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白门楼"人中吕布"成为阶下囚。刘备做为特邀嘉宾刘皇叔加左将军,与曹操一同坐在主位上。刘备的官职还都是拜曹操亲自推荐给朝廷所赐,曹操为了进一步笼络刘备和关张小集团,显示了足够的诚意。

吕布此时为了活命,竟想利用曾和刘备短暂兄弟一场,低头恳请"贤弟"念在兄弟一场为其向曹操求情,网开一面。

刘备沉默。吕布接着直接向曹操乞求活命:"曹公只要收了我,我愿为曹公冲锋陷阵。我俩联手,一定会全取天下。"

此时张辽押上,对吕布大声斥责:"大丈夫顶天立地,宁死不屈,怎能卑躬屈膝?"

曹操才转身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

刘备轻轻地说:"曹公可记否丁原、董卓乎?"

丁原和董卓原是吕布拜过的义父,但都死于吕布之手。曹操随即好像如梦初醒,这样一个不忠不孝专杀义父主子的人,谁还敢用?大喝一声"把吕布斩了!"

吕布闻刘备所言,已知大事不妙,大喊了声"大耳贼,太绝情了。"

吕布被押下砍了。

轮到张辽大骂不止,大步走向断头台。此时关羽突然跪下为老乡张辽求情:"张文远为人侠义,恳求曹公刀下留人!"

曹操见关羽为张辽求情,沉思一下哈哈大笑:"久闻文远忠勇侠义,今日一见果然是条汉子,我心早有收纳之意。"

曹操走上前亲自为张辽解开绳索。张辽感动"谢丞相不杀之恩!"后来成为了五良将之一。

郭嘉等人是曹操的重要幕僚,有关大事早就商议妥当。刘关张是重要嘉宾,临场做个征求意见,也显示曹操注重人才的器度,说明刘关张在曹操心目中自是不一般的地位,为日后收降关羽埋下了伏笔,自是后话。

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处死吕布是曹营上下的共识,即使问郭嘉,也是这样的答案,但是这个恶名不能留给自己的人,而应该给其他人,目前看,刘备最合适。

那么,曹操为何不问郭嘉?为何要问刘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曹操为何不问郭嘉?

作为曹操随军谋士,郭嘉为曹操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这次击败吕布,郭嘉也是出力不少。当吕布被人五花大绑地送上来,苦苦哀求饶命的时候,曹操并没有征询郭嘉该怎么处理这个猛虎,那么他为何不问呢?

我想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早已知道郭嘉的答案。

郭嘉作为谋士时刻跟随身边,特别是攻打吕布驻守的下邳,更是日日相随出谋划策,正是在郭嘉和荀攸的鼎力支持下,曹操才下定决心,不畏艰难的要除掉吕布。

既然如此,对于日后怎么处理吕布的问题,他们早已有答案,已经形成共识,而不是等到吕布被抓获之后,才去问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既然曹操早已知道答案,那么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询问郭嘉,该怎么办?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嘛,如果再这样去问,不会显得有些多谋少断嘛?这个不符合曹操的性格。

其次,恶名不能留给自己人。

吕布乞求投降,这个在三国时期非常少见。看遍整个三国历史,像吕布这样非常惜命,而且不顾尊严,乞求饶命的人非常少见,而像他这样纵横天下的人居然如此贪生畏死,确实找不出第二个来。

当他摆出一副讨饶的面孔,苦苦哀求饶一命的时候,估计当时许多人流露出不忍之色,特别是那些和吕布本来就没有深仇大恨的人更是心生怜悯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吕布从一个强者变成了一个弱者,乞求性命,苟且偷生的弱者,曹操如果直接下令去杀他,岂不是容易留下恶名吗?

如果吕布依旧强横的怒骂,估计当场被斩杀,也没有人留下怜悯的目光;可是面对苦苦求饶的吕布,断然举起屠刀,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回顾过往吕布的所作所为,其性命是断断不能留下,可是面对苦苦哀求的吕布,该如何决断?如何才能不把这个恶名留给自己人?如果问郭嘉,相当于把恶名留给郭嘉,可是郭嘉也是自己人,郭嘉杀吕布和曹操杀吕布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问郭嘉是万万不行的事情,毕竟这个恶名不能留给自己,留下了恶名,后续有些事情就不好办了。

最后,曹操需要招降吕布的部众。

问了郭嘉,吕布必死,这个恶名就留给自己,吕布那些部众怎么办?吕布从洛阳到长安,再到徐州下邳,麾下有一大帮追随他的忠实粉丝,这些人是构成吕布军团的基本面,他们才是吕布强悍战斗力的骨架。

如果悍然杀死吕布,对于曹操来说,让这部分部下转投到自己麾下就不是太容易,即使勉强投降,其忠诚度也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同时确保处死吕布又能够顺利的进行,那么就不能将诛杀吕布的口实留给自己,而是甩锅他人,这样既可以转移矛盾,又可以获得他们的忠心,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即使郭嘉在身边,曹操也是装作没有看见,看似漫不经心的样子去问刘备该怎么处理吕布,这样就避免留下恶名,同样也可以招揽吕布的部众,转移矛盾,赢得他们的忠心。

曹操为何要问刘备如何处理吕布?

吕布是刘备的敌人,更是曹操的死敌,对于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都有一种欲除之而后快的想法。等到吕布被押上来的时候,两个枭雄开始玩起了心眼。吕布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杀死公敌董卓的英雄,许多人依然在感谢吕布。

特别是在吕布苦苦求饶,打扮成一个弱者的时候,如何处死吕布成了焦点。曹操想杀吕布,刘备也想,为了更好地打好这一筹码,曹操就问了刘备,将这个球踢给了刘备,最大的限度的从这个即将要死的人身上榨取最后一点好处。

那么曹操为何要去问刘备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将恶名留给刘备。

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宽厚待人,不以杀戮来征服人心,这些行径和曹操的霸道行为格格不入。自从刘备投靠曹操以后,保持着独行独特的行为,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一部分人。

面对刘备的仁德思想,曹操无言以对,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寻找一个破解的方式,毕竟他站在道德的高地来俯视众生,无可挑剔。

此时一个机会刚好摆在面前,于是曹操将吕布的生死交给刘备来裁决,让刘备去承担这个诛杀吕布的恶名,借这个方式来破解刘备的仁义之名,从而让那些同情吕布的人士将不满的情绪转给了刘备。

曹操的这招乾坤大挪移不但将矛盾转移,而且还将恶名留给了刘备,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人依然借这个事情来否定刘备的仁义,可见,曹操的这一策略确实非常成功。

另外一方面,试探刘备的意向。

公元196年10月,刘备不敌吕布不得不投靠曹操,直到公元198年12月,来到曹营已经两年多的时间,可是曹操依然怀疑刘备是否真心投靠,时刻堤防,甚至试探他的忠诚度。

当吕布被押上台的时候,曹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向刘备询问该如何处置吕布的生死问题。早已熟知曹操意向的刘备焉能不知?如果处于私心,刘备就就应该劝放掉吕布,但是天下人皆知吕布反复无常,忠诚度存疑,一旦放掉,日后极可能会纵虎归山;如果处于公心,他就应该劝曹操杀掉吕布,从而以绝后患。

熟知曹操意图的刘备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曹操的询问,他说道:“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

刘备很聪明,他既没有说该杀吕布还是不该杀,他只是指出了吕布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诛杀丁原和董卓。

丁原该杀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么董卓该杀吗?普天下的人都认为该杀,可是俩人都应该被吕布所杀吗?显然不是,其他的人都可以杀丁原或者董卓,唯独吕布不该杀。吕布和丁原以及董卓的关系不仅仅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还是胜似父子的伦理关系。吕布杀了他们就惹上了不仁不义的恶名,因此刘备既不说吕布占了他的徐州,也不说夺妻之恨等等这些私人仇怨,而是指出了吕布公认的德行问题,从而抓住了要害,点出了吕布必须被处死的原因。

曹操很聪明,刘备也不傻,枭雄之间的对决就这样结束了,俩人都是胜利者。曹操将杀人的恶名踢给了刘备,而刘备给出了吕布必死的理由,可怜的只有吕布,成了他人博弈的牺牲品。

曹操的询问探明了刘备的意向,以为他确实忠实可靠,其实刘备是吗?还是存疑。

总而言之,在白门楼上的诡秘波澜展现了三国时期两个最强枭雄之间的对决,一个要问,一个不得不回答,最终曹操弱胜一局,而刘备不得不步步设防,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为未来龙腾入海打下了基础。

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可以说是一对“相爱相杀”的雄主,曹操对刘备从信任到绝望到生恨,刘备对曹操从敬仰到防备再到不死不休,《三国演义》表面上讲的是三国故事,其实大篇幅讲的却是曹操和刘备两人的恩怨纠缠。

吕布作为三国武力值冠军人物,最后却被曹操俘虏,斩杀于白门楼,关于吕布之死,很多人将其归罪于刘备,这类人对吕布大加赞赏,对刘备则是恶语相加,对此我想说,如果一个人将吕布之死归罪于刘备,假如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那么他肯定活不过一集。

原因其实很简单,吕布之死是注定的,即便刘备一句话不说,曹操也一定会斩杀刘备。

下面详细分析!

曹操处死吕布,为何要问刘备

很多人觉得很好奇,曹操处死吕布,为何要问刘备呢?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我们就会发现,此时的吕布根本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曹操对其根本不感兴趣,相反,曹操对于刘备则是非常感兴趣,此时他们两个再次重逢,有点老朋友再次见面的感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三兄弟就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时至今日,相对于吕布而言,曹操更愿意将刘备三兄弟收于麾下。

所以说,白门楼曹操问刘备对于吕布的态度,这是示好刘备,给刘备面子,以此显示自己对于刘备的尊重。

那么,曹操对于刘备的考察,就只有以上手段吗?肯定不是,曹操处死吕布问刘备,还有其他两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曹操要将杀吕布的罪名就给刘备,阅读原著我们会发现,吕布找刘备给自己求情的时候,曹操离的还很远,他那个时候正在和陈宫做最后的告别,陈宫被斩首后,曹操怀着悲痛万分的心情才回来处理吕布的事情,曹操对于吕布的评价,其实在之前两个人交战的时候就说过了。

操谓布曰:“闻奉先又欲结婚袁术,吾故领兵至此。夫术有反逆大罪,而公有讨董卓之功,今何自弃其前功而从逆贼耶?倘城池一破,悔之晚矣!若早来降,共扶王室,当不失封侯之位。”布曰:“丞相且退,尚容商议。

通过这段话我们会发现,曹操认为吕布不应该和袁术结盟,因为袁术称帝了,属于反贼,而吕布却因为曾经斩杀了董卓的功绩,算是大汉的功臣,曹操自己不杀吕布,却是问刘备的意见,最后立马杀了吕布,这是向世人宣告:杀吕布者,乃刘备也!

第三个原因,则是曹操对于刘备的考验!

曹操对于陈宫是真爱,因为曹操曾经逃命的途中经过陈宫管辖的县城,陈宫发现了曹操,但是他并没有捉拿曹操去升官,而是放弃了自己的官位义无反顾追随曹操亡命天涯,虽然后来陈宫离开了曹操,但是在曹操内心深处,他是非常敬重陈宫的,即便陈宫如此反他,让他损兵折将,但是只要陈宫愿意投降,他立马会给陈宫高官厚禄,可惜陈宫宁死不改气节,曹操眼看着陈宫被斩杀,他也忍不住留下泪来,陈宫是他曹操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人才。

对于吕布,曹操是根本不会给他一丁点活路的,吕布提出投降曹操,曹操做正统帅,他做副统帅,这就非常离谱了,他是觉得曹操傻呢还是觉得曹操手底下没人呢?曹操的心腹是夏侯兄弟,曹仁兄弟,这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即便选副将也是从这两个家族里面选,吕布算什么?

抛开吕布的人品不谈,此时的吕布战斗力已经大幅度衰退,他一是年龄已经大了,二是过度沉迷于酒色,身子早就空了,这种人,曹操怎么会留?

曹操不会给吕布任何活命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问刘备呢?其实这是他在考验刘备,曹操此时依然不能断定刘备是不是个真英雄,甚至不清楚刘备和吕布之间到底是至死不休还是两个人在做假戏欺骗自己。假如刘备为吕布求情,那么曹操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两个人情义不一般,有可能是一场苦肉计来算计自己。

假如刘备被给吕布求情甚至落井下石,曹操会认为,吕布和刘备确实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刘备对吕布是发自内心的恨和恐惧,也因此判断出刘备是个思想单纯的人。

我们都知道,后来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经过曹操多方面观察,他得出当世英雄唯有曹操和刘备二人,但是刘备深知曹操的想法,所以他就可以装作很胆小的样子来迷惑曹操。

通过上面三个原因我们会发现,曹操内心根本就不会留吕布一条性命,同时曹操也考察其他人,假如刘备没有通过曹操的考察,那么刘备大概率也会被曹操所刻意压制,刘备三兄弟未来的命运也会捉摸不定,不得不说,刘备真是心理学高手。

那么,关于斩杀吕布这件事,曹操为什么不问郭嘉呢?其实曹操问郭靖,郭嘉最多也是上面的回答,杀吕布,但是郭嘉是自己心腹谋士,曹操可不能坑他![捂脸][捂脸][捂脸]

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这是曹操的智慧。想以此证明杀天下英雄的不是我曹操,而是你刘备。同时,吕布对刘备有恩,廊庭射戟退曹兵吕布为刘备解难。看刘备是不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又加之怕吕布后为刘备所用,既而借刘备之言杀了吕布。不能不说曹操在用才的取舍上是存在有大智慧的。不忠之才,目无主君之才,傲慢之才等他是不会用的。如官渡之战献计火烧袁绍粮草的谋士,仗击张松,杀吕布等。

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读三国,绕不开白门楼。一是吕布英雄而结局悲惨,二是曹操喝酒论英雄,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的较量,结果是曹英雄输给了刘英雄。

一,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赤兔马就不说了。人中吕布却是有历来的。吕布在三国时期是一员猛将。他的经历跟三国里面大多数武将的遭遇差不多。吕布是九原郡人,九原挨着匈奴,所以这里的人天生就是打仗能人。吕布这样的人,就被大乱时期的有点事业心的诸侯地方官收留。而吕布也最先投丁原手下。开始了个人的事业打拼。之后又在董卓手下干过。为了个人发展,这两个义父他都杀了。吕布就落下了骂名。他杀了丁原是不应该,杀董卓也是处于私情。吕布就背上了杀义父的骂名。张飞骂吕布特别狠, 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吕布的看法。

董卓死后,王允干了几天朝廷工作。李榷郭祀掌握了朝廷大权,把王允杀了。吕布没有菜了,只有向关外发展。但是,关外的土地都是名花有主的。没有一个善待吕布。吕布投靠过袁绍, 袁绍要杀他 。他跑了。吕布又投袁术,袁术也不待见他。吕布与刘备打打闹闹。吕布刘备因为徐州闹翻了天,刘备忍气到了小沛。说起来,吕布要夺一个立锥之地不容易,刘备兄弟也不容易。所以说,张飞对吕布十分恼火,出口就骂吕布三姓家奴。吕布又痛恨别人揭他的伤疤,一听这话,就怒火中烧。这就看出吕布杀了丁原董卓后,在社会上真地不好混。

二,曹操在三国时期,他是理解了当时的社会,真正要做一翻大业的主公,是对人才的重用。

曹操一定知道刘邦与陈平的故事。陈平得了刘邦给的仓库的钥匙。灌婴等人就说陈平道德不好,与他嫂嫂有一腿,大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魏无知找来,责备他说我敬你是个长者,有人说陈平道德不好,与他嫂嫂有一腿,这是怎么回事?魏无知说,大王,道德再好有什么用,现在打天下靠能力,要看结果,看能力。没有能力,会打下城池吗?年轻人行为有差,偷鸡摸狗,不关大事,主要看对大王的事业有没有帮助。刘邦一听,对呀。道德再好,打仗又有什么屁用?

这样一来,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与“唯才是举”是一致的。曹操手下的降将,至少有一半道德无底线。这么多的都收留过来了,多一个吕布又怎么样?

在白门楼,曹操其实是要吕布的。原因就是吕布是个有才能的将军。曹操喜欢能打大战的家伙。

曹操是“能”比“行”更重要的。如果兼而有之更好,不能兼顾也没有关系。曹操看重的,就是能力,他要能人。

三,在白门楼,吕布对曹操说的话,仔细一看,不能判断是假话。

吕布是要诚心地投降曹操的。刘备无疑是看出来了,才有了曹操问他,他翻老账,害死吕布的用心。

吕布的年纪比曹操,刘备要大。吕布打了许多仗,由于种种原因,就是打不开局面。在徐州周围一带,吕布几乎没有朋友了。吕布与曹操,刘备,袁绍 ,袁术,张邈等等人都有往来,都打过仗。但是,吕布有兵有将,还是安定不下来。这些对吕布的信心,影响很大。吕布在下邳时,他老婆严氏就对吕布说,相公,你这次出去,谁来保护我们这些女流。如果有个差错,我们这些人还能做将军的妻子吗?吕布一听,心就软了。拒绝了陈宫的主意,天天在家与老婆喝酒,在这关键时刻,吕布不想打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吕布怨烦了打仗。

吕布上白门楼看见刘备在场,吕布认为在袁术派纪灵来打刘备时,辕门射戟救过刘备。吕布提醒刘备美言一下,帮助自己脱险。刘备当时只是点头,话都没有说一句。说明刘备已经在想主意收拾吕布了。

四,曹操把敌手捉到后, 曹操一般先做两件事情,收降将和收敌手的女人

曹操打赢了,一是处理对手的部将。只要投降过来的都用,人多力量大嘛!再说,有军队总比花钱去招募更容易而且便宜。曹操下江南八十三万,有五十万都是袁绍 刘表等等的部下投降过去的。曹操把吕布的部下,差不多都收了过来了。第二件事就是,处理对方的老婆儿女。吕布不死,吕布的老婆女儿还是吕布的。吕布死了,老婆女儿就是别人的了。曹操看没有看上吕布的妻妾,恐怕是看上了。吕布死后,曹操是把她们送回许昌去了的。

如果说曹操好人妻,看上了吕布老婆严氏和妾貂蝉,那么,吕布必须死。如果曹操爱人才,吕布就死不了。

但是,吕布还是死了,而且,死得很惨。说明曹操看上了人家的老婆小妾和女儿。

吕布死的节点就是曹操得意忘形,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处理这个时期最有名气的大将吕布。但是,刘备横空杀出,破坏了曹操的算盘。

五,曹操就问客人刘备,说玄德公,你说怎么处理吕布?

刘备当然不能正面回答,即不能是说杀了吕布,又不能说不杀吕布。前者而言,天下人就会说吕布是刘备建议曹操杀死的,刘备不想把这个杠在肩头上。后者一出口,对不起自己。因为吕布如果反水,曹操会说是刘备留下来的。不反水,他们两个联手,刘备还有力量打下自己的地盘吗?

刘备考虑再三,就说,丞相你那么聪明,怎么不想想丁原董卓?曹操一想,好的丁原,坏的董卓,吕布都要杀,似曹操,不好不坏,肯定还是会被杀。曹操被刘备一将军。命令左右把吕布杀了。

曹操如果不怕吕布杀他,曹操可以把吕布留下来。吕布也对曹操说了,他不想再打了,要跟曹丞相一起成就大业。

但是,曹操没有留下吕布。吕布诚心要投降曹操,被刘备搅黄了。

曹操不问自己的几个谋士,郭嘉,荀攸是不想把这个麻烦引向他们。他们可以阴谋杀死吕布,但是,广庭大众之下,曹操不会把自己手下拉下水。

曹操本想害刘备,没有想到刘备害了曹操和吕布。刘备一箭双雕,实在高明。

曹操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就在身旁,为何偏要征求刘备意见?

曹操早就征求谋士郭嘉的意见,吕布余党皆可留,唯吕布杀掉。登上城楼后,吕布示软,曹操假以答应,见刘备后,坏水冒上来了。杀吕布让刘备背黑锅。他假意征求刘备意见。大耳朵刘备对吕布反复无常,翻脸不认人早就恨在心里。曹操一问正中下怀,把吕布往死路上推了一把。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乎?曹操假装如梦初醒,命杀死吕布,心里高兴万分,大耳朵背黑锅定了。吕布大骂刘备,大耳贼,无义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