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帝朱元璋(又名朱重八)16岁时所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
朱重八小时候家里很穷,很早就给老财家当放牛娃。
有一年,朱重八父母和大哥都因疾病夺去了生命,他哭求老财为父母和大哥安葬,老财无动于衷。还是老财堂弟心慈悄悄划了一块地帮其安了葬。
朱重八,走投无路,投奔了少林寺。最初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每天扫地、劈柴、挑水,空余时间就练武。当时可能就想着"两耳不闻世外事,一心只读佛陀书。"
寺中有一个老和尚,是因几度进考而不第,绝望之中看破了红尘。他常常帮朱元璋干活,还教他看图识字,给他讲历史故事。朱元璋渐渐脑洞大开,对天下大事略有兴趣。
16岁那年,朱重八对老和尚说:"将来我要学好武艺,考上武状元,实现师父宿愿,要像岳武穆一样尽忠报国!"
老和尚听了,瞪大了双眼,正想教育一番:"佛门弟子,不得大开杀戒"时,看见了重八身握一张当初教他的八个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下面还加了八个大字:勿忘抗元,亡蒙必璋!
老和尚倒吸了一口气,长叹:多像我的少年。从此,时常给他讲老子道德、孙子兵法;讲刘邦、李世民;讲春秋、三国等等。
八年后,朱元璋泪别老和尚,去会合当年放牛娃汤和,走向了抗元战场。
明太祖帝朱元璋(又名朱重八)16岁时所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
在1328年的一个夜晚,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人就是朱元璋,当时当时的他还叫做朱重八。因为在元朝时,不能上学和当官员的普通人没有名字,只能根据父母的年龄或出生日期来命名。朱重八的童年是在一间茅草屋子里度过的,他为了能够吃得上饭,便在少年的时候为地主放牛。小的时候朱重八也想过去上学,由于父亲无法支付学费也就作罢。朱重八在这个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十六的时候通过村口的吴老太讨一个媳妇,能够为他生儿育女。
在为地主放牛的期间,朱重八过得还算是可以,然而灾难在1344时发生了,在四月初六的时候他的父亲饿死了,三天后,四月初九他的大哥也被饿死了,在四月十二他大哥的长子也饿死了。最令他悲痛的是在二十二日他的母亲也饿死了。在他小的时候,这个家给了他太多的温暖,然而这一切就在极短的时间内烟消云散了。年少的他对这一切无能为力,他只能用痛哭去宣泄自己的情绪。为了能够安葬自己的父母,他前去求地主刘德,他天真以为父母为地主当了一辈子佃户,地主会答应他的。他前去求地主刘德,然而刘德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没有地方去安葬自己的父母。后来在好心的帮助下等到一块地安葬了父母。
安葬了自己的父母,这时候他又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他进入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和尚,至少在他看来他可以吃得上一口饱饭了。在元代的时候和尚是可以结婚的。在刚进入皇觉寺,什么脏活苦活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因为他是新人就需要去做这些。当然好歹他可以吃得上一口饱饭了。然而好景不长,在他入寺仅仅五十多天之后,由于饥荒的原因,所有的和尚都需要出去化缘,只有化缘才可以吃得上东西。朱重八在淮西讨饭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仔细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在这三年也结识不少的豪杰。这也为他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三年的时间,让朱重八成为了一个强大的人。
三年的讨饭生涯结束了,他又回到皇觉寺中。由于饥荒稍稍好了一些,他在寺里日子倒也过得去,然而灾难又来临了。由于起义军起义之势过大,元朝镇压起义之军不利,元朝的官员没有办法,于是元朝官员就把老百姓当作起义军杀死向朝廷交差。此时朱重八如果不参加起义,他也许也会被抓去杀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