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关于三棱军刺,属于过去十几年里,最地摊文学的“神话”了。尤其是常公子在《中南海保镖》中的表现,影响了不少人。
在这些故事里,三棱军刺被形容得神乎其神,杀伤力大、伤口难缝合、有毒难愈合…种种神奇的设定被赋予到这把刺刀上面,铸造了一个“神器”的荒谬传闻。
很显然,关于三棱军刺的流言过于夸张,但因为它迎合了某种心态,因此这种落后武器被赋予了耀眼的光环,一代一代的被人讹传下去。
先说杀伤力,三棱军刺的杀伤力就是个典型的反医学常识。武器能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主要取决于它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只有破坏到大血管、脏器、重要组织,人才会被这把武器产生重创。形状只是带来不同损伤的一种结构。
恰恰三棱军刺在这方面并不拿手,它是把典型的穿刺武器,更像一把超大号的起子,造型上能带来的损伤极为有限。别说这种齐整的三棱锥,就算工地上毛毛糙糙的螺纹钢把人插了,只要没伤到重要内脏,就都有抢救的希望。三棱刺窄小的外形限制了它的杀伤力,过于细小的外形很难在人体中真正造成大的创面,以及破坏到更多的组织。
从结构造型上三棱锥就已经注定是种落后的武器,它不可能如地摊文形容的那样,给人造成很严重的“放血”后果。
出血量完全取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分布,扎中大动脉,无论你用的什么武器都会在几分钟内致人死地,基本不存在战地抢救的可能。这与武器把人体组织切开什么三棱口还是十字口无关。
相比之下,剑形刃反倒在这方面极为擅长,双面锋利的开刃能对内组织进行非常危险的切割,宽阔的刀身也增加了更多割开血管、脏器的几率。而且薄刃会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的发生切割位移,形成远比刃身更大的破口,这都是三棱刺无法比拟的。
我们也需要结合战场实际情况看问题。真正的刺刀战我曾经请教过不少老战士,他们述说的刺刀战与电视上的有出入。一般不会喊叫着连人带枪都扑过去,老战士的刺刀格斗是冷静又小心的,往往杀出去刀只入体不超过三寸就收刀退守。没有一击必杀可能的话,就始终需要严格的保持距离,有时候肚子上只挑个小口,人马上就会肚破肠流倒地。
这种格斗条件下,三棱军刺并非好的选择,它不具备剑形刃那种优良的劈刺和挑杀功能,前细后窄的刃身也不容易增加浅度的杀伤性。
当然,按照地摊理论,三棱刺的伤口很复杂,医生不好缝合,所以会造成持续的流血、难以愈合和感染。
这恰恰是地摊文学最可笑的一点,他们直接跑去嘲讽医生。战场上卫生员遇到这种贯穿伤,一般紧急处理就是上敷料、对腔洞伤口进行填塞。只要没伤到神仙难治的大血管和重要脏器,足以帮助伤员稳定伤势并下送。
到了医生这边呢,也就是个小手术罢了,无非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看看具体的伤情。然后再清创、消毒。最后进行缝合就行了。最关键的是术后感染,其它的并没有什么。
锐器伤口缝合并不难,也没有特定要求,哪怕缝合的难看一点,也不过是医生的手艺和时间问题罢了;三棱军刺的伤口尽管显得复杂一点,但这并不算什么问题。哪怕你的伤口是个没了肉的血洞,那也可以用荷包缝合来完成。别说三棱,五棱也照缝不误。
合格的外科医生断不会因为区区三棱刺刀的创口而懵圈,如果这都处理不好,那千千万万的手术也都不用做了。别的不说,就指那枪打的伤口,血肉模糊皮肉外翻,带有永久空腔和大量坏死组织且伴随碎裂的弹丸异物,一个三棱形的刺刀比这还难处理?
对了,地摊文还说了:三棱军刺带有砷元素,砷=砒霜,所以刺进人体后会造成中毒,让人虚弱,还影响伤口愈合。
这又一次侮辱到医生的技术,顺带连一些护士姐姐也给侮辱了。在护士专业中,专门有一项叫“伤口护士”,她们维护的就是伤口,这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一环。
上图是个模糊处理后的清创后画面,略微体会点就行。马赛克打厚一点是为大家好,三棱军刺那所谓的“三角创面”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算不了什么,比那恐怖和复杂的画面已经看到麻木,每天蹲CT室外边看边吃茄汁意面都没问题。
一般清创分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其中侵入性清创就是场外科手术,可以视作关公“刮骨疗毒”的现代升级版,也称为“锐器清创”,需要清理到活性组织为止,三棱军刺上那点所谓的“砷”还远够不到这个标准。
那么,所谓三棱军刺上的“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冶炼过程中加入的一些性状元素,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金属器具达到诸如硬化、韧性等等目的,所以含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三棱军刺表面具有氧化层(人工氧化和天然氧化),除非捅人前临时把金属表面磨掉,否则哪来的沾染?
功能上三棱军刺也有问题,在军队日益淡化刺刀战的今天,刺刀开始更多的凸显出“工具”的一面,而只能捅,不能砍不能剁不能削不能锯不能切的三棱军刺显然落伍了,士兵带着这样的武器一点意义都没有,如何不被淘汰呢?
我们不必完全否认三棱军刺,这种武器由于其良好的制造性,节省了大量材料,在特定历史时期维持了部队的装备能力,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只是,凡事必讲客观,不能仅凭脑补和传言就把某样武器顶上神坛。
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五六军刺时代,主要是材料关系,考虑到功能性和强度需要,才设计出这么个形制,我记得后来七九半自动上,也是这么个三棱军刺,就是短了点,扁了点。这种刺刀拼刺刺人时,最大的好处是好拔,但是现代战争发展,这种明显考虑可以连挑几人的兵器,完全没有必要了,我用七九半自动时,那个倒折的枪刺,还感觉持枪携枪不是很舒服。现代工艺材料发展,制作扁刺刀,强度同样达标,而且扁刺刀可以同时满足军用匕首的诸多功能,那么功能单一的三棱军刺被替代,理所当然,战场情况预设,怎么复杂都不过分,能减重,利用功能更多当然更好,相比之下,五六军刺的情怀就完全可以舍弃,否则上战场,机动时枪上挂着军刺,还得多带一把匕首。野战,野营时,可不光杀人才需要刀,既然仍旧需要携带匕首,那么军用匕首加个挂枪拼刺功能很简单,自然省下多余的三棱军刺。武器火力输出上,现在各距离段火力布置越来越严密,分工也更细更明确,单兵武器控制距离收缩,满足近距离复杂环境成为主流,如城市巷战,现在全球城市化,无论怎么打,城市巷战都无法避免,那么单兵武器发展,短小精悍灵活才是主流,枪好容易设计短了,一尺来长的枪刺还留着,算怎么回事?对吧。
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因为五六式军刺是为五六式半自动步枪配套设计的制式军刺,随着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换代淘汰,自然五六式军刺也就淘汰了。
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因为二战当中就已经表明了拼刺已经不是战场上的主流,因此也被日本证明在战场上面对自动火力的打击冲锋拼刺基本就相当于送死,所以战后各国的突击步枪设计师都已经取消了刺刀的设计,因为在中国在抗战时期对拼刺有需求并且观念极深,所以在中国第一代仿制型武器上仍然保留有刺刀。中国在引进AK-47生产线时还特地安装了长军刺,这也是56冲的最鲜明的特点而AK-47却没有
所以当军刺和刺刀已经没有作战需求的时候就会被淘汰。而现在各国部队配发的刀具只能算匕首,虽然也可以安装在枪上,但是已经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刺刀了。所以当中国再根据中国未来的作战需求而设计新一代枪型的时候,拼刺格斗已经不在未来战争的考虑之内,所以军刺和刺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将它们淘汰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果然东亚人就是喜欢长,怪不得有人一直吐槽95短,而喜欢81的长。但是我没想到的是81原来这么长
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首先,坊间关于军刺特别是56式步枪的三棱军刺的威力有些夸大其词,比如说56式步枪三棱军刺有毒,可以给人放血等等。所谓有毒不是刺刀上有毒,而是刺刀伤人后导致的伤口感染,这种效果不仅仅是军刺可以做到而是其他刺刀也能做到。的确,多棱军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如果内部存在着肌腱断裂或是血管破裂,缝合表面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多棱枪刺造成的伤口包扎和止血存在较大困难,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刺刀的杀伤力就小于军刺,刺刀由于有一面或两面开刃,所以刺入人体后,还可以通过切割来扩大杀伤力,比如AKM的刺刀刀刃向上,当刺入人体时顺势向上抬,可以大大增加创面。
上图为带刺刀的AKMS(伞兵用的AKM)
类似56式步枪枪刺被淘汰的主要原因还是刺刀作为作战武器的用途越来越少,现在的步兵都装备自动武器,作战时的火力密度远远超过了一战和二战时代,你想挺着刺刀冲到对手面前拼刺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侥幸冲到对手面前,由于现在步兵普遍装备了防弹衣和钢盔,所以在这种情况小要刺死对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说,现在的刺刀更多的是起到了多用途工具的作用,比如中国的QNL-95刺刀(也就是95式步枪的刺刀)具有刺杀、砍削、锯锉等功能,配合刀鞘时具有剪断铁丝功能,刀刀鞘后背面有小磨刀石,刀鞘底部有简易螺丝起子和开瓶器功能。而枪刺只有单一的刺的功能,而且一般折叠在步枪上,这种单一的功能决定了枪刺在现代战争中必然被淘汰。
一个嗜血的现代冷兵器神话,56式三棱军刺为何会被弃用?
三棱军刺这个东西其实是被过分神话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刺刀而已,而且并不是特别好用的一把军刺,淘汰在所难免。
地摊文一直在神话三棱军刺,说其放血能力如何如何的,血液会顺着血槽流光,还有讲什么三棱军刺根本无法缝合,会让人一直流血,最后失血过多而死。而且三棱军刺淘汰了,这些地摊作者又说三棱军刺是被禁用了。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刀伤而已,相比之下缝合是比较麻烦点,但是随便一医院,缝合个把个刀伤,根本就不是问题。所谓禁用,联合国真是闲的,这也管。
其实三棱军刺只不过就是当时国力不行生产出个一个产品而已,由于刺刀强度不够,加上三根加强筋,提高刺刀强度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神乎其神的地方,所有的神乎其神,无外乎这把刺刀上过战场,地摊文就开始大肆渲染。
三棱军刺之所以淘汰,主要原因就是用途太单一,只能够放在枪上当刺刀用,并不能用来做其他事情,甚至拿在手上刺杀都不方便。相比较而言,现代的刺刀,更加趋向于多功能化。现在的刺刀,并不是单纯的刺刀,或者说,压根就不是刺刀,匕首而已。
如今,单兵配备的匕首,要求能劈能刺能削,要求多功能,要求更实用。要求你在丛林里,可以用这把匕首砍伐树枝,也要可以做野外生存之用,可以用来锯,可以开罐头,装在枪管子上当刺刀拼刺用,只不过是附带的一个作用而已。这些,三棱军刺统统无法满足。
三棱军刺淘汰,就是因为其落后,只能装在枪上使用。而且,大规模拼刺的场景并不多见,一把多功能匕首,足以应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