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晁盖在时,轮不到宋江做阿大,宋江一直在做副手。晁盖箭疮复发,临死之前有遗言:"谁杀了凶手史文恭,谁就是梁山新头领。"言下之意,不一定是宋江,只要有真本领的好汉,杀了史文恭,才可以当阿大。
宋江也答应,为此请来了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是杀史文恭的最佳人选。
但杀了史文恭,宋江让贤,而卢俊义坚辞不从,梁山众好汉又全部恳请宋江做寨主。宋江盛情难却,"不得
已上了位"。才有了聚齐108将,齐聚"替天行道"的忠义堂,上封36天罡星,下封72地煞星。
综合所述,晁善生前是独占鳌头,身后本是群雄争冠,宋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当上了山寨之主。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水浒传与红楼梦一样,有真假内外之分,“盖”就是对真的掩护掩盖,晁盖就是假。若说晁盖是老大,也是假的老大,也即掩盖真的同时也掩盖了假。由于真与假的完全对抗性,知假必然可推出真,这就是作者同时掩盖真假的原因。
在水浒传或红楼梦书中,假必须绝对服从真,真就是书中的“老大”,这就是晁盖不与宋(送)江争老大的原因。那么,“宋江”就是真,就是作者写水浒传的宗旨目的,“江”就是作者要送给后辈读者最美好的“礼物”,就是作者最崇尚最期望中华民族所要达到的高境界。“江”就是共工,以工以制造技术创新为主流的文化思想风尚。作者和水浒传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宋江”。
宋江之所以要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高高挂出“替天行道”的大旗,目的就是为“江”扫除障碍使“江”顺利。“厅”、“堂”并不是建筑物的简单解读,“厅”由执政、会议、断案之意,那么,“聚义厅”就是以孔孟仁义礼义之道执政断案;“堂”虽然能表达建筑物,但也可拆分表达“尚土”之含义,“尚土”就是崇拜崇尚低下,形容儒学执政的所谓仁义、礼义、忠义执政理念追求低下或追求世俗,并没有引领国家民族追求高大上,就是引领国家民族走入下流深渊,通过一个“堂”字揭露了儒学文化执政的本质。
怎么样才能引领国家民族走向高大上的方向?就是天人合一,人类努力于“天行道”,也即让宇宙自然客观存在发挥最大作用;人类利用自然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创新制造技术,制造出大自然和人类中前所未有的新奇人造产品就是“天行道”或“替天行道”,这种新奇就是“一”。这新奇产品既有自然天道的主体因素,又有人类主动探索创新作为的因素,所以称之为“天人合一”,自然的因素就是“天”。人类的特长本性或本质特性就在于制造,也即在于“工”,“工”不断地创新提高就可推动人类社会的提高。因此,“工”,主流是工或全员共工就是“江”字的最高最大含义。人类较其它动物,是进化最成功,最可称牛称大的特殊动物,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说“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的道理,人类称大称牛的根本就是“工”,就是制造;那么,“江”字就可以表达工或制造发挥发展达到高潮,似洪流般浩浩江水奔涌向前。这就是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儒学文化)四句偈言其中一句“遇江而止”的原因。也即儒学文化遇到中华民族兴工兴制造兴制造创新之时就会中止,就再也不能靠骗人、靠动嘴不动手,靠不劳动不制造混日子了。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晁盖还没有来得及和宋江争,晁盖自己就死了。
豹子头林冲火拼王伦推举晁盖当了梁山泊老大的位置之后,晁盖一直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请宋江上梁山入伙了。然后这个事情(请宋江上梁山的事情)一直延续到“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宋江这一尊大神才终于被晁盖请上梁山了。
然而晁盖才刚把宋江请上梁山不久,宋江就率领梁山好汉一连打了好几个漂亮的大胜仗,一下子让晁盖嗅到了危险的信息。晁盖仿佛感觉到了自己梁山泊老大(的位置)被架空了。特别是宋江把梁山“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之后,晁盖开始隐约觉得宋江和自己貌似不是“一路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晁盖才不顾梁山众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地“亲征”曾头市。结果甫与曾头市一交手,晁盖就被一支药箭给射死了!换言之也就是说,“晁盖根本来不及和宋江争做梁山泊的老大,晁盖就自己就被药箭射杀了!”
因为宋江是继晁盖之后的梁山泊老大。不少读者认为“就是宋江害死晁盖”的。而且射中晁盖的不是别人,正是宋江的死党小李广花荣!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晁盖不死宋江怎么上位。只要晁盖在,他就不用争,就是老大。哪怕宋江心里想当老大,他也不敢公开跳出来和晁盖争。怎么还有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这一说,难道宋江是在晁盖死之前上位的吗?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晁盖是梁山的第二任首领,在他的领导下,曾千里突袭,从山东到江西,将与他有恩的宋江从法场上救了下来,并带回了梁山。
但他带回来的,却是与他争夺头一把交椅的宋江。
宋江虽然上梁山比较晚,但在梁山上的粉丝与忠犬远远要比晁盖多得多。宋江一开始摆的地位很低:老大你只管在家坐镇,吃饭喝酒打笨笨,这些上阵厮杀的话,还是让俺宋江干吧。
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好汉们,三打祝家庄,攻打大名府,通过一系列行动,扬了名,也整合了队伍,许多好汉都愿跟着宋江,可以立功。
毕竟,宋大哥说话可比晁大哥好听得多。宋大哥的理想,远比晁大哥要远大。
在宋江的一系列忽悠之下,许多好汉,比如说霹雳火秦明,大刀关胜等官府的将领都投入了梁山的怀抱,甚至当年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吴用等人,也暗戳戳地站队了宋江。
当晁盖发现不对,想要带队伍出去打仗,收笼人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人可用。
我们可以看看他打曾头市的时候,带的都是谁吧:
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
一看共计二十员大将,但里面,林冲是梁山的老人,不站队,跟着谁混都是混; 呼延灼、徐宁是朝廷的降将,刘唐与阮氏兄弟都是当初和晁盖一起上梁山的,而杨雄石秀则是自行上山,并没有派系,而杜迁宋万更是最早一批上梁山的。
从这可以看出,晁盖为了争功,已经最大限度地不用宋江的嫡系人马,而他当年的好兄弟,智多星吴用,却没有带出来。
这说明他已经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为了牵制宋江一系,动用了自己当年一起劫生辰纲的老人和非宋江一系的人物。他这一举动是正常的,也是可行的,如果晁盖攻打曾头市顺利,肯定会进一步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大家觉得,原来跟着正牌的老大也有饭吃。
面对这样的局面,宋江与吴用心知肚明,借用天时来劝阻,但晁盖哪听得进去:
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
只可惜,志在必得的晁盖,没有发现在曾头市还有史文恭这样的强势人物,一箭射中了面颊,射死了晁盖,也将他的雄心壮志化为乌有。
具体这一箭是谁射的,原著中说是史文恭所射,宋江攻打曾头市,晁盖托梦,也是和史文恭有莫大的关系。
但原著中的一句话,总让我有一些怀疑:
宋江那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派神行太保戴宗上山,探听消息,到底是什么消息,未得可知。
而在这个时候,宋江的嫡系,也就是小李广花荣,有着太多的不在场证据,他去了哪?谁知道?
而在临死之前的晁盖,还有做垂死挣扎,为了给自己复仇,也为了让宋江不能轻易地继任,临死前的晁盖说了一句话: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他以为凭这一招,可以让老大之位成为香饽饽,大家都来抢夺,却不知道,晁盖一死,他的话马上被当成了耳边风,吴用、林冲马上开始劝进:
吴用、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而宋江的嫡系兼狗腿子李逵更是在拱火:
黑旋风李逵在侧边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江还在装模作样的推辞,说以晁天王的遗言为准,谁拿到了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之主。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这种推荐,实际上也不过是装模作样,在吴用一句话点明之后,马上顺水推舟,行使起老大的权利。
吴学究又劝道:“晁天王虽是如此说,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寨中人马如何管领?然虽遗言如此,哥哥权且尊临此位,坐一坐,待日后别有计较。”宋江道:“军师言之极当。今日小可权当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须当此位。”
这一段话很有意思,宋江表面上说的是“权作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之后,拿住史文恭的,可以当梁山之主。
而这一边,他马上大刀阔斧,对晁盖留下的梁山旧制进行改革:
宋江焚香已罢,权居主位,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军师吴用,下首公孙胜;左一带林冲为头,右一带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了,两边坐下。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
一是人事调整,对劝进有功的军师吴用、林冲等人论功行赏,吴用为上首军师,而左一则是由林冲挑头。而林冲也因为劝进,成功进入五虎将之首的地位。
除此之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看似改的匾额,实际上改的却是梁山的政治路线,从此,梁山不再是打家劫舍,讲究义气为先的草寇,而是以“忠”字为先,忠于朝廷,力图招安,重归朝廷序列的政治团体。
综上所述,晁盖并非没有和宋江争老大,而是他本来就是梁山的第二任寨主,名副其实的老大。他用得着争吗?只不过作为老大,他智商不够,御下的能力也不足,再加上宋江对梁山上大量的掺沙子,后来上山的许多好汉,要么是宋江的死忠,要么是被宋江俘虏,许下了承诺。又借助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架空了晁盖而已。
晁盖想要反击,重新夺回对军队的控制权,树立自己的威望,结果在曾头市遭遇了滑铁卢,以死亡告终。
水浒传中晁盖为什么不和宋江争老大?
晁盖不用争,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已经是梁山的老大了,即使后来宋江上了梁山,大肆招兵买马,众多好汉是奔着宋江来投,但是见到晁盖也是要叫一声大哥的。
宋江虽然有争老大之心,但是,在众多好汉心目中,宋江是仁义之人,所以宋江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去争夺老大之位,只是背地里使阴招,一步步的架空晁盖的势力,逐渐把晁盖变为傀儡,但是老大这个名头,始终是晁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