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肠镜多久做一次好,就让很多医生与病人为之纠结的问题。

目前大约70%的结直肠癌是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耗时10-15年。而中国人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为41-65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肠癌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结合这些大肠癌发病特点,加上肠镜检查是多数基层医院普及的检查项目,费用也是群众能够承受的检查。因此,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一样的肠镜检查建议,具体如下:

不同人群的第一次肠镜检查时间:

1、对以下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35岁左右即行第一次肠镜筛查。

比中国人肠癌高发年龄提早5年检查,从大肠癌的演变过程来说,病人病变大概率处于腺瘤样息肉阶段,属癌前疾病,及时切除治疗,则可避免肠癌发生。而不是等到有了肠癌才来做筛查,因为肠癌治疗远远复杂过肠息肉治疗,疗效也千差万别。

  • 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 家族史中有40岁左右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病史者。
  • 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家族史患者。

2、如果是正常人群,建议45岁要做第一次肠镜筛查。

因为50岁是正常人各种癌症的高发年龄。45岁做人生第一次肠镜体检,对自己的肠道健康有个充分了解,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不同人群,第一次结肠镜检查后的肠镜复查时间:

1、多发息肉或巨大息肉病史的人群。

  • 发现有1~2个<10 mm的腺瘤的患者应在5年内接受结肠镜监测。
  • 发现有3~10个<10 mm的腺瘤的患者应在3年内接受结肠镜监测。
  • 发现有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应在1年内接受结肠镜监测,并进行粪便基因检测。
  • 发现对≥20 mm的腺瘤进行了分块切除,应在6个月内接受结肠镜监测,并在1年后和3年后再次接受检查。

2、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

发现有结肠息肉并治疗后,半年要复查,并在1 年后、3 年后、5 年后再次复查。

3、第一次肠镜检查提示正常的一般人群

5 年后再次行肠镜检查。

综上所述,结合肠癌的发病情况,做好肠镜筛查与复查,对预防肠癌发病与提高肠癌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忍受肠镜检查辛苦的人群,也可以按照第一次肠镜筛查时行粪便DNA检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先说结论:肠镜要根据之前检查的情况和病史及家族遗传史去决定检查的频率,一般的推荐检查或复查频率在半年至10年之间不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近看到了很多关于肠镜检查的问题,因为肠镜检查现在已经算是一些人心中的常规体检项目了,其重要性也被大家所熟悉和了解,那么今天就着这个问题讲肠镜检查的时机和复查的间隔系统地跟大家讲解一下。

为何说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式

要说肠镜检查的时机和时间间隔前,我们先要明确为什么肠镜检查是大肠检查的首选方式。

由于我们的大肠长度约为1.5m,近乎于一个成年人身高的大肠都堆在了我们的腹部中,蜿蜒屈曲。由此一来大肠与小肠就几乎把下腹部给占满了,肠腔之间几乎没有空间,因此传统的CT或X线都不能很好的进行显影。一直以来医学界都没有一种特别理想的检查方式来探究肠道中的疾病,而肠镜的发明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肠镜通过深入肠道内部,并能通过注气使肠腔充盈,让医生能够在直视下就观察到肠管内部情况,从而发现异常。文献提到肠镜检查能够发现大多数的肠道病变,其对于肠道疾病或病变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肠镜还可以在镜下进行大部分表浅病变的切除和活检病理,几乎可以满足医生关于患者病情检查的所有要求。

所以无论在诊断还是治疗上,肠镜自被发明起,就跃居肠道疾病检查手段的首把交椅。如果说怀疑肠道存在异常,那么只要条件允许,肠镜检查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普通人首次肠镜检查要考虑时机选择

说完了肠镜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再来看看首次检查肠镜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因为肠镜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侵入性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肠镜检查来说只要保持一个安全、合理的检查频率就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对于肠道健康的追求。

除了下腹部不适或排便习惯异常等有明确的肠道症状的患者以外,普通人做体检性的肠镜检查的时机应从35~40周岁开始。因为肠道产生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并发育进展成恶性肿瘤的年限大约为5~15年,并且恶变的几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高,因此凡是没有做过肠镜检查的人,都建议第一次肠镜检查在35~40岁之间即可。

而如果这期间有肠道的不适,遵医嘱进行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风险分组给患者提供复查建议

那么如果按照医生建议或者自行体检进行肠镜检查,一般只会有两个结果:一种是没有发现任何疾病,身体健康;而另一种则是发现了肠道的异常,可能有息肉的存在,也可能是是炎症性肠病,甚至可能存在着癌前病变或恶性肿瘤。而根据这些结果的不同,我们对于肠镜复查的建议也不同。

肠镜的复查对于有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大多数的肠道息肉有着可观的复发几率,尤其是具备一定风险的腺瘤性息肉。因此术后的复查是保证息肉完整切除,且无复发的重要保障。

《结肠镜检査和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策略进展》一文根据肠镜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成了无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三组,而肠镜复查的策略也根据分组的不同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给出了哪些建议:

无风险组:发现直径小于1cm的增生性息肉并切除。

无风险组的患者建议复查的时机可在10年以上,如果年龄超过60周岁,或有相关家族史,建议复查间隔适当缩短。

低风险组:发现息肉病理结果为腺瘤性,且数量小于3个、直径小于1cm并切除。

低风险组的患者的息肉病理性质就不是单纯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了,而是包括腺瘤性息肉、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这组患者专家建议复查时机在5~10年。同样,如果存在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随年龄增长,频率应该适当增加。

高风险组:发现腺瘤性息肉,直径大于1cm,数量大于3个,或病理结果显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风险组的患者随访间隔应按照1~3年、3~5年、5~10年的间隔一次递增,而递增的条件是前一次检查为阴性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第一次复查无异常,那么下一次就应该在3~5年后再进行复查,否则依然要保持1~3年内复查。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不能保证单次肠镜检查完全不会遗漏病变,同时考虑到临床安全性,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保证患者的权益,低风险和高风险组都会建议在1年内,甚至是半年内就进行第一次复查,之后再根据建议时间间隔进行后续检查。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肠镜首次检查和复查的相关科普,不过在实际的临床就诊中,医生也会根据自己的理念和患者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家要客观、辩证的看待此事,希望通过这篇科普回答能够为大家解惑,让大家更加重视自己对病情的复查,防止后患的发生。

如果有帮助记得关注五号医生,在这里将得到有深度、有数据的医学健康科普,同时欢迎私信咨询,有问必答。

参考文献

宋洁菲, 盛剑秋. 结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策略进展[J]. 胃肠病学, 2015(07):46-49.

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肠镜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高危人群定期肠镜检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一般人群,50岁开始每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样息肉,摘除后3年肠镜复查。复查未发现新的息肉,则5年检查一次肠镜。

高危人群,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炎性肠病患者等,应提前检查。有家族史者,应该40岁开始,或者亲属患病年龄减10年开始检查肠镜。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成员25岁开始肠镜检查,并每年检查大便潜血试验,无异常每3年复查一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程第7-8年开始每1-2年进行肠镜检查。

预防方法:1.增加膳食中新鲜蔬菜水果比重,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研究显示钙的摄入量增加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可能是钙离子与胆酸结合形成的不溶性复合物能保护肠黏膜。 2.积极治疗一些可能癌变的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腺瘤等。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样息肉发展而来。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可能性约为3%-5%,克罗恩病可以使结直肠癌发生率比普通人增加4-20倍。 3.进行人群普查和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4.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

原发病灶的完全切除与有效的周围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术式与肿瘤位置有关。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主要针对分期在I期以上或者具有高危因素者,能够降低复发率、创造手术机会。

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肠镜加局部活检是结直肠癌筛查、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一般认为,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其他人45岁以后每3~5年做一次检查。

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是指:年龄40岁以上,并有以下一项以上者:①有直系血缘(父母、兄弟姐妹、同父同母子女)亲属患结直肠癌家族史。②患结直肠癌癌前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林奇综合征等。③有长期不良饮食嗜好,如喜食腌泡熏制和油煎、烘烤等加工食品,以及低纤维、高脂高蛋白饮食等。

不属于上述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其他人,45岁以后可以每3~5年做一次肠镜。但如果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及其他癌前疾病,则进入高风险人群,每年做肠镜检查,直到息肉等癌前疾病没有再复发。

高风险人群或其他人肠镜发现癌前疾病,活检发现上皮内瘤变尤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及时处理。术后可考虑服中药积极治疗癌前疾病,预防上皮内瘤变复发。

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据统计数据表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医学专家统计,每17-25个婴儿出生,日后将有1人患大肠癌,我国部分地区的数字也表明,每50名婴儿,日后将死于大肠癌。大肠癌已成为危害人类的恶魔,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三位。而且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如便秘、便血、腹泻等,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小疾病而耽误病情。

加之肠镜是诊查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最有效方法,所以一般建议人们在50岁时最好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无异常,以后可每隔3-5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有息肉,可在内镜下摘除并在摘除术后一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也可查个大便潜血,发现问题时再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但如符合以下高危因素一点的患者,应尽早安排结肠镜的检查:

1、有痔疮和长期便秘的人群;

2、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的人群;

3、持续腹泻超过3个月的人群;

4、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5、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6、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7、肥胖者患大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另外绝大部分的大肠癌患者复发转移发生在术后5年内,尤其术后2年内是高发期,大大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建议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结肠镜等。一般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推荐3-6个月一次);如无异常,1年内再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再复查;然后5年内,随诊检查出现的大肠腺瘤均推荐切除。

肠镜多长时间做一次好?

肠镜是诊断结肠,直肠疾病最为重要的一种检查手段,肠镜对于结肠癌,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直肠癌可以发生在各个的年龄阶段,但是大多数的肠癌发生的时间是在45岁以上,所以对于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一定要做好定期的肠镜检查,时间应该在每5年-10年一次为宜。

但是除了正常的人群需要进行肠镜的检查之外,一些人群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一些本身就具有肠道疾病,像,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肉芽肿型结肠炎;或者是一些存在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这些人群的肠镜检查要比普通人的肠镜检查更为频繁。

一般建议对于存在有结肠直肠疾病的人群,应该每3到5年进行一次肠镜的检查,而对于存在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尤其是像腺瘤性息肉的人群,应该每1-3年进行一次肠镜的检查,如果是家族中存在有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史的人群,应该每1-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是其他的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史,也应该每3-5年进行一次检查。

很多人对于肠镜和胃镜都是心存恐惧的,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群对于胃肠镜的恐惧更是如此,因为老年人常觉得这是一种侵袭性的检查,肠镜进入到肠道后就会造成肠粘膜的损伤和破坏,其实肠镜的检查对于人体是不存在损害的,因为肠镜检查是在直观的影像之下进行的,所以对于有肠镜检查指征的人群,记得定期的进行肠镜的检查。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