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哪些战争因为怪异的自然灾害导致结局大反转呢?

这样的事儿还真有不少,老王捡几个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说说吧。

吓死慕容德的山东地震

十六国时期,慕容备德建立了“南燕”,史称南燕世宗皇帝。他是后燕慕容垂的弟弟,先随兄长一同打败了东晋,建立了后燕,后燕灭亡后又自立建起了自己的割据政权南燕,堪称一代雄主。在慕容备德的经营下,南燕厉兵秣马,不断增长着军事与经济实力,成为北方的霸主强国。

当时东晋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将军桓玄(桓温之子)把持朝政,攻入建康杀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威逼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建立了桓楚,随后他手下大将刘裕因北府兵被迫害反叛,尽起残兵打跑了桓玄,重新奉迎晋安帝复位。一时之间天下大乱,东晋朝廷与桓楚是打得昏天黑地。

南燕的慕容备德发现南边的乱局后,自觉这是天赐良机,遂决定兴兵南下,要“饮马长江,悬旌陇坂”。按《资治通鉴》所载:“南燕主备德闻桓玄败,命北地王钟等将兵欲取江南”。《晋书》也记载了:“俄闻桓玄败,德以慕容镇为前锋,慕容钟为大都督,配以步卒二万,骑五千,克期将发”。

按说南燕兵都要发了,只要往建康或江陵、荆州随处插一杠子,少说也能挖下一大块江山,搞不好也没后来刘裕刘寄奴这个南朝宋武帝什么事儿了,但是这时候出了一件奇事——南燕的老巢广固城发生了大地震。

北魏崔鸿在《十六国春秋》卷十三《南燕录》中记录了这件事:“二月,夜,地震,在栖之鸡惊搅飞散”。

于是慕容备德大帝的南征之战就此作罢,东晋躲过一劫。而大帝自己估计也因为地震受了惊吓,搞得“疾动经旬,几于不振”,还是前尚书右丞曹默从冀州跑来,用白酒给他服下,这才得以“解之”。

须知那时候的人特别注重“天人感应”,慕容备德肯定在想:老天啊!地震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偏偏在我出兵的时候就发生了?难道是上天对俺不爽?

有时候历史就像在开玩笑,过了几个月,慕容备德缓过劲来,病也好了,准备再次打南边的主意,可还没干啥呢,也就是朝臣们聚坐一堂,开个战前动员大会啥的,突然又是“轰隆”一下地震了,比上次的规模更加巨大,连河水也在“泛浑”。按照《南燕录》的说法叫“百僚惊越”,吓得文武百官们到处乱跳。

这下可把慕容大帝吓惨了,当场就慌得一批,一句话也说不出,晚上就在宫中病死了。

《南燕录》载:“引见群臣于东阳殿,……俄而震起,百寮惊越,德亦不安,还宫疾甚,……是夕薨于显安宫”

慕容备德的侄子慕容超随即继位,几年以后败光了天下,被刘裕围攻广固城,继而城破出逃被擒,慕容鲜卑也被杀得干干净净。

按照今天的考古研究,当年在南燕都城广固发生的地震规模并不大,但两次凑巧的地震却令迷信的慕容备德感觉受到“天谴”,再加上年事已高(70高龄),国内也发生叛乱,急怒交加之下,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憋死了。他的身死无疑改变了十六国的局势,也让刘裕躲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反倒催生出一段南北朝的历史。

爱在西元前的月食与流星雨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决定命运的“高加米拉战役”也充满了诡异的天象,这场公元前331年的大战充满了诡谲的天象,一会儿是吓得两边胡乱猜测的月全食,一会儿又是莫名其妙极为璀璨的流星雨,这些“异象”整得波斯与马其顿双方日夜不宁,其中月全食更因为古巴比伦天象家的胡乱解读,给波斯大军的士气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根据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古巴比伦的《天文日记》(Astronomical Diaries)记载:大流士三世5年,乌吕卢月第13天有月全食,月色全黑,木星被遮盖,四指之外能看见土星;月亮完全黑暗之时,刮起了很大的西风,当月亮重现时,又刮起了东风。

波斯贵族们根据古巴比伦天象家的“测算”,得出“月食吹西风,是征服者由西而来,之后吹东风,是王要往东边逃生,预兆着帝国即将灭亡”。这么一解读,波斯顿时人心惶惶,未战先输。

亚历山大那边也不好过,许多人骑着马当场就要散伙,军队几近哗变,怨声载道的士兵们表示是亚历山大把他们带得太远,跑到天边攻打别人的国家,致使众神发怒。不过亚历山大比较会忽悠,他让随军祭司亚里斯坦德(Aristander)出来辟谣,说:“希腊人崇拜太阳神阿波罗,波斯人崇拜月女神阿斯塔特,月亮黑了,那就是神眷不再,波斯人要完。”挽救了马其顿人的士气。

没多久又爆发了一次诡异的流星雨,璀璨的星芒从天边不停划过,士气低沉的马其顿人又是一阵大乱,他们都以为是波斯人打过来了,差点营啸哗变,逼得亚历山大不得不又充了次神棍,亲自穿礼服祭祀雅典娜。

但经此一役过后,马其顿人反而安了心,宽心睡大觉去了,战战兢兢的波斯人却守了一夜,第二天拼死搏杀的马其顿人与人心惶惶的波斯人对阵以后,很快就因为大流士的逃跑造成了集体奔溃,百万大军竟让马其顿人打得几乎片甲不留。

不过呢,严格来说月食、流星雨其实都算不得自然灾害,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罢了,真正摧毁波斯军队的主要还是马其顿人的战术和幸运值。

守护日本的“神风”

另一段历史可能比十六国的历史更让我们所熟知,那便是元朝时征伐日本的战役,接连两次征伐,元军都遭到台风毁灭性的打击,诡异的“神风”让日本得以逃过一劫。

日本称这两次战役为1274年“文永之役”和1281年“弘安之役”,又称“蒙古袭来”或“元寇合战”、“异贼来袭”等。

忽必烈称帝后,建立了元朝,几乎一统东亚,然而硕大的元帝国却拿海外的日本没有办法,几次派遣使者前去,镰仓幕府都选择了油盐不进的态度。为此元朝发动了对日本的战争,而日本掌权的北条时宗则决定抗争到底。

不过呢,说是抗争,当时闭锁又狭小的日本根本没有与元朝一战的本钱,北条氏明知道元军要登陆,却连调动军队、加固防守都做得犹如龟爬。无奈的北条氏只能号召百姓祈福,以求神拜佛的方式祈求“天佑日本”。

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封凤州经略使忻都为征东元帅,带着高丽人洪茶丘、汉奸刘复亨(耶律楚才门人)制造战船,集合汉军2万,高丽军5600,水手6700,合计3.2万人马攻向日本,日军在元军的声威下溃不成军,武士连连被斩杀,战阵上无一合之敌。

10月15日元军登陆博多湾,据日本人的《八幡愚童训》所说,九州岛的日军集结了十万两千骑。不过有脑子的都知道这个数据只能呵呵,十万两千骑让忽必烈去凑还差不多。总之呢,日本人奉若神技的“流镝马”遇到了骑射的祖宗,被杀得大败亏输,慌里慌张的逃走,武士们连家眷都不要了,让元军俘虏了几千人。

这时候出了个篓子,根据《八幡愚童训》所说,文永之役的博多之战中,有个元军的“流将公”中了箭,被镰仓武将少贰景资所伤。这位“流将公”据考证正是刘复亨,他受伤后,元军回到了船上,结果当天夜里一阵台风刮来,摧毁了元军200多艘战船,忻都只得结束征途,带着残兵惨淡收场。

1281年,刚刚灭亡南宋的元军再次侵略日本,这次元军兵分两路,一路又范文虎、李廷带队,率10万江南新附军参战,携战船三千五百艘。另一路4万人马依旧由忻都、洪茶丘率领,携战船900多艘,浩浩荡荡从宁波出发杀向日本。

但这次作战极不顺利,有了底气与准备的日本抵抗的极为顽强,元军几次作战尽皆失利,对马岛之战中高丽军大败,随后的壹岐岛之战日军再次大败元军,迫得东路元军登船撤往平户。

就在这如火如荼的关头,台风又来了,毫无防备的元军被破坏大量船只,补给断绝,士气暴跌,随即文永之役中出名的战将少贰景资率领大批九州日军歼灭了残余元军,只有范文虎、忻都等人逃脱。

不过有意思的是,此战过后范文虎不仅没受到什么厉害惩罚,反倒升了官。有种说法是忽必烈其实并不在意征日的损失,他巴不得消耗掉一些新附军。而且范文虎也不过是忻都的背锅侠罢了。但不管怎样,两股“神风”的确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让日本人逃过一劫。

现代以后,遭遇诡异天气最著名的是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这场战争从1941年9月30日打到1942年1月7日,最后以德军的惨败告终。今天一般将德军的战败归结为天气因素,但是严格的来说,这个“天气因素”却并不简单,1941年秋季的苏联天气起初比较温暖,所以秋末的降雨频繁,偏偏降雨过后,苏联的冬天居然提前来了,比往年还都更冷。

这对德军的后勤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机械化车辆在烂路中无法行动,骡马畜力被泥浆包裹后,冷风一吹就生病死去,只有不多的拖拉机能完成任务。结果德军的冬装、弹药、补给、兵员上送的极为艰难,直接导致冬季作战中十几万的非战斗损伤。

前线作战部队更惨,缺医少粮,弹药无继,连冬装都送不上来,即便作战部队通过缴获的苏联制衣厂强迫生产冬装,缴获苏联的武器继续作战,也弥补不了大自然极端气象带来的损伤。德军的坦克被冰风吹过后完全开不动,驾驶室里满是寒霜;装甲脆得玻璃一样,有的炮管都因为冷缩塞不进炮弹。旷野中的士兵最惨,每一夜都有大批的人员被抬下去。

可以说,这种诡异的秋雨直接连上极度低温、满地泥泞碰上冰天雪地的天气,直接断送了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战役,让德式闪击战如当年拿破仑的法军一样,跪倒在莫斯科的严寒中。

那么,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战役吗?

古今中外,有哪些战争因为怪异的自然灾害导致结局大反转呢?

蒙古国派兵组织大量战船几次进攻日本,都是海上风暴导致沉船,损失惨重,日本人不战而胜,日本人称为“神风”!

古今中外,有哪些战争因为怪异的自然灾害导致结局大反转呢?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获得政权的过程中,有过三次诡异无比的大风相助,可谓风神之子,大明属火,他应为风。

第一场大风,白沟河大战,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今北京)。燕王闻讯,率马步军10余万人迎战。两军刚一接触大将平安就率先冲锋,打了朱棣军一个措手不及,阵势瞬间瓦解,北军被打的四散奔逃。郭英又在北军逃跑的路线上埋了地雷,北军差点崩溃,成祖亲率三骑断后,等到休战已经半夜,朱棣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迷了路,他下马趴在地上查看河流的走向,辨明方位后,渡河回到军营。

第二天两军复战,平安、瞿能率大军冲击北军后翼,朱棣军后翼崩溃,北军大将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失败,朱棣亲率大军攻击南军左翼,等他抵达敌军左翼时,却发现自己后面杀声四起,原来李景隆早就看透了他,从后面包围了朱棣,被困的成祖奋起反抗,弓箭射尽、宝剑砍断、马换了三匹,身上的战袍都被鲜血染红,儿子朱高煦来救援也被围在军中,眼看就要玩完的时候。

突然间,天地变色,妖风四起,这大风起的诡异,吹的也诡异,竟然吹折了李景隆的帅旗,六十万南军直接给吹蒙了,风之子朱棣抓住机会,纵火发动总攻击,将南军击溃,平安败走西逃,李景隆溃败南窜,是役斩南军数万人头,溺死白沟河者十余万。

第二场诡异的大风,夹河大战,南军统帅盛庸率军二十万,遭遇朱棣军于夹河,甫一交手朱棣手下排行第三的大将谭渊就被击败,战死乱军之中。北军受到严重打击,在大将朱能和张武的殊死拼搏下,才少却南军,朱棣仗着侄子朱允炆的“毋使负杀叔之名”的护甲下,带军十余骑,暮探盛庸军营,夜宿南军营外,第二天起床后从容离去,盛庸军碍于建文帝诏书,不敢放一枪一箭。

第二日双方在夹河岸边,排兵布阵,南军西南向布阵,北军东北向布阵,双方都没有想到,就在布阵方位完毕的那一瞬间,这场战役的胜败已经决定,双方在沙场上鏖战良久,互有死伤,难解难分之际,突然间妖风又起,这风吹得又是诡异,飞沙走石,而且专门向南军吹,吹的盛庸二十万大军眼不能睁,朱棣又一次乘风发动总攻,盛庸军四散溃逃。

第三场诡异的大风,滹沱河大战,朱棣率军攻打真定守军吴杰,朱棣使诈诱使吴杰军出城袭击北军,双方与滹沱河畔布阵,吴杰列阵西南(熟悉吧,和盛庸一样),第一天,未来的朱成祖又利用侄子给的护甲,率十数骑兵,查看吴杰军营。

第二日一早,朱棣以少量兵力攻打吴杰军三面,进行牵制,亲率主力进攻东北隅,突入其阵,遭到吴杰等部的拚命反击,死伤甚众。就在此时,妖风又双叒叕起,大风拔树而起,吹得还是南军,北军乘机进击,吴杰溃败。朱棣督师四面围攻,斩首6万余级。追至真定城下,再擒其骁将邓戬、陈鹏等人。

三场大风吹去了南军近四十万大军,使整个靖难之役的局面为之反转,朱棣燕军由弱转强,乘胜追击,攻破北京,一登大宝。这样宛如民间故事一样的事情要是不被记录在史册里,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朱棣宛若风神之子一样得到庇佑取得了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