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这句农村老话,不仅流行于农村,而且还流行于城里,因此来说这句农村老话说的非常实在的。而在农村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当姑和舅不在了的时候,剩下的表亲就越来越远,丝毫没有亲戚的意思,久而久之就慢慢的疏远了。因此就有了:“姨娘亲,外亲根,没了姨娘断了亲,姑表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之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李子来回答。

第一,农村里的亲戚关系其实很微妙。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笔者觉得,虽然路遥在亲戚的关系上说的很绝对,但是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亲戚关系会更微妙的。在农村里其实亲戚也是分群的,一些富亲戚总是和一些穷亲戚总是走不到一起,这除了一些富亲戚飞扬跋扈的“骄傲感”外,其实还有一些“攀比心”在作怪。

因此来说,当姑和舅还在的时候,表哥表弟的亲戚关系虽然有一些隔阂,但是碍于姑舅关系还是要走的。而一旦姑舅不在了,表亲之间的关系会一落千丈,关系好的能走几年,而关系差或者一般的干脆不走了。所以不必奇怪,如果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事情,只是人情使然的结果。

第二,农村亲戚的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矛盾等所致。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何时这句农村俗语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而现在的社会,一些人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心里也是越来越浮躁,而亲情也是变得越来越淡。

记得我爸分亲戚的时候也是如此,由于几十年前的生活条件不好,人口有多,因此为了缓和关系,在我爷爷的主持下,我爸兄弟三个就分了亲戚,以方便走。由于我大姑家比较富裕,因此就成了争亲戚的香饽饽,而我小姑家比较穷,所以我两个大伯也是比较嫌弃,最后后没办法了,我爸只好揽了过来,多分了一门亲戚。而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几十年前分亲戚的事情也过去了,而分亲戚的事情也过去了。

但是因为很早留下“嫌贫爱富”隔阂,也让几个姑妈们不愿意往来。所以来说,农村里的亲戚关系还是有多方面矛盾引起的,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却是一些利益造成的。

综上所述

其实农村的老话说的没错:“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其实亲戚关系还是很脆弱的,老表本来就没有那么亲,再者没有合作、利益关系,与其虚伪的走亲戚,真不如不走的好。而在现在的社会下,“姑是亲,只能亲一阵,舅虽然亲,不过是亲”,而当老姑和老舅走了以后,余下的表亲只是挥挥手,而带不走一丝衣袖。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这个貌似还真是这样

小时候,我和妹妹经常与爸爸妈妈往外婆家跑,那时候外公外婆都已离世,但爸爸妈妈与五位舅舅家走的还是很勤,那时,由于交通不方便,全程走路要走4-5个小时,走累了就歇歇,有时候调皮,跑到河里抓小虾和找贝壳,童年的记忆,也只有这些最深刻了,虽然那时候过的苦一些,但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好幸福。

10岁那年,父亲因病故,从此家里一贫如洗,从此,我们家与舅舅家的往来明显少了,有时候一年去一两次,有时候,几年去一次。有时家里急需用钱,没办法,妈妈跑去找舅舅们借,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不是他们没有,而是他们不借,怕我们还不上,每次看到妈妈以泪洗面,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当绝望的时候,一张从广东顺德汇来的汇款单解了燃眉之急,一看是表姐汇的,留言栏里叮嘱我们不要让舅舅舅妈知道,那时候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改变自己,不要让任何人看不起。

2004年,正在上夜班的我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表姐因为难产走了,瞬间泪水流了出来。第二天,我请了假,从省城回了老家,直奔表姐家。一晃,表姐离开已经14年了,表姐夫至今还是一人,他曾经说过,今生今世永远只爱我表姐一人,失去了妻儿,永远不会再结婚生子……哎

去年,有位舅舅过世了,我开车与妈妈一道去了,遇到了很多位表哥,你说不认识我也就算了,我妈你们总认识吧,没有一位跟我妈打招呼,面对面走过,装不认识,,期间,有几位舅舅看到我,也是不认识,我倒无所谓,反正来往少,不认识情有可原,关键还得讲点刺耳的话,让人听着不舒服,从老家回到省城,老妈就跟我说,“以后,不管哪个死了活了,一律不去,从你爹过世后,就没有哪个舅舅舅妈过问我们一下,来看一下,现在倒好,他有事,好心过去,一个二个的是什么态度对我们……”

看来,这层关系是没必要再走下去了。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这句农村老话深刻反映出了我国亲戚文化的本质,姑姑死了,舅舅没了,剩下所有的表亲也就不走动了!其实事实上这句话是没有说错的,随着代际之间的更迭,亲戚之间都是越走越疏远的;如果亲属之间越走越近乎的话,那么中国人就都是亲戚了,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的亲戚文化就是世界各民族中最为复杂的。姑姑和舅舅都是表亲,相比于“两姨亲”来说,“姑舅亲”能更亲上一层!因为在过去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对外交往是代表婆家的。所以一般来说按照过去的宗法来说和自己姨妈家基本上就是两家人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和舅舅家就不一样了!妈妈出嫁以后,舅舅就会代替外公来处理家里的各种大事小情。所以说舅舅就代表了妈妈的娘家,自然也就有“娘亲舅大”这一说了!在过去老辈人眼里,姑舅亲是打折了骨头连着筋的!但是这当然是要以姑妈和舅舅的健在为前提的,要是姑姑和舅舅都没有了,可能亲也就到此为止了。主要原因就是老一辈人没有了,两家的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渐渐的也就不在走动,亲戚自然而然也就晾了!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太有同感了!我妈去年端午节走了,我外公去年12月走了。现在我妈的娘家,我有种人走茶凉的感觉,并且感触太深了,心里接受不了!

我妈走了之后,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小舅和小舅妈把我微信删了。没多久,我又发现他们把我爸的微信也删了。

我妈在世的时候,可是对他们特别好特别好的。并且我们从小也特别爱去我妈的娘家。我外公外婆生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我妈是唯一的女儿,在她们娘家,特别受宠的。可没想到,竟然因为我妈的走,我小舅和小舅妈就删了我们的联系方式了,这是表明从此以后断绝来往啊!

今年七月半,我们老家的鬼节。我外公去世的头一个鬼节,要去给我外公烧心意。我们三姐妹都去年。可没想到,我舅他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交伙食费,说什么不能吃白食!

这是三十多年,我听到最大的一个笑话,最讽刺事儿!我们去我妈娘家了,中午午餐,竟然要交伙食费,每人五十,还说不能吃白食!这可是亲舅啊!并且,我爸可是买了一千多的东西带过去,桌上的菜和办事的烟酒,可是我爸买过去的啊!

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真的,我妈娘家那边人做出来的事儿,让我们倍心寒。如果我妈地下有知,肯定也特心寒吧!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来了,这是农村一句老话。

不是现在,很多年前也是一样。我小时候常去姑妈,姨妈家拜年,也去表哥家,毕竟表哥还是很亲的,但是过了两三代都不认识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70年代初从我们镇上开往武汉班车只有一趟,如果没有熟人一张车票很难买,特別是初六早上班车。

那天我要回厂顺便去鄂州给岳母拜年,买了这趟车票。

那个时候工人返厂带的东西每个人几乎有一百斤左右,农村很多东西城里没有,每个人都是一大担。

那是一个老式客车,所有东西放在车顶上用网绳扣紧,那个地方很小,抢着放东西人很多。

走的人送的人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冬天早上六点钟发车天还没亮,那时候还没大灯炮,只有一点微弱灯光。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上车顶放东西,人多了自然会产生矛盾,加上都是年轻人去武汉工作几年一口汉腔,句句不离脏话,结果一言不合动手了。

刚开始用拳头打,后来送的人加入了用扁担抡,好在年轻抗打。

后来车开了,走了一段有人开始问,毕竟一个镇就那大点地方,有人说我是那个塆的,姓什么,这时那个人就说,不打不知道,一打就是老表,二话不说上烟道歉。

可能他们是三表四表了,不认识也自然。

现在我儿子这一辈的来往也不多,只是在微信上搞了一个群,一家亲,相互之间有什么事,发个微信告之,也不错。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真的这么脆弱吗?

我们都知道,姑姑也就是父亲的姐妹,而舅舅则是母亲的兄弟。和父母都是由血缘关系的,所以都是非常亲的。在古代也有着“两姨亲一辈亲,姑舅亲辈辈亲”的俗语,可见对于姑、舅这两方的亲情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舅舅,那更是在众多的亲戚中地位最高的了。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着““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边”的说法,如果外甥犯了大错了,舅舅是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教育的。而且在外甥娶媳妇的时候,还需要过舅舅这一关的。那为什么会有着“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这样的农村老话呢?

其实,在农村里很多的亲情关系也基本上是持续一代而已,当舅舅、姑姑老了,或者是他们离开人世了,那余下的老表们继续来往的确实不多了。这一点,在过去是如此,在今天更是如此。

因为舅舅、姑姑之所以和家里比较的亲近,那是因为父母这一辈在维持着,一方是母亲的兄弟,一方是父亲的姐妹,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自然是走动比较频繁的。像母亲要常回去看她的父母,就得和舅舅们有联系。而姑姑们要回来看父母,也就会和父亲这边不会断了关系。但是等到他们都走了以后,老表们的关系就真的不好相处了!

那是因为双方的父母都还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晚辈都是要去彼此的家里拜年,这样自然还会有一些联络。毕竟晚辈们之间的感情基础都是因为有父辈们的关系而存在的,可是当老人们不在了,他们也就没有继续走动的理由了。有些如果有情义的,可能还会走动一下。但是这个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去走动,那别人也不会主动来走动的。

既然老祖宗说出这样的老话,可见在过去这种情况也是较普遍的。而在今天,很多人常年不在农村里,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的联系了。即便是通讯更加的方便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却更少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圈子。何况,有时候真的是聊不到一起去,这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有些原本关系很铁的,但是随着彼此交际圈子的改变,友情也就慢慢变淡了。

虽然这句老话说的有点难听,但话糙理不糙。亲情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现实,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物欲横飞的时代,大家都很忙,亲情也就变得更加的脆弱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珍惜,平时和亲戚之间也要尽量多走动走动才好,你们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