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隆美尔是被纳粹党当面以“叛国者”的名义暗杀,然后在明面上以“突发脑溢血”昭告天下。希特勒要的就是隆美尔“死”,而经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显然不可能达到杀害隆美尔的目的。
作为德军高级将领,隆美尔是一位声望在民间和军队都颇高的人物,又是希特勒的身边近臣。轻易的一杀了之,无疑会造成第三帝国内部的动荡和分歧。纳粹铸就了这个沙漠之狐的神话,却又不好光明正大的踹翻神坛,便只能在背后下黑手,以疾病的名义将之暗杀。
也正因为如此,隆美尔死后,纳粹使用了最高规格的“国葬”来安排后事,颇有些曹操杀人皆以“厚葬之”的味道。既掩盖自己残忍的一面,又冲刷了人们对真像的疑惑。
隆美尔这个人的经历堪称传奇,他的崛起离不开希特勒的赏识,这有点像项羽身边的执戟郎中韩信,但是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顾念,隆美尔却得到元首的提携。希特勒警卫营长出身的隆美尔,1937年还是个上校,1941年变中将,到1942年就成了元帅,比火箭升的还快。
然而隆美尔这个人属于战术上的大师,战略上的矮子,政治上的傻瓜。这导致了他飞速的崛起,又飞快的因失去希特勒的信任而陨落。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惘顾了德国的扶持意大利对峙北非的政策,以有限的兵力与盟军在北非大打出手,在国内两线作战的艰难情况下消耗了大批的物资。虽然打一场胜一场,最后却不免落入丘吉尔和蒙哥马利两只老狐狸的袋中,落得个大败亏输,让盟军在阿拉曼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逆转。
阿拉曼打完,突尼斯之战的时候的隆美尔又掉了链子,元首要他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却不想当张军长,拉着部队想撤到意大利又没撤成,一来一去最后整个北非让人包了饺子。输的如此难堪,很难说希特勒是不是这个时候已经与隆美尔产生了裂隙,毕竟之前已经臭骂过几回了。
诺曼底之战又是隆美尔第二次在希特勒面前出丑。他忙里忙外的对“大西洋壁垒”进行加固,却因为战略上的“低矮”始终看不到关窍。当时德国不少将领已经推测到诺曼底的可能性,偏偏隆美尔不置可否,使用了大量资源去加固加萊,这下正中盟军下怀,不知道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元首是何等表情,但想来隆美尔的心情也不会好。纳粹“头号战将”显露出这么个水平,无疑使他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下跌了。
隆美尔与希特勒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他天真的在大会上企图与希特勒“谈论政治”,然而希特勒拍着桌子强调这里只准谈军事。数次不欢而散以后,隆美尔已经产生了别样的想法。这个过于耿直的军人,已经渐渐从对希特勒的盲目崇拜,走向了怀疑与焦虑。毕竟第三帝国究竟如何,打过仗的将领是最明白的。
好巧不巧,1944年7月17日在诺曼底前线视察的隆美尔遭遇英国飞机轰炸,汽车被掀进沟里,头部受到凹陷性的重创。附近的空军医院为他做了急救,靠注射两瓶樟脑油给吊住了性命。
同期在策划中的还有英国的一次对隆美尔的抓捕及刺杀行动,此事在几十年后被英国议员、前特勤队员、皇家空降特勤队协会主席斯利姆在《皇家空降特勤队战争日记》中披露。行动预计1944年7月20日发动,结果因为隆美尔自己翻车而告终。
但7月20日却发生了一件最终令隆美尔殒命的大事——刺杀希特勒。
某个由军官组成的反希特勒组织,企图通过杀死希特勒而结束战争。由一位名叫克劳斯·冯·施道芬贝格的军官将装有公文包的定时炸弹带进了希特勒的“狼穴”,然后放到了希特勒的桌子底下。但很不幸的是炸药分量不够,橡木桌子挡住了爆炸的威力,让希特勒逃脱一命。
这下捅了马蜂窝,纳粹党开始疯狂的报复和清洗,整个事件逮捕了7000多人,有4980人被处死。祸首施道芬贝格与同党当晚就被捉拿,当即就在院子里执行了枪决。
好死不死,施道芬贝格曾经是突尼斯战场的一个装甲师指挥官,属于隆美尔的部下,他天真的认为“所有罪责我一人承担”,结果纳粹连审都没审就把他毙了。盖世太保找到了一些军官团的文件,包含施道芬贝格的日记,他的笔记中居然写着曾经游说隆美尔入伙的文字。
果然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隆美尔的忧愁和焦虑被人敏感的察觉到,军官团的人将军种威望极高的隆美尔视为反希特勒最大的依仗,最起码先挂个弦,即便刺杀完希特勒也很需要这样的开明将领。
事实上隆美尔的尽管战略是个矮子,但他毕竟是元帅,想得比这些搞爆炸的军官团更多。慕尼黑著名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撰写《隆美尔的神话》搜寻档案时,发现西德留存的一些档案,其中有隆美尔的备忘录——他曾经想弄掉希特勒,放开西线,以换取和平。如果这样真的能成功,最起码德国将躲过苏联一劫。
8月12日,爆炸公文包案的最大黑手之一,莱比锡市市长卡尔·戈台勒被捕,这给了还在病床上浑浑噩噩养病的隆美尔致命一击,戈台勒预备在杀死希特勒后接替总理,他拥有一整提箱的相关人员名单,其中包含了隆美尔和克鲁格元帅。这无疑坐实了某些人的死罪。
西线总司令京特·冯·克鲁格元帅与隆美尔下场如出一辙,他为了避免“人民法庭”的凌辱,自己服用了氰化物。最后留给了希特勒一封信:“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不在人间,生命失去了意义。隆美尔和我早已预见了今天的结果,然而有人愿意听我们说的吗?不知道莫德尔元帅能否控制住颓势,如果他也不行,而你的新武器又不能成功,那么,我的元首,请决定结束战争吧,德国人民已经受尽了苦难,希望您现在也表现出足够的强大,在必要的时候结束这场已经无意义的战争。”
在逮捕隆美尔的时候,来人与他进行了会谈,问他是选择自杀,还是选择审判。自杀可以得到体面的国葬,审判,那就按照叛国罪处以极刑。
隆美尔选择了后者,他明白元首也希望他这样。告别家人后,他在附近的树林里俯下了氰化物。
国葬上,龙德施泰德为他主持了葬礼,他说:“你的心是属于元首的,你的心也是为元首跳动的”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隆美尔堪称彪悍,让盟军头疼不已,若不是隆美尔卷入了对希特勒的行刺事件中,恐怕盟军还会多费点脑子才能获得胜利。
1944年,那个时候在德国内部对希特勒也有了怀疑,这其中也包括军方人士,于是在1944年7月份策划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可惜,行动失败,希特勒大肆搜捕相关人员,而隆美尔也被卷了进来。
顾及到隆美尔的声誉,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项,其一,自杀,这样可以将其参与谋杀的事儿保密,同时可以享受国葬,可谓极尽哀荣,不仅如此,隆家人也可以领取高额抚恤,同时享受着英雄家属的“美名”;二,审判,其实从其他参与人员来看,最后也是一死,但是这疑似可是身败名裂,家人下场也好不了,最轻的都是人人唾骂。反正都是死,谁会选择后者?于是,沙漠之狐就这样,服毒自尽。
而希特勒也兑现了承诺,隆美尔死后,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国葬,并且“元首”本人也亲自送葬。不过话说元首送葬时就不怕他蹦起来吗?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无法审判,希特勒选择了暗箱操作,既消灭了最有威胁取而代之的隆美尔,又保全了对国民和军队的脸面,如果公开审判,只会动摇军心尤其是隆美尔亲自掌管的西线,引发大规模兵变也不是不可能!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其实再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个时代背景——德国军队的军官其实多数都是贵族出身(名字前缀冯字)比如冯.曼施坦因,冯.龙德施泰德,冯.古德里安等等!而隆美尔只是普通教师家庭出身(绝对的平民)他能够依靠个人的能力,勇气而成为帝国的元帅既有本身的功劳因素也有希特勒的政治需要(他本人也是平民出身)当时纳粹文宣机构对隆美尔的大肆宣传就是希特勒的授意(可谓德国版的从奴隶到将军)隆美尔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国民偶像,所以不能公开破坏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隆美尔是因其夫人积极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密谋(见电影《刺杀希特勒》),以“知情不报”入罪。据《盖世太保》一书描述,当时盖世太保找上门,与隆美尔谈话后给出两个选择:1.自杀、国葬;2.公审后以“叛国罪”枪决。隆美尔选择了自杀,盖世太保人员随即拿出一小瓶青化钾交给隆美尔,隆美尔一饮而尽当即死亡。隆美尔死后报纸以隆美尔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为由发新闻,随后风光大葬,葬礼极其隆重。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命止于没有审判的死刑?
德国名将隆美尔可以说是希特勒的心腹干将,他为希特勒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他亲率的非洲军团,有赖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一度把英军打得丢盔卸甲,因此他获得沙漠之狐的美誉。他在一战时期的表现就很出众,获得了当时德国元帅的嘉奖。所以他在德国战败后也没有被裁撤掉。希特勒上台后慧眼识珠,一路把他提拔上来。44年以后,德国败像已生,盟军开始大反攻,德国军队内的反希特勒势力也开始了行动,并在当年刺杀了希特勒。希特勒命大躲过一劫。他开始了疯狂的清洗运动,隆美尔将军不幸受到了牵连。一个真正的军人,最重视自己的名节。为了保证自己的元帅名号不被剥夺,不在法庭当众受辱。隆美尔将军和希特勒达成私下交易,隆美尔将军自我了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