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全球确诊将突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的几率大?
从目前来看,全球的新冠疫情仍在发生之中。而截止到今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是334.3万左右,已经过300万了。而现有确诊人数为208.6万人,死亡人数是23.5万人左右,治愈人数为102万人。
从最近疫情数据来看,美国的确诊病例为100万人左右,也占据了全球人数的1/3,可以说这疫情对美国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而在疫情因素导致之下,全球的粮食价格也发生了小变动,其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的上涨。那么现在全球确诊突破300万的情况下,国内的哪种粮食的上涨几率大呢?李子来回答。
笔者认为,国内的主要粮食有四大作物组成,即是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从这两天的粮食价格来看:
玉米价格:国内玉米市场深加工企业收购均价为2014.37元/吨,较前一日上涨0.38元/吨。小麦价格:今日5月2日,全国小麦市场收购价为1.25元一斤,较昨日保持平稳。稻米价格:这一周,黑龙江等主产区的长粒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与上周持平。而长粒粳米出厂价4900元/吨,与上周持平。大豆价格:从最近的大豆价格来看,东北产区普通塔选大豆主流价格在2.58~2.65元/斤,优质的达到2.65~5.75元/斤,较昨日上涨0.74%。
所以来看,虽然在前段时间,四大作物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特别是大豆的价格在前些天上涨比较迅速,但是现在的粮食价格还是以稳定为主的。
虽然现在全球有疫情的影响,但是来说,国内这几种粮食的上涨几率并不大,其价格已经到达高点。具体原因我们分析一下:第一,国内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粮食需求。
不知道前段时间谁散播的“粮食谣言”,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去抢购粮食。但是结果呢,现在抢购粮食的人偃旗息鼓了。但是地方和国家的储备粮还没有动呢,所以说,国内的粮食产量和储存自然是满足国内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的。我们先用数据来说一下: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几年获得了丰产,2019年的粮食产量也是屡创了历史新高。而在2020年的农业种植任务上,农业部要求,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所以来说,在2020年粮食的种植面积基本没有变化,自然粮食产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在今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其价格不会发生上涨。
第二,虽然大豆主要依赖进口,但是这全球疫情并不影响国外一些国家的出口。虽然大豆价格偶有涨价现象,但是幅度并不是太大。
在四大粮食作物中,只有大豆是需要依赖进口的。就国内大豆产量而言,而我国大豆的年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而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量则是在,1.1亿吨左右,所以来看有90%的大豆需要进口。
但是现在大豆的进口情况怎么样呢:根据了解,由于前段时间国外一些国家疫情的原因,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国外的一些国家,比如巴西暂时延缓了大豆的出口,也造成了那段时间大豆价格的上涨。
但是来说,国外还是还是要发展经济的,在国外一些国外家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大豆等粮食也开始恢复供应。特别是越南为了赚取外汇,而又重启了粮食的出口。所以来说,巴西和美国等国家在近段时间也和我国签署了大豆购销合同。而在未来3个月,每个月都会有950~980万吨大豆进口,预计5月中旬大量到货,到时候大豆市场将会巨变。
而农村农业部在近期发布了2020~2029农业展望的计划书,其中指出在2020年我国将进口9248万吨的大豆。所以从现阶段来说,今年的大豆价格还是以保持平稳为主。
综上所述:由于今年疫情原因,现在全球的确诊人数已经突破300万左右。但是笔者认为,疫情对农业的影响自然是有限的。而国内粮食产量稳定,以及国外恢复粮食出口等叠加原因。国内粮食的上涨机率并不是很大的。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确诊患者已经超过300万,达333万人之多,且除了我国疫情防治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目前只有一些境外输入患者。海外多国依然处于紧张的疫情扩散阶段。
尤其是以美国、印度、英国等国家,非洲各国疫情也呈现出扩散迹象。
疫情问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受到直接且严重的影响。且对于粮食种植和采收也造成直接影响。1、首先,社会粮食需求趋少,疫情导致社会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水平下降,对于食品的需求降低,粮食的深加工需求下降,在供应充足的背景下,需求下降驱动粮食价格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在疫情爆发的前期阶段。
2、其次,当疫情持续发展,社会粮食种植因粮价的下跌以及疫情的扩散影响粮食种植者种植意愿、种植面积,造成粮食供应量大幅下降,粮食的社会需求经过前期下降,中后期一般呈现刚性需求,需求量相对稳定,而供应链的下降将会导致粮价的上涨,甚至产生较大幅度的趋势行情,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疫情爆发的中后期。
3、对于我国来说,疫情的影响总体得到控制,目前社会生产生活基本开始逐步恢复到正常,就粮食角度来说,我国的粮食种植基本不受疫情的影响,且国家投入的相关财政补贴和政策相比也较为增加,预计今年在没有意外天气状态影响下,国内粮食供应正常。而需求经过前期的下滑,目前也随着社会复工开始恢复,总体来说粮食供需相对平衡,粮价也大概率相对稳定。
4、但,目前,也有一些粮食价格同比相对上涨不少,比如玉米、大豆,除了受实际供需预期的影响,社会恐慌情绪在前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玉米供需相对平衡,预计玉米的价格不会持续上涨,后期将逐步回落修正;而大豆,尤其是进口大豆是我国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且对国外依赖性较强,受外国的可能性的减产可能影响,后期上涨机率较大,需要关注。
5、至于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基本可以实现自给,对外依存度也不高,国储量总量巨大,足以抵抗粮食安全性问题。
所以大家不必恐慌!更不必投机!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谢谢悟空平台的邀请。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是全球类热点活题,至今不衰,这说明了:疫情期长,在国外控制相对较难,而带来的相应物资的短缺和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扬,以及造成社会恐慌等连锁反应,也是超之疫情之外的事。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工人停工;商场停业;服务业关门,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就国内来说的话,就粮食而言,我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稻谷(大米)和小麦(面粉)价格上扬的机率比较大。但这是可控的,价格的上扬只是在可控的一定范围内有所涨幅。其原因有以下几类。
一:疫情对我国的粮食产出,影响不大。今年大概从1月20日左右,我区在春节日通告疫情国家一级响应的。就这个时段,己进入深中农闲,田间地头的农活相对较少。外部环境气温较低,农作物进入缓生长滞生长状态。而疫情的逐步解封则因地区地域不同而不同。一般地区最迟在3月底基本解封了。而前期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田间杂草的管理。就算疫情防控再严,后续的二次除草大多数地区在解封后也是能赶上的。至于日常的田间管理,由于外部环境气温较低,就算慢一拍几乎影响不大。而解封后的田间管理更是趋于正常。所以说疫情对我国的粮食产出影响不大。
二:主要粮食价格会在可控范围内有所上扬,但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和一些农业风险(如非洲猪瘟、蝗灾等),有些国家或地区限制甚至叫停粮油向外出口。这其中也包括向我国的出口。这就带来了我国玉米、大豆等一些辅粮和大米、面粉等一些主要粮食原部分先依赖进口,而现今少了进口短缺的短板。而这些带来的副面反应是粮食价格的涨幅波动。但也不必恐慌的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家粮食安全中心的储备粮自会弥补这小幅不是短板的短板。从而抵御粮价的大幅波动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主要粮食在一定时段内价格会在可控范围内微抬。可能大家都能看到,近期的大米在市场上价格的波动。虽然波动不是很大,但是其上扬了,尽管上扬的幅度大家都能接受(也可以说对其价格的上扬没有感觉)。而再过一个时段将会迎来夏收,这将又是新的一轮市场的补给和对粮仓的蓄积。再加上国家粮食保护价一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稳定护航,所以说以大米面粉之类的主要粮食,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可控范围)一个时段内有所上扬,合乎市场规律,和供给侧的需要。
总结。尽管全球确诊病例呈日增趋势,但总体来说,对我国的粮食价格几乎影响甚微。就算主要粮食价格在可控范围内微抬,其也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谢谢小秘书诚邀回答。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全球确诊病例累计数已经突破了300万,死亡病例累计数突破了20万。由于很多国家为了抗疫而不得不叫停了许多“非必须”的生产活动,同时一些国家近期还遭受了蝗灾的侵袭,因此今年全世界粮食产量整体下降已成定局。虽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多和各方面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我国现在每年仍然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例如2018年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就达到了11555万吨。疫情的发展肯定会造成我国进口粮食所需的成本大增,进而造成国内粮食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在我国进口的粮食中,大豆一直是“大头”,其中2018年的进口量为8803万吨,2019年为8859万吨,而国内大豆产量仅1500万吨,因此大豆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粮食。中国进口的大豆主要来自巴西、美国、俄罗斯、印度、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其中巴西大豆占比最高。但巴西、美国和俄罗斯恰恰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疫情肯定造成今年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出现相当数量的减少,都说“物以稀为贵”,大豆整体产量减少而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不减反增,这必然造成我国进口大豆的采购成本提高很多,然后国内大豆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除了大豆,我们再说说玉米。其实近些年来我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玉米,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玉米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原来从美国进口玉米比较多,但2018年以后乌克兰开始力压美国成为我国进口玉米的最大来源国,目前进口乌克兰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量的86.4%,进口美国玉米仅占6.6%。但现在乌克兰不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且还时有武装冲突的发生,因此今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的数量可能会下降;加上美国受疫情影响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也基本上会出现数量同比下降,如此一来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看来难以避免。
我国去年进口的小麦有300多万吨,而且都是优质专用小麦,这些进口小麦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由于疫情影响及经贸关系的发展变化,今年我国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优质小麦的数量可能会下降不少;法国现在疫情也比较严重,估计其对华出口小麦受影响会很大;同样由于疫情影响及国内局势不稳,今年我国能否从乌克兰进口更多的优质小麦也成了个问题。不过好在我国对进口小麦的依存度不是很大,疫情造成的小麦涨价估计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的影响。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这个毫无疑问,国内大豆上涨机率大,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涨了不少价了。
据小编了解,国内大豆在二月份的时候,还和之前一样比较稳定只有1.7~1.8/斤,但是到了四月份许多地方纷纷突破了2.5元/斤。究其深层原因,还是由于受新型冠状疫情影响,许多大豆岀口国收紧了大豆出口政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我国大米、小麦、玉米,这三个主要粮食作物自给自足率达98%,而唯独缺的就是大豆,我国每年大概需要消耗大豆1亿吨左右,而国内目前的产能是1500万吨,缺口达8500万吨。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疫情持续,国外大豆进不来,就算国家今年大力鼓励农民种植大豆,提高补贴力度,大豆的缺口仍旧会非常大。那么在大豆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况下,收购商门会相互竞价,涨价就会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还不知道会影响多久,会不会给国外大豆种植大国造成严重减产等问题。如果家里有空闲土地的农民,可以多种植一些大豆,说不定今年的大豆很有可能会成为粮食中独一无二的黑马。
总之,我个人认为,今年大豆涨价的希望最大,因为这个缺口实在太大,而国外疫情目前还非常不明朗,对我国大豆进口势必会造成持续的严重影响。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同建议或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说出你的观点。
全球确诊将破300万!国内哪种粮食上涨机率大?
现在肺炎疫情的在全球的的确诊数量每天还是以几万人的增加,自古以来都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是面对肺炎疫情的防治我们中国经过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题主说的面对依然肆虐的肺炎疫情粮食价格在我们中国我觉得处于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
首先我们中国的主要以小麦和大米为主要粮食,而我们国家的肺炎疫情的防控的重要时间节点是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而这段时间无论是对于小麦还是大米都是处于苗期或者育苗期,所以对于其产量的影响不是太大。小农家在北方地区,从目前小麦的长势来看,今年小麦不能说是最好的时候,但是产量应该不会太差。有图有真相。
其次大家担心粮食价格会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于粮食的消耗量也是最大的,但是经过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及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粮食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粮食储备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一。国家储备的粮食最少能够够我们14亿人吃半年的大时间,所以今年咱们国家的粮食价格行情依然会是一个平稳的年景。但是作为一个种地的老百姓咱们还是希望粮食的价格能够高一点,这样才能够实现增产又增收的好年景!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