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暂时会有用,却越来越没用,随着当前战机的发展,五代机的必然指标中“低可探测性”能力是重头戏,没有这个起码的能耐,便不能称之为五代机。

之前更低代次的四代机、三代机等等已经属于被淘汰产品。如今之所以这些战机还在使用,一方面在于高端五代机比较昂贵,技术复杂,维修养护也不经济。

另一方面在于三、四代机拥有相当多的保有量,无论是生产还是作战都更加成熟,某些机型甚至战斗力非常强悍,不可能被一下子统统替换。

实际上现在的四代机与五代机的代差并没有达到鸿沟般的地步。只要战场条件有利,战术安排合理,四代机一样能对五代机打得旗鼓相当。例如美军使用F16与F35进行的格斗对抗,肥电败多赢少。还有“咸狗”中队的EA-18G对战F22,也取得了击落两架的战绩。

随着科技的进步,战场上具备“低可探测技术”的五代机会越来越多,甚至更高级的六代隐身机可能也会很快出现,彻底拉开三、四代机的代差,现有五代机的技术也会变得白菜帮子一样。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五代机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隐身机技术,B2、F117等等都是这种技术的先驱。我们可以从这些东西身上很清楚的看到隐身机与非隐身机的关系。哪怕B2仍然在用,哪怕F117已经退役,也并不妨碍B52、B1B、图160、图95等被继续装备。起码就目前来说仅仅“隐身”这个能力还不足以淘汰常规类型的机种。

我们只需要秉承一句话——事物是发展的。现有非隐身机已经开始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得以存在,只不过是五代机还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罢了。

不过即便五代机、六代机普及了,三四代的非隐身机仍然会继续存在。就像如今这个台风、阵风、隼、鹰、侧卫满天飞的时代,人们依然会让F4、F5、苏22、MIG21、歼七们上天打仗。有些旧时代的东西必须通过漫长的时空冲刷才会真正绝迹。

不过有句成语叫“世事难料”,21世纪五分之一都没走完,就这样给非隐身战机盖棺定论可不行。隐身技术与探测技术是一对矛盾的双生子,有人追求极致的“低可探测性”,就有人会开发出洞悉能力更强的“火眼金睛”。无论是电磁波技术的发展,还是其他更具创新的探测技术,“隐身”能力都将面临着一场技术的赛跑。

跑赢了,隐身机必然取代非隐身机,跑输了,“隐身”这项技术将变得毫无价值。也有可能通过其它形式如“等离子隐身”等技术实用化,让战机放弃外形隐身技术。这样的话即便是以前的老战机,也可以通过挂载实现隐身。

或者未来空战发生大的变革,不再采取目前的空战方式,比如无人机空战等等,完全就超出现代人的理解。

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飞机的隐身性能与雷达的可探测性,一直就像矛与盾的关系一样跌宕起伏,目前的情况来看是隐身战机的性能略占上风,但这并不代表将来就会一直不被更先进的雷达发现,如果将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全部制造价格高昂的隐身战机,一旦雷达制造技术突破技术瓶颈,那就会形成巨大的浪费。所以现在第四代战机在讲求隐身性能的时候,也不忘追求飞机的超机动性和音速巡航能力。

就算是目前在隐身战机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第三代战机依然会是各国战机的主力担当,而第四代隐身战机也只能充当先遣队的“角色”,毕竟它实在是贵啊!当隐身战机定点清除完敌方具有防御性的攻击武器之后,就该普通战机的大机群上上阵啦!在给敌方毁灭性打击的时候,还得靠大批量的普通战机发挥它们的巨大优势,毕竟它们的数量大到了和隐身战机不再一个等量之上。更关键的是目前世界上同时具有隐身战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大国之间的战争不是那么容易轻易爆发的,否则那将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灾难。而局部地区的战争更多看起来就像是美国在欺负弱小国家一样,就算是第三代战机也能打的对手无还手之力。就和我们农村人一样,就算有了小轿车,也不能没有拖拉机耕田整地是差不多的概念。

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高铁好不好?那就不要绿皮车了?脏活、累活还得有人去干,是不?

这个其实最好理解,用大家熟悉的“高铁”和“绿皮车”做比喻,可能最容易理解。隐身飞机就是高铁,性能好,参数好,速度快。但是要求高,基础投入高,还不能干运大件,跑偏远山区的工作。这些都得留给“绿皮车”去干了,去山区接个人当个通勤,再没事运点火箭什么什么,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绿皮车”去干的事。

在隐身战机的时代,非隐身战机也一样,先是需要他们完成“脏活”-你说扫荡个游击队这类零星武装,F-22也干不了,F-35还的带吊舱,不如直接让A-10过去扫一圈就好。另外就是扔铁炸弹这些事,一次性多扔点,那只有B-52了,F-35和F-22现在载弹量不行,还不能空中补给弹药,所以

...

非隐身战机还是有一定用途的。

但是,我们回头再用火车的概念看非隐身战机在未来战场上的变化。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我们还会推出“小动车”这类车型,160公里的动车就是这样的。这也是未来非隐身战机的趋势,可能会部分重新改装后,进一步延长寿命。例如波音对F-15SG,F-18G,洛马的F-16V这类航电武器升级项目,将会让这些非隐身战机,进一步延长寿命。

对比我国的装备来看,歼-20是当仁不让的“主菜”,但是跟歼-20搭档的还有歼-16,脱胎换骨于歼-11BS和苏-30MKK的综合体,这也就说明,非隐身战斗机在经过部分隐身优化和航电、武器的升级后仍然可以在战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作为武库机、炸弹卡车、突防利器、巡逻能手等复杂繁多的任务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不同用途的飞机对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作为踹门用的歼击机讲究速度,机动性能,隐身性能,从这方面讲非隐形飞机以后会淘汰是必然的。战略轰炸机的话则强调载弹量,航程,速度等性能,隐身性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它挂的是核弹,作战时有飞机护航,一旦发现被锁定就会发起核攻击。运输机则讲究速度与载重量,不强调隐身性。还有就是出于成本和可靠性考虑国家平时也会用一些非隐形飞机进行巡逻的,非隐形飞机不会全部淘汰掉。

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谁说21世纪是隐身飞机的时代的?伪命题 !

21世纪才过了20年不到的时间,1/5都没有过呢。隐身飞机实际上叫做低可探测性飞机更为妥当。利用吸波材料和隐身修型致使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极低。但“隐身飞机”并不是真的隐身,在雷达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来看隐身飞机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21世纪的前30年,隐身特性将是军用飞机的一个必要基础特性而已,但越往后发展,隐身将越不重要。终有一天,雷达技术的发展会超越隐身技术的发展,到时候矛和盾的位置将要异位了。

在现在的相控阵雷达面前,实际上隐身飞机已经不隐形了。例如我国研制的米波雷达系统就可以探测到百公里以外的F-22等隐身飞机。

这实际上就是释放了一个技术信号,隐身飞机已经开始走到技术的瓶颈上了。

今后几十年,如果隐身技术继续被不断打破,那么飞机还会向更高更快速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亚轨道飞行器,实际上就是未来50年后的战机模型。

有了高度和速度,对于战机来说是更好的突破地面火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在这种前提下,隐身反而变得不是十分重要了。动能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往往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在那个时候谈隐身就真是昨日黄花的感觉了。

毕竟,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武器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当然了,如果大国之间不继续对抗,我们的科技可能就停留在现在几百年也说不定的。

21世纪是一个隐身飞机的时代,那么非隐身战机还有什么用?

隐形的踢门,干掉防空要点,三代跟进扩大战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