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瓶打坦克很简单吗?

价格低廉、方便实用、制作简易、效果明显。

不能说是很简单,但是对早期坦克,尤其是轻型坦克有奇效。

主要作用是:

1.燃烧坦克尾部发动机和油路,造成坦克剧烈燃烧趴窝

2.燃烧坦克孔洞缝隙,造成人员伤害或点燃坦克内部

3.浓烟、火焰造成视线遮蔽及窒息效应,迫使坦克停车和人员出逃。

在西班牙内战中诞生的神器

这种由汽油和黄磷组合起来的简易武器,是西班牙人逼急了的结果。叛军士兵们遇到共和派的苏联坦克时无从下手,即便是接近了坦克,也无法对其造成损伤。士兵们只能通过人力爬上坦克,往缝隙里开枪,想办法撬开或炸开盖子往里面投掷手雷。当时有人想到了拿汽油泼洒坦克点燃的战术,继而在实践中诞生出燃烧瓶这种利器,只要砸在坦克尾部,引燃发动机,这辆坦克就没救了。哪怕打在坦克表面,滚滚燃烧的火焰也足够里面的人喝一壶。

苏芬战争中著名的——敬莫洛托夫同志的鸡尾酒

时间推到苏芬战争,在一系列和平协议签订的背景下,苏联仍然蛮霸的撕毁条约,轰炸和进攻芬兰。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在公开场合声称:“我们没有轰炸芬兰,我们只是给赫尔辛基的人民空投了面包。”芬兰人当场就气笑了:“好,你莫洛托夫开飞机送面包是吧?咱也给你送鸡尾酒!”——于是在接下来的战争里,面对苏军装甲洪流,缺少坦克、反坦克武器的芬兰人开发了诺基...咳咳...芬兰人学习了皇家马德里的精神和经验,灌制了大量的燃烧瓶对付苏军坦克,除了手持抛掷外,诺基亚们甚至用大号弹弓发射这些瓶子。他们将之称呼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但是由于一些记者的翻译错误,名称散播开后,成了“莫洛托夫鸡尾酒”。

诺门坎的“燃烧瓶之夜”

1939年,诺门坎战役爆发,面对苏军滚滚而来的铁流,日军步兵一筹莫展,使用了人绑炸弹引爆、汽车装炸弹撞击、神射手狙杀外露坦克人员等方法,可谓绞尽脑汁对付苏军坦克,在7月3日一次战斗里,日军攻克一个高地,当即直面苏军第11装甲旅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的夜间冲击。危急关头日军搜集了近千个汽水瓶,全部做成了莫洛托夫鸡尾酒。鬼子士兵携带这些燃烧瓶躲在进攻路线上的散兵坑内,等到苏联坦克开近就进行投掷。

11坦克旅装甲车辆众多,但步兵编制太少,轻敌冒进的苏军坦克缺少相应的护卫;此夜苏军149摩步团团长阵亡,11装甲旅旅长阵亡。坦克装甲车辆损失77辆。被称为“燃烧瓶之夜”。也是历史上鸡尾酒燃烧瓶建功最大的一次。

高效、高能,燃烧的东线

当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国人高歌挺进的铁骑,损失大量装备,工厂忙着东迁的毛子抓紧一切办法抗敌,除了疯狂生产的反坦克枪炮和各种炸弹外,燃烧瓶这种简单的,并打痛过毛子的武器迅速也被拉到前台。根据东线的统计,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一种效费比极高的武器,它的作战能效超过集束炸弹,如果投掷在尾部,只需一两颗就能彻底摧毁德国坦克。

同样因为这种高效性,这种燃烧弹在二战中不断的冒出身影,铁托的游击队、华沙起义的人群,都曾经使用过。乃至战后的以色列和阿拉伯的战争中,以及56年匈牙利事件中,燃烧瓶都成功的阻止了装甲部队的步伐。

汽油-黄磷-橡胶-一些糖-融化的橡胶,这是简易燃烧瓶的基本配方。不同于电影中点燃再扔的汽油瓶,它不需要点燃,内藏的黄磷遇到空气自然点火,橡胶和糖会促进附着燃烧以及制造滚滚浓烟。

对于早期坦克而言,并不算密封的车身遇到无孔不入的燃烧汽油简直是一场灾难,不说车体的各种缝隙,一些铆结钢板甚至都会漏油。浓烟会引发坦克观测的困难,高温对内部人员也是巨大的心理考验,无论有没有燃烧发动机,坦克成员在这种时刻都不会淡定了。他们会停车,会企图查看火势,会想办法逃生,或者活活烧死在坦克里。

但简易燃烧弹的缺陷同样巨大,易碎的玻璃瓶身保证了其一触即碎的特性,黄磷赋予了其透气就着的便捷,汽油巨大的挥发和燃烧能力使其威力无比,但这些危险物品叠加在一起,无疑给运输和使用带来极大的风险,哪个都是惹不起的主。

再就是接战距离问题,燃烧瓶相对而言体积比较大,重量较大,不容易抛投到很远的地方,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更是难以找到机会展现。如果己方人员不慎弄破瓶子,也会造成非常麻烦的意外。

在现代战场上,简易燃烧瓶的出路越来越小,正规军已经不屑于用这种武器,游击队有了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地雷后,对燃烧瓶也是兴趣乏乏。毕竟现代接站距离越来越远,各种观测手段和探测器到处都是。除了闹暴动,貌似没有什么燃烧瓶还能对上坦克的机会了。

现代坦克本身也与过去有了质的改变,防火抑爆,装甲厚实严密,三防装备杜绝了毒烟的进入,发动机被收藏到紧闭的内部,简单的燃烧瓶,已经无法造成什么大的损伤了。

当然,战争是人打的,人的智慧取决了一切。

燃烧瓶打坦克很简单吗?

用膝盖去想燃烧瓶丢坦克就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你那个啤酒瓶能丢多远?而且还是瓶口着火不能握的那种?撑死了十几二十米吧~ 这坦克边上往往都还有随行步兵,能抵近到这个位置,手上还拿着个着火的显眼玩意是非常拉仇恨的。所以燃烧瓶往往是在复杂地形,比如巷战当中从楼上往下丢效果比较好。要不就是己方有着人数优势,已经清空或者阻断敌方步兵,而且坦克机动受阻(比如断了履带,或者卡在废墟里)情况下。手头又没有更合适的反坦克武器,那么丢燃烧瓶也是个好办法。

当然,这还只是燃烧瓶应用场景限制的方面。

再说这玩意到底对付坦克效果好不好,很多人觉得坦克外边包着铁,纯粹丢燃烧瓶子没啥用。其实不然,首先坦克对发动机的性能压榨的很彻底,因此如果把燃烧瓶子丢在引擎盖上,然后液体顺着格栅渗入发动机舱内燃烧就很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停车,而且加入一些塑胶、樟脑丸之类燃烧瓶也会产生浓烟,坦克进气口吸入之后也会造成停车。

而且早期坦克密封性能不咋地,渗入舱内燃烧导致的烟雾能把坦克乘员熏出来。如果丢的瓶子足够多的, 液体中再混入一些铝粉、白糖之类能够增加燃烧温度和燃烧持续时间的物品,足够能引燃油箱甚至点爆弹药架。

二者燃烧瓶丢在坦克悬挂上看似没用,但持续燃烧下会出现热脆性,导致坦克行驶或者越障时悬挂断裂。燃烧瓶/尤其是发烟的燃烧瓶丢在坦克观察口也会让乘员失去视野,变成瞎子瞎JB转,或者干脆原地不动,无法做出有效攻击。

所以我的意思是,燃烧瓶对付坦克是有效的,但是得丢在特定位置。但是作为一种携带不怎么方便,还得抵近丢的玩意风险太大。这算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对付坦克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应急的办法。

燃烧瓶打坦克很简单吗?

其实这是在苏芬战争期间,芬兰自己创造的一种武器,专门用来对付苏联的坦克。这种武器制造非常简单,只需要找一个玻璃瓶,在里面灌入酒精和汽油,然后在瓶口放上一根棉芯。

使用的时候,先将瓶口的棉芯点燃,然后扔向坦克,瓶子破碎之后,里面的汽油和酒精也会点燃,通过坦克上方的缝隙流淌到坦克里面,将内部人员给烫伤 。

当时的苏联坦克密封性很差,钢板也比较薄,所以液体很容易渗透进去。芬兰就凭借这么简单的武器,击败了苏联一大批坦克,这种手段还非常难以防御。如果燃烧瓶正好打在发动机上,那么整个坦克都会爆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