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飞机副油箱主要作用就是增加飞机滞空时间和航程,使飞机更好的完成任务。

副油箱其实就是普通的燃料箱,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飞机通常都是优先消耗副油箱中的油,因为副油箱增加的是飞机的重量,消耗了飞机的推力,同时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和雷达投影,在空战中,尤其是近距离空战,会一定程度的妨碍机头指向性。

所以,在进入作战状态后,战机都会优先抛弃副油箱。

但是飞机是不是所有情况都要扔掉副油箱呢?也不尽然。

现代空战,并不是处处需要机动能力,交战距离也因为战场的突然性远近不定,这时候丢不丢油箱就需要飞行员考虑了。

例如现在流行的超视距作战,如果不是强调隐形的四代机,大多数三代机没有一定扔掉副油箱的必要。除非探测到敌方来袭的飞弹,那么必然扔掉副油箱,狂甩诱饵弹喷起发动机加力燃烧跑路。

但如果是中近距离作战,特别是突然发生的近距离遭遇战,那么副油箱和导弹一块儿都得扔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机动性和先敌打击,争分夺秒才有命在。

还有些特殊的例子,比如F16,它有个腹部副油箱和内侧挂点油箱,这部分是卡在机身上的,属于无法丢弃的部分。能丢弃的只有机翼挂点上的油箱。这是因为腹部油箱是用于大航程转场的,而非专用作战任务使用。 其实说回来,副油箱这事儿源于美军二战,美军野马等战斗机携带副油箱,长距离大航程对轰炸机群实施护航。当时就遭遇了对先使用副油箱燃料还是机身燃料的讨论。最后因为飞行员比那点飞机燃料更金贵的理念,开始了作战抛弃副油箱的战术。

接近弹尽粮绝的英国人更是把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到极致,燃料可以扔,但副油箱的那点金属省下来不还能糊几个飞机壳子吗?本着这种思想,约翰牛造出了纸板材料的副油箱,纯粹就是一次性的,扔掉也不心疼,谁捡去也只能当劈柴烧。

英国人用间苯二酚胶泡过的牛皮纸,制造出纸质副油箱,冷热环境耐受能力很好,但会慢慢被航空汽油泡烂漏油。不过英国人无所谓了,一次性的就是任性。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时更苦逼了,能省则省,居然搞出了柳条编织的副油箱。为此,我们只能说,英勇的人民空军威武!

其实

我们明确一个概念就行了——副油箱的作用,就是用于保持飞机起飞后到执行作战任务时的燃料充足,当然先烧它了。某些航母上起降飞机时,副油箱甚至不能装满,保障载弹重量和起飞安全,飞到天上再由加油机进行补充。回来时,为了着舰安全,干脆还得扔掉副油箱或放空多余油料。

二战时英国其实也考虑到金属会被敌方拿去利用,扩展战争能力。而现代各国军队虽然不会拿那几个破铝合金当回事儿了,但闲着也是闲着,虽然油箱不值几个钱,作为军队资产,也是需要回收的。油箱也会造成一定情况的危险和污染,例如近日发生的驻日美军F15油箱脱落事件。

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战机副油箱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的内部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容器加上加压燃油泵,基本就是由副油箱和燃油泵加压油泵组成的,油箱底部还会设置有放油开关,以便地勤人员通过放油开关放出副油箱内没有耗尽的燃油。战机副油箱外形呈流线型,中间宽,两头尖,尾部往往设计有翼面,主要就是为了减少阻力。对于非军迷来说,往往会误认为战机机翼/腹下携带的副油箱也是导弹/炸弹。

战斗机的副油箱早在二战时期就开始挂载了。例如美国陆军航空队的P-51野马战斗机,为了给欧洲战场上的B-17/B-24等远程轰炸机护航,P-51战斗机都普遍携带可抛弃式的副油箱,这样能保证这款战斗机能够在空中续航8小时,为深入德国本土轰炸的大机群提供全程护航。

在二战的螺旋桨战斗机,以及战斗的喷气式战斗机早期时代,由于飞行速度不高,当时的副油箱十分简单,力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将成本降至最低,所以多采用轻质铝合金结构。我们空军在抗美援朝时期,由于国内电解铝产量不够,用于副油箱的铝合金原料供应困难,甚至为米格-15战斗机研制了“牛皮纸”副油箱,借鉴我国南方的纸质酒篓的工艺,使用竹子做骨架,厚实的牛皮纸糊制,粘合剂和防渗层采用桐油和猪血,很轻,很结实,而且造价极低。

到了超音速战机时代,副油箱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90年代,中国南部海域形势紧张,我们空军要求国产歼-8B战斗机能巡航南海,但作战半径不够,大陆最近的机场离曾母暗沙距离有1400公里。一开始准备为歼-8B战机配备大型副油箱,延长作战半径1100公里,但经过数次试验,副油箱的技术状态无法达到使用要求,最后被迫放弃,改为研制轰油-6加油机,为歼-8B战机实施空中加油。到了2000年以后,中航皖安机械厂才陆续研制了歼-10和枭龙战机的大容量副油箱,以及为三代改进型战机配备保形油箱。从2004年开始,我国还开始探索为四代机歼-20配备超大型副油箱,实现超大航程作战的作战能力。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副油箱,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战斗机在挂载副油箱后,将会优先使用副油箱的燃油,其过程一般是燃油先从副油箱被加压燃油泵供应到战斗机的机体主油箱,在由主油箱的管路提供给战机发动机,在副油箱燃油耗尽前一直保证主油箱为满油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一旦战机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具备较强飞行性能的时候,战机只能说迅速“无情”的抛弃掉副油箱。携带副油箱会影响战机的机动性能,遇到空战时,战斗机为了保命甚至会把“多余”的对地攻击导弹/炸弹都丢弃掉,副油箱此时也自然成为最大累赘。

所以,战斗机应该首先使用副油箱内的燃油,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不得不抛弃副油箱时不至于太过浪费。即使战机发动机推力大,机动能力强,也是不建议它携带仍然有大量燃油的副油箱进行机动动作的。因为战机机翼/腹的挂载点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挂载的副油箱太重,挂载点结构有可能会在战斗机高机动过程中被撕裂,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副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多种情况而被战斗机空中抛弃。一般而言,被抛弃的副油箱是不会被回收的,因为战斗机抛弃副油箱前往往是避开有人区域,所以回收难度较大。地面人员想要重新找回副油箱的可能性是非常低。即使是成功找回副油箱,因为它从高空跌落会严重损毁,不具备重新使用能力,加上副油箱造价也比较低廉,所以一般不会特意回收。

一般情况下,战机在正常训练中都不会抛弃副油箱的,不过,在平时战机也有可能会因为需要迫降、遇到紧急任务时而不得不抛弃副油箱。不一定远离有人区域,如果有幸运儿发现副油箱后,应该迅速报告当地相关部门,后续将会有部队人员进行回收,以避免造成某些伤害。

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战斗机副油箱的基本结构与机身油箱没啥大的区别,加装副油箱的战斗机就等于是在复杂的战机供油系统上多加了几个储油箱罢了,具体的供油方式依然是给油箱逐级加压,对称性一个接一个消耗油箱舱室中的燃油,直到副油箱的燃料全部消耗完毕将其抛弃。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战斗机机动参战时副油箱是一定要扔掉的,这是因为副油箱不仅会增加额外的重量还会严重破坏战机的气动外形,影响战机各方面性能。

其实,副油箱供油并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军机也好民航也罢都是将大大小小的油箱串联起来,发动机直接相连的只有靠近发动机的主油箱而已,战机起飞加力时最先消耗的也是主油箱的燃料,到达正常飞行状态后战机全身的油箱开始加压,从最末端开始燃油会向着主油箱挤压,始终确保主油箱的油量处于满格状态。在加装副油箱之后就等于在油箱网络末端串联几个油箱,因此战斗机飞行稳定后就开始将副油箱的油料挤压到主油箱中。

关于抛弃的油箱要不要收回在二战期间存在很大争议,德意日等轴心国资源匮乏他们偏向于回收铝质金属材料制作的副油箱,这种邮箱的再利用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资源战略目的,即便是相对富裕的英国也要求尽可能回收抛弃在本土的副油箱,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战争要进行到何年何月节省一点总是没错的。

但是为轰炸机护航的P-51、P-47等战斗机是不可能回收所抛弃的油箱的,这些资源也不可避免的资敌了。资源极度匮乏的小日本连训练的战斗机抛弃的弹壳都要收集起来再利用,更不要说金属铝材料制成的副油箱了,用于本土防御作战的日本战斗机部队(与轰炸机纠缠)甚至要求带着副油箱参战,这也是视人命不如一杆枪的日本所独有的。

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感谢记铭友邀请!

战机副油箱的外形酷似一枚大号的航空炸弹,说实话,多年前的确不懂战机翼根或机腹下挂着的这家伙是什么炸弹,只认为它肯定威力巨大。

后来在媒体上明白了它竟然是这架飞机的副油箱。也明白了年少时看到的那些描述我空军战机与敌空战前,往往有甩掉副油箱的描述,是为什么能够甩掉了。

战机副油箱的外形基本就相当于一枚大形航弹去掉尾翼,做成这种外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战机挂载时减少气动阻力。这种油箱内部会有若干加强筋,因要减轻重量,所以其材料不会太厚,同时因为可能随时抛弃,所以也不会为了强度而过于昂贵,以吕合金材料为主。内设油管,吸油口设置于挂载位置的对面(底部)。

每个副油箱的容积大约可纳航油1.3吨左右,但机腹挂载的单个副油箱要略大,载油可达2吨以上,战机在加挂了副油箱后,可以增加航程1/4一1/3,使其作战半径得到有效拓展。

对于副油箱的使用,分两种情来选择是否加挂副油箱。一种情况是任何目标点在该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出现可能发生空战情况的紧急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该战机不可加挂副油箱,以便更多携载弹药和使战机快速灵活赶赴目标空域参加空战。

在战机执行巡航任务或者任务目标距离已超出该战机的作战半径,而且途中不宜空中加油时,加挂副油箱是该战机的唯一选择,而且还要首先使用副油箱内的燃油,以备一但有意外空战发生,便可随时抛弃已经耗空的副油箱,轻装与敌灵活缠斗。如果带着满油的副油箱参加空战,则会严重影响战机速度和机动性,更可怕的是带着仍剩有燃油的副油箱参战,就如让一个士兵抱着炸药包去跟敌人持枪对射,无异于逼着这名士兵去自杀。

而首先使用副油箱中的燃油,在发生空战抛掉副油箱后,机内载油仍够其战后返回基地,反之则机内载油因长时间带着重载副油箱飞行耗油过大,在满罐的副油箱抛掉之后,使机内载油更加无法供其返回基地了,在陆地上还可迫降,在海上就只能求佛祖保佑了。

如果末发生空战或意外情况,该战机携带副油箱返回基地,毕竟节省成本谁都不会例外。

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战斗机的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战斗机的副油箱挂在机翼两边,它是供战机在远程作战时,在主油箱缺油的情况下,副油箱再供给主油箱。

战机自从装上副油箱后,使战机的作战半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F22作战半径,在没有副油箱的前提下,它的作战半径只有800来公里,如果装上副油箱的话,能把F22的作战半径提升到1200多公里,因此飞机的副油箱是战机不可缺少的零部件。

战机的副油箱挂在飞机两边的机翼下面,它的设计也是按气体流动的动学来研制的,外观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圆粗,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气流的阻力。

战机的副油箱实战中有时遇到机挂导弹发射后,出现战机侧重不平衡时,为了飞行的安全,就会把副油箱扔掉。如果是和平年代,老百姓捡到副油箱会交给当地武装部,然后再回收,这也是本着勒俭节约的方针。假如说实战中的副油箱说不清掉哪,就不在回收了。

战斗机副油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先用副油箱的油,还会回收吗?

这一问是三问,先来说结构。结构并不复杂,是因为未至战斗区域,先把副油箱的油来用完,以便不影响气动,轻松投入战斗,致于回收,训练一般要回收,战斗不用回收,本来也不值什么,总以战斗任务为重,一个副油箱,比一枚导弹价格不能等比例。如图,五代机也使用副油箱,不再对方作战区域内,不影响安全,粗粗一看,它就是滑不溜掉一条鱼,之所以做成这样,是尽可能不影响气动,减小飞行阻力。但也不能说不受一点影响,所以应急作战任务,不会加挂副油箱,以节约时间,当完成任务,会在归途中以空中加油进行燃料补给。一般根据任务,加挂副油箱,在到达交战区域之前,会把它抛掉,其中没有太复杂的结构的结构设计,与汽车油箱并无大的差疑。

关于使用。魂舞大漠看到大家讨论比较多,说得也热闹,这个问题可以说得简单些。起飞一段时间,当然要先耗掉一些主油箱的燃料,以便腾出空间,使用副油箱的油料。战斗机的燃油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发动机腾出主油箱空间,再把副油箱的油补给主油箱去,以便方便抛掉副油箱。这样,战斗机就可轻松上阵了。带着副油箱战斗,会影响飞行性能的发挥。这一设计极具合理性,也是根据多少次实战总结而来的经验,实战便是一切,一切从实战出发,才是合理的设计。

关于保形油箱。保形油箱是否副油箱?魂舞大漠的看法是,它没法抛掉,因此可称为主体油箱的一部分,说增加的部分也可以,说成主体油箱,都可以。保形油箱设计得纵然太巧妙,也只是个别机型使用,因为影响到飞行性能,因此只能做为此型战斗机的补充机型,不会做为主体。要理解战斗机设计师的苦心,战斗机飞得快,正是一个油老虎,一般航程不远,空中加油怎么设计,想到过多种办法,如空中加油机,伙伴式,再有就是副油箱的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