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战犯米内光政为何会被美国人称为“和平大使”?

这不是扶桑和陆奥的提督大人吗?米内桑可是日本首相,这位金鱼大臣的格言是:“舰队不是给你们随便打着玩的,是用来保卫国家的”。

为什么英美喜欢米内桑呢?因为他很讨厌苏联,这在30年代非常符合西方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在战后又非常讨美国大老板欢心。

虽然在俄罗斯待过,精通俄语,还喜欢普希金的诗,但米内光政确是个彻头彻尾的亲西倒苏派。早在1938年,他就公开发言,称:“苏联是共产主义的中心,是人类的公敌,我们要坚持北进政策,对苏联发动攻击和试探”。

因此日本在1939年发动了“诺门坎战役”,与苏联在远东大打一场,结果日军被朱可夫一顿狂野的暴揍,打得苦胆都冒出来了。

米内是个典型的日本海军派,他们普遍亲英美而敌视苏联,鄙夷陆军的作为。所以某些时候米内的做法是相当与人格格不入的。例如77事变时,陆军一派在会议上大喊全面进攻,他反而把陆军大臣杉山元挤到一边,“帮”陆军答话:“啊,他们不会越过永定河的,事情不要搞大了。”差点没把杉山元气得当庭暴走。

还例如陆军部提请内阁,要组成德意日三国同盟,共同对抗米英鬼畜。面对这种在日本高层板上钉钉的事情,已经是首相的米内居然说:“日本的海军为什么要拿来对付米英海军?拿来打德国和意大利才对吧!”

这个事情闹起轩然大波,要知道日本上下此时都急于同德意组成联盟,甚至米内能上台组阁也是因为天皇希望他能引导好此事。整个陆军部对这个海军出身的首相是怒火中烧:“麻蛋!怎么和说好的剧本不一样?这老小子涮人玩吧?”

陆军大臣畑俊六为此提出辞职,并且只要米内还在台上,这个陆军大臣的椅子就不会再有人来坐了。畑俊六可是老资格,这下算是当台抽脸。

于是1940年,刚刚坐了7个月首相椅子的米内光政就这样被轰下台。他临走时还不忘搞个新闻发布会,对记者说:“我上台是因为天皇陛下的赏识,我下台是因为陆军马鹿们使坏”。

本就辞去军职当首相的米内光政下台后已经不可能再去找长门和陆奥操船,所以陷入了一种无事可做的境地。于是他梳起小分头(日本当时流行的发型是山本那样的光头),穿着洋装提着文明杖到处泡妞,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与美国人打得血肉横飞,他在家里游戏花丛到处“安抚”那些寡妇和风尘女子,硬是闯出一个“风流”之名。

据说米内光政死后,他的儿子米内刚政是一拨一拨的给父亲擦屁股,到处接见和打发那些说不清哪里来的便宜娘。

后来发生了一件很扯的“山本五十六回魂事件”,据说米内在好友山本五十六战死前收到了道别的托梦。因此米内出任了山本的葬礼委员长,主持国葬事宜。但是他不知怎么突然又发了神经,开始反对把山本五十六葬入所谓的“山本神社”,与海军大学校长井上成美一起说那地方是垃圾山,他们三人是“铁三角至交”,所以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1944年,东条英机内阁因为接连的失利而下课,米内与小叽国昭共同组建了新内核。大权在握后,米内当天就把鼓吹“南向”政策和太平洋战争的海军次官冈敬纯给贬了,换上与他一起给山本骂坟的井上成美当次官。

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些部队开始组织类似“神风特攻”这样的自杀部队。米内看到了非常反感,他通过职权将井上下放出去,去“保护海军大学的学员不要无辜送命”。然后在内阁上独自与人辩论起“投降”的问题。

他认为:日本已经打不下去了,为何非要毫无意义的打下去...能早点媾和就早点媾和,早点结束抵抗就能早点和平。

这些言论天皇已经懒得管了,他只关心自己的“国统”能不能维持。而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等人却坚持不答应,要血战到底,一亿玉碎。双方闹的很不愉快。

结果这番论战还没从吵完呢,美国的原子弹掉了下来,天皇也得到了“维系国统”的承诺,便痛痛快快的投降了。一心投降的米内这时候却担忧自己因为参与了侵华和太平洋战争,会不会被盟军宰杀,犹豫了很长时间。

打过长沙会战的阿南惟几气得暴跳,他在切腹自杀前留下了遗言:“诸君一定要斩杀米内光政啊!!!”

战后,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后,米内因为“反对对美国出兵”等言行,误打误撞的成为了美军筛选后拉拢的对象,不仅免去了罪责,还成了“反战人士”,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后来当审判到天皇罪责时,早就在麦克阿瑟给天皇脱罪的计划中充当角色的米内,俨然一副证人的模样,不断的提供各种所谓“证词”给天皇开罪,一唱一和,将天皇也包装成了另一位“反战人士”。

于是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现了诡异的一幕,米内光政的“陈述”超级有用。他说土肥圆馅儿、板垣征四郎等人有罪,那些人便被判了。他说畑俊六无过错,畑俊六就留得一命。连代表澳大利亚的审判长韦伯在台上拍桌子跺脚狂骂脏话都没用,反正美国人只需要一个借口和一个包装出来的“反战人士”。

畑俊六倒是诚实的很,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了:“米内光政在做伪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