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华夏历史,不看不知道,一看心潮涌,原来都如易经般神密而有趣。

秦始皇大一统,和隋文帝大一统,都是辉煌而短暂,都是二世而亡,而接替秦和隋的汉唐,却都成为华夏史上立国长且最有成就的世界帝国的大汉盛唐。

而秦隋之间的一条红线竟是刘邦手下一个中级军官叫杨喜,他也割下了楚霸王项羽的一块肥肉而封了侯。他的子孙杨坚成了隋文帝。

就是这个大汉盛唐,都曾被后党拦腰斩首,而又都物归原主。

大汉的权臣王莾的姑妈是皇后王政君,王莾后来改国号为"新朝",当上了新皇帝,他发布了"解放奴隶令",比美国林肯早了不知多少年。

大唐的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索兴改国号为"周朝",当上了女皇帝。她开创了"武科举"。

王莾最后被宰成五花肉,汉光武复兴。武则天最后复归唐,死后被立无字碑。

东汉灭亡后,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于晋。而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曾发生过"三家分于晋",就是一晋成了魏、韩、赵三国,最后携手跨入战国七雄行列。

大唐安史之乱后,已日趋没落。最后死于朱温之手。

而历史上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最后的灭亡结局,却是死于了一个姓李的之手。

朱灭李唐,李灭朱明,不说巧合还真的讲不过去。华夏历史,真的神密而有趣。深入下去,还有更令人拍案叫绝的史料,留待下次解读。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这类的太多了,我就讲几个我认为很有意思的,先来两条大家熟知的开场,再讲两个比较搞笑的。

清朝,从孤儿寡母开始,到孤儿寡母结束。

公元1644年孝庄皇太后携带着年幼的福临(年号顺治)在多尔衮的带领打着为明廷复仇的旗号入主中原。开启了清朝在中国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268年后的公元1912年隆裕携年幼的溥仪(年号宣统)在袁世凯的迫胁下以宣统的名义颁布清帝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公元1616年清王朝的奠基者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抚顺赫图阿拉城“黄衣称朕”,建立了清王朝的前身大金政权,334年后的1950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也正应了溥仪登基时说的那句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载沣说到:“快完了,快完了。”的确,清王朝完了,你也回家了!

作茧自缚隋炀帝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杨坚发水陆大军共50万,分兵八路进攻南方的陈朝。开启了隋灭陈定鼎天下的序幕。杨坚的二儿子就是我们熟知的隋炀帝杨广,当时为晋王,晋王杨广统领五路大军任总指挥节制全军。 次年初,杨广率领水陆50万大军浩浩荡荡强渡长江天堑,陈朝十余万大军一触即溃,纷纷弃甲而逃,隋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攻破广陵、京口。直捣陈朝都城建康,兵荒马乱中陈朝国君陈后主带领着两名妃子躲到了宫内的一口枯井(胭脂井)之中,最终被隋军生俘。陈朝灭亡后吴、岭南等地纷纷降隋。隋朝终于结束了400年余年的纷争,再次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主 陈叔宝被押送到长安后,隋文帝杨坚对他十分优待,不仅赐豪宅还封他为封为长城县公,破例允许陈叔宝能以三品官员的身份上朝听政。还经常邀请陈叔宝参加宫廷宴会,为了避免陈叔宝伤心,隋文帝不让宫羽之人演奏江南的音乐,但人家陈叔宝压根就没有把亡国之恨放在心上,隋朝仁寿四年也就是公元604,陈叔宝病死于洛阳,被追封为大将军,后来又被隋炀帝追谥号为“炀”,炀这个字在谥法中是一个恶谥。

朋淫于家,不奉礼好内远礼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去礼远众曰炀。—《谥号解》

也是因为杨广为了突出陈朝是逆天行道民心尽失,隋朝才是天命所至,也是是为了嘲讽陈叔宝的昏庸无道无德荒淫,从而突出在陈叔宝对立方的自己多有德行,多贤明。隋炀帝没想到的是隋朝灭亡后,唐高祖李渊,也就是他的表弟,追杨广谥号为“炀”史称隋炀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四个暴君被谥为炀,当年杨广侮辱陈叔宝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谥号也会是炀,而且还是这些谥号为“炀”的君王里最出名的一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天道有轮回,试问苍天饶过几人?

来自二百多年前的玩笑

北京曾经的中华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城与市井的分界岭,也是老北京城的正南门。

中华门原来的门匾上面写三个大字“大清门”,这块石匾是用材质上等的石料制作,上面镌刻字后再把青金石镶嵌到里面。 清朝的时候中华门叫做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这个门自然不能继续叫做大清门郎,于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就选定在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这座“大清门”更改为“中华门”。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暂时找不到这样好的石料,当时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巧妙的主意,就是把这块匾翻过来,在这块石匾的背面刻上“中华门”,结果等到众人把门匾翻过来之后才发现后面竟然镌刻着“大明门”三个字,原来这个投机取巧的主意人家清朝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经想到了,无奈之下只能重新赶制一块木匾,由当时的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三字,悬于檐下。《明季北略》里记载,当年李自成入京后也准备把此门改为“大顺门”。可是还没等具体实施,李自成就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兵败后就退出了北京!

原来的“大清门”门匾现收藏在首都博物馆!

看来历史不只是惊人的相似,还是一道轮回!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却惊人相似。回顾1998-2018年,历史上三轮财政政策刺激宽松周期,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国内特色的宏观调控和财政刺激,反思财政扩张的边际效应和着力方向,更好的预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历史是一道轮回,多读历史你会发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相似之处,发现这些相似之处之后你会觉得历史特别有意思。

三家分晋到三家归晋

晋国本是春秋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后来发生内乱,魏,韩,赵三家把晋朝瓜分了。从此晋国不在,变成了三个国家。

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纷争不断,最后魏蜀吴三家鼎立,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国时期。而之后,蜀国先灭,而后魏国为司马氏篡夺政权,魏国灭亡,晋朝建立,之后司马炎平定东吴,进而平定天下。三国终归一统,是为三家归晋。

北周和后周,宇文邕和柴荣

北周和后周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柴荣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宇文邕看本来不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宇文护连杀两位皇帝之后宇文邕登上帝位。柴荣本来也不是后周顺位继承人,因为郭威儿子被杀,所以柴荣继位。

宇文邕在征途中英年早逝,柴荣也是在征伐契丹的时候因病而逝。宇文邕灭过佛,柴荣也灭过佛。

宇文邕信任杨坚,最后杨坚取代了北周,北周亡于幼主。柴荣信任赵匡胤,赵匡胤取代了后周,后周也是亡于幼主。

北周和后周,历史惊人地相似。

公元元年,刚好是我国元始元年

现在我们采用公元纪年,而公元元年,也就是1年的时候,正好处于西汉和东汉之间。而这时皇帝的年号是元始元年,元始的意思是从头开始,东西方神同步。

秦二世而亡之后有强汉,隋朝二世而亡之后有盛唐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短命王朝,秦朝和隋朝。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亡,其实是三世。秦朝亡于秦王子婴,隋朝亡于杨侗。

而在这两个短命王朝之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盛世,秦之后有强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有强大的唐朝。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朱温:“生子当如李亚子”。

曹操曾评价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生儿子应该像孙权这样的。孙权前期还可以,到了后期就变得昏聩,杀了自己亲儿子,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

朱温说过“生子当如李亚子”,意思是生儿子应该像李存勖一样勇猛。谁知前期勇猛的李存勖当上皇帝以后就成了一个戏迷子了。结果兵败被杀。

何其相似,对手奶过头了。

在蜀地建立的政权没有超过两代的

自从始皇帝开始到清末,蜀地一直都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蜀地一直都是一个割据的好地方,但是不适合建立政权,在蜀地建立的政权没有一个超过两代的。

东汉的公孙述,十六国的蜀政权(皇帝很多,但是都是两代人),东晋时期的谯纵建立蜀,五代时期的前蜀,后蜀,宋朝时期的王小波,以及明朝末年张献忠。这些政权没有一个超过两代人的。

历史上几位强大的皇帝,他们的太子都没有当上皇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隋文帝,这是样板皇帝,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口碑很好。但是他们的太子没有一个继承他们的皇位。

秦始皇东巡病逝,皇位被胡亥继承,公子扶苏被逼自杀。汉武帝太子刘据,晚年因巫蛊之祸而亡,刘弗陵继。隋文帝杨坚废了太子杨勇,最终杨广继位。唐太宗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最后李治继位。宋太祖未立太子,没有传位给儿子,被弟弟赵光义夺取。

宋朝得于恭帝,亡于恭帝

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恭帝小朋友柴宗训手中夺得江山。二百多年后,元军攻破临安,捉住了宋朝的皇帝小朋友宋恭帝。

宋朝得于小孩恭帝(周恭帝),也失于小孩恭帝(宋恭帝)

要想统一天下先灭“周”

若言统一天下,需要灭了“周”,秦王嬴政灭了各国,终结了周,进而统一了天下。隋文帝杨坚灭了北周进而统一天下。宋太祖赵匡胤取代了后周,进而统一天下(之后由他弟弟赵光义统一)。

朱温灭了李唐,李自成灭了朱明

朱温亲手摧毁了大唐,开启了五代混战的局面。几百年以后,一个李姓人叫李自成的摧毁了朱家建立的大明王朝。

刘裕是晋大将,篡夺晋江山,之后四个朝代建立者都是前朝的大将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开国君主都是前一个朝代的大将军,手握大权,进而杀掉了前朝皇帝,建立了自己家王朝。刘裕杀了晋末帝建立宋,萧道成杀了刘昱建立齐,萧衍杀了萧宝卷建立梁,陈霸先废了萧方智建立陈朝。

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兴佛

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说的是佛教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魏武帝拓拔焘,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四位君主灭佛改善民生。

有灭佛的也有兴佛的,南梁武帝萧衍,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元武宗三位皇帝造兴传扬佛教。

哥舒翰出潼关而唐衰,孙传庭出潼关而明亡

潼关是一个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唐朝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大败,唐玄宗不得不逃往蜀地,唐朝因此而衰。

同样是潼关,明朝末年,崇祯帝命令李自成出潼关剿灭农民军,结果孙传庭出了潼关以后被打败,明朝迅速灭亡。

事实证明,潼关只能守。

历史总有很多相似之处。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在读唐朝和明朝最后时刻之时,多少会有这么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那就是,这两个朝代作为辉煌的大一统王朝,连死都这么相似,临了临了之时的情形,实在是惊人的相似。

那么,到底有多相似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都有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皇帝

晚唐出了个少年天子唐僖宗(十一岁即位),爱好是打马球,被后世之人斥责为贪玩误国。

明末时期也有一个少年天子明熹宗(十五岁即位),爱好是做木工,被后世之人斥责为不务正业、宠信阉党祸国。

反正这两位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亡国的背锅侠。

因为俩人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对某个特定的宦官,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都有一个跟皇帝关系非同一般、忠奸难辨的宦官

唐僖宗时期的权宦是田令孜,这位一直跟着僖宗皇帝从潜邸走上前台,僖宗皇帝都称其为“阿父”,权势熏天,神策军、关内外各地藩镇节度使,无不是其党羽。

这位宦官你说他是奸佞吧,细观人家所做所为,还真都始终将皇室利益放在第一位。

唐朝时期的大臣,往往自命不凡,一般看不起宦官,南衙北司相争激烈,但偏偏田令孜是个例外。

宰相卢携之流,甘心为其驱使,晚唐战神级的名将高骈,也始终跟他混在一个阵营。

当年黄巢来了,田令孜第一时间拉着皇帝狂奔出长安,甭管姿势好不好看,做法确实很正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后来回到京师,为了给皇家争活命钱,跟河中王重荣、李克用为盐池之事闹翻,虽然最后被击败,黯然离开了政治舞台。

但自始至终,僖宗皇帝还是觉得,田令孜至少是个可用、可信之人。

这点和明末魏忠贤有些相似。

魏忠贤当年跟熹宗乳母客氏对食,因此也就成了小皇帝的亲信之人。一个小皇帝游弋在一群老油条大臣们中间,自然非常被动,想要寻找权力上的平衡,那就不得已祭出大招——放九千岁!

那些空谈的东林党、嘴犟的清流们最终被打折了脊梁,匍匐在皇权之下。

虽说魏忠贤,吃相不好看,但用着确实很给力,反正人是他得罪的,锅最后由他来背,因此熹宗皇帝在后宫做木工,也是做得很放心。

我在宫内,哪怕宫外洪水滔天,这两个朝代很相似的地方还在于,都有一个间接搞死自己的农民起义和在北面一直搞事的游牧叛军。

都有一个间接搞死自己的农民起义和最终替代了自己的游牧叛军

唐末时期爆发了黄巢起义,这场起义最终以黄巢败亡告终,但经过他这一折腾,大唐先前指挥全局的局面,直接崩盘,天下分裂,节度使称霸时代,大唐离死已经不远了。

但当我们细观之时,不难发现,大唐这段时期一直是双线操作,一面在南方平定打压着黄巢起义,一面不停加码北上去打沙陀叛军。

最后的结果虽然跟沙陀一度妥协,但最终还是难逃亡国的命运。

随后沙陀李存勖灭了后梁,打的是为大唐复仇,再次光复大唐的口号。

而明末时期的闯王起义,让本已捉襟见肘的明朝政府更加难受,一面是怎么也剿不灭的起义军,一面是怎么也搞不定的女真人。

晚明时期的双线操作,最终和晚唐时期一样,起义军兵临城下,只是这个时候魏忠贤已死,没人再像田令孜拉着唐僖宗跑路那样,去拉崇祯帝了。

最终只剩下南明小朝廷,而女真人入关之后,进入北京之时,打的口号也是似曾相识,为崇祯帝复仇,为大明复仇。

唯独不同的是,他们确实找不来自己继承大明国号的理由。

都有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皇帝

唐僖宗、明熹宗俩人的继承人,都是自己的弟弟,而且这俩人的弟弟性格很相似——都很刚。

两人从哥哥手中接过烂摊子之后,都很焦虑,也都想过通过奋发图强,达到王朝的自救,然而无不以失败告终。

唐昭宗的振作,最后被关中强藩狠狠地打脸,最后沦为了被宦官、节度使欺凌的傀儡。

明熹宗虽然没有那么惨,但一顿操作猛如虎,杀了袁崇焕、死不招安义军,面子是够了,最后却连里子都输没了。

最终,一个被强臣朱温派人杀死,一个自己跑到煤山上吊自缢,都落了个非常悲惨的下场。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往往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时期,却偏偏出现了如此相似的事情,不得不感慨,历史有时候,真像是有轮回似的。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历史上曾经出现惊人的相似,如三国时期,曹操在继承人的抉择上,和清朝的道光皇帝在皇位继承人上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三国时期曹操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到底是曹丕还是曹植,犹豫不决。曹丕的幕僚贾诩曾经给曹丕出主意,让曹丕在每次曹操出征的时候,就哭,表示对曹操的不舍,曹操就会觉得曹丕很重情义,而在情感方面就会偏向曹丕。

道光帝病逝前,都快要死了,仍然不忘了考验皇子们的才华。于是众皇子们都在病榻前,道光问他们治国之策,皇子们应答如流,尤其奕䜣,那更是文思泉涌、见解非凡,可是到了咸丰,咸丰一句话不说,就是哭,道光帝一看大为感动,当即决定立咸丰为储君。原来奕䜣的大臣告诉他只要自信就好。而咸丰的大臣告诉他只要哭就好,结果,咸丰因为哭而取得帝位,这和曹丕何其相似。

认知美、探寻美、

发现美、热爱美。

追寻美的足迹,

过美丽人生。

丽文悦心,

用美丽文字,

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