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不同样也是按国家规定买的吗。

农村人的养老金会不会上调?以我婆婆的城乡养老金为例吧,首先执行城乡养老保险政策时,婆婆这一辈人自己一直没有交过养老保险,每个月就可以直接领取62元的基础养老金,历经十余年的微微上调,现在她们每个月可以领取115元了。

相比城市的许多老人,觉得这点钱少得可怜,以前交公粮时吃了苦,现在一个月一百多能干啥?但是老人们很知足,总是感叹国家政策好,以前要交各种税,现在全免了,种地还给补贴,老了也有点养老金,每个月吃的主粮还是够了。

相信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让农民享受更多的福利!

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毫无疑问:提出这个问题的题主,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几乎一无所知,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方面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所谓的城镇职工,就是指缴费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公民,主要由四大类人群组成,即:有用人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各种类型的企业职工,这三类人一律强制参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即:个人8%,用人单位16%)缴费参加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各种社会保险。在退休之前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必须始终按规定缴费参保,缴费年限往往是比较长的。更直白一点说:一缴就是几十年。

另一类就是根本没有用人单位灵活就业人员,是非强制保险,肯定没人强制你参保,当然自行决定、自愿缴费,缴费的基数和比例每年都由当地的省级人社部门公布,标准和企业职工完全一致,但20%的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其中的8%,计入个人账户,其余的12%,计入统筹账户。即使按最低60%的档次计算每年的缴费,仅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一项,年总缴费都在1万元左右,有些地区甚至会更高,缴费成本是非常高的。正因为如此,很多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往往是比较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高标准的缴费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担的,这确实是无奈之下的理性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城镇职工,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总的特点是缴费时间长,缴费比例高,总的缴费当然就比较高了。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规定,也只有城镇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在内的累计缴费年限至少满15年之后,才能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依法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如果简单地概括:只有城镇职工才可以依法正式退休,法定待遇才能称之为基本养老金。因此,完全可以说:城镇职工比较高的基本养老金,是用长年累月的高标准缴费支撑起来的法定待遇。毕竟,在职期间每月的应发总工资的1/4左右,被强制扣缴了各种社会保险,这种法定待遇的经济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本不是用一张嘴就能凭空地说出来的。

退休之后的城镇职工,就是政策上所称的退休人员,国家每年一度正常地给他们上调基本养老金,月的是尽可能保障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看一下今年的调整文件一目了然(见以下截图)。

但是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政策待遇,与《社会保险法》意义上的城乡居民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更直白地说:城乡居民肯定无权享受退休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金。通俗地说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再看所谓的城乡居民。按照国务院《意见》的规定,城乡居民包括了两大类人群:城镇无业居民农村的农民。这两大类人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但都没有用人单位,本质上都是个体劳动者。总体特点是收入比较低,并且还不太稳定。这两类人可以缴费参加的主要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律为非强制保险,其缴费的特征是:缴费标准比较低,缴费年限比较短。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按照每年100元缴费,一辈子的总缴费仅仅只是1500元,连城镇职工一个月的缴费都不到。假如要靠这么一点儿可有可无的缴费来养老,谁都明白那不过是玩过家家游戏,自己哄自己、自己骗自己而已。

毕竟,在计算城乡居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时,15/139=0.1079是一个固定系数,这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每年缴费1000元、连续缴费15年的话,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仅仅只有107.90元。在这里还要充分考虑到:在城居保、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所有城乡居民中的老年人,政策规定一律不再缴一分钱,但都可以依法领取政府免费、无偿发放的、当地标准的基础养老金。也就是说:有很多的老年人根本就连一分钱都没有缴过

如此一来,城乡居民的缴费标准肯定就很低或者非常低,缴费年限又住往非常地短,一辈子的缴费上不到1万元的人比比皆是。正是由于缴费非常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本就没有设立统筹账户,只有个人账户,个人缴费、政府的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是缴费者本人的合法资产,即使本人不幸去世了,其家属还可以合法地予以继承。如此低的缴费,要领取较高水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肯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毫无疑问:在政府免费、无偿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一定的情况下,较高水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自然只能通过较高水平的个人缴费去合法地获得。个人不多缴,无论你说出什么理由来,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嘴瘾、空磨牙。在社会保险问题上,总缴费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切待遇。

也就是说,给城乡居民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的途径只有一个:分别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这两个层次,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实际发放标准。毫无疑问,其资金来源只能由政府通过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的方式来拨付。因此,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的财力状况高度相关。上海市的基础养老金达到了1300元,而很多不发达地区却仅为113元或者118元,地区差距在10倍以上。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无钱可拨,根本无力支撑起高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只能勉为其难、象征性地仅仅表示一下心意而已。

人们常说:有钱就是大爷,没钱就是孙子。囊中羞涩的穷地方政府显然也是孙子,永远没有财力装一回大爷。对于穷地方的城乡居民个人来说,本人穷,政府也穷,自然也只有羡慕嫉妒恨一下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机会了。因此有人说:投胎是一门技术活,确实是至理名言呀!!

最后用两三句话总结一下退休的城镇职工每年上调基本养老金,是由其高标准的缴费从根本上决定的。即:不仅个人的缴费标准就高,而更多的份额还由其用人单位强制地依法承担,在资金来源上有比较充分的保证。而城乡居民恰恰与此相反,一是根本没有用人单位,二是本人缴费又很低,要提高一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标准,只能由政府100%掏钱。在穷地方,这肯定就没有任何的可能性了。说到底:如果是以城乡居民的身份缴费参保的,却幻想着要享受与城镇职工基本差不多的基本养老金,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回忆一下自己的缴费情况,就一清二楚了。

如果更通俗地说:开始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永远不会在退休人员的范围之内。要把自己的身份搞清楚,别老在核心问题上故意地打马虎眼,忘了自己是谁。

题主说都是按国家规定缴费的,那么你是按国家规定的城镇职工标准缴费的?还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城乡居民标准缴费的?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当成了一回事,那不仅是认识水平太低劣了,还在关键问题上装愣充傻,自然只能惹人讨厌,让人鄙视。

如果城乡居民们根本不比较一下缴费金额的多少,却自不量力地跑去与退休人员比领钱的多少,其实就是标准的耍无赖。不仅表现得非常贪婪,而且十分无耻,还非常地不讲道理,无知地将国家和社会大众当成了傻子,那就极为可笑、非常可悲了。

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你买的是哪种养老保险?如果买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能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上调,只能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上调;就像买了电影票,不能到剧院看京剧,只能到影院看电影一样。

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首先确定一下你买的是城乡居民社保,还是城镇职工社保(包括灵活就业社保)。

城镇职工社保是按社平工资,社保基金结余,国家整体发展,社会物价等各因素进行调整,不一定每年都会调,这个没有法律规定必须每年调,只是近十几年来,每年都会有所调整,让人觉得好像每年调而已,实际上社保出台的前十几年也没有怎么调整。随着发展,明显调整力度在逐年减少,很可能也会变成几年一调。

城乡居民社保的调整主要是以国家财政和当地财政收入的高低来调整,也不是每年必须调,这个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几年调整一次。

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应该买了养老金就有,去当地社保中心去咨询,以后关于农民的福利,我䢖议最好到当地社保部门咨询,网上人们第一没权,第二有些人还斗你玩,所以网上就不要老说了也无济于事,就去当地社保部门协商解决。

农村人六十岁了,买了养老金,为什么每年上调没有我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60岁农村老人都没有买过社保,如果买了社保的都不是从正道买来的(找亲戚朋友、托关系、拉熟人、走后门、挂靠单位的名额才能买得到),少部分人买的是农保,农保不再调整上涨范围, 仅限于社保调整上涨。如果是从2011年7月1号社保法全面实施普及推广以后开始买社保的?还达不到15年的缴费年限,还不能领取退休养老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