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刘邦是开国皇帝中,除了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外,出身、地位是最寒酸之人。他是乡干部亭长,在睡梦中硬是被萧何、曹参等县干部推上了沛县反秦起义军的首领。
在做亭长时,他在相好曹寡妇餐馆里开棋牌室,来往迎候三教九流,已炼就了左右逢源、黑白二道通吃的高超本领,在江湖上"沛公"大名如雷贯耳。因此,萧何、曹参等人杀了县长,又不知如何发展时,就会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拉来"沛公"充当出头鸟了。
相传刘邦在家里父母兄姐都不待见,家族生意都没他的份。很大岁数了还是光棍一条。但让他从小养成了混江湖的本事,拥有了一帮各式各样的朋友,如专办红白喜事的吹鼓手周勃、屠夫樊哙、马夫夏侯婴、游贩娄敬等,善于察眼观色,嘴巴灵巧,头子活络。被人举荐当上乡干部,又善于逢迎,让主管县文秘萧何、曹参等非常满意,所交待的任何一呼百应,甚至还让他带队押送人犯,能力出众。
外乡来的大富人家吕太公,独具慧眼,把黄花闺女吕雉倒贴嫁给月光族刘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虽是出身低微,但好歹是个乡干部,为人行事还是很圆滑的,既能三教九流地应付裕如,又能善于结交上层关系地非同一般。
因此,刘邦决不可能会是个不讲信义的无赖小人,相反却还是个特讲义气的江湖大哥。刘邦能被上司迎为老板,被众好汉拜为大哥,才能在反秦道路上崭露头角,一鸣惊人;最后才会在楚汉相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从下面四个价段分析,刘邦的确是一个无赖之徒。
【发迹前】刘邦发迹之前,娶妻吕氏(吕雉),可是他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混吃混喝。在当泗水亭长时,一次知县宴请,按礼金多少排座。刘邦不掏分纹,竟然对登记贺礼的萧何说“贺金万钱!”作为有妻之夫,竟然在外面和一曹姓女人私混,并有了私生子刘肥。他不管把私生子刘肥交给妻子吕氏在家抚养,还对这对不是亲生母子不顾不问,经常外出不归。对于吕氏来说,真是一位贤妻良母,带着丈夫的私生子不怨不恨,默默无闻以苦度日。
不久,刘邦当了秦王的泗水亭长,由于私人原因私放刑徒,被迫逃亡,落为山寇,而吕雉因此被监禁。
【楚汉战争前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由于疆域与文化及刑法的阶限,陈胜、吴广被迫起义,不久起义失败。公元前209年,天下从暂时稳定走向大乱,刘邦借机占领沛县,慢慢招兵买马。天下诸候四起,由于刘邦的势力太弱顶不住秦军的镇压,只好投靠项羽的叔伯项梁。为了扩充实力,项梁将楚国宗室后裔熊心立为楚怀王,由刘邦和项羽领兵作为楚地反秦的义军总盟主。
公元前208年9月,秦主将章邯率领40万大军,将秦末复国的赵王歇围困在巨鹿,赵王向各路反秦诸候求救,大多诸候都拥兵观望不动。楚怀一面派项羽带兵北上救赵,一面会刘邦从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相约,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项羽带兵北上,引渡漳河后破釜沉舟,摔甑烧庐舍,经过九个回合大战,大败章邯于巨鹿。一战成名令各路诸候府拜不敢仰视。而当时由于秦军主兵力基本在巨鹿,刘邦使用了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杀伐加诱降,很快攻入关中,迫秦王子婴带玉印、兵节投降。项羽控制了兵权,刘邦也控制了政权。项羽在新丰鸿门拥兵40余万,而刘邦在霸上拥兵10余万,因兵力悬殊,加上项羽的巨鹿之功,项羽入驻咸阳掌控天下。
项羽有条件效仿秦皇称帝,但他却恢复周天子的分邦制。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将统一的秦分为19个诸候,分别为: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把自己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霸王,是向各路诸候宣示自己是老大!(如图一)
【楚汉战争时期封赏出尔反尔】国家分裂,始终走向失败,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是统一。就在项羽分封后的第3个月,天下又大乱。东、北有12路诸候不满分封,互相残凶改王换地,刘邦借机打回关中,逐鹿中原,正式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在丞相萧何的举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以项羽违背楚怀王之约,趁项羽在东北讨伐田荣之际,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军从陈仓故道攻入关中,占邻关中、陇西、北地上郡、河上、中地渭南,接着杀掉韩王韩成,占领韩国。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讨伐项羽杀害义帝为名,正式向项羽宣战!出战之前,刘邦向九江王田荣、彭越等许以城域。劫集5个诸候国56万人马杀奔项羽大本营彭城,此时项羽在齐国征战。知道刘邦要掏自己老窝,便率领3万精兵,日夜兼程,绕道彭城西侧的萧县,对刘邦意想不到的背后猛攻,由于刘邦兵马是劫集,加上条件是口许,光是人在心不在,背腹受敌无心应战,急忙乱逃窜被打得满地找牙!刘邦血战不抵,只带十余名精兵败走而逃出。刘邦在彭城两次战败中,为了快速逃命,曾让纪信穿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扮成士兵逃命;他曾经两次从车上踹下儿子,后因车夫夏候婴劝说方休!
韩信极力劝刘邦实现对张耳及各诸候的封赏,公元前204年10月就占了赵国,而刘邦对占赵有功的张耳迟迟不理。直到公元前203年11月才落实。刘邦实现分封赏后,稳定人心加强兵力,频频蚕吞弱国,使形势与逐步壮大。刘项双方以鸿沟为界。
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彭越等集结各路兵马60余不,抵达蕲县东南垓下,进退并合与项羽决死一战,项羽引兵败退,自勿乌江。(图二)在垓下之战中,项羽曾想把扣押自己手中的刘父烹了,与刘邦分享想以此逼项羽投降。而刘邦却对项羽说“我父就是你的父,你把你的父烹了分我一羔……”项羽怕失信义而放弃该想法。
【登基称帝后剪除异姓王、斩杀功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汜水之阳登基,马上入定陶夺回将军韩信兵权。
登基后包括前期的诸候刘邦封有赵王赵耳、齐王韩信、燕王藏荼、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韩王信。不久,刘邦便把与自己家乡邻居要好卢绾代了燕王。(图三、四)
接着用儿子刘如意代替赵王,刘肥代替齐王,刘交代替楚王,作为农民的刘贾也封为荆王。(图五)
汉六年,楚王韩信降为淮阴候,韩王信迁徒代国。
汉七年,韩王信被迫投匈奴。
汉九年,赵王张敖被降为宜平候。
汉十一年,淮阴候被夷三族。梁王彭越被夷三族,肉被制作成酱送各诸候尝,以儆效优。接着淮南王英布被杀,而最的的邻居燕王卢绾被迫投匈奴。
真是如韩信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图六)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刘邦表面上是汉朝的皇帝。
事实上,刘邦的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战国时代和秦始皇的秦朝。
他与秦始皇是同年人!
也就是说他在战国年代生活了20多年,又在秦朝生活了10多年。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那是凭借武力来解决问题。
也是凭借武力来称王称霸的,讲的是力量和权势。
楚国的文化也是霸气十足,而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执行的也是法家的路线,所以说刘邦生活的环境,就决定了他没有多少文化修养。
这就是产生所谓“刘邦无赖”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
大家知道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刘邦事实上与秦始皇是同年人,这样的话,他当皇帝和秦始皇当皇帝,事实上没有多大的区别的,汉承秦制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刘邦确实在开国皇帝当中是最不讲道理的那种皇帝。
我们举一个例子。
隋唐宋元明清里面,就拿最没有文化的朱元璋来说,朱元璋长期生活在元朝,而且是在宋代之后,他推翻元朝,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了宋朝的一些制度,而宋朝是礼仪之邦。
所以在朱元璋称王之后,很多礼仪制度都有章可循。
而刘邦就不同了!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根本就找不到几个读书人。
儒家基本上都隐藏起来了,所以在汉初的时候,实行的是黄老之治,本质上还是秦始皇那一套。
所以呢,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刘邦确实有可能是开国皇帝当中最无赖的。
但是也要具体的来分析,到底什么是无赖?如果无赖就是指没有文化,不讲道理,执行法家政治,搞秦始皇那一套!
那么,刘邦确实是最无赖的皇帝。
但是具体到人情世故,以及选拔使用人才。
这就另当别论了!
相对于项羽来说,对待人才,是三心二意,有功不赏,有才不用,这个才是真正的耍无赖呢!
跟着刘邦,尽管可能被骂!但一个底层的小人物却有可能被提拔重用,比如韩信这样的人,在项羽那里被搁置不用,到刘邦这里,却可以一步登天,被封为大将!
可见,刘邦开始也不是最无赖的人,但是当了皇帝后,情况变化了,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对待功臣过于严酷,确实有点耍无赖的味道。
总而言之,刘邦的一些行为要从当年的环境去理解,在那个以力服人的战国年代,在那个法令严酷的秦朝,本来儒学就已经斯文扫地!
没有礼貌,不懂礼仪,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能拿刘邦来跟后世的明君相比,但是相对一些暴君和昏君,刘邦还不算最无赖的君王。
他也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一起走近历史和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龚柳辉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汉高祖刘邦,“无赖”谈不上,只是巩固皇权不择手段罢了!
司马迁在《史记》暗贬刘邦,青年时好逸恶劳、中年时惹祸避难,争霸时抛妻弃子,称帝后铲除功勋等,都证实刘邦极度自私,但与“无赖”还略有区别,比如称帝后分封功勋,刘邦对功勋部将只封侯国,哪怕姻亲吕氏也未封王,是刘邦巩固皇权的必要手段。
刘邦
项羽分封的韩国也就3万户,刘邦许诺张良齐国3万户食邑,封曹参为平阳侯食邑万余户,王爵与侯爵最大的差别是,王爵拥有铸币和募兵权限能够威胁到皇权稳定,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放弃兵权,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
汉初异姓王
汉朝土地和人口是固定的,如果都分封给功勋部将,刘邦岂不是为他人做嫁妆?所以刘邦给部将封侯,再引导诸将对异姓王发难,汉初七位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 、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都是楚汉争霸时刘邦的权宜之计,将韩信由齐地转封至楚地拉开削藩序幕,白马盟誓保留长沙王吴芮止。
刘邦
综述:异姓王在楚汉争霸时胁迫,导致刘邦巩固皇权削除异姓王,多数汉朝开国功勋能颐养天年,像隋朝杨氏先祖杨喜,抢夺项羽尸身得以封赤泉侯,刘邦兑现同富贵莫相忘的诺言,远比明朝初年朱元璋封赏功勋,再数以万记诛连杀害要坦荡,所以我不建议称刘邦“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有句话叫“英雄莫论出身”。我不认为刘邦是个无赖皇帝。据史记汉书记载:“高祖不知书而性明达”,以及“约法三章”“为政宽仁”等等,可以说从刘邦身上找不出太多无赖的行为表现。
只是他出身低微,举止粗俗,没啥文化,被某些读书人瞧不起,同时他又做过给儒生帽子撒尿,跟寡妇私通生子等等,说他无赖无非是拿这些说事而已。但又有句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细节”,这些行为对于一个男人充其量也就是无关痛痒的细节而已,从他后面的表现看,私生子刘肥被封了齐王,那个寡妇也因母凭子贵做了太后,说明刘邦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不负责任的男人。
再说他对儒生无礼,这也都是小节,其实就是他为人豪爽又带点粗野而已,他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还是相当尊重的,比如对张良陈平言听计从,对叔孙通、陆贾、刘敬、郦食期等人非常的赏识,并提拔重用,对他们封赏待遇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刘邦悟性特别高,能够知错就改,当他明白马上打天下,文人守天下的道理之后,立即改玄易张,重用文人兴礼乐教化。
又有人拿他跟项羽争天下时,不顾妻儿老小,确实让人诟病,但是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基本都是“志在天下者不顾父母妻子”,并不是他一人独有,在常人看来,刘邦不惜父亲妻子被作为人质而牺牲,但那时的刘邦真的答应了项羽,项羽就一定会放了他的父亲跟妻子吗?他那样做确实心狠甚至让一般人胆寒,可恰恰就是因为这点,体现了刘邦处于两难之地表现出的非凡理性与克制,忍耐与冷静,以及利害权衡的的不择手段,这也是他能从一介平民开创四百年大汉基业的原因所在。我们不能站在普通人普通形势下去指责他的人品,因为他在跟项羽争天下,是你死我活的最高难度的极限博弈,不在其中,不懂得其中的无奈。
在他称帝后,糟糠之妻吕后一直都是正宫皇后,吕后的儿子依然是太子,父亲也享受到了太上皇的待遇。当年刘邦能组织人马起兵,也说明他在丰沛地区,威望绝不会太低,为人也不会太差劲,称帝后对于沛县父老也不错,给他们免去徭役赋税,也算是有情有义不忘本,跟随他的兄弟们也都飞黄腾达了。至于铲除的那些异性诸侯王,本来就是利益关系的暂时联合,就像是二婚夫妻一样,很难同心同德,相比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功臣旧吏,不知好到哪里去了。执政后,对天下百姓也是以宽仁著称,轻徭薄赋,体察民情,休养生息。所以说他是最无赖的皇帝,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拿不出像样的行为事实证明他无赖。
刘邦是不是最无赖的开国皇帝?
刘邦是有流氓的过往,也有无赖习气,在君临天下以前也缺乏文化修养、悲天悯人的情怀,众多场合摆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式。但是,他后来亡秦灭楚,建立了汉朝。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可见,登上九五至尊之前不堪回首的往事,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的卓越与伟大—— 人的修养是可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观而加强的。我们不能把刘邦早期的无赖行为当作诋毁大汉开国皇帝的证据,加以歪曲利用。
毕竟,我们远离了他生活的年代。总认为他素质低下,只是靠天命当了皇帝显得 苍白无力。其实,大汉政权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是在刀光剑影中产生的。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没有知人善任的眼光,没有知错就改的风格,刘邦是难以在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沙场上脱颖而出的。骂刘邦、赞刘邦都要尊重一个事实。刘邦审时度势后,同自己的战友们出生入死,建立了为华厦增光添彩的大汉王朝展现了他的能力,说明人家有本事。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能做到吗?
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自是不可一世、威风八面,可是最终在刘邦的围追堵截下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最后不得不自刎乌江,收敛了霸气和生命的光芒。张良、萧何、韩信这些时代的弄潮儿都能为刘邦所用。刘邦建章立制,励精图治, 恢复了社会经济,稳定了统治秩序,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因而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绩,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他过去的人品,难道不是吗?———一言以蔽之,江山是人家打下来的,他能当皇帝说明他有本事。不服,你找太史公司马迁辩去。我尊重事实说话。
1.刘邦会骗吃骗喝。
他生活作风恶劣,不喜欢政府工作,当了泗水亭的长官也没有当自己是公务员。还不喜欢稼穑,成天就一副二流子的模样,与一帮狐朋狗友撩鸡逗狗、招摇过市、消磨时光。由于不务正业,没有人看得起。特别是穷得叮当响还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无分文却腆着脸去酒楼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后,囊中羞涩就赊账。
酒楼老板顾虑他有一帮小弟:如后来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樊哙当时是杀狗的屠夫、周勃是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的、夏侯婴当时不过是在沛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虽然建国后都牛皮哄哄的,但是当时都市井“好汉”,都是凶神恶煞。人家惹不起也不敢不赊,可是呢?刘邦不讲信用,从来不还账。刘邦本来就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纵使心中有抱负,也不应该有此无赖的行为。久而久之,刘邦及其一群“狐朋狗友”的不良表现,给乡里乡亲们留下了糟糕印象。
依史料记载: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延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汉书》之《纪·高帝纪上》
不过,运用点逆向思维,在当时的环境下,刘邦吃饭喝酒后没有掏钱,却没有为此惹火上身,足以证明了他非同凡响的忽悠能力;这样的事尚能摆平,这说明刘邦在这个时候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2。刘邦好色。
村里面有个姓曹的寡妇,自是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寂寞难当,刘邦记在了心上。时常在半夜三更时,不顾公务员的身份去敲她的门,鉴于他往日的“人多势众”,人家不敢不开。开了门后,刘邦就没有了礼貌,毫不客气地与她行男女苟且之事,后来生下了第一任齐王刘肥。长此以往,如此下作的行为为左邻右舍所不齿。但是,刘邦当时没有老婆,生理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他的老子———刘太公为此气成了高血压,可也莫可奈何,谁叫自己没有本事赚钱为儿子娶老婆呢?
3。刘邦喜欢说大话。
吕公是沛县县令的莫逆之交,因为在家乡混得不咋滴,有了麻烦后千里迢迢来投靠自己的老朋友———沛县县令;举家迁徙日也算是乔迁之喜了,自然要举办宴会以打开局面。沛县有头有脸的人都来祝贺,宴会上自是山珍海味,高朋满座。刘邦也想去蹭一顿饭,虽然没有银子,“支客先生”、自己的老朋友萧何也再三说没有一千钱不能入内。刘邦不讲这么多,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 下,硬是昂首挺胸、高声喊出自己的礼是“贺一万”,这简直就是要吃白食地痞!
不想这干云之豪气,感染了吕公,这老头觉得这是英雄气!还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后来成为了西汉第一任皇后的吕雉嫁给了他。好家伙,这叫吉人天相吧!有了美女吕雉作伴,刘邦又忘了自己的老相好刘肥的老妈——乡村寡妇曹氏,看这人品确实不咋滴。
4.为了逃命不顾亲生儿女。
彭城之战时,项羽三万精锐打败了刘邦五十六万乌合之众,刘邦自是抱头鼠窜。夏侯婴驾车带刘邦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抱上车一起逃命。由于项羽大军在后边穷追不舍,刘邦感到岌岌可危,为了减轻车的负荷以便自己逃命,居然将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踹下了马车。夏侯婴于心不忍,重新将他俩抱上马车,后又被刘邦狠心地踹下了马车,如此反复好几次。你看看,他是怎样的父亲?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就是不担心这两个孩子在踢下车后,被后面的乱军踩踏而死!不是夏侯婴的坚持,孝惠帝与鲁元公主可能就要死在乱军之中了,这事能凸显刘邦的流氓无赖的本质特征了吧?
4.没有孝道。
楚汉两军鸿沟对峙时,项羽绑了刘邦亲爸刘太公并隔沟向刘邦喊话,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并当即架起了大铁锅逼刘邦就范,刘邦却显出了一副无赖的架式,竟然不为所动。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回话表达了心意:意思是,当初我与你项羽拥戴楚怀王时,已经是兄弟了,因而,我老爹就是你亲爸,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亲爹,就请分一杯肉汤给我喝吧!项羽自是愤怒不已,也真想杀了刘太公出口恶 气。但是,他想到纵使杀了这个无辜的老头,刘邦也不会伤心的。最后在项伯的劝说下,就没有煮刘老太公,刘太公后来才得以颐养天年,还凭刘邦当上了太上皇——刘邦是不折不扣的不孝之子。不是为刘邦辩护,我认为这是刘邦保全父亲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危险性太大,似乎亲情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
5。刘邦喜新厌旧。
彭城之败后,吕雉和刘邦全家都被项羽俘虏了,吕雉在楚军中被困了28个月,名副其实地为刘邦当了“楚囚”。吕雉被关押在楚军中具体发生过什么估计无人知晓了,但是肯定 尝遍了苦楚,历尽了屈辱。但是,令她心痛的是,就在吕雉被放回来之前,刘邦就已经开始宠幸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了,自此吕雉被晾在了一边。刘邦显得非常不厚道,此事导致了吕雉的性情大变,之后戚夫人有了被做成“人彘”的惨剧,跟刘邦的喜新厌旧不无关系,看来,刘邦还真不是一般的流氓呢!
6.刘邦轻侮重要士人。
郦食其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为老刘拿下七十多座城池的主,他自告奋勇来投奔刘邦时,遭遇了尴尬。刘邦“方踞床,使两女子洗。”——正在让两个貌美如花的佳人伺候自己,为自己洗脚,估计现在的洗脚业是刘邦开得先河,这家伙真会享受啊。
面对刘邦的丑态,郦食其蓦然发觉自己看错了人,似乎这家伙不是自己朝思暮想的英雄,而是如假包换的色狼———江山还八字无一撇呢,现在就沉溺于女色了还得了?
实在看不下去了,郦食其情商很高,他开始愤愤不平,开门见山地问:“你是要帮秦攻打诸侯,还是要率诸侯破秦?你要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话,就不能这么没有礼貌地对待长者!”——我来这里,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怎么可能效忠于您呢?”。刘邦见他谈吐不凡,知道遇上高人了,才赶走了侍女,敛容起身,正式穿戴好服饰 ,请郦食其上坐,并向他道歉。和郦食其两人畅谈了一宿。最后才生发了惺惺相惜之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史记.高祖本纪》
7.刘邦不喜欢读书人。
早年的刘邦,不喜欢读书人是很出名的。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刘邦厌恶之极,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这段轶事是读书人郦食其想去拜访刘邦的时候,刘邦的门人对郦食其说的。出现 在《史记·卷九十七》。
刘邦与生俱来地不喜欢读书人;当时,他刚刚拉起一支队伍,需要广纳贤才,以整理军务;有个儒生自认为才高八斗前去拜访刘邦,希望能为他效力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刘邦看这个人戴着儒生的帽子,心情就开始不爽了,但是隐忍没有发作————搞 大事要有点修养。
而这个人却不会察言观色,面对缄默状态的刘邦开始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最后还摇头晃脑,引经据典,名句古谚信手拈来,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简直把刘邦当成小学生了;刘邦早不耐烦了,他的修养本来就是装出来的,忍无可忍之际就立刻起身,取下这位儒生的帽子,然后当众掏出家伙、往帽子里撒尿,尿完了才把帽子掷给他,并将他赶了出去;我感到匪夷所思,怀疑太史公写史记时有感情因素的作用!———刘邦这样的素质怎么能得天下呢?而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人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不服还不行。
7.刘邦贪色,终生未变。
天下初定,刘邦贪图享乐的本质暴露无遗,某日,他正在寝宫跟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戚夫人亲热;耿介的大臣周昌因为有要事奏报,一头闯了进来,自然看到了火辣辣的、令人脸红、令笔者不好写的一幕!自知来的不时候,周昌赶紧退了出去;刘邦正是最好的时候,却被周昌败坏了兴致,破坏了心情;对此不依不饶,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赶上周昌并揪住周昌的脖领子;自知“理亏”的周昌知道他的德性,只好下跪谢罪。
刘邦泼皮无赖的本性尽显,余怒未消,顺势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声色俱厉地问他:“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忠诚,是有名的硬汉,不甘受辱,就挺直了脖子,言之凿凿地回答到:“恕臣死罪,以今天的行为看来,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没有忏悔意,却哈哈大笑;你不认为刘邦无赖吗?
往事越千年,我们认为刘邦的成败自有因果,一句简单的“成王败寇”不能对有血有肉的刘邦作完美的总结;但是,并不是说成功者都是修养极高的人,不过刘邦对人性琢磨得比一般人透彻是事实,但这依然遮掩不了他曾经的流氓行为!
声明,本文参照本人在今日头条的另一个号——沉思(137423759)的悟空问答《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文章写作而成,图片来自网络,如构成侵权,请通知本人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