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有文采的人?说是曹植你同意吗?

曹植是建安三子,论文采激情说不定还不如其老爸,曹操留传于世的诗文更能打动后人的心。

华夏最有文采的,前有屈原公,后有李白苏轼,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数家。曹植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而纯艺术来说,唐诗宋词是华夏文化的巅峰期,自然会涌现无数惊世之作。

而诗歌创作,到了唐代,才真正形成了韵律、对仗等顶峰。唐诗三百首,才成了后人必读的范本。当时唐诗,已成了社会上文人交流、酒会应酬的重要方式,在大量的创作背景下,才会涌现文采加激情的惊艳作品如井喷发,才会有诗圣诗仙诗鬼诗雄等群星灿烂的无限风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坛百花齐放。从诗经、屈原宋玉到三国建安三子、魏晋八大家,又经历漫长岁月,到唐代唐诗形成国风。唐朝优秀诗人层出不穷,大放光彩。

到宋代又是一个高峰,苏东坡、韩愈、辛弃之、文天祥、陆游等诗人,文情并茂,充满着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诗作,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中华是诗的国度,更是文明古国。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放扬光大!

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有文采的人?说是曹植你同意吗?

同意个毛线……评价任何事物,最忌讳滥用“最”!题主已经预设立场,这不符合比较法则。文学艺术体系由若干题材组成,比如:诗、词、歌、赋、散文、杂文、艺论、小说,甚至是对联、打油诗,戏曲,到现在的相声小品等,不一而足。

而在三曹所处的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后来的很多文体他们连听都没听过,他们的成就,只能与自己同时代的人比较,最多往后延200年左右,以至于东晋的谢灵运,在酒过八巡、绝不吃菜的情况下,开始胡吹:天下文才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鄙人占一斗,其余的大家均分,可见何等狂妄。

我国文学界有个通病,同时代的人,可以做到“文无第一”,但是对于古代的文学家们,极尽吹捧之事,反正被吹捧这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快或者惭愧,这是文学作品的“唯一性”带来的,《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如果有二五仔,写一篇《洛神赋-II》,题材、用典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上要被当时的口水淹死,后世也会拿他当作笑柄。

虽然当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法》,可是文学上的抄袭、剽窃,历来为全人类所不齿。

同时,文学圈子,是一种区分阶层的沙龙文化,曹植为代表的文化圈子,在当时就是阿谀奉承+相互攀比+酒酣脑热。与他在一起的丁仪、丁廙、杨修等,都是豪门圈子、官二代,成天腻在一起,有千丝万缕的政治利益。

曹植本人没有什么军功,当年关羽攻打樊城,曹操令曹植领兵,等于想送他立功的机会,可这厮居然因为喝多了,无法点将出兵,让曹操感到惶然,此后,曹植想要在政治接班中胜出,只能靠他人狂吹文采,引起曹操的关注,此外别无他法,他的主要对手,哥哥曹丕,在政治素养上要超过曹植十几条街。然而,治国理政,光有文采是远远不够的,身处乱世,军事、政治、经济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靠写诗作赋,只能赢得轻浮令名。

好在曹操同学脑子还算清楚,在深入调查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章句,及时听取谋臣的意见,不至于将自己辛苦半辈子打下的产业,交给一个成天吟风弄月的浮浪公子。

综述:

事到如今,文人还是没有改掉“盲目崇古”的陋习,比较,是需要建立指标体系的,文学这玩意,根本就无法将指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1000个人,有10001种感受。

欣赏一个人的作品可以,多多拜读、吟诵就是,自己图个乐子,不要带节奏。

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有文采的人?说是曹植你同意吗?

司马文章相如赋,曹操奸诈曹子毒。

千古一梦石头记,雪芹风采冠江湖!

曹雪芹有文采,不敢称最

曹操及其败子只是后人的笑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