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形成要几年?
文献已经证实,正常人的结肠从息肉增生到癌变大约要10-15时间。这个就是结肠癌目前公认的形成时间。但因为结肠的致癌因素很多,不同致癌因素的高危程度也有所不同,结肠癌又是深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癌症,是否进行癌前病变治疗等因素,都会影响结肠癌形成。所以,各种结肠癌的形成,是没有统一时间,但正常结肠与肠息肉病等患者的结肠癌形成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这些对大家预防结肠癌,还是很有帮助。
1、结肠腺瘤患者。文献报道,中国人的结肠癌的高发年龄是41-65岁,并且大约70%的结肠癌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形态学上可见到增生、腺瘤及癌变各阶段以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耗时10-15年。这就是正常人结肠癌的形成时间。也就是说正常中国人,从35岁起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检查,了解自身结肠情况,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没事,则可以5年后再做肠镜检查。但如果发现有腺瘤,则及时切除治疗并开始每年一次的随访工作,将有助于预防肠癌发生。
2、家庭性肠息肉病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由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致病,它的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间,直肠与结肠常布满腺瘤,如不治疗的话,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平均癌变年龄为39岁。也就是对这种家庭的人,大约在30岁形开始,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经发生肠息肉病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有结肠息肉病后,就要每年进行结肠镜跟踪随访工作,一旦发现息肉成为腺瘤,则要及时内镜下切除。避免进展为肠癌。
3、有结肠癌家庭史患者。根据上一辈结肠癌的发病时间,提早在约5年时间进行肠镜随访检查是有必要的。比如,如果父亲是在50岁发现肠癌疾病,如果生活饮食习惯是长辈相近话,则可以在45岁左右就要进行肠镜筛查了,如果有高脂饮食、少膳食纤维、肥胖、吸烟等结肠癌致癌因素的话,则再提早5年进行肠镜检查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发现有结肠的癌前病变,及时处理是预防结肠癌的有效措施。
4、炎症性肠病也是肠癌的高危因素。这种病人的肠癌形成时间不太好估计,但这种病人好处是会让患者格外小心,并及早行肠镜检查,能比较及时避免肠癌发生。
总之,正常人的结肠从息肉增生到癌变大约要10-15时间,中国人的结肠癌的高发年龄是41-65岁。针对不同结肠癌的致病风险高低,做好肠镜筛查工作很有必要。
结肠癌形成要几年?
同学老爸乙状结肠有一个息肉,内镜下切除后病理检查为“绒毛管状腺瘤并局灶性高级别内瘤变”,也是挺悬的,就像是一只脚已经踏空、眼看就要掉下悬崖被拉了回来,太及时了。病人之所以有这种“机会”是因为肠癌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那么,结肠癌形成要多久呢?
01、肠癌形成的三条途径肠癌主要是指结肠癌和直肠癌,它们的发病原因、过程基本相同。肠癌形成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炎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二是没有原因直接成癌,这两种情况不多,尤其第二种途径很少见,最多见的就是腺瘤途径,占到肠癌发病的90%多!
腺瘤是息肉的一种,息肉的概念要大一些,肠道内隆起的“肉疙瘩”都叫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多是腺瘤,而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或可消失)、增生性息肉等。
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有三种,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管状腺瘤要低一些,混合型居中。
02、从腺瘤到肠癌要多久?肠粘膜增生→小腺瘤→大腺瘤→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肠癌发生的这个过程已被人们认可,从腺瘤(息肉)开始到原位癌大约需要5-15年,多数在10年左右。
不典型增生一般分为轻、中、重度,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为低级别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属于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一般在6-8月内会进展至癌,所以也有医生把高级别内瘤变当做癌来处理。
03、预防和筛查肠腺瘤性息肉是怎么来的呢?除了遗传性因素外,年龄越大发生息肉的可能性越大,40岁以上约20%-25%人可发现息肉,60岁以上约1/3人存在息肉。也有一些刺激因素影响息肉发生,比如高脂肪、动物性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肥胖、久坐不动的人群息肉也多一些。所以健康合理饮食、多运动锻炼会减少肠息肉发生。
40岁以上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也就推荐这个年龄开始肠镜检查,间隔多久再查?没有家族史、息肉切除史等高危情况,10年左右查1次也可以,若有肠癌的高危风险就短时间复查,3年1次,甚至1年1次。
成人结肠长约130-150cm,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形成肠癌主要通过粘膜增生、息肉、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的腺瘤途径,以出现息肉算起,大约需要5-15年的时间,多在10年左右。因此,肠镜检查是阻止肠癌最有效的办法,现在缺什么呢?或许只差大家的认识。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结肠癌形成要几年?
结肠癌形成没有明确的时间,因人而异,和每个人遗传易感性、生活饮食习惯、身体素质高低、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患癌的时间也有差异,几年到十数年不等。
肠癌形成的途径大概有?1、腺瘤性息肉癌变
腺瘤性息肉癌变占肠癌发病率的80%以上,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腺瘤性肠息肉在早期也属于良性,只要在它癌变前早发现早切除,后期再定期复查,无需过分担心。
我们正常的肠粘膜是平整且光滑的,但因为遗传、饮食、肠道疾病、不良情绪等不断刺激,肠粘膜上会出现隆起性病变,即长出小的肉疙瘩,也就是肠息肉,数量从1到数个不等,而人吃五谷杂粮,肠息肉是很难预防的,只能做到早发现早切除。
肠息肉通过病理后,常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息肉、腺瘤性息肉,前面3种肠息肉癌变率较低,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
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
当然,腺瘤性息肉癌变也有一定条件,当腺瘤息肉体积越大、数量越多、绒毛成分含量越高、且呈重度不典型增生,其癌变率就越高,因腺瘤性息肉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切除后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定期进行肠镜随访复查,具体遵医嘱进行。
肠息肉一般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可能会出现便血、便秘、腹泻、黏液便、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息肉较大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因肠息肉所处部位不同,具体症状也有所差异。
2、炎症性肠病癌变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大多表现为持续或反复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炎症性肠病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但因其病因不明确,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
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和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否癌变和病程长短、炎症轻重程度、病变范围、家族史等有关,癌变过程为炎症-不典型增生-癌变,癌变率和病程时间成正比,但这个时间因人而异,无法预估。
如果患上炎症性肠病,要尽早诊治,病程较长的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切勿自行停药以免加重延误病情,如果出现反复发作、长期治疗后无效、且发展迅速、发作期变短等异常,需及时就诊排除癌变。
故建议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确诊后除了积极治疗外,也要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3、家族腺瘤性息肉病癌变
家族腺瘤性息肉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表现为肠道内不断生长腺瘤,数量上百成千不等,多在青春期发病,随年龄增长息肉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治疗,40岁左右100%会出现癌变,若其出现癌变,癌变部位不止一处,可能是多处癌变。
家族腺瘤性息肉病,临床表现常为黏液血便、腹泻、腹痛、贫血、体重减轻、肠套叠、肠梗阻等,大约70%的患者会伴有肠外表现,如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胃与十二指肠息肉、骨瘤等,可通过肛门指检、钡剂灌肠、肠镜检查等诊断。
对于家族腺瘤性息肉病,一旦确诊要立即手术,考虑全大肠切除后吻合,具体术式和手术时机因人而异。
4、其他
①长期不健康饮食、生活习惯,如喜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煎炸烧烤、腌制加工、辛辣刺激类食物,久坐、肥胖超重、不运动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增加肠癌风险。
②家族肠癌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曾患有肠癌,那本人患肠癌的风险也会高很多,肠癌遗传易感性与后天因素刺激,基因发生突变,最终患上肠癌。
总的来说,相比其他恶性肿瘤,肠癌的早诊断率相对较高,发展过程也较为缓慢,只要定期做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切除,预后效果是很好的。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结肠癌形成要几年?
形成结肠癌需要多久都是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是如果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的话,都是能够延缓时间。对于结肠癌在早期一般都是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病情发展一定的程度上才会出现有排便习惯或者是粪便性状改变。所以患者一旦出现有这些症状时,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结肠癌形成要几年?
肠癌的形成一般至少需要7-8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具体多少年还是不确定的。肠癌病灶发展肠管一周,可能需要1-2年,所以肠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肠癌最主要症状有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一定要重视,进一步做肠镜、肛门指检等等检查。通过肠镜取病理才能够确诊是否为肠癌。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做手术根治,手术之后要配合辅助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