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借相马大师司马徽的口中说出了诸葛亮"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说明了诸葛亮有智慧,但如被白手起家的刘备相中,要打败曹操和匡扶汉室还是有相当的困难。(当时刘备还未三顾茅庐)。
在三国之前,大一统的大谋士只有汉朝的张良,算上分封制的周朝大功臣姜子牙,还有的就是诸葛亮少年的楷模春秋的管仲和乐毅。
诸葛亮魂丧五丈原,未能实现大一统和光复汉室大业,但已经在各方面表现出了大智慧,能够辅佐刘皇叔白手起家、鼎足三国,这已经实现了效仿管仲乐毅的志向。能够带领地寡人少的蜀汉,连续六伐中原,志在天下,让占据北方的强魏龟缩做璧上观。而大唐所立的十大武宗,诸葛亮恰恰紧随他们之后而赫然在列。
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辅弼二朝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壮志未酬,但留给后世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统揽了匡扶汉室的政治(隆中策、前出世表)、军事(传给姜维兵法24章、八卦奇阵、连弩箭、木牛流马和六伐中原)、统战外交(联吴伐曹)、经济(军垦农场)、民族政策(安抚、自治)等,还有一部堪与姜太公(千年乾坤表)、刘伯温(烧饼歌)比肩齐名的千古预言书"马前课",
等等。
诸如之类不同凡响的旷世才学和卓越贡献,再加上让无数帝王大加叹赞和天下百姓感动万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贤相的感人事迹,都让诸葛亮成为了后世无比崇敬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并不是全靠罗贯中所美化的,恰恰是罗贯中依赖了前人对诸葛亮的崇敬贴上了自己的标签,才让三国演义跃上了四大名著。
诸葛亮魂丧五丈原后,成都人民自发地建造"武侯祠"。劲敌司马懿首先将诸葛亮的治兵八策学过来治兵。三国归于晋后,司马炎皇帝是最早敬佩和赞赏的第一个皇帝,是让武侯祠的香火能千年长明不熄,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这些,就是古代把诸葛亮看做华夏智慧的化身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我认为诸葛亮也是一个人,不是神。要不是他满腹经纶,智慧遍身,在两大强家劲敌之间何来有赤手空拳,无立锥之地的刘备一席之地?同时,三国鼎立是历史实事。三国演义很遵循客观实事,除了极个别地方外,没有什么迷信色彩。写诸葛亮这个人中之龙也仅突出了他的超强智慧与学识,同时也褒奖了他对工作任劳任怨,废寢忘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来三分天下实属不易。若说他未统一全国也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感谢头条邀请,苍茫大地认为原因一言以蔽之:时也,命也,运也。
孔明是当之无愧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隆中和刘备初见时,孔明就对几十年后的三分天下的局势进行了成功的预言。可见其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缺相将强、屈居荆州刘表手下,几千兵马起家,经赤壁之战、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后,逐渐壮起来,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季汉皇帝。这一切,无非是沿着刘备和孔明共同绘制的路线图去施工的。有人经常拿这段历史来质疑孔明的军事能力,理由之一就是刘备经常带庞统、法正去前线,而把孔明放在后方。法正、庞统确实是优秀的军事家,尤其法正,其战略眼光、战术能力均可圈可点。前线有他们这两位高参足矣;而后方管后勤、整顿吏治也需要人才。而孔明凭他的卓越才能,保证了刘备前线的胜利,刘备在三国时识人之能天下共知,孔明在赤壁大仗后短短几年时间,连升数级,成了季汉丞相。刘备夷陵大败,连病带气带劳累,命丧白帝城,临终将大汉江山及儿子托付给了孔明。孔明从刘备手上接下的是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刘备所占的三分之一个荆州尽失,刘备革命几十年的四海精锐几乎全失,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名将已亡。与曹魏、东吴孙权都成敌国,国内部分士族势力、少数民族首领趁机作乱,对季汉而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孔明举重若轻,与孙权修好,平定国内孟获叛乱,稳定国内后又挥师北伐。
季汉北伐是以一隅夺天下。你可以历数孔明的北伐战绩,与司马懿、张郃等名将pK,胜多败少,他已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孔明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如下:
一、偏安一隅的季汉,疆域只占天下十分之一。
孔明北伐之时,如把天下比作一块大蛋糕,魏国占十分之七,吴占十分之二,蜀只占十分之一。孔明要想歼灭曹魏,相当于蛇吞大象啊。
二、与孔明对阵的曹魏政权统帅均是孔明劲敌。
和孔明对阵的曹叡、司马懿、曹真均是大军事家,有的甚至是战略家。
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战略眼光杠杠的,经常担任前线总指挥的司马懿老奸巨猾,知己知彼,找对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对抗孔明正确策略,即便是曹真,其谋略也是杠杠的,读者们可看陈寿的《三国志》,千万不要给小说家罗贯中忽悠瘸了!
三、季汉人才奇缺。
刘备时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孔明、法正、庞统、马良等名将名士如过江之鲫,刘备纠集的士兵也是四海精锐。可到了后刘备时代,名将名士渐次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孔明是何其无奈啊!孔明北伐是以一隅敌一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孤忠,他又能干啥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呜呼哀哉!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诸葛亮没有统一古代中国,不能归罪诸葛亮,是整个团队的事,诸葛亮是一个合格的某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可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刘备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计划。没有留下文武全才的赵云守荆州。而是高傲的关羽守荆州。荆州的丢失。造成了隆中对的战略任务没有完成的机会了。
诸葛亮的对手过于强大,失去荆州根本就没有了统一中原的可能性,诸葛亮还是以弱阀强,打的曹魏闭门不出。其实诸葛亮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兵出两路,一路出祁山,一路出荆州可以平复天下的。得带天下有变,的时候可以一统天下的,诸葛亮能等来天下有变的机会吗?对手可能把这机会留给诸葛亮吗?刘邦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对手不够强大。显然诸葛亮是不能等来天下有变的机会的。诸葛亮死后,诸葛亮的短板就漏出来了,天下未变蜀先变。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对的,没有一个决策是没有缺点的,关键是对方能留给你多大的漏洞。就向邓艾的出阴平灭了蜀国,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一个决策。只是刘禅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否则邓艾是有去无回。这个决策就是一次赌博。邓艾赌赢了。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主要是他最懂得知遇之恩,更有珍惜知遇匡扶汉室正统刘家天下源泉初衷。因此后来历代文人都在推尊孔孟之道一样推尊诸葛亮为国为君一样美化身。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却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智慧”与“统一”不具有必然的关系。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智慧超人均被世人公认,但刘备等人前去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早有预见:刘备只能“三分天下”,即使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亲自出征北伐,想统一中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打败曹魏,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诸葛亮为何不能统一中国,综合分析具有以下原因:
1.蜀汉军事力量较弱。刘备仅靠几千人起家,虽然经过“赤壁之战”、“绵竹之战”、“夷陵之战”之后,建立了“蜀汉”,但军事人马也不至十万,与曹魏相差很大,这是诸葛亮不能统一中国的主耍原因;
2.诸葛亮错用人才,也是导致未能统一中国的重耍原因。他错用马谡、姜伟等人,任人唯亲,打压李严、魏延,这也是诸葛亮注定不能统一当时中国的原因所在;
3.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能取胜,却硬着头皮去征战,最后损兵折将;
4.天时,地利,人和,是统一当时中国的必备条件,而诸葛亮只具备人员的一个条件,缺乏天时、地利,所以最后未能统一当时的中国,而恰恰使蜀国早亡于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