵犯公民权利和自由,于是精心设计了宪法,1791年在权利法案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他们设想的是赋予民众拥有枪支的权利,枪口的目标是政府,看着政府防止它为非作歹。
三是不少美国人在生活中认为持枪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枪支成了美国人保护自身安全和土地财产的手段。枪支作为制约政府权力的象征不能消失。这也是美国的建国者对于政府有可能发生异化而设立的一种防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其他国家时有发生的情况:即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对政府军队的镇压束手无策,也使作为个人的美国人对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土地的信心大增。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美国建国前后,拥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被视为最珍视的个人权利之一。不少美国人认为,这条修正案保护的是个人的持枪权利,枪支管制是非法的。
四是利益集团大力鼓吹持枪权。1871年11月,退役军人威廉姆•邱奇上校和乔治•温盖特将军在纽约州注册成立了全美步枪协会。当时,协会的主要目的只是“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推进和鼓励来复枪射击水平”,促进步枪爱好者之间的交流,相互提高射击技艺,推动狩猎、打靶射击以及枪支安全等水平的提高。而,随着国内政治氛围的变化,步枪协会的发展方向开始发生了转变。上世纪60年代,该协会开始动用其资源来阻止强化枪支管理,活动越来越带有政治色彩。1975年,全美步枪协会成立了立法行动学会,使其政治活动步入正规化。从此,协会的角色从火器使用安全教育扩展到了政治游说领域。一年后,协会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政治胜利基金”建立了起来,其目的就是帮助支持协会立场的候选人进入美国国会。1990年,协会又建立了全美步枪协会基金会,以便筹集资金。时至今日,全美步枪协会被公认为是美国社会中最为强大的单一问题利益集团,在美国影响力巨大,现在会员超过400万,美国军政界中也有不少人是会员。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总统权力不大!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美国的枪文化是长久历史行成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配枪,人前耀武扬威,在家把玩品赏,没点看家护院的家什,老是觉得不放心。向民众销售枪支是美国军火商的一大笔收入,美国军火商财大气粗,在美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人想坐稳总统宝座,是不可以得罪军火商的。美国“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雄厚经济基础上的,竞选总统没有几个大财团的支持,想都别想。中肯地讲,美国人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枪支如此泛滥,社会治安还在政府的掌控范围内。换位思考一下,要是其他国家也这样,岂不乱套了吗?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何政府不禁枪支?
貌似‘’民主自由‘’的美国政府由几个代表各个财团、政治势力的政客主导,置每年上万人因枪击事件死亡,尽管民众禁枪呼声甚烈,由于权力掌握在少数政客手中,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对枪械的制造、售卖者触动不大,无可奈何,屡试不爽,一直沿袭至今,仍然枪支泛滥成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