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M16改成三发点射这是美国不断“抽搐”的一个毛病。
要说根子嘛,无非就是一帮国会的大爷吵架,一会儿认为大兵们子弹打得太浪,必须节省,于是改成三连发。一会儿又有人嚷嚷火力不足,于是又改回全自动。
咋看很神经病是不是?然而这是美国的“古老”传统,从二战装备的春田1903开始,美国掌权的大爷们就已经开始这种间歇性的“抽搐”了。
他们说:“那些士兵被敌人吓破了胆子,只会拉开枪栓朝着空气乱放!子弹不要钱吗?”
于是春田1903被安装了一个大拴卡销,士兵拉栓后,需要把卡销拨动一下,才能给春田1903推弹。甭管战场上要不要人亲命,反正就是不让你浪射。
到越战的时候,大爷们又开始犯抽,被称为“全自动加兰德”的M14步枪装备部队,这枪要说其实也不差,威力强劲、射击精准、火力强大、比较耐操,但大爷们一声怒喝:“丫又浪费子弹!上锁!”
于是可怜的M14快慢机拨片被换成了无法拨动的圆形,士兵们只能以半自动设计,早知道落这份儿上还不如用M1加兰德呢。可谁也没辙啊,也就连长排长那分了点正常的拨片零件,这也就是俗称的“M14贞操锁”,后世常有些人把这误认为开全自动的钥匙。
什么?你问半自动在丛林里打不吃亏?谁叫M14的全威力枪弹上跳严重,大老爷们看着肉痛。好吧,全换了,换上“不用维护”的M16,全自动也给你们解开,省得当兵满地捡AK,阵地上的M43弹屯的比7.62 NATO还多。
好了,终于轮到M16了,神枪啊,磨一磨,用一用,美军便这么装备下来。5.56mm小口径枪弹喷的突突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林子里有敌人~
然后不出所料,M16喷的这么爽,大爷们看在眼里,痛在肉上,恨在心里,“子弹变小了也不能当胡椒面撒着玩儿啊!”
反正美国陆军最后是顺着话说,得出个违心的结果:“新兵们训练不足,无法掌握连发射击的技巧,使用全自动武器经常乱扫,浪费子弹,改成三发点射,既不影响火力,又能防止你瞎搂火。”
这么一弄,M16A2就出炉了,采用三发点射的结构,深深的扎上大兵们的小心心。而且这个三连发还是有BUG的,你必须扣下扳机到三发点射结束,如果打个两发你就松了手,再扣枪只能射出一发子弹,点射会被断掉。
这是哪门子的“不影响火力”?新兵蛋子们用了更慌好么?以前见人心一方,30发子弹啪啪啪全出去了,现在倒好,憋急了越扣越不出弹。
于是海豹部队不满了:“俺们那旮沓都是老兵!俺们不会心方的!强烈要求组织提供不限流量套餐。”
于是同期就有了M16A3,当年主要装备海豹特种部队,而且这把枪在海豹手里还得到了不少修改和提升,以至于后来的M16A4都采用了不少A3上带来的细节调整。
不过M16A4依然是个三发点射的玩意儿,所以A3性能其实比A4更全面,也被称为A4的“全自动版”,总之这是一盘烂账。关键是,M16姑娘又变回“三连发”了,多伤心...
唉,没办法了,逼人用M4A1呢,好歹是全自动...不过鉴于M4的那啥,这种三连发的血缘传统在美军中估计还得流传。
好吧,赶紧用M416,彻底逃出魔咒才是正道。
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这个其实不管国内外网上争论撕逼这个话题都已经很久了,普遍的看法就是,美国那群夹着单片眼镜装逼的老不死不顾士兵的实际需求,为了减轻后勤弹药压力而将M16A2改成了三发点射。
而实际上军方对三发还是全自动是有过一定考量的。在一些美国的论坛上,吐槽M16A2最多的往往都是一些枪械战术教官,武器设计师之类的。没错,这群大佬吐槽M16改三发点射是没问题的,毕竟突击步枪本身的初衷就带有全自动泼水以用来压制、突击的特性。取消全自动等同于颠覆了突击步枪最根本的认知。
其实专家们说的不错,但他们往往把吃瓜步兵想的太理想化了。在越战中,太多的例子证明士兵开着全自动遭袭的时候因为紧张,直接扣着扳机一打就是十几发出去了,精度更谈不上。而且当时的M16A1配的还是20发弹匣...
所以说,当时军方考虑的确实是士兵的无脑泼水导致提前把弹匣打空,继而对接下来的战斗不利。因为普通士兵在激战环境中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三发点射则可以在保证相对精度的概率射击同时,也不至于让士兵打空弹匣。
不过这也只是美军在80年代的战争思维,后来的战争往往呈治安战的形势,而且城区CQB作战较多。因此全自动,更短的M4A1更适应这种作战方式。虽然美军也在2000年左右配发同样三连发的M16A4,在阿富汗这种山区环境还撮合,但到了伊拉克就不大适用了。
而且大规模作战越来越少,美军作战的士兵也越来越呈职业化精锐化,完全hold的住全自动的节奏。现在美军已经打算用全自动的M4A1全面替换点放的M16A4。
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归根结底,美军的大老爷们理想化的产物
我们先看三发点射和全自动的优缺点,三发点射,一次打三发,而全自动,可以扣着扳机一梭子下去全打出去。三发点射还是有一定优点的,节约弹药,提高精准度,不会一股脑把子弹全射出去。但是,明显,火力不足啊,坑爹啊。
越战时期,美军装备的M16还是可以全自动射击的,改进后的M16A1也是全自动射击,但是呢,军方的大佬们觉得,这样全自动射击太浪费了,尤其战场上遇到紧急情况,一紧张,一梭子出去了,没准一个敌人都打不到,还可能把队友一起带走了,同时,没子弹了。
尤其越战时期,消灭一个人要20万发子弹,这美国官方的大老爷们想想就心痛,于是,把M16A2设计成只能三发点射的。当时美国陆军的结论是“三发点射能够在节省弹药、精准度和火力密度之间提供一个平衡”。神逻辑,鬼都知道近距离火力密度越好,就能越好压制。
而M16A2更坑的一点是,扳机组件在扳机被释放后不能自动复位。简单来说,就是当打出第二发子弹后就松开扳机,那么下一次射击就只能打出去一发。
而美军又觉得这样火力不足,就又改进了M16A2,将M16A2设计成可以全自动射击的,也就是M16A3,结果呢,美国并没有装备太多,主要就给海豹部队使用,剩下的全出口了。
而稀里糊涂的美国官方,又双叒叕改进了M16,M16A4又变成了三发点射的。其实主要就是美国不想用M16了,因为有M4了,M16也就不用太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美军的M16打枪,就是听个响,美军财大气粗的,一个班两挺M249机枪,哒哒哒,随便浪射。而美军一个步兵班,还有两个士兵的步枪上配着榴弹发射器。
归根结底,M16的奇葩改造,完全就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内心的满足感,然后坑了一下美国大兵。想要的是,既能打仗,又能不让美国大兵浪射。
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M-16,诞生于越战时期,全球第一把成军的5.56毫米小口径步枪,用来取代既笨又长的M-14步枪,在丛林作战中难免磕磕碰碰使用不便,且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弹过重,单兵携弹量有限,射击时后坐力过大,不便射手掌控。
初期,由于发射药、枪械故障等原因,M-16步枪似乎不受美国大兵欢迎,好在改进发射药以后,故障率大为降地低,装上20发实弹匣时,也只不过7斤重,当然,要比20发弹匣10斤重的M-16轻便灵活多了,不断改进的M-16终成一代名枪。
至于M-16为何要改成3发点射,只能说明美国军方高层折腾,折腾的初衷源自新兵爱打全自动,太浪费子弹了;与某国军方新兵爱打全自动,子弹浪费多,将63式自动步枪撤装,从军火库中又拉出撤装的56式半自动步枪再重新装备军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将既能单射又能连发的M-16,硬生生地搞成了单发和3发点射,设想既能节约子弹,又能在射击精度和火力密度之间,寻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想像确实不错,但上了战场,阉割版本的M-16A2在近距离,面对短兵相接敌人冲锋时,所谓3发点射就歇菜了,绝对被具备连发功能其他步枪的火力所压制。
因为3发点射功能,只考虑到了射击精度,以及降低弹药的消耗量,但战场上的遭遇战,往往是突发的,且距离非常近,对方拥有全自动火力,M-16A2的3发点射功能,显然要吃大亏,无法有效压制对手连续喷射的火力。
遭遇战中,要有效阻止并压制敌人运动,必须要有全自动火力,所以全自动射击模式极为必要,世界上大部分步枪都是全自动和单发相结合的,其中有部分枪械,兼容3发点射功能,可以用保险切换,但会增加制造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复杂。
M-16基本型是全自动步枪,为在射击精度和节约子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美军将M-16A2和M-16A4搞成了有3发点射功能。
但实战证明,3发点射无法有效对付全自动射击的对手,所以美军又在最新的M4A1卡宾枪上,恢复了全自动发射模式,M-16A1和M-16A3,依然是全自动步枪。
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在AR15刚刚成为M16时,这把枪还是全自动的。但是在M16A1E1(即M16A2)之后,M16自动步枪被“阉割”成了只能三连发射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M16A2自动步枪要“自废武功”?
其实嘛,这个还得从冷战初期,美国提出的“齐射”计划有关。
当然,齐射计划的内容很复杂,战甲菌也就在这里不多赘述了。齐射计划有两个结论,可以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轻武器发展。第一,就是要一次瞄准,多次发射;第二,四发的点射,命中效率是最高的。
在SALVO计划的衍生下,SPIW计划被提出。图为SPIW计划中的原型枪
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枪械的发展进入了两种不同的阶段。第一种,就是咱们现在常见的自动步枪。第二种嘛,比较奇葩,就是双管的自动武器。当然了,这样也能“一次瞄准,多次击发”。
比如说这种双管的AO63自动步枪,也是受到了SALVO计划的影响
很多枪都用上了“点射”这么一个发射模式。顺带提一句,其实点射也是一种全自动模式,只不过是被限制过的全自动模式。所以说嘛,M16A2其实也算是一种全自动步枪。
控制M16A2自动步枪射击频率的棘轮
其实在与M16A2同时期的很多自动步枪上,都有这个点射的模式。比如说比较有名的G11,就是以高速状态下连续打出三发子弹;而俄国的AN94自动步枪,也是差不多的套路,通过高速两发点射,在后坐力还没有完全影响射手的时候把子弹打出去,从而形成一个较小的散布。
当然嘛,相比起G11或者AN94这个高速点射的套路,M16A2自动步枪的就落后了许多,射速仅有900发/分不说,而且在近战需要自动步枪火力压制的时候只能一次一次的扣动扳机而不是扣住扳机不放就行。总的来说,M16A2自动步枪改成三连发的设计,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错误。在2016年,美军宣布把所有M16A4自动步枪替换为M4A1卡宾枪,结束了三连发的时代。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美军为何将M-16改成3发点射?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办公室思想产物,所以才会搞出这么奇葩的设计。
最早的M16和M16A1是具有自动射击能力的,在越南战场征战数年,而在战后美军也开始对M16步枪进行改进。当时美军高层官员认为,M16A1全自动状态下射速太快,很容易将弹匣中的子弹打光,所以意图直接取消全自动射击能力,改为半自动射击和三连发点射两种模式。
当然,此举直接招来了不少美军基层军官的反对,连AR系列步枪的设计师斯通纳也直接表示反对,但是最终取消自动射击档位的M16A2还是服役了,其在外观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M16A1的三角形护木变成了有防滑纹的圆柱形护木。而M16A2开始了其漫长的服役生涯,自越战之后的作战行动开始使用直到阿富汗战争时期全面让位。而M16A2至今依然在美军的日常训练中有所使用,发挥最后的热量。
不过M16A2也有使用M16A1扳机组改进而来的M16A3,具有全自动射击能力,但是数量不多。后来就是M16A4,M16A4对M16A2进行了深度改进,取消固定提把,增设皮卡汀尼导轨,主要装备美海军陆战队使用,美国陆军等基本都是M4A1步枪了。
给步枪加装点射档位无可厚非,但是因此直接取消自动射击就很不理智了,现如今的突击步枪中,仅有美国M16A4不能自动射击,而M16A4也随着各种新式武器的出现,也将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