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截击机是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战机,但它的职责是防御而非复杂的战斗,所以性能相对单一,突出的是极强的速度和爬升能力,往往缠斗性能和其它飞行性能比较弱势。
我们一般认知中最容易被找到的截击机是苏联的MIG-25狐蝠,这款战机拥有强大的雷达和极为变态的速度。海湾战争中一架伊军的MIG-25像刺客一样,绕过美空军的“鹰墙”,在美海军的F/A-18机群中呼啸而过,当场带走一架大黄蜂,美军追之不及。
最早的截击机应该是美国二战期间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当时英国开发出了可用于夜战的“AI”机载截击雷达,他们向美军提请采购一种能搭载雷达并能持续巡航一整晚的战机。于是P61便应运而生。
凭借着双发动力和雷达的优势,再加上能折射探照灯的亮黑色隐身涂装“喷射黑”,化身英伦上空的魔鬼,专门埋伏在夜空中拦截袭击那些德国轰炸机。在中国战场,“黑寡妇”们专职消灭敢于夜航的日机,打完后还不过瘾,一路追到东部甚至缅甸攻击日军机场。
这些夜间战斗机属于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二战后期还出现了各种造型夸张的截击机,比如德军的BA-349,这种截击机采用火箭动力,可以垂直起飞。它们的任务是突击进入层层护航严密的盟军机群,对那些大型轰炸机进行快速的拦截摧毁。
但这种飞机属于纳粹德国的“脑洞”,它只进行了36次飞行,其中7次是有人飞行,还坑死了一位23岁的试飞员。为了保留宝贵的发动机,BA-349在执行完任务后,需要用爆炸栓炸掉飞机中段,让后机身带着发动机伞落,然后前机身的驾驶员再开舱跳伞。我要是这飞机的飞行员我得哭的笑起来。
所幸还没等这些“空中敢死队”执行任务,第三帝国就灭亡了。
二战时期的德国还设计过一种BV-155高空截击机,寄希望于它们来拦截美军的B-29轰炸机。这种战机本来由“齐柏林”航母的舰载机Me-155发展而来。但纳粹的航母一直没等到下水,Me-155也就被梅塞施密特公司打入了冷宫。后来由于对B-29的恐惧,德军启动高空截击机项目,布洛姆&福斯公司捡起了梅塞施密特的Me-155,开发出了BV-155高空截击机,并弄出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原型机。
这种截击机拥有当时绝强的高空能力,为了减少高空阻力连机翼都简化到底,特别强调高空高速的性能。但汉斯们似乎有点研究上头,他们不断推翻自己的设计,搞到1945年还在推新案子,结果始终没有成品出去拦截B-29。到4月份时他们的BV-55第三型只完成了75%的进度,一切都在盟军隆隆的坦克履带声中偃旗息鼓了。
不过德军最出名的截击机应该是Me-252,这种被盟军称为“风暴鸟”的战机属于二战最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它起初被希特勒武断的作为高速轰炸机使用,后来才被“有限生产战机改型”。实际上Me-262没有执行多少歼击机任务,它主要被用于攻击拦截盟军的轰炸机群,采用机载机炮和对空火箭快速袭击对手。
通常Me-262会利用发动机优势,跑到比盟军轰炸机群更高的空中,然后再从侧面俯冲而下,通过火箭弹打击敌手。打完后再从另一个方向重复之前的动作,而美军飞机上的电控炮塔根本追不上喷气式战机的速度。
夜战型的Me-262B-1a/U1也在柏林夜间防空中,创造了2个月击落30架“蚊式”夜间战斗机的出色拦截成绩。它们也拥有雷达,基本上出色的雷达指标,能单独索敌并攻击后来成了截击机的标杆。
二战以后,喷气式时代彻底到来,导弹技术也快速发展,这时候的截击机迎来新的局面。冷战时期的截击机普遍以高空高速能力为主,要求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升空并追逐上对方的轰炸机。某些截击机的直线飞行速度连今天的战机也汗颜。
无论是苏联的“铁幕”,还是美国的“自由世界”,都极度依靠着这些高空高速截击机的防御。那个年代的导弹防空能力普遍薄弱,即便能打下U2这样的高空侦察机,对各种突防的高速轰炸机、巡航导弹也是比较乏力的。又因为这些东西不会与你空战,所以截击机并不强调什么格斗能力,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冲上去,打下来。
所以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当年那种极度昌盛的轰炸机群了,各种“突防”的大型轰炸机纷纷在导弹防御系统上面败下阵来,老老实实的搞起“战区外攻击能力”。没了兔子,你还撒鹰干嘛?截击机这种飞行过于极端,性能又特别单一的机种便就此被淘汰。
今天截击机的职能是被导弹兼任的,压根就没战机什么事了。天上不会有高速突防的大型轰炸机,不会有高空晃悠的侦察机,巡航导弹也变成了贴地飞的乖宝宝,连弹道导弹都有可能让防空导弹所拦截,截击机那点职能导弹可以做得更快更好。
不过也有一些轻度的截击职能被现代歼击机所继承了,毕竟不可能全部的活都交给导弹。这也是现代歼击机的特色之一,它们特别强调多功能和多任务能力,从拦截到驱逐到争夺制空权,甚至是对地对舰都能掌握,还包含了全天候飞行能力和长时间的巡飞性能,虽然在绝对的高空高速性能上不如当年的截击机,却能面对更复杂的作战情况,拥有更丰富的战场适应能力。像SU-27战机,它的研制之初并非多功能空优歼击机,而是截击机。
至于歼20如何如何,我不做什么细致评价,但不妨看看F22和F35的发展。这两款五代机很明显的特征是都拥有更优秀的多用途性能。特别是F22这种更侧向空优的战机,它的飞行性能绝对可以兼任截击机。但要说侧重截击,前面不是说了吗?截击的活计都大多让导弹捞去了。
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各国武器的命名,多少都会和它的性能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武器更新换代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难免好多以前命名的武器名称,已经跟不上如今的形势,逐渐被淘汰后,默默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比如战列舰、载机巡洋舰、截击机、强击机等等。
在飞机还只有航炮作为格斗武器的年代,战斗机才有歼击机和截击机之分,歼击机好比战士一样随时守卫国家领空,截击机像刺客一样刺杀来袭之敌。截击机虽然“腿短”,但是能凭借紧急起飞和更高的机动性能,来获得更大的近距离格斗优势,通常用来守卫重要目标。
而如今战斗机的武器系统已经升级为各式导弹,战机格斗取胜因素取决于先发现、先锁定、先发射和先命中的远程作战能力,作为有近距离格斗优势的截击机自然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世界各国已不再专门配备截击机。
我国的第四代隐身威龙战机之所以命名歼-20,只不过是专家们在设计之初,就打算把它打造成一款性能优异的歼击机,让它担负起时刻保卫祖国国防安全的重任。
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首先看截击机,这其中有个截字,拦截的意思,对敌军飞机侵犯我领空就可以起降截击机拦截,警告,攻击。截击机的特点就是反应迅速快,爬升高,占领空中优势高度,对敌方进行驱赶,或攻击,截击机以不再发展,因为歼击机就可以担当起它的任务。我国的歼8截击机。歼击机,也称驱逐机,其实也应该对现代来说叫多功能战斗机,也有国家就叫战斗机,歼击机多为单座,体积小,灵活度高,可以搭配载,防空炮,火箭炮,各型导弹,既可以拦截前方来的敌机,与之缠斗,攻击对方,歼击机也可以对地目标失施打击。我国歼击机是重要机型,空军主力,有轻型的歼10,新型歼20等等。
还有一个强击机,这种飞机主要进行低空,或超低空作战突防任务,低空躲避雷达。可以强行攻击敌方目标。也叫攻击机。我国的强击机有强5。
歼20也叫威龙,是一款隐形多功能战斗机。由于现代军事机载雷达和机载航电系统,加上矢量都非常发达,现在的战机发挥着多用途,歼20有隐形性能就可以随时突防,再配上矢量发动机,又可以在空中与敌机缠斗,又可以对地打击。就是一款隐形多功能战斗机,不过觉得在现实战斗中由于歼20隐形功能强大,如果用于突防对敌重要目标进行打击,打完就跑,来无影去无踪,所以歼20更贴近强击机的突防作用。
欢迎关注。 欢迎评论 点赞
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谢邀
截击机是个有点过气的概念了,主要是冷战时期东西双方针对对方的远程轰炸机搞出来的。由于远程轰炸机都是走高空的,所以,截击机的设计也是针对高空作战的。加之截击作战强调快速反应,因此对高速性要求也高。作战上强调对敌方远程轰炸机尽早远程发现、远程拦截,打完拦截弹就走,不纠缠于格斗。所以截击机从气动上,装备上都比较强调高空高速条件下的远程拦截。特点就是小展弦比(高速性能好的三角翼很受青睐)、长机身、大推力发动机、比较完备的机载火控雷达、导航系统等,甚至最早的空地数据链也是优先装备的截击机。这在双方的F106、苏15之上都体现得很明显。
下图是康维尔F106截击机,三角翼很扎眼。
苏联时期的苏15截击机,威名远扬的“客机杀手”,叫“波音杀手”也许更合适。
而战斗机不同,需要两头兼顾。特别是格斗发生频仍的中低空,因此机翼设计上要更加费心血。截击机是不怎么讲究水平方向机动性的,但战斗机不然,所以为保证高亚音速格斗的性能,战斗机的翼型是要更加仔细推敲取舍的。所以前缘扭转、前缝襟翼之类的都会用上,后期随着对涡流认识的深入,边条、鸭翼也都用上了。随着航空技术发展,战斗机的飞行包线已经越来越覆盖截击机的那点优势区了,战斗机机载设备也都变得十分完善,火控雷达、导航与瞄准、数据链之类的设备不再是截击机专享,截击机也就越来越萎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已经不再研制专用截击机,而是将截击机功能要求融于战斗机中,出现了F15、狂风、F14等一系列抢截击机饭碗的战斗机新作。
美军F15
欧洲三驾马车的“狂风”,它不是很擅长中低空格斗
这个就不用说了,太如雷贯耳了。
有人认为中国的歼8也算截击机,这是不准确的,歼8在设计上固然注重高空高速,但也很强调格斗性能,所以采用了机翼锥形前缘扭转,从而取得了优于歼七的性能优势(体现在定常盘旋能力、爬升率等水平、垂直机动性能上,对此葛文墉将军在他的《飞行札记》中已经有所描述)。而苏15这样的截击机的水平机动性就较差,终其一生只能在苏联国土防空军中服役,没有进入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的资格。
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其实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截击只是一种任务模式,截击的目标主要是对方的侦察机、轰炸机,但是如果对方有护航战机,也可以与之空战,而且,截击要求前出较远,拦截对象往往是高空高速飞行,所以执行截击的战斗机要求高空高速性能好,作战半径大。相比之下,空优作战不一定要高空高速。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作战模式的变化,高空高速目标由导弹负责,第三代战机已经不再追求高速截击了。歼20的性能突出了超音速机动性和远程打击能力,其实是在各种情况下都保证有先发制人能力和绝对优势。
歼击机和截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任务模式有什么区别?歼20是否更侧重截击?
截击机属于单一任务战术飞机,这也是只在苏联时代开花结果的原因之一。典型任务就是,当地面雷达发现目标后,截击机起飞进行拦截任务,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接近目标、发射拦截导弹、确认拦截成果。即便有雷达,也是做为弥补地面雷达死角的补充巡逻。此过程中,飞行员的发挥空间极小。
而战斗机除了要执行截击任务以外,还要执行赶赴空域进行战斗的空战类任务,像空中走廊类的遮断任务,常规边境巡逻或伴随预警机的常规任务,甚至近距离对地面支援的打击任务。这些任务战斗机都会执行,所以战斗机的性能也要全部兼顾。飞行员的发挥空间很大,也很重要。
以前中国在苏联的带动下,只会造截击机,歼8就是其中的典型。歼十之所以在军迷中引起一时的轰动,就是因为它绝不止是截击机。虽说它的最快飞行速度曾经创造了国内的纪录,但是它那明显的空气动力增升设计,绝不是仅仅用来截击的。
歼20也是如此,特别是机身腹部的两个主弹仓,截击任务用不了那么多的导弹,况且歼20还有对地设备观瞄窗口,那是对地任务中才会用的设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