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生。当一个朝庭、政权腐朽不堪时,民不聊生,民心涣散,犹如草芥,经不住风吹雨打。
当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席卷大明天下,又加上瘟疫横行,全国上下顿失滔滔。明王朝灭亡了,清兵数万铁骑乘机从山海关打进来。李自成军队打下天下后,大将柳宗敏等光顾抢掠财富,军纪散漫,结果在清军铁骑冲击下,溃不成军。很快,清军就占领了全国,建立了大清王朝。
日本当年在沈阳,几万兵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全城。东北军不放一枪全线退入关内,日本兵很快就占领了全东北。
政权腐朽,军心涣散,民心失望,就形同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一个国家,只有政治清明,才能振臂一呼,全民抗敌,力挽狂澜,救社稷于危难之中。
而政治黑暗,百姓怨声载道,军队毫无斗志,士气低落,就让侵略者长驱直入,惨不忍睹。
落后是要挨打的,腐朽是要被摧残的。只有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才能用血肉筑成钢铁长城,拒敌于千里之外。
强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振奋民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您的统计存在严重的偏差和主观臆测。
努尔哈赤时代的乙卯年(公元1615年),八旗额定兵力已经是满蒙牛录三百零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当时每个牛录三百的编制基本上是实编,也就是说,此时八旗兵力已有12万左右。此时距清朝入关还有近30年,在此后30年里清朝将原本的蒙古、汉军八旗分立,大幅增加了牛录数量,并在牛录之上设立了五进制的甲喇和固山,天聪、崇德年间清出兵征服了察哈尔部林丹汗,基本吞并了漠南蒙古,将原本依附明的高丽收伏,更多次入关,劫掠了大量人口,同时收编了大量明军(乌真超哈时代就已经分立三皂旗了),如此膨胀式发展,即便保守估计,入关(1644年)时八旗兵力也至少是乙卯年的三倍,即36万人,这样一支兵力集中使用,突破心不在焉且四分五裂的山海关明军各部(唐通等降闯,吴三桂通款,且不论哪一支边兵都因为被崇祯召去勤王而经历了两次搬家式折腾),和准备不足且无法全力迎战的闯军(因为要经略西北、防范南明对山东河南及张献忠对汉中的攻击,高一功、袁宗第、谷大成、刘芳亮等部都未参加一片石之战,两个权将军之一的田见秀也未从征),是并没有太多难度的——何况实战中吴三桂还站到了清朝一边?
占领北京后,北方仍有许多人相信清兵只是“暂住”,认为是吴三桂“为君富报仇”请来的,这导致进军之初两河、山西、山东等地许多明将明官轻易倒戈,而闯、献、南明,以及南明各藩间的相互拆台,又让兵力并不占优的清得以从容各个击破,事实上除了清闯潼关之战、清-南明淮南之战,和清献西充之战等少数战役外,在相持阶段清朝并未遭遇了不得的决战,等到各路反清势力恍然大悟,认识到清朝才是共同的头号敌人时为时已晚,不论姜、李、金的反正,李定国的努力还是夔东十三家的顽强,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不仅如此,当清的势力不断壮大之际,也正是陕西民变扩大蔓延到整个北中国之时,且不说您极大扭曲了清明双方的人口、兵力对比,明朝空有更多人口,但这些人口中许多都是对明仇恨刻骨的饥民、流寇,他们连凤阳老朱家祖坟都烧了,您还把他们算作明朝的有生力量,不觉得荒诞么?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感谢邀请。我想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明亡于内忧外患,准确地说大明王朝亡于内忧,后金(清)趁虚而入,夺去大明江山。
大凡王朝到了末年,总是内忧外患不断,明王朝更是如此。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寇边,时刻准备入主中原。后金八旗人马并不多,但善骑射,弓马娴熟。后金统治者更是不断招纳汉族贤士,收降汉军,为己所用。
反观大明王朝,由于政府横征暴敛,矛盾空前尖锐,王朝内部危机重重。人民痛恨这个腐朽的政府,巴不得其灭亡。再加上明朝君臣猜忌,将士离心,军队腐败成风,无战力可言。双方比较一下,结果自明。所以说,明王朝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但人民与王朝离心离德,不亡才怪。
而后金统治者励精图志,军队虽少但善战。加上汉人归附者众多,连明朝股肱大臣洪承畴都投了满清,还有众多贤达出谋划策。且上下同心,赏罚分明。后金图谋中原已久,明亡后,窥此良机,断然出兵,横扫大明,夺得天下。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原创#
新朝起事时
生气勃勃
气象万千
励精图治
精诚团结
恪尽职守
不惧牺牲
全力以赴
攻击旧朝
反观旧朝
气息奄奄
相互攻击
忙于内哄
外战无能
内战有方
皇族豪门
贪图享乐
锦衣玉食
奢侈无度
朝臣结党
朋党乱政
君王猜忌
君臣离心
朝政散乱
苛捐杂税
数不胜数
百姓困顿
卖儿卖女
逼上梁山
旧朝大乱
大厦将颠
故,旧朝气数已尽
轰然倒塌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自古以来,两军对垒,都不是以人数多寡定胜负的。这就如同堆积成山的朽木和一把斧子一样一样。再多的朽木也架不住锋利的斧头。什么叫摧枯拉朽?什么叫势如破竹?一个国家,纵有亿万人口,如果朝廷腐朽了。人再多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明朝上亿人口,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
其主要原因是崇祯皇帝接手于前几辈的烂摊子,自己虽然很节俭、勤勉又远离女色,但已无力应付本就较难的两线作战窘境,其固有的疑心重病也令下属并无那么齐心协力。
国库早已掏空,国危之际王公国戚及其他大臣既不捐助朝廷,还仍在继续横征暴敛和贪腐,甚至在即将破城时也将“钱包”仍捂得很紧;崇祯帝的吃、穿、行都很简单,为国事也时常操劳到很晚;对很多帝王喜爱的“美女”也不太热衷,就连吴三桂、刘宗敏争得头破血流而“美人重于江山”的陈圆圆,也没有一点兴致;钦差去山海关请吴三桂入朝,吴的部下竟喝斥道:是不是又要像对待袁崇焕那样对吴将军?以致这钦差只得主动留下作为人质。可见君臣之间的猜疑离心有多重!
当然,袁擅自斩杀崇祯爱将(也为一颇为善战的,持有尚方宝剑的名将),也是一大错。故也不能全归咎于崇祯一方面。
话扯远一点,李自成的第一大将刘宗敏若不贪恋陈大美女,不鞭抽已归大顺军的吴三桂之父,再考虑到满清这“黄雀”的择机而动,后金那点人要夺取华夏江山还是很难的。从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均在山海关吃尽了苦头也可看得出来。即使每次南下也只能从蒙古绕一大圈,掠些财物美女而去,连北京城也不敢去久围。
辽东的关宁铁骑虽号称20万,实则就是3一5万精兵,其余的不过都是些“民兵”、“还乡团”之类后备协防力量。
当时的满清其实也并非很强大,这与过去灭金灭宋的蒙古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从大明、大顺之亡还可看出,江山的得失,与将帅等人的综合素质及心胸的宽窄也大有干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