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不叫蜀而叫汉吗?
蜀是后来人为了区分刘备建立的汉朝设置的。因为历史上以“汉”为名的朝代不止一个,为了区分他们,故而采用了更多的代称。
后世说三国,很喜欢管刘备创造的这个政权叫“蜀国”,但是“蜀汉”这个称呼是后来的人用以诠释历史而定义的,刘备创造的政权就叫“汉”,他自封为汉昭烈皇帝。
而且人们不仅仅喜欢叫“蜀国”,它还有别的许多名称,比如“季汉”。这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汉第三帝国”。
还有“刘蜀”。因为前面的“东汉”、“西汉”都是刘姓政权,所以到刘备个“大汉国”,就只能叫“刘蜀”了。
而“蜀”这个称呼也是有意义的。今天的四川又被称为“巴蜀”,这是因为过去存在“巴国”和“蜀国”的原因。但这个“蜀国”和三国的“蜀国”是两码事,他们是起源于岷江的一支土著部落文化形成的国家,曾经在武王伐纣时帮助过周武王,属于先秦的文化。
后期刘备占据的“汉国”,以成都为中心,控制范围与古蜀国高度重合,故而这种地名印记被延用到文字史料中,成为刘备“汉”政权的独特标志。
刘备自己可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叫“蜀汉”,如果在三国时期,你当着刘老板面喊“大蜀国板载!”估计会被浸猪笼吧。
实际上,除了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刘备建立的“蜀汉”外,还有几个以“汉”为名的王国和朝代。他们皆诞生于中国古代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
例如五代时期,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就是一个以汉为名的王朝,不过它只仅仅存在了四年。
他的弟弟刘崇在“后汉”灭亡后,又跑去建立了一个“北汉”,并且恬不知耻的认契丹皇帝为“叔叔”,送钱上供,自称和辽国是“父子之国”,辽国人给他封了个“大汉神武皇帝”的名号,也是个有名的汉奸。
同是五代十国,节度使、安南都护刘隐的弟弟刘䶮又在广州建立了一个“汉国”,史称“南汉”。这个“汉”国之前曾经叫“大越”,后来改成了“汉”。历经几代后让赵匡胤派潘美给灭了。
还有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史称“前汉”,刘渊自称有大汉血统,设立了刘禅、刘备、刘邦等人的牌位,打翻了西晋司马家的统治,也掀开了五胡乱华的腥风幕布。但很快“汉”改为“赵”。
氐族人李雄在西晋乱局中也在成都建立了“成汉”,他们先为“成国”,后改为“汉”。这个王朝历时43年,最后被东晋的桓温所灭。
所有说三国时期并没有“蜀”,只有“汉”。“蜀”只是一种代称,是后世人基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给出的用于区分的代称,毕竟历史上的“汉”那么多,他们个个都称自己是“大汉”,不区分下,真是能搅成乱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