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Ho-229战斗/轰炸机如果大量列装部队能够改变二战进程吗?
这是纳粹的一种病,得治,但是第三帝国一直到死都在逃避治疗。
许多人将纳粹层出不穷的“黑科技”当做第三帝国强大的体现,殊不知恰恰是这种乱七八糟的胡乱科研加速了二战德国的灭亡。如果德国人能更有规划、更具战略眼光的看待科研问题,而不是病急乱投医的试图以某些“黑科技”挽大厦之将倾,没准战争进程真的会改变不少。
Gotha Ho-229就是典型的失败品,过分超前的设计与投入,消耗的是德国的常规科研力量和物力,而且它也并非后世炒作的那样,是什么“隐身轰炸机”。当时的世界对雷达锁定并没有太多的反制需求,Ho-229纯粹就是以“飞翼”造型作为高升力高载重机型研究罢了。
所以不要指望Ho-229真能“隐身”,美国人的B-2隐身轰炸机虽然与德国人的小玩具比较相像,但内在的里子差别大了。
B-2的几何式飞翼造型采用了非常严格的雷达投射试验,大部分飞翼机身都是无锥度等弦长设计,还从发动机散热、机身风阻、表面吸波等方方面面为隐身性能做打算,就是为隐身而生的,几十年后诺斯罗普的倾力研究绝非几个纳粹科学家心急火燎的设计可比。
Ho-229唯一能与“隐身”搭上边的地方只有大量应用的胶合板工艺,这点不知是不是受了英国人德·哈维兰“蚊式”战斗轰炸机的启示,或者日薄西山的纳粹已经无法应付太复杂的加工制造,总之Ho-229的这些胶合板歪打正着,确实拥有低反射性效能。现代有些人看到Ho-229的飞翼造型就大喊“隐身”,实在是令人无语。
而且Ho-229只是个小战斗轰炸机而已,别说后世的B-2,连当年的B-29含金量都大大不如。只是许多人宁愿相信德国人奇形怪状的救命稻草比美国人那些造型正常的东西要“高科技”。
Ho-229,只是受戈林“要你命3000”(航速1000,载重1000,航程1000)思想憋出来的产物,德国人最大胆的地方就是给Ho-229安装了两台容克喷气发动机,否则依靠活塞螺旋桨根本无法达到戈林的要求。Ho-229能满载9吨重量,急速997km/h,预估飞行1900km。
尽管数值看上去很美,Ho-229 997km/h的速度超过蚊式的668km/h,但是蚊式轻松能飞到3500km外(个别机型能达到5800km),载荷也相差无几,制造和维护还极为方便。纳粹的“黑科技”与英国人的战斗轰炸机比起来,自己不适用,也不适合1944年的战争形势。嗯,甲醛还致癌。
其实个中道理谁都明白,依靠某一种武器想改变历史进程是很难的事情,除非量变引起质变,比如T34坦克那样。或者科技足够先进,又把握住了政治的顺风口,比如广岛和长崎原子弹。Ho-229这种东西数量没有数量,质量也过于激进,不是那么可靠,即便装备了,对战争整体的改变作用极为低下。有这功夫,德国人不如多生产点更实用的装备出来,并且想办法培养出一些简易训练的飞行员。
德国Ho-229战斗/轰炸机如果大量列装部队能够改变二战进程吗?
谢邀。
“如果”的问题,这个怎么回答呢?
如果德国可以大量列装Ho——229轰炸机,那苏联是否可以大量列装其它的轰炸机呢?另外,德国的飞行员怎么来?
如果德国大量列装Ho——229轰炸机,而苏联已经无法生产轰炸机,并且德国的飞行员又层出不穷,那毫无疑问,德国一定可以统一世界的。
德国Ho-229战斗/轰炸机如果大量列装部队能够改变二战进程吗?
德国Ho-229战斗轰炸机只是验证机,是德国空军的编号。因为作为实验机,有各种实验机,这只是其中一种,只有三架。这种飞机看起来很先进,只是现在的感觉,当时只是一般般。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能感觉气动很先进,而且认为是美国B2战略轰炸机的前身,甚至可以当做技术验证机。现在的条件讲究的是隐身,而德国Ho-229隐身先导,其实是不对的,只是碰对了,说句难听的话,瞎猫碰到死耗子。因为当时是二战,无线电雷达指示只是信息传出,简单的雷达搜索,还没有到,隐身了一步,所谓雷达隐身概念,是二战以后几十年,应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二战期间有这种气动设计,其实要的是载弹量。而当时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是B29超级堡垒,那才是空中大王。前苏联曾经仿制过,就图4,中国也曾引进过,还曾经做过预警机试验 。在当时是一款很好的飞机,即使放到现在,对付国外很多游击队也是利器。德国要的也是这种飞机,只是有些走了偏锋,载弹量不错,但驾驭很难,因为人操纵是很难,在当时应该是放弃的,所以即使大规模生产也不会改变二战的结局。
德国Ho-229战斗/轰炸机如果大量列装部队能够改变二战进程吗?
霍克H.IX,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具备隐身功能的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1936年,在纳粹德国资助下,霍顿兄弟的HoV—B试飞成功;同年,霍顿兄弟加入德国空军,他们开始为德国纳粹党服务—当时,这也许多德国航空设计人的唯一选择!
1944年,焦头烂额的纳粹空军领导人戈林要求霍顿兄弟的的飞翼机必须达到三个一:载重1000公斤、速度10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1000公里!但是,德国的活塞式发动机无法满足戈林的要求,不过,霍顿兄弟在Me262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直接采取喷气式发动机!霍顿兄弟在1945年2月交出了答卷:霍顿IXV2。可惜的是,由于扰流片的影响,它的首次试飞就以事故告终;
不过,病急乱投医的纳粹空军立即下了40架的订单:德国戈塔公司生产的飞翼机代号为Ho—229。设计方给它更换了电子设备、强化起落架机构,最惊艳的是,它的飞行服居然类似后世的太空服!
纳粹德国在二战开发了太多的黑科技武器,它们有的投入战场、有的仅仅存在试验场,昙花一现的表现都未能挽救第三帝国的覆灭!它们最终都败给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苏联的庞大国土纵深、英国的经济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