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很遗憾,史书对江东二乔的历史记叙的非常少,只有只言片语,大乔在孙策过世后究竟如此,我们是不得而知了。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倾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这是什么?周瑜跟着孙策攻打皖县,将当地士族门阀桥家的两个女儿俘虏了。因为姐妹花两人长得天姿国色,于是孙策和周瑜把她们瓜分了,拖回去做妾。
裴松之注解三国时,引了《江表传》文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
这段文字可以说透露了不少东西,二人在床笫上享用了两个软萌妹不说,还互相用好基友的口气打趣——啊~!桥老爷子生了两个极品女神,让咱哥俩拱了那也是他的荣幸啊!
江东二桥的命运其实具有颇为悲剧的一面,本质上她们与那些历史上被掳掠的女子没有不同,无非是奉献出青春的肉体,博取所属者的欢心罢了。尽管民间戏剧与各种文艺形式给予了江东二桥以更加鲜活的灵魂与经历,但那些都是艺术创造,是经不起与真实的历史与人生相对照的。
永远不要忘了,她们是战利品。哪怕掳掠的对象换成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孙策和周公瑾,也掩盖不了两个年轻女人的刹那或一生的苦痛。
其实大小桥的历史记叙就这么多,她们那年花开,便也那年花谢,远等不到人们瞎想中的孙策身亡以及周瑜气死。作为妾室,地位是相当之低下。
纳妾不是正规的婚姻,更不是正式的配偶,她更多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男人的生理需求。故而妾室在许多年代连家庭成员都算不上,生下的后代也只是没什么地位的“庶出”。
如果妾室没有后代,那么“名分”也很难有。更悲剧的是主人死后,无人撑腰的妾室便彻底成了无根浮萍,被忽视、被欺负都是轻的,被罚做下人,被卖掉都很正常。
可以想象一下,大桥在孙策死后的生活应该不会太好。并没有任何记载她为孙策诞下后代,所以她最好的结果无非是看原家族桥家在东吴有没有影响力,以及肯不肯伸出一份援手。
再者,古代妾室即便得宠,也是限制多多,古代的大家族尤其注重这一点。例如妻子不在,妾室便不许与家主通宵而眠,只能赶紧弄完赶紧回去睡觉。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也就是《狄仁杰》的作者,著有奇书《秘戏图考》,属于中国你懂的文献的历史概览,其中有段引用了明代的相关家训,这样写到:“近闻某官纳妾,坚扃重门,三日不出,妻妾反目,非也。不如节欲,姑离新近旧,每御妻妾,令新人侍立象床。五六日如此,始御新人。令婢妾侍侧,此乃闺阁和乐之端也。 ”
看看,古人就是这样对待妾室的,新人进门要给调教一番,家主与妻子及其她侍妾寻欢作乐,新纳的妾室要站旁边看一星期的现场直播。字里行间貌似这还是件很正能量的事。不然为啥人人都想回到过去当统治阶级呢?
所以,不要去过多的沉浸在文艺作品中塑造的那个大桥与孙策俊男美女游戏花丛,谈谈恋爱、滚滚草皮的迷梦中了。大桥在孙策生前过不了什么好日子,更别提死后。
在秦汉的历史中,我们也许还能找到一些大桥有可能的悲惨结局,例如陪葬。
秦汉一直都存在一定成都的人殉制度,人殉的对象从奴隶到仆人到姬妾都很普遍。尤其是没有诞下子嗣的姬妾,成为君王带入冥界的陪葬品并不鲜见。大桥会不会在孙策死后,被残忍的杀死,随着孙策的冢中枯骨一同朽烂呢?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要知道,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墓主人江都王刘非就陪葬了40多名姬妾。
小乔墓、周瑜墓、孙策墓都有实地遗存,偏偏大桥墓说不清在哪。不少说法指向湖南岳阳,但在下在长沙多年也没听说过这件事情,地图上也无法查阅,有知情的可以帮孤陋寡闻的老王科普下。
倒是前几年曹操墓现世的时候穿出一种说法,墓中陪葬有两个年轻女子,并不是曹操正妻卞夫人,所以有些人认为是不是孙权为了修好曹魏,把曹操最想得到的两个美人送了过去呢?
当然,这基本是无稽之谈,不必当真,仅为博君一笑。
网上有不少类似导游文,大谈大桥与孙策情比金坚的爱情,以及大乔如何艰难的辅佐她与孙策的儿子“孙绍”。却丝毫不提及孙策有正妻,大桥也不是孙绍的妈。真实的孙绍估计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父亲的这个姬妾。
不过反正如今无论是大乔墓还是孙策墓,都已经只剩下象征性的物事了,哪怕是刨根问底,我们都找不到答案。
黑历史是不是让人心里发凉?不如谈谈您的看法?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翻一下陈寿的《三国志》,我们就知道“生子如当孙仲谋”有点张冠李戴了,不如“生子如当孙伯符”,尽管三足鼎立时,孙权与曹操、刘备能同日而语、一争高下,但实际上为东吴开疆拓土、南征北战,奠定政治、军事、版图基础的却是他的哥哥孙策——孙伯符。
孙策的文治武功,大家都见识过,不再啰嗦,略为提醒下,他能整顿父亲孙坚的旧部,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内,于众狼环伺,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拿下江东六郡,而且一直坚守下来传递给自己的弟弟,这没点纵横捭阖、洞察世事、运筹帷幄的实力很难做到,但天妒英才,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在狩猎遇刺后,重伤不治而身亡。
孙策早知道庐江郡皖县乔公家有两个女孩,都国色天香、风华绝代,所以在拿下江东后,就跟自己的部下加亲密战友周瑜一起登门求亲;孙策、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小乔,英雄配美女,真是羡煞旁人。婚后孙策与大乔夫妻恩爱,感情颇深,而且孙策在交待后事时,还专门嘱托大乔要扶持弟弟孙权,守住江东基业,由此可见,大乔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大乔也谨遵遗嘱,也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了小叔子,以稳固江东政权。
大乔的结局:
由于孙策风华正茂之际去世,大乔与孙策的儿子很小,不过是还是不谙世事的垂髫孩童,所以没能力继承父亲打下的江山,传位于孙权是正确的——也是迫不得已的,孙权也不负众望,守住了父兄留下的基业。
但,依规矩,孙策是应该把江山留给自己的儿子的,孙权心知肚明,他怕侄子逐渐长大后来夺回权力,所以,就将这对孤儿寡母送出了江都,以此让这对母子远离了政治中心。
这结论为依据史料的个人猜测,供网友一乐,纯属一家之言。
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对于这个问题,先捋时间线:
1,公元199年12月,孙策攻破皖城,得大乔
2,一夕之欢后大乔被送往吴郡安置
3,五个月后,200年5月,孙策身亡
然后强调几个概念:
1,二乔是孙策、周瑜攻破皖城后的战利品
2,孙策有正妻,大乔是妾室
3,孙策和大乔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几天而已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从记载来看,孙、周二人攻下了皖城,得到了大小乔两名有“国色”的美女,正所谓“食色,性也”,就断然没有放手的道理。好兄弟有福同享,于是两人一边一个,就地分“赃”。
从“纳”字上可以看出来,大小乔的身份不高。
更有意思的是《江表传》的记载:
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一个“从容”一个“戏”,可知孙策对二乔毫无尊重,两位女子的命运被其一言而决。
没有几天后,孙策就把大乔送到了吴郡安置,自己则率军继续攻伐江东,直到五个月后被许贡门客杀死,也没再回吴郡看大乔一眼。
大乔这名乱世之中的可怜女子,也再也没在史书中出现的。
大乔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史书无记,不妨猜之。
她虽然是孙策之妾,但不过一夕之欢,加上又没有为孙策留下子嗣,所以在江东的地位不会高。
三国时女子并无后世的“忠贞”枷锁,所以丧夫后改嫁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曹操对之感情最深的丁夫人,和曹操翻脸回娘家后,曹操见其不再回头,便让丁夫人的娘家将其改嫁。当然,丁夫人娘家没敢。
所以大乔的最终归宿很有可能也是改嫁了。
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孙权继位以后,大乔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后来,孙权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次后改封为“上虞侯”。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就就批评孙权说:“割据江东,策之兆基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不足)也。”意思是说:江东(东吴)的天下是孙策打下来的,可孙权对其后代关照不够,孙策的儿子(孙绍)只封到侯爵,在理义上是很不够的。
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周瑜攻打皖城之后得到二乔,孙策娶大乔为妻,小乔嫁与周郎。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在狩猎时被刺客刺伤,不久死于东吴,弟弟孙权继位,时年大乔二十二岁芳龄,因孙策生前是吴主,大乔生活无忧,一心在深宫扶养儿子孙绍,绝色美女,正值芳龄,确也无人敢娶,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孙策26岁去世后大乔怎么样了?
大乔吗?过的挺好的。前两天我还看到她了,想我的时候她就开个大,我们就顺便到她身边陪伴她了。人离了谁不是过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