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今年李子家里也种植了十几亩小麦,从现在的小麦长势情况来看,我家的小麦还是比较好的,绿油油的小麦就像大草原一样。而现在马上进入5月份了,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收获夏粮了。而从今天的天气来看,今年还是比较风调雨顺的,可以说今年全国的小麦也会获得大丰收。至于题主说的,今年小麦收了,你会不会卖呢?李子在这里说一下。
在前些天,我还和老爸因为小麦卖不卖的问题犟了起来,我爸说今年的小麦要留下一部分,而我却说因为今年小麦的行情好,全部卖掉。究竟我们谁也说不过谁,只好在小麦收获的时候,再看一下。毕竟现在的小麦价格还是比较贵的。
但是来说,今年小麦收获了,我卖掉小麦自然有我的理由,具体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小麦的产量不受影响。虽然说近段时间全球小麦的价格冲上和高点,现在国内小麦的价格是1.23元一斤。但是这次小麦价格上涨是由疫情有关的。在3月中旬的时候,一些国家为了抗击疫情,稳定国内,从而停止了粮食的出口。比如有越南、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14个国家,而这些国家自禁止出口粮食后,让全球的粮食价格出现上涨,而小麦自然不例外。
但是来说,这种情况只是短暂的,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小麦的产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农民照例对小麦进行照常的管理。只要今年的天气不出现异常,今年小麦的产量还是丰收的。
第二,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并没有禁止本国粮食出口。从全球来看,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而这些粮食出口大国在疫情期间,也没有禁止本国的粮食出口。比如在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巴西的700多万吨粮食出口到我国,另外我国还和美国签署了一项粮食供应计划。
所以来说,在现在一些粮食出口大国没有禁止本国粮食的出口下,而小麦价格的上涨还是很有限的。至于我国,现在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获得16年连续丰产。因此在国外小麦等粮食不断进口,而我国又连续丰产的情况下,我们留一些小麦不卖有什么用呢!
第三,国家临时储备增加小麦的投放,这会造成小麦的价格出现下跌。在4月10日,国家有关部门就发布消息,为了稳定小麦的价格,国家家将增加小麦粮源投放! 而据统计在4月中期,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9080万吨。其中江苏1684万吨,安徽2047万吨,河南4112万吨,三个省数量多达近8000万吨,比例接近90%。
而当国家储备库自增加小麦投放数量后,导致这段时间小麦市场供应量偏紧的情况得到缓解,在新小麦马上要上市的情况下,其小麦价格也得到了稳定,从而不会出现上涨的事情。
所以来说:虽然这段时间的小麦价格很高,这是由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但是随着夏粮的收割,其小麦的价格也会不会出现上涨的情况,但是自然不会出现下跌的事情。至于小麦的价格卖不卖,而李子认为还是要卖的。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麦主产区将陆续开镰收割,何时售粮将是很多农民非常关心的话题,按照往年的操作,有的农民会在小麦收割时,直接将小麦卖给粮贩;还有的会先收割起来,后期观察小麦价格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再出手;当然,也有的农民留着不卖,自家食用或者有其他用途。不过,经历了2020年1、2月份,很多农民会转变观念,认为自己手中有粮食,心里才会踏实。再加上近期多国调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出口,沙漠蝗虫存在进一步爆发的可能性,部分地区粮源供应偏紧,粮价上涨的预期加大,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民的售粮习惯。2020年新小麦收割了,是否会卖粮?微尘微视界认为留足口粮,品质一般的粮源需要及时出手,优质粮源可适当等等,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品质一般的粮源没必要囤粮,及时出售反而是良策从近期小麦市场的表现来,部分地区小麦价格是存在一定的涨幅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4月17日发出了主粮品种的价格周报,小麦的收购价为1.05-1.28元/斤,平均收购价为1.18元/斤,与2020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相比,均价上涨了0.06元/斤,如果与1.28元/斤比,那么超出了托市收购价0.16元/斤。对于新小麦来说,价格想要较好,那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如果自家的小麦品质一般,比如出现病虫害或者因为倒伏,还有的是因为收割时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最终导致小麦的质量难达到相应标准,那么这类小麦的收购价往往会偏低。而且不适合囤粮惜售,越往后价格会越低,及时出售反而是比较正确的,有的种植户前期管理均挺好,但在收割时遇到不利天气,降低了小麦的品质,这种现象也是需要考虑的。
二、留足口粮后可择机出手,囤粮惜售有风险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小麦收割后不会那么着急售粮,因为自家种植的口粮并不多,不会有几十亩上百亩的种植面积, 会优先考虑留好自家的口粮,一家人大概需要多少口粮,自己是心里有数的,这种操作个人认为是有必要的。如果自家种植的小麦较多,扣除口粮后还有不少余粮,那么就需要根据小麦价格情况,合理安排好售粮时机,不盲目看涨,但也不宜过于看跌。往年有的种植户认为后期行情较好,于是选择了惜售,可结果发现等了几个月的时间,粮价并没有突破1.3元/斤,遇到保管不当时,反而出现了霉变。还有的种植户一直惜售,过了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时候,而粮贩也不再上门收购,使得种植户难顺利变现,类似的情况是有出现过的,种植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售粮节奏。
三、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改变,后期普通小麦价格上涨乏力自从小麦连年大丰收后,小麦的库存量也是明显增长,2019年小麦的总产量达到2672亿斤,同比增长了1.6%,种植面积有所缩减,总产量却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小麦亩产量的提升,平均每亩增长了14.2公斤,增长率为3.9%。今年主产区的小麦还未到成熟期,小麦的实际产量还需要时间验证,不过从目前各地反馈的情况看,今年的小麦总产量继续增长的概率较大,主要是未出现大范围的极端天气,虽然部分地区有倒春寒现象,但波及的范围不是很大,不会对总产量有大的影响。另外,小麦的去库存之路依然较为艰难,临储小麦的实际成交率并不高,深加工企业也没有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消费需求不旺,而供应端却在增长,那么小麦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不会改变。这种情况下,小麦价格想要达到1.5元/斤是不太可能的,种植户的心理价位需要合理。
四、优粮优价有望继续体现,踏准节奏可提高种粮收益如果在后期收割小麦时,自家本身种植的是优质小麦,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病虫害,也没有出现倒伏之类的,那么这种情况就不用急着出售。小麦收割后,可以先将小麦储存好,等售粮高峰过了,再来考虑变现,只要踏准了市场节奏,在相对高位时出售了,那么种粮收益会有所增加。近几年,普通小麦的价格有稳步下调的趋势,比如2018年三等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而2019年的托市收购价下调至1.12元/斤,市场承压较大,2020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未继续下调,但整体粮价也是波动幅度不大。不过,这几年优质小麦的价格稳中有升,基本上高出普通小麦0.1-0.3元/斤,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出现,种植户需要结合市场情况,综合判断售粮时机。
总之,新小麦收割后,会结合小麦的品质和当时的市场收购价进行综合判断,不宜长时间储存的粮源,会及时出手,如果今年小麦的开秤价达到1.2-1.3元/斤,那么也会考虑将手中的余粮出手。总的来说,市场上是不缺粮的,如果想等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后再出手,可以说这种局面不会出现。因为一旦市场上小麦价格有异常波动的迹象,宏观调控就会发挥作用,粮价保持基本稳定是大方向,特别是在国际粮价波动的情况下,国内的小麦价格更会进一步管控。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今年小麦收了,是否卖粮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俗话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每年屯一点粮食早已成了习惯,父母那一辈经历了没有粮食吃,忍饥挨饿的滋味,所以在粮食没收成之前,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生怕出现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导致颗粒无收。
要说遇到大的自然灾害,然后粮食绝产绝收,要在以前的年月,真的是经常发生的事,以前是靠天吃饭,农民们对一切自然灾害根本就束手无策,只能是听天由命。
那时候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很低。但是现在我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条件已经日趋完善,无论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宿命。发生自然灾害也可以从容面对,有很多可以解决的办法。
但是从小受父母影响,我对屯积粮食也有一定的意识。所以今年粮食丰收了,我也会相应的屯起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愈演愈烈,各国纷纷限制了粮食的出口,加之有的国家还有蝗灾、火灾等别的自然灾害。使得国内不禁人心惶惶,很多人都纷纷屯起了粮。即使是和平时期屯点粮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现吃现买。但也不用过于紧张。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我国粮食供应能力强,市场供求关系总体稳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没问题的”。
我国粮食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库存充裕,产量逐年增加,即使是没有任何收成的情况下,吃个两三年也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受疫情多少会有点影响,但是问题不大,不必过于担心吃不上饭。
总之,我感觉大规模的屯粮没有必要,会造成恐慌,导致很多人跟风,对粮食市场会非常不利。相应的屯一点粮食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坐吃山空,最少要留出一年的口粮,其余的可以看情况卖掉。
以上就是小编对这个问题的拙见,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来,感谢您的驻足观看及意见指导。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乡村布衣,很荣幸能与今日头条、天涯海角的朋友探讨三农衣食住行的问题
古语常言说:终日奔忙只为饥
才得有食又思衣
缝制绫罗身上穿
抬头却嫌房屋低
勤劳朴实的古代人民,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重要性,人要生存,衣食住行吃饭是首位,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生产队为单位耕种土地,小麦平均亩产200斤左右,除去上交国家的公粮、再分发給农户的食用粮、最后留足秋季播种的小麦种子以外,小麦所剩无几,根本没有余量可售。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农户分发了土地,激发了种粮的积极性,农户加大了对土地的投资,使小麦产量逐年递增,近几年,皖西北小麦长势喜人,产量一直保持在亩产千斤左右,很多农户除去留足一年的口粮外,把剩余的小麦都随行就市卖出去。
农户为什么会把小麦卖出去,据我深入农户了解所知,卖小麦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下几点- 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国家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饥饿、无米之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粮食满仓,钱包鼓起来了,农民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谁还把小麦存在家里让耗子糟蹋,谁还留着小麦让蛀虫打洞呢?
- 2、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大批的劳动力,剩余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村庄留守的只有在家看门的老人和儿童,家中食用小麦消耗减少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家中年年会节约一部分小麦,农户不再担心没有小麦吃,饿肚皮,把剩余的小麦放在家中干嘛呢?当然要把今年丰收的小麦都议价出售了。
- 3、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农户迈出了农村,不再与土地打交道,开始了下海经商,家中的土地以最低的租金转包给其他农户耕种,这样,转包的农户耕种了大面积的土地,收获的小麦当然要出售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就目前的天气状况来说,今年的小麦丰收在望,可以说是一个大的丰收年。这已经连续是小麦第15个丰收的年头了,所以我国的市场小麦供应量是充足的。
今年小麦丰收了,农民到底卖不卖,毕竟由于今年的冠状病毒疫情的原因导致了全球的粮食价格上涨,进而也拉升了我国的粮价上涨,特别小面的价格近期有小幅度的上升,至少比年前每斤价格上涨了0.1元。
现在的小麦价格在1.23元每斤年前也仅仅在1.1元左右每斤,所以小麦价格出现了上涨,也使得农民开始出现了卖小麦的热潮。但是由于全球的冠状病毒的原因,使得一些国家禁止出口小麦以及其他的粮食品种,这也使得我国出现了消费者抢购大米和面粉。因此我国加大了对市场上储备小麦进行投放量,由以前每个月300万吨现在扩大到400万吨,这也使得目前小麦的价格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下跌的空间每斤在一分钱左右。
对于我们这边农村的家庭种植小麦非常的少,有的农户一般是两年种植一次小麦,有的甚至三年种植一次小麦,种的小麦是不卖掉的,都是留在家里面换煎饼吃。我们这边主要种植红薯,由于红薯营养价值比较高,市场行情非常的好,所以农民一般把地在冬天闲下来到春天种上春红薯,这样亩产量比较高,卖的效益也非常的好。
其实就目前对于种植大户而言,如果小麦价格行情比较好,建议农民还是卖掉小麦,毕竟储存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小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人类的主食,其他的用途相对比较少一些,更何况我国的小麦储备粮食非常多的。就目前我国的小麦储备粮还在9000万吨左右,而且17年以前的小麦达到了4500万吨,这些小麦就是在最近两年必须拍卖投放市场的,因为已经到了储备期限。
其实农民拥有的小麦还需要经过小麦的面粉加工企业,这就使得面粉加工企业会加大了加工的利润,所以小麦的价格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没有话语权。因为小麦总不能直接就吃掉,所以农民留的小麦在家里也没有多大的利润价值,更何况还有储存的成本,一旦遇到天气不好,或者是遇到了受害等造成的损失更大。当然对于农民而言,家里还需要存一部分小麦的,特别这次疫情让人们感觉到家中没有粮食,的确心里没有对儿。
今年小麦收了,你会卖吗?为什么?
做为种地的农民,小麦丰收了,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小麦,或者说是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口粮的,口粮呀!也就是留下的小麦,要与明年小麦收获的时候衔接上,这就是新粮接旧粮,家里不断粮,留足了一家人一年吃的小麦之后,那就是什么也不怕了,不管外面出现了什么情况,说白了,也就是不管出现什么天灾人祸的,一家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都有粮食吃的,家里有粮食吃,一家人就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的!
留足了一家一年吃的口粮之后,剩余的小麦也就不需要留下,也没有留下的必要,才可以卖的,也应该卖的,小麦种植区的农民朋友们要留足一年一家人吃的小麦,而我们东北地区的农民,在秋天粮食收获之后,也是要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口粮的,东北地区的口粮是以大米为主,因此东北地区农民朋友们留的口粮就是水稻,就是大米了,不种植水稻的农民朋友们,都是种植玉米大豆的,他们就会在秋天把玉米,大豆卖掉,买回一家人一年吃的大米的!
种地的农民都是要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口粮之后,剩余的粮食才可以卖掉的,也是不管灾年和丰年,农民朋友们都是这样做的,留足一家人一年吃的口粮,这是所有种地的农民朋友们,从历史到现在,一直遵循不变的一贯的做法的,家里有粮,遇事不慌,家里有粮,一年都安康,也就是所有种地的中国农民朋友们在家里储存一家人一年吃的粮食,也才减轻了国家为全国人民储备粮食的压力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