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今年我打了一个劳动纠纷的官司。起因很简单,领导说,我的工作能力有限,公司考虑劝退。我的工作是室内设计师。我那会儿还有十几套在建工地,提成全部清零,包括头一天完成付款的项目。我大概算了一下,4万多,不到5万。
理由是:公司规定,离开公司就全部清零。当然,也没有所谓的辞退补偿。
商量无果,我被强行踢出所有工作群,项目群。
从提出要辞退我,到我被强行剥夺工作条件,不到48小时。
提出辞退我之后,两个小时左右,我的个人工作系统被禁用。
于是我准备提起劳动仲裁申请。
公司的品牌是一个上市公司,大A。
到了地方后授权给了地方品牌运营,B没有签劳动合同,拿不到打卡考勤记录,没有社保缴纳记录,没有大A公司或者B公司抬头的工资流水,他们注册了一个叫小c的公司,发的佣金。
哦,对了,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内部所有员工还和公司签了合伙人协议,以小c的名义。
我收集了签约记录,签约照片,开工证明。每日个人工作汇报,每日行政工作汇报。打车记录、外卖记录、网购记录。罚款记录,内部工资讨论记录、日常管理被惩罚的记录。加班、值班的记录。团建、年会的记录。管理人员任职书。整整1.6个G的手机截图。
律师说,你真牛。
我闭关了三个月才整理出来,还买了劳动法、仲裁法、劳动合同法一个字一个字的研究。
律师接手了,他整理资料都整理了一个多月。仲裁受理到开庭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律师是跨城市选的,临开庭前一周,我接到了仲裁委的电话,说,我的律师可能来不了,建议我更换律师,或者自行前往。
理由是,城市疫情刚过去一波,政策不允许。我以为我的律师跟仲裁委吵架了。
好吧,还是顺利开庭了,整整一下午。
对面两个律师,一个B公司,一个小c公司的。(我告的是B公司呀。)
一个多月后出结果了,我被驳回全部诉求。理由是,不清楚我到底受雇于B公司还是小c 公司。
所以我提交的那些工作记录,不能证明!!!?
然后开始了上诉,一审。
我们都觉得这场官司赢定了,法院还是清明的。但是能不能拿到钱不一定,所以我们追加了财产保全。
好吧,我打官司的成本又增加了。
一审开始了,我和律师在预先通知的审判庭等了很久,快到时间了,一直没人来,打电话一问,换地方了。
开庭了,更换审判庭竟然没有通知原告和律师。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场官司好诡异,一审还是输了,驳回全部诉求。
理由是,因为我和小c公司签了合伙人协议,所有和B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
那判决词,我朗读了三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
这个因果关系,我至今没有想通。
一审还补充过一次开庭,详细算了算我的赔偿金额是怎么组成的。
律师当时暗喜,有希望。我很忐忑。果然啊。
于是,我们提起上诉。
从上诉付钱,到开庭,刚刚好一个月。
二审都这么快吗?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呀。
律师说,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快的,但是他的城市有疫情,所以来不了,他只能在线开庭。
结论:在线开庭意味着有可能会信号不稳定,意味着我需要一个人在坐在原告席,可能要自己给自己质证。
鉴于一审的实际情况,我真的心灰意冷了。
悄悄说一句,对方律师,跟仲裁委和法院都超级熟,几乎可以跟每个人谈笑风生,我真的不想怀抱恶意的。
首先是关于法律关系,我要确认的是和B公司的事实劳动关系,我提供的所有证据都能证明。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合伙人关系的认定阐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也就是说我跟小c公司的合伙人关系,并没有达成条件。而且这份协议全公司都签,包括前台。
B公司和小c公司是两个独立公司,我要跟B公司确认劳动关系,从法律上来说跟小c无关联。
就目前我经历的仲裁和一审,B公司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否定我同B公司的法律关系认定。
再说一下劳务派遣,我只跟小c公司之前只有一份所谓的合伙人协议,并没有劳务派遣合同,所以也不存在劳务派遣关系。
只要是上了法庭,说什么,持什么意见,想要证明什么,都需要证据,完整的证据。不是名字叫合伙人协议,它就真的是合伙人协议了,要看具体内容。
最后,我的律师非常负责,他们反复告诉我,这个官司赢面不大,要有心理准备。
人嘛,总要经历点什么,打一打官司,也是成长。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我正在打官司,更有资格发表一下意见,
第一,打官司得请律师,而且费用不低,一般人无法过这一关,可以不请律师,但是没头绪,请与不请你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消耗是必须付出的。
第二,一般打官司跨度时间太长,没用稳定的收入,你拿什么来耗。快的最低一年,有几年的,还有十几年的,甚至有的一辈子都要和这个事纠缠,除非你自愿放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赢了官司,你拿不到赔偿,拿到的是一张废纸决议,如果对方实在不想赔偿,有的是赖账办法,法院也没办法,即使赔了一点点,还不够律师费起诉费时间精力精神上的损失,
所以,想打官司的你想好了吗?即使百分百稳赢,最后的结果也有可能打官司打了个寂寞。社会就是这么滴现实。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因为有很多官司,既使你赢了又如何,还是得不到赔偿,反而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赢了个寂寞?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打官司费时费钱费力,占理方还不一定能赢。
不到万不得已,很多老百姓是不愿意打官司的,打官司想赢,想获得最大的成果,找个好律师至关重要,所谓好律师,并不是道德品质好,而是他的嘴皮子要六,脑瓜子要活,法律要通透。找律师费用很高,一个普通民事纠纷特别简单的,最低都要1000靠上(这么低的很少有人接),顶上普通家庭半月收入,多数老百姓是不愿意出的。
不找律师,普通人对法律条文不熟悉,可能你以为对的,或者在道德上对的在法律上并不占理,你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是律师攻击的目标,特别是我们日常生活并不是时时都在摄像头之下,不可能提供到足够多的证据,断章取义足以让律师帮他的辩护人脱罪,说错一句话就可能改变性质,输了官司。
在某种情况下,律师确实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因为你没证据,打官司要有足够的人证物证。所以这些年出现很多的无赖官司,比如“青花椒案”。个人和处心积虑的资本家或者律师打官司,基本没有赢面,他们可以利用一些你不懂得,或者一些漏洞,让你官司输得不明不白。“青花椒”案要求用青花椒这个词的人都得给申请专利的资本家赔钱,影响太大,给整个川菜系列造成了影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才得以在二审中改判。试问如果针对的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哪有这么大影响?
企业家或者老赖欠你工资,你去讨薪,正常手段多数是拿不到的,去法院起诉,得走正常手续,时间上工薪阶层根本受不了。普通人会把他发到网上造成舆论风波,或者拉条幅堵门口,给他们压力,企业家或者老赖根本不怕,直接去法院起诉你侵害名誉权,寻衅滋事,不但工资拿不到还要倒贴,在普通人心里你不欠我工资,我根本不会找你,但在法律面前你就是寻衅滋事,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应该得到的。
法律条文深似海,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去打官司的,对法律有太多的未知和敬畏,输的风险太大,后果难以接受,普通人的生活经不起太多风浪,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客观原因:官司不是普通人进行法律保障的常态(私聊),是由于官司需要大量的证据过程导致成本较高(时间、金钱、技术、人员等),是中国人的信任关系建立在“熟人圈”的老路上,是法律信任体系不够完善的一面,是社会认识的共识建立在情感意识上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现实原因:官司体系的用人制度与宣传工作的普及程度不到位是根本所在,中国的调节制度基本是基层工作者(街道、社区)的组织形式直接导致法律工作的效率颇低。“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古代社会给予的历史经验,也是民间与官方之间处理“家事”的难度系数较高
为什么感觉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
因为性价比太低,很多时候赢了官司也无非是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对被告没有什么影响。就比方说劳动仲裁吧,一般来说也就是单位欠了几千几万这种水平,打官司赢了就算判赔双倍三倍又如何?这点钱哪个公司赔不起?就算赔小几十万也没问题,很多人自己都能拿出这个钱,更何况一家单位?但这个过程自己又要耗费多少精力?期间也不可能正常工作。弄下来往往得不偿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