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哭的撕心裂肺,我在一旁想爷爷已经走了,从此无喜也无悲,这只是一种离别,说不定还有再会,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没什么好悲伤的。 亲人离去,你的心路历程如何呢?

一是,物质不灭,物质是不断转化的;二是,人,早晚也得会离开这个世界,对于年长长期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对于他(她)也是一种解脱。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再相见。尽管如此,对离世的亲人们,还是很想念的,常会在梦里见到。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法替代,只能是在亲人在世时,多陪陪。可能有时为了生活,做不到经常陪在父母身边。

现在手机功能很多的,父母也差不多都会用,做不到经常陪在父母身边,就时常和父母用手机聊聊天。

在父母有事或生病时,尽可能陪着父母。请不要用工作忙来应付需要你的父母。除非是妈宝的父母。

亲人生前你做了该做的,亲人走了,就把他放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吧。因你的生活还要继续。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亲人辞世,不管从任何高度看待,也都是痛苦。血缘至亲,相依为命,一生相处,痛苦是对亲人的思念,痛苦是人性的使然,但是我们挡不住生老病死,活着的人使命在肩,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奋斗。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学习一下庄子的生死观,明白人都是应运而生,应运而去的人生哲理,对待亲人辞世就不会过度痛苦。庄子妻死去,惠子前去吊唁,却见庄子哭了一下就鼓盘而歌,惠子问:"你妻子去世,你不应悲伤吗?怎么还在歌唱。”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当她刚去世时,想到她和我一辈子同艰同苦,哪有不悲伤的呢?只是她生是应运而生,死是应运而去,如果我一味悲伤就不懂生命的规律了,反而对不起妻子。

(关于庄子的生死观,具体可参看本人发表在今日头条的文章:巜庄子的生死观》)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要想辞世的亲人在活着病痛苦的时候,生还不如死,辞世了就解脱了,到另外一个世界从新开始美好的生活,这样想就不至于自己过度痛苦了。本身都要靠自己本人努力的活着,如果每天痛苦还活得好吗,还叫死去的亲人放不下灵魂。

如何从哲学的高度看待亲人辞世,使自己不至于过度痛苦?

一生中的几次亲身经历:真正爱你的人死时不会让你伤心,让你(过度)伤心的人是死后也不肯放过你的人,看清了真相就不会痛苦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