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下跌,何时能够上涨?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生猪价格自从进入4月份以后,就开始遭遇“滑铁卢”,其价格从3月份的18.6元一斤,逐步下跌,到现在的17元左右,可以说这几天生猪的价格下滑了1元多一斤。为什么进入4月份以后,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呢,猪价何时能够上涨呢?李子来回答其中的原因。
我们首先看一下,今日的全国猪价:根据数据统计,4月4日,全国的瘦肉型生猪均价在17.16元/斤,较昨日下跌0.04元/斤。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范围内,具体来看,没有出现上涨的省份,且有17个省市出现下跌,另外还有11个省市保持不变。
目前来看,生猪最高价为海南,目前价格为19~19.4元/斤,较昨日下跌0.05元一斤,而全国最低价还是新疆,目前价格为14.5~16.4元/斤,较昨日保持不变。
通过数据来看,全国的生猪价格虽然有所下跌,但是其幅度并不是太大,和昨日相比其价格仅仅下跌了0.05元左右,但是北京、天津等省市下跌的幅度比较大,在0.75元一斤。那么为什么最近多地猪价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呢?
此次猪价下跌,笔者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市场冻肉冲击,造成近期猪价出现下滑。据媒体消息,我国海关总署3月31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肉类达125万吨,同比增长69.6%。其中进口猪肉及猪杂碎共72万吨,增幅达98.2%,几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所以来说,为了稳定最近猪肉价格,我国已采取多项措施为增加进口行方便。因此来看,在猪肉市场上,进口猪肉不断地冲击下,也造成了近期的生猪价格出现滑坡。
第二,现在猪肉销售已经进入淡季,消费者购买猪肉力度不强。从历史的生猪价格周期来看,每年的3、4月份都是猪肉需求的淡季,这是因为这时节没有节假日来刺激消费,虽然清明节有3天小长假,但是其消费刺激性并不是很大。而今年也是一个特殊情况,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各国经济也是停滞不前。因此这就导致了消费者们对猪肉的购买力度和消费欲望不强,市场目前无利好现象。但是笔者预计现在猪肉价格保持稳定,其价格并无回落的可能。
生猪价格何时能够上涨?笔者认为会在5月份。第一,五一节假日的到来,会刺激猪肉的消费,按照历史猪价的周期规律来看,每年的3、4月份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但是到5月份时,由于节假日的猪肉消费刺激,会造成猪肉价格的短暂上涨。而五一过后,随着学生们的陆续开学,他们对猪肉的消费会具有提振作用。
第二,这次的生猪价格下滑,会造成部分“牛猪”的快速出栏,而出栏也会持续到4月底或5月份。由于近期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在前段时间因为抗价而不愿意出卖生猪的人带来压力。这是因为前段的生猪高价让很多养猪户来持续压栏“牛猪”。但是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很多养殖户或许存不住气进而出售“牛猪”。而一段时间的“牛猪”售卖需半月或者二十天的时间。此时到4月底或者5月份以后,在部分“牛猪”售卖后,会出现一个空档期。因此来说,生猪价格在20天以后,能够出现上涨。
综上所述:现在是4月4日了,而近期的猪价下跌还会持续下去,但是由于玉米、大豆等饲料的上涨,在成本压力下,其生猪的跌幅并不会太大。但是笔者认为,在20天后,四月份活跃5月初,其猪肉的消费需求会猛增,而生猪的价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猪价一跃成为历史新高、价格不断上涨,让人难于接受,甚至有的人说连猪肉都吃不起。
如今,非洲猪瘟过去一年了,各大猪场复养也进入到了一定的阶段。我国商品猪肉也逐渐增多增产,加上国家进口猪肉,所以猪价有所下跌是预料之中的。预计下半年还要跌得厉害。再往后看肯定要恢复到非瘟之前的价格。
不要指望猪价还会上涨,但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最近的猪价一直在下跌,不是说多地,全国几乎都是下跌的,据相关报道3月份生猪价差不多跌了2元了,这个时候猪价怎么会下跌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为了保供给,抑制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年内已经投放了十二批储备肉。储备肉投放市场,减轻了猪肉涨价压力,消费者理性消费。市场供需得到平衡,生猪价慢慢下降。更因为新冠脚炎疫情,我国餐饮业恢复较慢,猪肉作为消费主食没有跟上,也是一个造成猪价下跌原因。
此时的季节,传统都是消费淡季,老百姓主要以春耕生产,生产投资花了大量资金,猪肉本来就贵,大部分有节约资金的心理,影响猪肉消费。
今年非洲猪瘟在有些省份多点发生,养殖户对去年生猪非洲猪瘟疫情对猪伤害情景历历在目,养殖户有提前出栏生猪的愿望,造成市场生猪过量上市,冲击了生猪价格,使多地生猪跌幅较大。
生猪产能确实恢复较大,自去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复养,复养的猪有的可以上市了,生猪产能的恢复,生猪价下跌也是可以接受的。
生猪价何时能上涨,这也是难于预料的,这涉及到许多方面。国家能把非洲猪瘟疫情把控好,养殖户有信心走过这关,生猪价也许有所上涨,但涨幅应该不大。但是非瘟疫情失控的话,猪价或许又要开启新一轮疯涨了。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看着这个题目,感觉非常纳闷,怎么会说猪价一直在下跌,今天我刚割的肉,29元一斤,去年最低12元每斤,后来飞一样的涨到了三十四五块每斤,最近刚降这么一点,有人又希望再涨上去,有些人就觉得承受不了了?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猪肉回到十几元1斤的时代。
猪肉的价格涨得太狠,人们有点儿吃不起的感觉,太贵了,所以就可以少吃一点儿。以前过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都会灌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香肠。而去年,猪肉价格涨到了快40元了,人们再喜欢吃香肠,也只是少灌一些,往年灌十斤,今年也只能灌3斤2斤的,我都一斤也没灌。再加上今年遇到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很多人都不能按时出工上班儿,整天待在家里,只是花钱而没有收入,因此,买肉也是一种奢侈品,吃肉吃的就很少。多数人吃的少了,肉就卖不出去。超市卖肉的人都说,往年一天能卖十几头猪,而今年价格虽高,一天也就卖两三头。每天的肉卖的少,那就要剩下许多猪肉,这样价格就要降低下来,尽量来促销。这符合市场的运营规律。
再加上从去年开始国家鼓励农民,开办规模养猪基地,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猪瘟影响,人们养猪和吃肉的积极性还是不够高。各地有许多新建的养猪场,这些养猪场规模大,喂养科学,猪出圈时间短。那么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如果当时新建的养猪场,直接就抓上了小猪崽儿,那么到现在第一批小猪崽儿也应该出圈了,那就直接冲击了市场猪肉的供应量。但是人们对猪瘟还是心有余悸的,尽可能少吃肉,供货量增大而销售量减少,这就产生了供过于求的现状,价格必然会要下降,这也是市场规律。
至于价格的上升,我觉得眼下是不太可能。现在都仍然是三十元左右,如果再升高价格的话,不光是农民,一些普通的职工,恐怕也会吃不起。只有当价格依然走向十几块钱,才能符合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市场决定价格。2019年,是中国生猪价格最高的一年,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同时,有些地方误读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对养猪业的限制过重,使很多猪场停养。
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连续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发展生猪生产,一边指导防疫补圈,一边纠正一些限制过重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生猪生产有一个周期,从母猪繁育,到猪种生产,再到商品猪养殖,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立即使猪肉价格降下来。但猪价下降,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来说,多地猪价出现下跌,这正是政策产生了效力,是大好的事情。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不害盼望猪价上涨,还在问何时能上海。这真是看殡的不怕殡大,大旱三年有不盼望下雨的。不过,晏子以为,只要心理正常,不应该只为了一己之利,置全国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随着生猪生产步入正常,生猪价格自然要慢慢回落到正常水平。2019年的生猪价格翻了一番,短期内生猪价格还可能略有波动,但回落是大势所趋,年内猪肉价格回落到20元左右还是可期望的。当然,这还要受饲料价格和饲料供应情况的制约。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有些地方的养殖猪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前段由于饲料运输等困难,有些猪场不得不提前出栏。这结刚刚向正常转化的生猪生产又造成了冲击。所以,短期内猪价回落,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如果猪场因饲料短缺抛售生猪,也可能造成短时期生猪价格下降。
总体来说,生猪价格波动是正常,但是整体趋是不断回落,直到回落到与养殖成本相适应的适当价格为止。生猪价格再像2019年那样连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少。
为什么多地猪价一直在下跌,何时能上涨?
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生猪价格依然保持稳步下行的走势,根据养猪网的数据看,4月4日全国生猪均价为34.2元/公斤,使得4月份的生猪价格迎来“四连跌”,如果把时间放长些,这也是3月18日以来的第17天下跌。在3月18日时,全国生猪均价为36.31元/公斤,与4月4日的猪价相比,价格回落了2.11元/公斤。区域上来看,东北、华北等地猪价回落较为明显,海南地区生猪价格也由40元/公斤回落至37.62元/公斤。近期为何多地猪价在回落,何时能上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可出栏猪源明显增多从根本上来说,多地生猪价格出现回落,主要还是养殖端可出栏的猪源明显增多了,特别是多个养猪大省,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恢复的较快。以黑龙江为例,在2018年下半年时,东北地区生猪存栏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的降幅超过50%,而经过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后,生猪存栏量有了较大的改善。2019年当地生猪出栏量为1702万头,存栏量为117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12.1万吨,各地新建的养殖场也陆续投产。根据当地的任务目标,2002年生猪出栏量要达到2100万头,存栏量达到14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30万头,与2019年相比有一定的增长。
二、猪肉消费低于市场预期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当供应量增加时,消费量也要跟着增加,这样价格就不会有明显的波动,而当供应量增加时,猪肉的消费量却没有跟上,甚至有下降的趋势,那么这样的情况下,猪价下降的概率就比较大。按照往年的惯例,一般年后猪价会有一个下跌的过程,而蔬菜类的价格会有小幅度上涨,这跟人们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过今年的情况跟往年不同,年后学校、工厂等未恢复正常,使得猪肉的消费量进一步下降。此时,养殖户坚持挺价的难度较大,没有消费量的支撑,猪价高位运行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跌破35元/公斤,部分地区迈向30元/公斤。
三、非洲猪瘟再次活跃,使得部分养殖户加快出栏节奏在2018年8月之前,养殖户对非洲猪瘟是没有多大概念的,经过2018年、2019年的洗礼后,相信不少养殖户对此有一定的恐惧感,因为养猪场一旦出现1-2头中招的,那么整个养猪场都会跟着受牵连,那时生猪价格就算突破50元/公斤,自己也无法从中受益。从2020年3月份开始,非洲猪瘟似乎又开始活跃起来,仅四川一个省份,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排查出了4起,3月份总共有6个地方相继中招。受此影响,部分养殖户加快了出栏节奏,不再指望生猪价格再次突破40元/公斤,另外生猪价格连续出现下调,养殖户出栏的意愿明显增加,反过来使得猪价继续回落。
四、储备猪肉投放及猪肉进口量增加,对国内猪价有一定影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储备猪肉投放就没有停歇,年后生猪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时,调控的力度也没有减少。比如4月2日,继续投放2万吨储备猪肉,而这是年后第13次投放储备猪肉,这还不包括地方性的投放,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储备猪肉投放还会继续下去。另外猪肉的进口量依然保持高位增长,2020年1-2月,肉类的进口量达到125万吨,同比增长69.6%,其中,猪肉及杂碎的进口量达到72万吨,同比涨幅为98.2%。储备猪肉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再加上低价进口猪肉的冲击,国内猪价下调也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五、前期补栏复养产能不断释放,猪价震荡下行是大方向根据各地的任务目标,2020年年底,猪肉价格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地也在积极引导养殖户补栏复养,一些规模养殖企业更是借着政策,加快产业布局,进行跑马圈地。如果养猪行业环评规则未调整,新建规模养殖场,再到仔猪育肥出栏,基本上需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如今相关规则进行调整,再加上各种审批上明显提速。前期补栏的产能也在逐步释放,随着出栏量的增加,后期猪价还会继续回落,当然不会直线下降,那样不利于引导养殖户补栏,总体上会保持震荡下行的走势,后期猪价上涨,那也是超跌反弹,难改大的趋势。
总之,近期的猪价进入下行通道,这种调整也是必然,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缺猪、缺肉现象大幅度缓解,养猪大省的出栏量在回暖;另一方面猪肉消费量呈现下滑的趋势,特别是今年学校、工厂放缓了猪肉的采购,终端猪肉消费量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调整,养殖户要做好心里准备,生猪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因此要适时出栏,不盲目压栏惜售。如果猪价想要止跌反弹,那么只有等待市场利好消息出现。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为何多地猪价下跌,何时能上涨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