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实力如何?为什么一定要打下斯大林格勒?

德国第6集团军是保卢斯元帅指挥的斯大林格勒主攻部队,1942年时属于B集团军群序列。不过二战中有两个第6集团军,一个是我们熟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军覆没的部队,另一只是1943年原第6集团军覆灭时,由曼施坦因部队分出来的“霍利特战斗群”(Angriffsgruppe Hollidt)重建的部队。

不过,这两支“第6集团军”都属于德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后者因为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没啥关系,就不多说了。

最初的第6集团军其实是德累斯顿的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改编的,而且改编后番号是国防军第10集团军,指挥官是瓦尔特·冯·赖歇瑙元帅;波兰战役时德国集结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与14、8集团军共计33个师的部队组成了这支大军团。

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导火索”的战役中,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正是中军主力,进攻的矛头。战争进行一星期后,波军两个集团军被重创,第10集团军已经近抵华沙城下,下属第16装甲军一路突进,波军几乎无法抵挡。仅两个星期,第10集团军就与第8集团军一起攻占了波兰中部,几乎包围了华沙。

这一仗,第10集团军的装甲部队表现非常出色,有力的贯彻了“闪电战”的概念,虽然是德军打的第一仗,但官兵们依然展现出极为勇敢的特质。战役过后瓦尔特·冯·赖歇瑙升为上将,第10集团军也改换了番号,称为第6集团军。而第10集团军这个番号由德国驻意大利国防军司令部继承了。

由于英法的宣战,第6集团军随即进入了B集团军群序列,在冯·博克将军的率领下开始了法兰西战役,这次作战B集团军群与通过阿登山区奇袭的古德里安部队形成了一把大钳子。第6集团军先在荷兰与联军鏖战,干掉荷兰后又攻入比利时,比利时国王不得不投降赖歇瑙。最后第6集团军一路打到被誉为“法国花园”的卢瓦尔地区,可谓神勇异常。此战后,赖歇瑙也得到了元帅的军衔。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第6集团军依然由赖歇瑙指挥,依然划归龙德施泰德的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同序列的有第11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第4航空舰队(第2装甲集群后也转入南方军序列),他们的目标是直插乌克兰,夺下基辅再通过顿巴斯攻入高加索。

第6集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与第1装甲集团军和17集团军一起放到了基辅防线的正面,但攻击发起后,虽然第1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第6集团军却表现的非常窝火,一直都被阻截在第聂伯河边。

不过当希特勒修改过的放弃进攻莫斯科,对基辅苏军进行“大包围”战略实施后,第6集团军又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特质,他们经历了连番苦战,与成片的苏军面对面拼刺刀,最终扎紧了口袋与第2集团军一起围歼了苏军5、21、38、26等集团军,最后攻占了基辅。整个基辅战役的后半段“大包围”,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围歼战,第6集团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战争结束后,赖歇瑙的反犹神经再次爆发,他率领第6集团军部分部队对乌克兰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系统化、集团化大清洗,他们命令犹太人脱光衣服走近巴比亚尔峡谷,然后用机枪屠杀他们,2天就杀死了33771人。从这事来看,第6集团军也不过是只屠夫军队。

赖歇瑙干的事儿不止屠杀犹太人,还有那个著名的“抓住苏军政委一律就地枪决”的命令也出自他手。不过继任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很快就撤销了这道找事儿的命令,理由是会无谓的激起苏军的决死之心,但据说命令执行的并不彻底,第6集团军依然会枪毙抓到的苏军政委。

1942年5月,哈尔科夫的战斗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队向德军发动攻击,但铁木辛哥元帅的大军在第6集团军、17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面前翻了个大船,苏军攻势被以第6集团军为当面的德军挡了下来,在德军增援的包抄下,苏军第9集团军被打得全线崩溃。之后第6集团军又对阵了苏军第6集团军,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帮助下合围了苏军6、57、9、38集团军。

一番鏖战后,苏军6、9、57集团军主力全部被歼灭,铁木辛哥元帅损失了全部的1200多辆坦克以及2000多门火炮,还被干掉了西南方面军副司令费多尔·雅科夫列维奇·科斯坚科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扬尼斯中将、57集团军司令波德拉斯中将、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气得斯大林挖苦铁木辛哥:“打仗不靠数量,应该靠本事!”

总的来说,第6集团军是一支很能打硬仗的部队,德军主要的攻伐中几乎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对阵苏军方面,第6集团军也非常善于应对对方的硬拼,以至于在1942年莫斯科保卫战后,他们成为了德军的绝对的主力和中流砥柱,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发挥的相当出色,指挥官保卢斯更成为希特勒面前的大红人,第6集团军可谓占尽了荣耀。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末打到1942年4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惨败告终,苏军稳住了战线并开始酝酿大反攻,南方集团军群成为德军唯一的希望。但是,因为基辅战役的影响,德军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因此希特勒暂时放弃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计划,转而寻求南部战线对高加索地区的突破,以再次夺取战略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部重镇,拥有伏尔加河枢纽之称,同时它也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城中的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和平年代占据了全苏联内燃机产能的一半,战争时更成为重要的坦克工厂;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通着这个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顿河平原的粮食以及高加索的石油源源不绝的通过斯大林格勒再加工后输往各地,夺取了这个地方,对苏联无异于一次重创。

而且地缘上斯大林格勒极为特殊,占据了这块地界,德军可以从容的通过伏尔加河布防,以获得喘息的机会,同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至阿塞拜疆等范围都将被割裂,德军如果能进一步控制这些区域,便等于控制了黑海,甚至在大战略上还将威胁到西亚、北非的态势平衡。

当然,近在眼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德国经历了1942年的战争,已经有些气喘吁吁,资源、油料、粮食、衣物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缺,因此它们急需拿下一块可继续支持的要地,将战争继续下去。

反过来苏联失去了这块地方,无疑也是一大重创,莫斯科将陷入德军的半包围之中,他们无法分出更多的兵力阻止德军向乌拉尔地区进军,甚至德军完全可以沿伏尔加河的水路直抵乌里扬诺夫斯克,这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莫斯科能不能再继续守下来都是问题。如果至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再遭遇危机,苏军真要退入西伯利亚了。

所以德军实在放弃不了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诱惑,尽管战略态势上德军整体比较颓丧,但喜欢冒险的希特勒无法放弃这种豪赌的诱惑,况且中央集团军群眼瞅着已经不行了,南方集团军群必须动起来,进攻伏尔加河及高加索地区,为德军其它部队赢得喘息之机。

曾经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的费尔多·冯·博克元帅在赖歇瑙去职后继任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职务,为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南方集团军群之后被一分为二,重新划为A、B集团军群,冯·博克成为B集团军群司令。

B集团军群发动先期突击后,第6集团军由控制的哈尔科夫地区出发,攻向斯大林格勒方向,苏军21、28集团军进行了防线拦截,但依然没能阻止第6集团军的突破,不过这段时间希特克开始了自己的瞎指挥,对着前线指手画脚,结果因为作战方针冲突免掉了冯·博克的B集团军司令。

保卢斯第6集团军一直打的比较顺风水顺,以至于这支部队给了希特勒一种苏军不堪一击的错觉,因此第4装甲集团军被遣往A集团军群陪克莱斯特打顿河,B集团军群能打的就剩下第6集团军。

比起怠惰又轻敌的希特勒,莫斯科方面的反应激烈的多,斯大林先是成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把赫鲁晓夫派去当军委委员,铁木辛哥任司令,之后又觉得铁木辛哥不行,于是给21集团军司令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发了个中将军衔,随即让他代替了铁木辛哥的位置。就这斯大林还不放心,把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派去当“统帅部代表”压阵,同时让朱可夫带着3个集团军增援。

这种“豪华阵营”换谁都得哭出来,第6集团军就这样迎着苏军上了,7月17日他们正式突击到斯大林格勒郊区,保卢斯很快将部队又分为南、北两个突击群,分别以14坦克军和24坦克军为矛头攻城,很快就达到了城西的顿河岸边。之后苏军64集团军背水一战后无法抵挡,遂被德军占领了河岸,刚刚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总司令”几天的铁木辛哥就因为如此被斯大林撤职,换上了戈尔多夫。

保卢斯的麻烦很大,兵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在苏军层层设防下,德军的突击兵力不断受挫,虽然依然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矛头却已经不再锋锐。尤其是坦克的损失很麻烦,德军根本就没法补足,第4装甲集团军被希特勒一会儿支援A集团军群,一会儿回援B集团军群的乱命搞得欲生欲死,在华西列夫斯基到任以后,苏军更是对第6集团军的推进展开了殊死搏杀,硬是拿人命挡住了德军1个月。

8月23日,第六集团军的坦克部队突破顿河,一直杀到伏尔加河岸边,华西列夫斯基最终也没抵挡住保卢斯的进攻。德军在8月25日攻打到市郊,经过几天鏖战终于推进到城市外围。苏军抵挡的不可谓不勇猛,但德军最后仍然攻进了市内,通常认为这是戈尔多夫指挥不力造成的。

城市外围的战斗从29日打到9月12日,朱可夫在此期间奉命率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也被迫放弃了外围,转入市内进行巷战抵抗,最残酷的绞肉机战斗便这样展开了。第6集团军一边承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一面防备着朱可夫的增援攻势,他们的“行进中突破”策略已经破产,开始被牢牢的粘在地上。

整个9月下旬到11月份,第6集团军都被陷在市内与苏军打巷战,这种被称为“老鼠战争”的长期消耗最终拖垮了保卢斯的部队,1942年11月底时苏军3个方面军将第6集团军牢牢包围,本来保卢斯此时突围还来得及,但不甘失败的希特勒在戈林“空军可以保证补给”的保证下没有对保卢斯下令撤退,结果戈林可怜的补给又根本满足不了第6集团军所需,好险把保卢斯饿死。

11月时曼施坦因发动了反攻,希望能救出保卢斯和第6集团军,但“霍特”、“霍利特”两个战斗群的增援都未能救出第6集团军,“冬季风暴”行动搞到最后,连曼施坦因自己都差点被围了。期间许多人包括曼施坦因都劝保卢斯撤退,但为了坚守希特勒的军令,或者说已经绝望到丧失了战斗勇气,保卢斯放弃了最后向增援部队靠拢的机会。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的阶段,大量第六集团军的官兵被围困在废墟和野地之中绝望的等死,戈林的空军根本保证不了弹药和饮食,甚至空投了一堆没用的勋章、军衔。

希特勒还将保卢斯升为元帅,希望他能自杀成仁,然而此时的保卢斯已经与苏军谈好了投降事宜。第六集团军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有26万兵马,但投降时只剩9万面黄肌瘦的俘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