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没有使用化武,根本的原因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他们不敢罢了。战争从始至终,德国人都没有占到真正的轰炸优势,贸然使用化武,只会两败俱伤,更早的葬送自己的国家。

德国人对化武毒剂有多小心?看看他们身上圆桶形的防毒面具罐子就知道了。这东西是德军二战中最无用的负载之一,又占地方、又没用处,偏偏还不准丢弃。

德国人在二战期间是研制过各种化武毒剂和发射方法的,他们背上人手一个的防毒面具也说明他们对此早有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德国人一定会使用毒气,但战争的整个进程让他们最终都没有条件运用化武,对方也很克制的没有使用化武。虽说彼此互相都在忌惮,但确实人类文明程度变高了了一点,日本除外。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不列颠空战是怎样的情形,从1940年大规模战争开始,德国人就寄希望于通过轰炸来瓦解英国人,逼英国人投降或回到谈判桌上来。但保持着当时世界第一海军的英国人打死也不投降,反倒组织起一票“多国部队”,与德国人隔着英吉利海峡玩起了对轰。

在“不列颠空战”中,陆军被打得狼狈不堪的英国人,仍然靠着自己砸锅卖铁造出来的战机,以及一票英联邦国家拉来的志愿军,再加上波兰、法国、比利时、捷克等亡国的空军人员,甚至还有美国派来的志愿人员一起怼住了德国人的轰炸。双方打得有来有往,而且很快就将战争变成了对平民也杀伤的无限制轰炸。

德国人拼尽全力也没能真正控制英国的上空,反倒让对方渐渐扳回了场子,德国人怎么炸英国,英国人就怎么炸德国。在这种情形下,给第三帝国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率先使用生化武器。

何况对英轰炸最开始主要是轰炸城市和厂矿,迫使对方无力抵抗,使用生化武器这类亡国灭种的武器会反而增加英国人同仇敌忾的抵抗,根本没有必要。后面让英国人翻了盘,他们就更不敢使用生化武器了,因为落到自己头上的炸弹会更多。

至于对苏轰炸,如果有可能的话德国人怕是无所谓,但德国人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就一直存在着补给线过长,补给困难的毛病。战争扩大后的德军只能把有限的机械化运输力量配属给装甲掷弹兵和一部分后勤,大量的运输任务都是由畜力完成,这种条件下与依靠国土进行本土作战的苏联人对轰毒气是愚蠢的,对方能运用的物资永远比你快,何况化武这种近乎不要钱的大杀器?

同样是那个道理,如果对方落到自己头上的炸弹、炮弹比己方打过去的还多,德国人如何保持武器优势和部队优势?他们并不缺乏克敌制胜的能力,只是一旦化武的笼子打开,德国人就算再能征善战,死去的士兵数目也将是空前的恐怖。苏联人怕是很乐意赔进去几支部队,然后将你的精锐集团军群和难啃的装甲部队统统葬送!

再后来,战争的胜负易手,制空权几乎完全落在盟军手里,第三帝国的空军只能想尽办法去拦截那些疯狂攻击的盟军重型轰炸机。想使用化学毒剂逆袭盟军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苏军那边也差不多,德军是防守一方,你敢用化武?那以后苏军见到你的阵地首先就是一顿化学炮弹,然后绕过去理都不理。

希特勒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士兵,他也遭遇过毒气攻击并一度致盲。这种惨痛的经历使他更加明白化武的恐怖,化武在今天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飞机轰炸等远程手段已经成为普遍战术的二战,那就是真的核弹,将为世界带来更大的伤害。

作为领袖、作为政治家,希特勒并非后世描述的“疯狂战争狂人”,他推动了大战,最终目的是崛起自己的民族,而非让世界陪伴着毁灭。

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首先德棍确实在1938年发明了沙林毒气,并且准备了一万两千多吨用作武器化,但到最后都还是没用上我个人看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小胡子一战时期曾被英军的毒气导致暂时性失明,当然这个原因是最无所谓的...

第二个是二战的作战方式和一战比起来改变太大,一战时堑壕堆人头互推。兵种密集,战场相对狭小。二战以大规模纵深作战,高度机械化平推为主,你丢完化学武器污染了这区域,自个步兵还要不要去快速占了?

第三个比较关键,就是类似于现代核捆绑似的,你德国能用。难道盟军就不能用了?现在网上有传沙林毒气的开发人之一奥拓·阿曼洛斯Otto Ambros劝服希特勒不用毒气。而实际上这人只是在1943年和希特勒谈过关于沙林毒气的效用和危害,并且告知这玩意很好仿制。

所以,一个是毒气进攻时候也不好用,二个防守时候用在自己地盘上用怕不是个傻子。最主要还是因为你用我用大家都用,毒气除了伤害更多平民之外没任何意义。

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首先,必须排除德国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因素,毕竟,德国仅仅没把生化武器带上战场,但在后方却应用的很广泛,比如耸人听闻的集中营毒气室,甚至,还用在了自己人身上——使用毒气车与毒气室,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日耳曼人执行安乐死。

纳粹上台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三帝国国民净化活动”。

此时的欧洲,“优生学”“遗传学”这些现代科学理论刚刚兴起,又被强行植入了纳粹鼓吹的“社会达尔文论——生存竞争理论”。

加之,希特勒上台后,重点补贴了收音机生产行业,半卖半送的给德国老百姓提供廉价收音机,鼓励他们听希特勒演讲,不知不觉的被反复灌输了纳粹思想——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残障儿童是消耗帝国宝贵资源的累赘。

当时德国人民被宣传洗脑的有多狂热,举个例子,为了不给优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后腿,他们竟自发决定为国家节省资源,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残障儿童)送去安乐死。

那么,纳粹德国在后方大肆用毒气,而没有在正面战场运用生化武器,究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点:

第一、希特勒自己在一战中曾经受到过芥子气的毒害,短暂失明。估计有点阴影,但这个因素的影响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

第二、生化武器的使用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比如风向,温度,地形、还有情报保密工作等。这些都限制了生化武器的战略效能,而且,万一操作不当,还容易伤了自己人。

举个例子,日本是30-40年代,唯一在正面战场上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

1939年诺门坎战役,日本为“北进”策略试探性进攻苏联由“731部队”细菌专家和骨干22人组成“玉碎部队”,携带装有细菌的容器,秘密潜入苏军防守地区,在苏军一侧的几条河流里施放了炭疽、伤寒、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菌溶液。由于保密和技术原因,日本防护不当;而苏蒙联军情报及时,各项防护措施齐全,整个战役中并没有因日军的细菌战造成大的伤亡,反而是日军部队遭受了大量非战斗减员。第三、虽然用生化武器可以在某战场上能取得暂时胜利,但从总体局势上来说,会激怒敌人,招致报复。生化武器的门槛不高,大多数国家都能掌握(二战后又被称为穷国的核武器),所以,一旦开头,招来报复,结果只能害人害己。

第四、影响国际声誉和道义优势。一战交战国双方都投入了生化武器,场面极其惨烈。所以,战后,世界几大国达成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和其它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虽然没有禁止各国储存生化武器,但是已经明文规定交战双方不能用生化武器,一旦使用,就会被定义成悖于人道主义的典型,被千夫所指。

(下图,电影《利迪策大屠杀》中,流动毒气车,专门针对占领区少年儿童,外形做了伪装,不懂行的人很难看出来它的真正用途)。

二战期间,虽然轴心国种种暴行罄竹难书,但出于国际声誉的考虑,比如纳粹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种族大屠杀、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等等,战时都是被严格保密的。

举例德国,整个战争当中,针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大屠杀是秘密进行的,甚至大部分德国国防军都不知道所谓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集中营的内幕也是德国战败后才被公开的,德军战俘、老百姓在战后被盟军组织参观集中营或者参观相关的暴行展览,德国公民都为自己同胞罪行震惊,之前完全被纳粹政府蒙蔽,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下图,1945年,在盟军战俘营中的德军战俘被组织集体观看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众多德军官兵在观看后纪录片后都感到震惊、羞愧和无地自容,掩面而泣)。第五、生化武器会通过土壤、空气、水源、食物进行传播,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交叉感染,受染面积极大,危害作用持久,短期内很难通过自然环境代谢掉。

比如,假设德国通过释放生化武器取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那么,占领区的维护是非常麻烦的,你怎么派兵驻守,怎么净化占领区,都是问题.....

加之,德国一旦首先使用了化学物,难免会遭到对方报复。跟广袤的苏联、有海峡作为天然屏障的英国不同,德国面积小,境内一马平川,缺少缓冲带,河网密布,代谢能力差,一旦本土遭到生化武器袭击,将面临着灾难性的后果。

即便如此,在一战的阴影下,二战欧洲战场中,交战双方还是一直防备着毒气战,防毒面具也是单兵必备,连动物都有份。德军挂着的小罐子就是防毒面具。英国的儿童版防毒面具。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搜狐作者“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谢邀!

德国在战败时拥有的“化学武器”有7~20万吨(有很多存在但未发现的,所以差异比较大),像法国巴黎那么大的城市,够毁灭几十回的。但是希特勒并未将此用于实际的战争(在集中营可是使用了),在即将战败的时候,希特勒身边确实有人主张使用化学武器进行反攻,但是最终并未使用。想要了解为何直至二战结束,德国都未使用化学武器,需要从一战和当时的国际环境来分析。

一战发生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化学武器”战争

据人类武器历史上的记载,公元前5世纪发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军队使用了二氧化硫的毒气来对付雅典军队。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使用可燃物质释放烟雾或者毒气的历史。而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是德国在1915年4月22日,在伊普尔战线中使用了氯气,云状的氯气包裹了联合军将士1万5000余人。因为这次伤亡比较惨重,所以历史上一般将此作为第一次毒气战争。严格上来讲,1914年8月,法国军队已经在西部战线上对德军使用过“化学武器”(不过并未被提及过多)。

随后,英国为了报复德国,5个月后对德国也使用了氯气武器。1915年12月德国升级了化学武器,使用了“光气”(有强烈的腐蚀性气体),而为了应对,英国使出了“氯气”+“光气”的混合气体。光气毒性很强,接触人体后会引起腐蚀,吸入后引起肺气肿,致死率很高。

另一方面,法国加大了对氢氰酸的研究,英国也大力开发“最强气体”,从已知的15万种化学物质中进行实验。1917年德国开发了“毒气弹”,就是我们俗称的芥子气,这个毒性更强,该毒气弹导致英国18万5000余人死伤。英国和法国为了和德国对抗,也抓紧研发自己的芥子气,这种毒气有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能够穿透“橡胶服”,所以普通的防护服根本无法防御。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具有下沉性,对于战壕中的伤害更加大。

纳粹德国开发的毒气--塔崩、沙林、索曼

1925年~1945年之间,化学武器可以说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这个时间,有很多使用化学武器的机会。1938年日军在中国山东地区使用路易斯毒气,造成很大伤亡。德国方面对于化学武器的研究更是十分热衷,1936年开发出塔崩毒气,这种毒气不仅仅通过呼吸道,通过皮肤也能够渗入身体,只要有裸露就没有办法幸免。1938年,沙林合成成功,无色无味,挥发性高。和塔崩一样,作为神经毒气进行使用,若是沙林投下,只需几分钟城市将会一片“死尸”。1944年,德国研发出比塔崩和沙林更加厉害的化学武器,索曼。索曼对于德国是绝密的存在,直到二战以后才被发现。

二战时期的德国,有20多家毒气工厂,每月能够生产超过1万吨毒气,到战争结束预测的毒气保有量将近有7~20万吨。上述三种(或者更多种)化学武器被称为“第二代毒气”,是纳粹德国绝密研发的武器,很多都未被世人了解。当然化学武器并不止德国开发,美国、英国也是十分热衷,两到在1945年为止,储存的“光气”和“芥子气”达到了500万吨。1942年~1945年美国建立了很多化学武器工厂,生产了很多化学武器,可是在战场上并未投入太多。

德国在即将战败时,希特勒身边的宣传部长主张使用化学武器进行反攻,当时国防军最高司令部的威廉·凯特尔参谋长也是主张使用化学武器。但是希特勒并未听进他们的进言,最有信服力的说法就是:希特勒怕对战国家对其进行疯狂的报复。一战中化学武器的攻防战,造成了不敢想象的伤害。还有一点就是希特勒并不知道其他国家没有研发成功类似于“沙林”一样的大杀伤力武器。并且希特勒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英国军队的毒气攻击,被送到野战医院,一时间失明。对他来说,化学武器还是有一定的“阴影”。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天猫双11两分钟100亿“吓坏”日本网友:一天超过日本一年!》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贫穷是一种“遗传病”,岛国人民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有钱》

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投降而告终,手段残忍的德国纳粹,制造了多场惨案,被人们称为丧心病狂的“恶魔”,遗臭万年。

既然德国纳粹完全不顾人道主义精神,那么,在二战后期,他们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投放能毁灭数百万生命的毒气弹来扭转战局呢?

(纳粹士兵旧照)

首先要确认一点:德国在二战中有没有毒气弹?

实际上,毒气弹早在一战中就被大规模的使用了,而且希特勒本人还曾经在一战中被芥子气毒伤,差点导致双眼失明。

在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安排了专门的人才,一个叫做阿曼洛斯的德国化学家研究新的生化武器。阿曼洛斯通过长期的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叫做“塔崩”的毒气弹,这种武器可以通过肺部、皮肤进入人体,哪怕只有一毫升,也足以使健康的士兵毙命,毒性惊人。

除此之外,虽然纳粹没有在战场上使用毒气弹,但上百万的犹太人却死在了毒气室中,这也说明了德国确实是有毒气弹储备的。

那么为什么纳粹不在战场上使用呢?仅仅因为元首曾经遭受过毒气的迫害吗?

(被关在集中营的犹太小孩子)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担心被报复。

德国纳粹有很多次都想要使用毒气弹,但直到最后柏林被攻陷,他们还是没有使用,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担心盟军的报复。

试想一下,德国和苏联军队如果同时在对方境内互投毒气弹,谁会更惨?

苏联不仅疆域辽阔,而且天寒地冻,毒气传播慢。能不能传过去先不谈,哪怕毒气真的传递过去,苏军早都戴好防毒面具了。而如果苏联飞机在德国境内投放毒气,那问题就严重了,德国只有巴掌大一块地方,军队暂且不说,百姓肯定是死伤惨重,互相使用毒气弹绝对于德国不利。

第二,毒气的不可控性。

作为德国的盟国,日本早就在与苏军的诺门坎战役中使用过生化武器,结果苏军截取情报做好了防护工作,反而是日本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

情报、天气、地形乃至于温度湿度,影响毒气弹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即使毒杀了某个区域的敌人,这个区域又该怎么占领?该怎么做净化工作?毒气会不会因为风向的原因,重新吹到德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来?

所以说,过多的不确定性,也是德国放弃毒气弹的一个原因。

(阿曼洛斯剧照)

第三,阿曼洛斯的功劳。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溃败之后,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总部进行过一次重要会议。众多的纳粹高层军官一起呼吁使用生化武器,他们要让苏联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元首知道盟军是有能力制造大量芥子气的,但他不并担心这个问题。他担心的是,一旦德国军队使用了“塔崩”这种威力巨大的生化武器,盟军会不会投放更强的生化武器来予以报复?为此他专门召见了阿曼洛斯,询问他盟军是否会有更强生化武器的可能性?

作为“塔崩”的发明者,阿曼洛斯深知这种生化武器一旦投入战场,将会带给人们难以抹去的伤害。于是他告诉元首,1902年时类似“塔崩”的毒气弹就已经被公开,盟军很有可能已经发明了更可怕的生化武器。而事实上,阿曼洛斯撒谎了,盟军的生化武器离“塔崩”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正是这一个谎言,让元首彻底打消了投放毒气弹的念头,从而挽救了成千上万条人命。

战后,阿曼洛斯作为战犯在纽伦堡接受审判,他被判入狱八年,直到1990年才去世,他是战犯不假,但也是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有人说二战中德国拥有足以毁灭数百万人的毒气弹,为什么直到战败也没使用?

早在20世纪初期海牙和平会议上,世界主要大国就达成一致协议,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然而这些早期协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撕毁了。一战期间,化学武器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一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又达成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和其它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而议定书先对化学武器的生产和储存没有进行限制,致使所有缔约国均有权保存化学武器,其中不少国家保留进行报复性使用的权利。

在战争前期德国大军势如破竹横扫欧洲战场根本无需使用化学武器。战争后期没敢用化学武器主要是希特勒害怕被他的敌人报复。德国国土面积狭小没有纵深防御能力差的多。美苏大国幅员辽阔,对化学武器承受能力远超德国。所以希特勒在最疯狂的时刻也没有失去理智使用化学武器,否则对整个人类特别是日耳曼民族都是一场浩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