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交战曹丕为什么无动于衷?
夷陵之战,曹丕乐得坐山观虎斗,蛤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然,曹丕也想趁火打劫,乘虚而入。可是蜀汉还留有后手,有诸葛亮和赵云在,可不是好对付的。只能作罢。
曹丕当上了皇帝,不思进取,却一头沉浸在美人温柔乡里。当初,虎口夺食,从老爸嘴里硬是抢夺了大美人甄氏,玩腻了,又重新换了人。这样的声色犬马,怎有心志于南征北战。当了八年皇帝,年仅四十就把命玩丟了。
况且,蜀吴大战之际,魏国也不会立即闹出动静,万一让蜀吴两家为了防备魏国攻击,说不定罢兵息战,回过身来反击魏国,可就得不偿失了。
只有让两家打得难分难解,甚至两败俱伤,才更有利于魏国。到时,再看局势,做出新的军事部署。
后来,刘备战败,并病逝于白帝城。曹丕联络东吴五路大举进攻,也被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魏吴两家共同攻击,都无功而返。可见,当时魏国一家伐蜀,在诸葛亮和赵云稳固防守面前,更不会有胜算了。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交战曹丕为什么无动于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道理我想你一定听说过吧。
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对峙和争夺,当刘备和孙权在夷陵搏杀的时候,也是曹丕坐山观虎斗的最佳机会。刘备和孙权都具有实力,刘备报仇心切,想借报仇之名吞并东吴。而孙权并不想被刘备消灭,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那时,曹丕只要从中取栗就可以了。
曹丕看得很清楚,刘备在外,成都有诸葛亮镇守,那是碰不得的,占不到便宜的。曹丕要动,也只能瞄准东吴。但当时,东吴的力量还没有消耗完,还有力量,曹军去,只能三方混在一起乱战,结果可能三败俱伤。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交战曹丕为什么无动于衷?
我认为这是曹丕明智之举。暂时看好戏,隔山观虎斗,让孙刘耗尽兵力钱粮,精疲力竭,而他养精蓄锐,待他两家休战之后,再来一鼓作气,各个击破,统一天下,事半功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