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亲兄弟,为什么他还能被后世帝王所推崇?

唐太宗文武双全,文治武功都是顶尖的存在,李世民自己当将军的时候就是一个猛将,当皇帝以后不能再亲自去冲锋杀敌了,他也是很有统帅的眼光,选拔任用优秀的将领击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几乎就是战无不胜,仅军事这方面后世没有几个君王,将军可以与他旗鼓相当吧?

执政方面,善于听取意见改善和解决问题,善于笼络人才使用人才

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太子李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在即位两个月后一次讨论中,宰相封德彝主张对百姓实施高压,对四夷各族以武力慑服,行霸道;魏征主张“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行王道。李世民采纳魏征意见,以德化民。

德化说起来好像挺容易,但是古代君王能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有个很出名的例子,有一年秋,刑部上报了当年的死刑名单,李世民觉得有点多了,于是就跟囚徒们说让他们回家过节,死之前最后见见父母,安排后事,到秋后问斩的日期再回来监狱。结果就是所有犯人遵守承诺如期回来受死刑,没有一人逃跑。李世民觉得他们都是重信义的人就免除了死刑。

几百人回到民间也会力挺李世民将他的故事传扬出去,是昏君还是明君百姓们自有公论

新朝初建军政民生等方面都有不少问题,李世民开始使用密折奏事的制度,听取下属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想法,觉得可行的报告还要拿出来与丞相讨论落实

密折奏事的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经手的官员们也不清楚里面的内容,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一个企业邮箱,中下层级领导发现上级领导有贪污受贿渎职等问题可以给公司董事长的邮箱直接写信揭发,官员们都自发的形成了一种约束力,互相监督管理有利于防止利用职务便利以权谋私的犯罪

解决外部突厥势力威胁以后,内政治理成了主要问题,当时的官员们很多都是魏晋时期做官的世家大族后代,门阀垄断了官员的选拔机制,不利于中央管理和推行政策甚至会影响皇权稳固。李世民开始设置官员管理官学,增加了学校数量和规模,后来又开科取士,完善并推行科举制度,给读书的士人阶层一个上升通道,避免了门阀垄断官员选拔任用出现的问题,又能选出来有能力的人为官给国家效力,科举制度一举三得,能传习1300年直到清朝覆灭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济方面,经过前面一百多年的动乱和征战人口不足经济几乎停滞不前,唐太宗一改重农抑商的传统,大力支持商业发展,甚至出台政策降低农业税,比汉朝的时候还要低1/3左右的赋税,和平安稳的环境加上低税收,农民们才有收获足够多的粮食养活更多孩子,人口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变

另一方面,规定官员不能参与经商影响商业自由发展,鼓励大唐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互通有无,周边的游牧民族看到大唐强盛主动来投靠,对待来依附的人民唐太宗很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没有修建长城隔离,也没有像五胡乱华一样给他们区别对待,平等的对待各民族同胞,百姓们才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仰尊称他为天可汗

同样是开国皇帝,刘邦朱元璋在位都有杀开国功臣,李世民就没有对付元勋集团。还专门修建了凌烟阁供奉功臣画像,所以说李世民手下能聚拢一批一批以前敌对阵营的人才,还是很有明君统帅的胸怀的,除了一个蓄养死士的功臣张亮,一个作死的侯君集,其他凌烟阁功臣都没有活罪处死吧?即使是经常骂皇帝的魏征,李世民也认真听取劝谏没有治罪

后世没有几个君王能像唐太宗这般开明,大度,面对内忧没有好政策解决问题,面对外患没有将才统兵御敌,或许他们也想要改变,要变法图强,但是一个有违祖宗成法,就会被束缚住手脚不敢去做,只能空喊强国爱民的口号。对唐太宗推崇备至,因为他是实干家,做了很多人想做但是做不到的事情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亲兄弟,为什么他还能被后世帝王所推崇?

因为能让老百姓过的更好 国家更繁荣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亲兄弟,为什么他还能被后世帝王所推崇?

不狠怎么在凶险的帝位争夺战里取胜?不强怎么被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亲兄弟,为什么他还能被后世帝王所推崇?

这问题可以说毫无水平,一个帝皇的评价高低要看他对国家做了什么,而不是对家族做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