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因安倍晋三患此病而被日本民众广知,也可称“安倍结肠炎”。安倍因此病恶化先后二次辞职,其中最近一次辞职时间就是8月28日。因为此事,也让我们国内很多人对溃疡性结肠炎感到好奇,它是什么病?真的有哪么历害吗?

我行给大家讲讲溃疡性性肠炎的的亲身经历,甚至可以说,它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是2003年来作为人才引进中山工作的,到中山某医院后,我的专业在医院还未成科,为了尽快把业务提上去,除了努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与最大的医疗安全保证外,我还要在工作以外,接受病人朋友、政府、企业家的宴请等活动,因为当地有风俗,只有治好病并参加了宴请,当地人才会认可你,把你作为朋友,以后家人朋友有疾病才会找你,要不然当地人就会对你敬而远之,这估计也是基层医院特有现象。

因此,为了工作上尽快做出成绩:一方面,我对自己增添了过高的工作压力:争取100%的病人满意与零差错事故,我真是全心全意把身心投入到病人,一天到晚除了科研生活休息时间外,所有时间都花在病人身上了,一句话,病人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家人的事排在病人之后,为此,也令人遗憾的是冷落了家人,因与问题无关,这里就不说了。另一方面,我为了和当地企业家、政府各部门人员、病人朋友打成一片,几乎是有宴请必到。但当地宴会的饮食文化与我以前农村客家的饮食生活差异非常大,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渐渐发觉我不太适应中山酒店的饮食生活,每次吃饭过后,我就会感觉肠胃不舒服,腹部隐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腹部不适症状,当时还以为是自己喝洋酒过多,或者吃某种食物肠道过敏,也未加以重视,随着参加宴请的机会不断增多,差不多天天晚上都在外面吃饭。结果是自己肠道不适症状也越来越严重了,一天到晚出现腹部隐痛不适、腹泻并频繁想上厕所,并且还出现粘液血便症状。这下把我吓坏了。于2007年8月进行肠镜检查,发现自己整个结肠高度充血水肿、部分肠管粘膜还有溃疡出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为此,我放弃一切宴请,在家吃家常饭菜,并吃药治疗,慢慢腹部症状也就一天天好了。

俗话说得好,好了伤疤忘了痛,病好了半年后,我又经常去参加宴请,虽然在宴会饮食中比以前讲究了很多,但溃疡性结肠炎慢慢还是再次复发了,并且于2009年再次达到了高峰。肠镜检查提示肠管溃疡出血情况还严重过2007年哪次检查。这次检查让我终于下定决定,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外,我不再出去应酬了,病通过在家饮食调节很快治好了。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说得是,溃疡性结肠炎,虽然考虑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关键问题还在于环境因素影响,其中饮食因素是最重要,也就是所谓的病从口入。所以,从我自身经历而言,预防疾病的发生或疾病治疗,也要从饮食入手。调整饮食,吃你自己从小都适应的食物。其实,从科学角度而言,也是说得通的,因为你的肠道解剖生理结构与肠道内菌群生态,也是在你从小吃家常食物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归正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与环境,或许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好的防治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有个答案,你可能不是很喜欢,但是却不得不告诉你,那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长期吃药控制症状。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大部分人应该都很熟悉,第一想到的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结肠炎:应该也不陌生,毕竟很多人过来看病直接就说医生我是不是有结肠炎,所以大便不好。

但是这几个字凑起来我估计99%的非医学专业人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一起被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从定义来看一下这个病的重点:

  1. 病因未明:我们就是这么坦率,因为目前确实不知道具体病因,但是关于病因我们也有很多的猜测,而这几年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寻找病因。
  2. 慢性:一般我们说到慢性,其实就是在医学上无法治愈的意思,目前绝大部分慢性病我们都只能长期控制疾病而无法治愈。确实要是可以治愈我们都不会得到它变成慢性,就把它治好了。
  3. 非特异性:特异性一般指的就是明确的病变,而非特异性也就是说这个疾病导致的病变非常广泛,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都有。而炎症性肠病确实如此,会出现各种表现。
  4. 肠道:既然是肠病,那么肯定是累及肠道的。
再来说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虽然这是一个非特异性疾病,但也肯定有它的特点:

  1. 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这应该是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了,也可以说是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都会有这种临床表现。临床上还根据腹泻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病情的轻重:轻症患者大便2到3次每天,而重症患者一般大便都大于10次每天,有时甚至直接有便血。
  2. 腹痛:腹痛这个症状并不典型,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腹痛,大部分都是轻度腹痛,但如果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这种严重并发症,就会出现持续的严重腹痛。因此如果出现持续腹痛需要警惕是否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3. 发热:这几乎是所有炎症性疾病都会出现的一个情况,但是一般出现在中、重度患者身上。
  4. 肠外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炎症性疾病,那么就会累及全身。包括: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淀粉样变等等都有可能出现。

可以看到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并不仅仅局限在肠道,也有可能累及全身,这跟人们印象中的免疫性疾病相符。

免疫性疾病一般都是可以累及全身所有器官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因?

前面说了,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不明,但对于病因还是有诸多猜测的。

IBD 共同发病机制,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微生物参与下引起肠道免疫失衡,损伤肠粘膜屏障,导致肠粘膜持续炎症损伤。

  1. 环境因素:近几十年来,全球IBD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北美及欧洲。以往该病在我国少见,近十多年明显增多,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这一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环境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哪些环境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尚未明了。需要注意个人认为饮食跟IBD的发病密切相关,欧美国家这几十年前发病率就直线上升,而我们国家这几年生活水平上升之后,饮食越来越西方化之后,IBD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于此同时结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提示肠道疾病跟饮食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较差的饮食习惯,富含饱和脂肪的垃圾食品、典型的西方化饮食是IBD发病的重要因素。
  2. 遗传因素:IBD病人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虽然在白种人中发现某些基因(如NOD/CARD5)突变与IBD发病相关,目前尚未发现与我国IBD发病相关的基因,反映了不同种族、人群遗传背景不同。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想承认的一点,那就是很多疾病都跟遗传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跟病人说这个病有可能会遗传,但是很多人都不信。但事实就是目前来看大部分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都有高度的遗传倾向。而IBD就是自身免疫病。
  3. 肠道微生态:IB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不同,用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动物模型必须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才发生炎症反应,抗生素治疗对某些IBD病人有效等,说明肠道微生物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在肠道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不容忽视,现在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越研究科学家越模糊,因为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太多了,可以说遍布整个人体,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跟肠道微生物有关。
  4. 免疫失衡:各种因素引起Th1、Th2及Th7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如I1、I-6、I-8、TNFα、IL-2、I-4、IFN-γ等)分泌增多,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失衡,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研究显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一直处于异常亢进状态,如果摄入食物过敏原便会加重肠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CD 患者血清中抗鸡蛋、牛奶、小麦、玉米、大米、西红柿、鳕鱼和大豆的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明显偏高。

总的来说IBD是一个遗传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起次要作用的疾病。

如果你是IBD的遗传易感者也就说有IBD的基因,那么在适当的因素下就会发病,目前不知道环境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个还需要研究。

如果你不是IBD的遗传易感者,那么环境因素不会导致你发病。

而现在IBD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不是说基因有所改变,基因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环境因素改变了,改变了太多太多,所以IB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就跟我开头说的一样,我们目前无法治愈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个慢性疾病,我们要做的是长期控制。

总体的治疗原则就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现在治疗IBD的药物很多,从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硫嘌呤类药物再到现在最新的生物制剂,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做的是找到一个靠谱的医生,然后跟着他,一直听从他的治疗方案,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而不是到处寻医,因为只有从头管到尾的医生才是最了解病情的。

在这里我就不提具体的药物治疗,害怕误导你,建议你及时就诊。

我想跟你说的就是饮食,因为这对所有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都是一样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1. 选择性吃肉:少吃红肉也就是牛羊猪肉,尽量选择白肉,最好的就是鱼肉。但是在总量上肉类的摄入应该少于生病之前。
  2. 多吃蔬菜水果:已经有研究证实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低IBD的发病率,而蔬菜水果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多吃菜,个人认为现在饮食最大的改变就是肉类的摄入量明显上升,这也导致肠道疾病的上升。
  3. 粗粮由于主食:但从健康性来说其实大米是最差的,因为基本只有碳水化合物,而粗粮相对比较健康,富含大量的纤维。而纤维对于肠道是有好处的。
  4. 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就是很难做到,尽量少吃很辣的食物,这对胃肠道都有较大的刺激性。
  5. 少吃垃圾食物:这点大家也都知道,少吃垃圾食物,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做到这点。
总结

希望题主保持良好的心态,溃疡性结肠炎短时间内无法治愈,但我们可以控制,只要长期控制,那么你的生活跟普通人是大致相同的。

祝你早日康复。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就目前而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完全治愈,但只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对于年龄较大、不遵医嘱用药、急性暴发型(比较少见并发症较多)、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溃疡性结肠炎是指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变局限在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发,有时会蔓延至降结肠或全结肠,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诱因有?

病因尚不明确。

但主要和环境(不洁饮食、生活压力、有吸烟酗酒史、不良生活习惯等)、遗传(溃疡性结肠炎有遗传倾向,如果一级亲属患过此病,那本人发病风险明显增加)、感染(如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增加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免疫失衡(如肠黏膜免疫屏障异常激活,一直处于异常亢进状态,可能会加重肠道免疫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以及肠道感染都会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包括?

大部分患者最早会出现反复拉肚子的情况,可伴有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但其他肠道疾病也会出现此类症状,要结合肠镜、活检来确诊。

1、腹泻:轻者每日排便次数在2-4次,重者则大于10次,粪便大多是糊状,重者则为水样大便,原因是大肠黏膜对水、纳吸收障碍及结肠功能失常有关。

2、便血:黏液脓血较为常见,大多是黏膜炎性渗出糜烂及溃疡导致,重者可能会大量便血。

3、腹痛:大多是左下腹或下腹中轻度阵痛,有时会累及全腹,轻者无腹痛或仅腹部不适,有里急后重感,排便后腹痛缓解。

4、全身反应: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有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

5、肠外表现:可能会出现外周关节炎、口腔反复溃疡、结节性红斑、巩膜外层炎等,随病情控制会有所缓解或恢复,对于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能会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诊断治疗?

通常根据患者体征(持续反复发作黏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发热、消瘦、贫血等,部分会出现关节炎、口腔溃疡、慢性肝炎等)、结肠镜、黏膜活检、钡剂灌肠、病理等综合确诊是否为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根据病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情分期进行分型,针对给予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是有较高几率发生恶变的,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用药,尤其是在非发病期治疗,如果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药,可能过一阵便血、腹泻症状又会卷土重来。

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长期用药,即使在非发病期也要坚持吃药,通过用药控制病情,降低复发率。

溃疡性结肠炎日常如何护理?

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确,所以无法预防其发生,对于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

1、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刺激,保持积极心态。

2、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宜多吃含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生菜、西兰花、番薯等)、富含维生素C、D的食物、鲑鱼、沙丁鱼、鸡蛋及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时也要大量补水。

4、忌吃坚果类、咖啡因、烟酒、乳制品、碳酸饮料、粗纤维食物、高脂肪食物、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糖醇果糖类、麸质类等食物,建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针对饮食做一份记录,视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5、切勿自行停药,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缓解期用药。

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易反复,要定期随诊监测,遵医嘱做好复查,常规复查项目有血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视情况进行结肠镜和CT检查。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至今病因尚不明确,也可能跟直肠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关系,这种情况可能会局限在大肠的黏膜或者黏膜下层,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会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反复发作。也可能出现典型的消瘦,但出现粘液脓血便或者是腹泻消瘦的症状,必须引起重视,需要及时的就医治疗

1.溃疡性结肠炎没有太好的办法,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症状,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最常用的是一般都强调多多休息,饮食调整,不要暴饮暴食,清淡饮食营养支持,如果是活动期的病人需要充分的休息,给予流食的饮食,但病情好转以后可以少量的少渣实饮食。

2.如果重症或者爆发型的病人需要入院治疗,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贫血的患者可以选择输血治疗,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助用血清白蛋白,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需要胃肠减压饮食水,患者的病情,情绪可能也会受影响的,必要的时候需要根据心理治疗。

3.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如果是合并大出血,胃穿孔或者是比较严重的重度性检查,这种情况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慢性持续性病例,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或者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控制病情,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比较大,而且不能耐受的病人,一般也许要手术治疗。

4.这种疾病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轻度或长期缓解的愈后较好,但是如果是急性爆发性的,有并发症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愈后不良,所以说病死的也明显的下降,如果能有手术的纸张,尽量还是手术治疗效果好。

5.如果是持续反复腹泻粘液便有临床表现或改变不典型的病人需要随访3~6个月,根据发作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调整药物和药量。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不是某一感染因素引起的)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患者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多见于20—40岁成人,男女均可发病。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是不能被彻底根治的,所以针对该病治疗目的主要是:

1.改善和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控制活动性病变,消除症状,促进黏膜愈合。

3.维持无激素的缓解,防止并发症。

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活动期患者应充分休息,给予低渣膳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于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对于重症或暴发型患者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输血和人血白蛋白以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情绪对病情会有影响,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对腹痛、腹泻可进行对症治疗,但慎用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或止泻剂,如洛哌丁胺,以防止诱发中毒性巨结肠。重症有继发感染者,应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选择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多选择静脉给药治疗。

二、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该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者。最常用的药物是柳氮磺胺吡啶,具体用法:初始剂量为4.0g/天,分四次口服,病情缓解后仍要继续用药长期维持治疗,治疗剂量和维持剂量相同,该药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诚退、头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餐后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反应。服药期间应注意适当多饮水,并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还有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巴柳氮等。其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仿,但因每种药物均有不同的特点,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缺点是价格较贵。另外,还有5-氨基水杨酸灌肠剂和栓剂,灌肠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栓剂则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者。溃疡性结肠炎的轻、中度患者,可使用栓剂和灌肠剂型治疗。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患者及急性暴发型患者以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度患者。重症患者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如甲泼尼龙40-80mg/天、氢化可的松200-300mg天,7-10天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48mg/天或泼尼松60mg/天,病情缓解后以每1-2周减少4-8mg/5-10mg的速度逐渐减至停药。减量期间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逐渐接替激素治疗。轻、中度患者一般予口服甲泼尼龙32-48mg/天 或泼尼松40-60mg/天,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人生理盐水100m,每晚次保留灌肠,也可选用无全身副作用的布地奈德2mg,每晚一次保留灌肠。

3.免疫抑制剂: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可加用硫唑嘌呤1.5-2.5mg/(kg/天或6-巯基嘌呤0.75-1,5mg/(kg/天),加用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另外,也可考虑应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

4.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在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疗效很好。但使用时间短,费用高。 手术治疗:对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应选择紧急手术。而对于并发结肠癌变、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能耐受者应择期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治疗。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肠、直肠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它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过敏反应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严重时为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不好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原因与不注意生活调养和药物治疗不规范有关。因此上,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要在应用水杨酸类(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规范治疗和维持治疗(阶梯性选择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生活调养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和减少复发。

1.主要调节不良情绪: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常与精神创伤、情绪紧张或过度疲劳相关,这种心理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而使结肠运动失调;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会使乙状结肠收缩加强而发生结肠痉挛、绞痛;抑郁、消沉失望情绪会使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及黏液分泌增多而发生腹泻腹胀等症状。因此,平时要保持舒畅恬静的心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情绪紧张,打消顾虑。

2.注意饮食调养。饮食上以质软、易消化、高营养、高热量、低纤维的为原则,还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每餐以正常食量的三分之二为宜,每日进餐4—5次。急性发作期,要用无渣饮食,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素蔬菜和辛辣食物。牛奶和乳制品容易引起肠胀气,也应该禁止食用。避免食用鱼、虾、蟹及蚕茧等致敏类食物。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防止肠道感染。为了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每天应该饮用一些含钾高的橘汁、果汁。应该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以15000—2000ml为宜,每日尿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一般病人应该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重症或急性发作期均应卧床休息,防止体力消耗;恢复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锻炼。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因多次排便反复刺激肛门,易引起肛门周围炎症。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或温水坐浴。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