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曹操对部将了如指掌,身边肉搏战的许褚、典韦和徐晃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威猛,可论起沙场正规对杀,许褚、典韦和徐晃等人,要比起颜良、文丑等出自正规军校的显然要稍逊一筹。

因此,曹操要千万百计拢络关云长,就是看中关云长当年敢于温酒斩华雄的英武气概。当时,许诸等人都没有勇气和把握去面对华雄,更何况比华雄更胜一筹的颜良和文丑。

当然,曹操也有小九九的打算。让"降汉不降曹"的关羽去同颜良、文丑火拼,打赢了就可横扫袁绍军队,让关羽给世人留下了为曹公冲锋陷阵的印象,何愁关羽不死心塌地的为我所用。

万一打输了,而手下爱将却完好无损。总之是不赔本的买卖。曹操,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

而关羽为了当年承诺,杀了颜文,就可以自由出行,去寻找刘皇叔。就这样,关羽为曹操除掉了"拦路虎",曹操打赢了官渡战。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官渡之战前期,曹操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有两大原因:

一,派关羽战颜良、文丑是一石二鸟之计。

此前,刘备被曹操大败,刘备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曹操招降。

关羽临降前,通过张辽与曹操约定三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任何人不得进入“二嫂”的住处;三是有了刘备消息就得离去。——即所谓“关公约三事”。

关羽降曹以后,曹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美女香车,金银宝马。关羽说:

“我深知曹公对待我很是亲厚,怎奈我受刘皇叔大恩,誓同生死,不可能背叛他。虽然最终我不会留在这里,但我必然会立功报答曹公以后才离开。”

白马之战,袁绍势大,颜良连败曹营数员大将后,曹操派关羽战颜良,又怕关羽杀了颜良后会离开他。谋士程昱说:刘备在袁绍处,若关羽杀了颜良,刘备必疑刘备而杀他,没了刘备,关羽就不可能离开。言外之意,若关羽不能击败颜良,他就没有报恩,也不可能离开。

后来再战文丑,同理。

所以,曹操让关羽去战颜良、文丑,不管结果如何,实际上都有赢无输。

二,关羽是小说《三国演义》极力讴歌的人物,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而安排关羽,是为了美化关羽,也是情节发展的需要。

历史上的关羽杀颜良,并没有徐晃等大败于颜良的情况,而是关羽出其不意,斩杀了颜良。至于文丑,则是由于曹操以粮草为饵,袁绍兵丁抢夺粮草而乱成一团,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文丑并非被关羽所杀。

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没有让许褚战颜良、文丑,借以美化了关羽,同时为后来关羽离开曹营,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张目。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首先,颜良文丑不是死于官渡之战,是阵亡于“白马之战”。

《三国志》记载:文丑是死于乱军之军。

就是双军混战时,战死了。何人所杀为迷。

《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颜良是被关羽所杀,但是是在二军混战时,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杀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属于突击刺杀行动。

《三国志荀彧传》: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下面翻译下这段古文: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击败张绣,又在东面活捉吕布,平定了徐州,继而与袁绍相对抗。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盘辽阔,兵力强大。田丰、许攸非常具有谋略的才能,为袁绍出谋划策;审配、逢纪是尽忠的臣子,为袁绍处理政务;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袁绍统率军队。恐怕难以战胜他啊!”荀彧回答说:“袁绍兵力虽多但法令不严。田丰性格刚直却喜欢犯上,许攸贪婪而不约束自己。审配专横却无谋略,逢纪果断却刚愎自用。审配、逢纪这两个人为袁绍处理后方事务,一旦许攸家族触犯法规,一定不会被两人放过。许攸必定叛变。颜良、文丑二人只不过的不懂策略单凭个人勇气的莽夫而已,一战就可以将他们捉住。”

当曹操平定了张诱和吕布后,北方中原地区只有曹操和袁绍二大势力。袁绍当时的实力远远强过曹操,当时朝廷中有投降派和主战派,时任少府的孔融是投降派的主要代表。

针对这种悲观言论,时仼侍中的荀彧针锋相对的对孔融进行了批驳。他的表态鼓舞了军心,激励了士气,也统一了思想。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以颜良为主将进攻白马,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假装要在延津渡河,营造袭击袁绍军队后方的假象,诱使颜良分兵守卫延津。曹操趁这个机会突然引兵扑向白马,在距白马只有十多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只有仓促迎战。曹操派将军张辽和关羽率领骑兵突击。在二军混战中,关羽望见了颜良坐在麾盖下,在张辽率领的骑兵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出奇不意的把颜良杀了。徐晃等人的后续部队也随后冲杀。袁军大败,解了白马之围。

但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御,就把人口和物资进行转移。袁绍军队就渡河追击运输车队。曹操军队撤退到延津,在黄河岸边防洪堤布下伏兵,把运输车队放在堤坝的另一侧显眼的位置。袁绍追击曹操的骑兵主将文丑和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赶到延津,却只看见物资,不见曹军,便分散开来抢劫物资。这时曹军突然功击,袁军战败,文丑也在乱军中阵亡。

上面是根据《三国志》译写。但兄台提出这样个奇怪的问题,无非想说为什么要关羽出战了。虽然我对拿小说当历史非常反感,但既然开了头,现在就来谈小说。

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

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

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

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

“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

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

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

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

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

上面是《三国演义》原文,曹操到达白马之后,颜良早已经严阵以待,曹操知道不可以直接和他硬拼,于是决定先派一员大将去挫其锋芒。先后派出了原吕布的部下降将宋宪和魏续,但都被颜良杀了。之后徐晃上阵,也只坚持二十回合,也大败而归,曹营诸将都非常震撼。

曹操心里郁闷,程昱就举荐了关羽。曹操帐下猛将如云,像许褚、张辽、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程昱是看不起他们非要举荐个关羽?当然不是。程昱在后面已经把意思说明了,这只不过是程昱一石二鸟之计罢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徐州兵败之后,刘备往北逃跑投奔了袁绍,关羽跟了曹操。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刘,关羽跟曹时,就说了要有刘备的消息,就要走。现在颜良这样厉害,不如让关羽与颜良相拼,不管他们二个谁输谁赢,对曹操这方面来说一点损失没有。关羽胜则赢了战争,关羽输了正好去了一块心病。

这里面最主要的是,要是关羽把颜良杀了,刘备在袁绍那里,袁绍一定要杀刘备,又可以除掉一个敌人,取到借刀杀人的目的。刘备一死,关羽也只有安心跟着曹操混了。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自从典韦战死后,许褚就成为曹操的贴身保镖,官渡之战的前哨战白马之战,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曹操率领5万人马作为先锋,迎战袁绍先锋大将颜良的10万大军,许褚作为曹操的保镖,当是是曹操到哪里,许褚就要跟到哪里,因此白马之战,许褚肯定是在前线的,这个不用怀疑。

颜良是袁绍手下的头号大将,河北四庭柱之首,算是整个河北最能打的将领,自古燕赵多豪杰,说的就是河北这块地上英雄豪杰非常多,颜良在当时的名声也非常响亮,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绍还说了:要是我的上将颜良、文丑只有一人在这里,哪里轮得到华雄猖狂呢?

许褚

曹操这个人,一向都是非常精明,从来不主动消耗自己的实力,比如十八路诸侯战华雄时,曹操手下当时有李典、乐进、夏侯惇、夏侯渊等将领,但曹操一个也不用,不让他们上,而是看着其他诸侯挑战华雄,最终把关羽引出来了,曹操就保全了自己的实力。

同样的手段也出现在曹操迎战颜良,颜良当时的军队是曹操的2倍,武艺又是深不可测,曹操不想用自己的心腹将领去试探,于是把原来吕布手下的降将宋宪先派出去,要知道宋宪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武力谈不上一流,二流总有吧,结果宋宪上去与颜良挑战仅三个回合就被颜良斩了。

颜良

宋宪一死,他的同伴加好友魏续就激动了,曹操巴不得,于是魏续又上去了挑战颜良,结果又被颜良一个回合给秒了,这下子曹操脸上挂不住了,自己一方一边被杀了两员大将,这还得了,结果是徐晃自告奋勇挑战颜良。

武将的单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帅指定某个将领前去挑战,比如冀州牧韩馥指定潘凤挑战华雄,并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可是领导拿手下的命为自己长脸啊,要是打得过还好,要是打不过说不准命都丢了,这可不是小事,一般来说,只要主帅英明的,就应该对敌方的将领作出一个判断,然后指定一个有把握打败对方的将领前去。

文丑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将领自告奋勇要上前挑战,比如关羽斩华雄,想立功,比魏续战颜良,想为宋宪报价,一般主动挑战的,自己一方是有把握的,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但总比主帅指定的好,主帅指定你去挑战,不去也得去。

徐晃战颜良就是自己主动挑战颜良,当然结果是徐晃20个回合败了,从三国演义来看,徐晃是败了,但败得并不狼狈,而且很从容地就退出单挑,但是颜良并没有主动追击徐晃,也没有率领大军冲击曹军,要不然曹操又是一场大败,也难怪颜良出战前,沮授说颜良不能独自任用,会出大问题的,可袁绍不听,按照沮授的话,颜良就是一有勇无谋的将领。

徐晃

白马之战,第一系列的交战曹操败了,曹操为何不让许褚战颜良,而舍近求远找关羽来战?

首先,曹操想保存自己嫡系的实力,宋宪、魏续、徐晃都是投降过来的,死了也问题不大,但许褚可不同,这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是保护曹操安全的卫生和守护神,曹操不想让许褚战颜良,不是怕许褚打不过,而是没机会,宋宪、魏续被斩,徐晃败阵,这个时候曹操正确的做法就是收兵,而不是继续战下去,因为自己手下的士兵们看着呢,自己一方的士气低落,不方便再继续下去,否则军心稳定。

其次,许褚也没有主动想要挑战,一般来说,许褚是比较好战的,看到有好的单挑机会就会忍不住上前挑战 ,这是每个武将的通病,许褚也是,许褚并不是怕,从后来许褚的经历来看,许褚从来没有怕过谁,前有数百回合战平典韦,后有230回合打成马超,许褚从来也没有怕过谁,许褚没有主动挑战颜良,是因为许褚曾经与徐晃单挑过,并且是50余回合打平。

许褚

现在徐晃20回合败在颜良手下,许褚对于颜良的武力有所了解,就算他想挑战颜良,曹操也不允许,因为军心大乱,要撤军休整之后再战,才有可能取胜,况且颜良还有双倍数量的军队在后,如果打起来,许褚倒是不担心自己,他是担心曹操,10万人打5万人,万一曹操有个三长二短,许褚这碗饭也没得吃了。

最后,曹操撤军后就开始思索如何破颜良,程昱献上了一计,召关羽前来迎战,程昱同时说了,只有关羽才能杀颜良,曹操一直不想让关羽出战的原因就是曹操不想关羽立功之后离开,关羽可是千载难逢的人才,不亚于许褚之勇,至少在曹操眼中,关羽比许褚重要。

关羽

程昱建议让关羽战颜良,如果能杀了颜良,那就更好,那样的话,投靠袁绍的刘备就会被袁绍所杀,只要刘备一死,关羽也就不可能再离开曹操投靠刘备,这是程昱的一石二鸟之计,曹操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接受了程昱的建议,既然是这样,曹操也就没有必要让许褚来战颜良了,许褚也乐得休息。

事实了,曹操为了让关羽杀更多的袁军将领,还安排了关羽对付文丑,更加巧合的是,文丑是与刘邦一起出兵的,关羽主动挑战文丑交杀了文丑,而刘备却因为早就打听到文丑被杀,赶紧逃得无影无踪了,这一切都是曹操安排关羽来做的,既然安排了关羽,也就不会找许褚来做这事了。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您好,我是老乔,一名喜欢历史的书画家,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相持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以上是简单的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官渡之战,咱们接下来用大白话分析下许褚

许褚(chǔ)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官渡之前曹操的近卫是典韦,后因张绣背叛,典韦为保护曹操战死,之后许褚才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为什么没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曹操当时在官渡之战中处于兵力不足的劣势,对许褚的信任是一个问题,不放心许褚伸身手是一个问题,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曹操的私心,更担心自身的安全,后来也证明曹操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也救了自己一命。

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是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离开休息期间,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不对,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都不让他离开身边。

后曹操与韩益、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候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这就是日后许褚怒目吓退马超的事。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古代更讲究地位身份,尤其是两军交战中,将对将,兵对兵,当时的许褚充其量是一个重量级的保镖,并不是一名前锋将军,所以并没有资格去战颜良,文丑。

我是老乔,喜欢历史,希望我的解答分析能为您解开疑惑。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让许褚去战颜良文丑?

首先更正问题里一个小错误,官渡之战时颜良和文丑早就已经挂点,他们出战分别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

这两战许褚都是作壁上观,没有出战。他不出战的原因两次并不完全相同。在白马之战时许褚不上,原因主要是打不过,而在延津之战时除了打不过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褚没赶上。

白马之战中颜良先是三合斩杀了宋宪,一刀砍死魏续,随即二十合击败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杀的曹军众将栗然,不敢出战。此战曹操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而行,因此曹营大将没有全部到场,不过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肯定在现场。许褚在场却栗然不敢出战,主要是觉得没有把握。

徐晃还是杨奉部将时,曾经和许褚交过手。两人刀斧相交,大战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曹操因此动了惜才之心,事后让满宠招降了徐晃。徐晃可以和许褚战五十多合,面对颜良却二十合就败走。显然颜良的武艺要比许褚高出不少。许褚不敢出战也是正常。

而在延津之战时情况稍有不同。大概因为白马之战的经验教训,曹操知道手下没人是文丑的对手,所以这次没打算和文丑面对面交锋。而是设计以粮草、军马引诱袁军来抢,然后趁袁军混乱时趁势杀出,一举击败袁军。文丑果然中计,在手下军马大乱的情况下独力难支,于是也只能跟着败走。

曹操见文丑要逃,于是命手下众将“谁可擒之”。张辽和徐晃二人抢先出马,一起去追击文丑。不料文丑虽败不乱,用暗箭射倒张辽以后回马来战。徐晃急忙上前相救,战了一会以后不敌败走。文丑追杀时遇到关羽,被斩于马下。

文丑能短时间内击败徐晃,可见他的武艺也在许褚之上。不过这一次曹军众将没打算和文丑玩单挑,如果许褚也出马,那么即使张辽还是被射倒,许褚和徐晃二人联手对文丑不至于不敌。

不过许褚作为曹操保镖,此时不敢轻易离开,于是没有急着冲上去。等到徐晃被击败以后不久文丑就被关羽斩杀,许褚就这么错过了和文丑交手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