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是人才总会被重用。诸葛亮显然做过市场调查,他不会贸然去曹操处应聘,因为曹操是世界五百强,曹操身边有的是国际大师,荀彧等一班老谋臣子,郭嘉等一班新秀人才,诸葛亮去了,也不过多了一个徐庶般闲职。

而诸葛亮自幼学得专业是效仿管仲丶乐毅,与曹操相位有冲突,曹操还不想立即做皇帝,不可能让诸葛亮上来就坐二望一。要命的是诸葛亮所信仰的是匡扶汉室,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风马牛不相及南辕北辙。万一有隙,难免曹操不送一个空盒步荀彧之后尘。

诸葛亮想看一看,再看一看:淡泊已明志,宁静而致远。而刘备是小作坊,心有大志而力不逮,只好奔波在猎头公司,好不容易请到徐庶又送跑徐庶。徐庶不好意思临走时将诸葛亮落脚点告诉了刘备。刘备怕夜长梦多,抓紧时间三顾茅庐,才请诸葛亮出山。

假如徐庶甘愿为曹卖命,情况就可能大不一样。曹操捷足先登请诸葛亮,要推三阻四的话,曹操可会像刀逼司马懿那样刀逼诸葛亮。诸葛亮反正会像徐庶般"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此一言不发。

那么三国鼎足形势可能大变样,刘备找不到诸葛亮如鱼得不到水。而诸葛亮得不到刘备如断线风筝。曹操空有诸葛亮。但曹操从不会干亏本的买卖,他让诸葛亮做曹植的家师。

那样,诸葛亮未在三国书写了五出祁山之大戏,却在魏国上演了与司马懿师徒之对手戏,诸葛棋高一筹,帮助曹植坐上了皇位。

曹操地下有知,亡灵也有一丝安慰,曹家总算有了贤良辅弼,再不会出现曹丕七年之噩梦啊!

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还能会是什么结果?那肯定是曹魏很快就一统天下呗!

首先,按照《三国演义》刘备集团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孙刘联盟的说法。如果没有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就不会形成“孙刘联盟”这个强大的支撑与后盾,就没有诸葛亮借箭和东风的经典故事,当然也就不会有火烧赤壁的致胜法宝,那么,在曹操80万进攻南方的军队面前,江东孙吴即使没有被吓破胆,也会在赤壁之战中灰飞烟灭。

其次,按照唇亡齿寒的原理,一旦江东孙吴被消灭,剩下“天下之大,没有自己立锥之地”,又没有诸葛亮辅佐的刘备集团,仅仅凭借刘备那点勉强够“半桶”的水平,独自能够支撑多久,也就可想而知。

因此,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一个可以肯定,而且不可逆的结果是:曹魏会加快一统天下的进程!

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如果是这样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村夫不忍专横,巧使张辽杀死阿瞒,接刘关张仁德之师,灭东吴而统一三国,共扶汉室江山也!岂不众心所向乎!🙃🙃🙃

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总体趋势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但是,不能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有时候,重要事件能影响历史走向。淝水之战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是隋朝灭亡导火线和重要原因。南宋钩鱼城保卫城打死蒙哥汗一定程度改变了历史走向。

曹操生活在155年至220年,诸葛亮生活在181年至234年,比曹操小26岁。两个人都奋斗一生,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但是当丞相,加九锡,说过: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诸葛亮当丞相,拒绝加九锡,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个人都是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重视人才,提出“唯才是举”政策,阵营中文武人才济济,像荀彧、郭嘉、贾诩等文臣谋士都非常有能力。曹操在200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几乎再没有地方割据势力敢进攻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东汉朝廷是存在统一的,只是江东孙权、西北马超、韩燧、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荆州刘表等我行我素,但是没有公开称帝对抗朝廷。208年正月曹操回邺城准备南征,曹操是计划实现真正的统一,消灭地方实力派。这些地方实力派存在,可能对曹操篡汉自立称帝非常不利,也可能曹操不希望东汉朝廷名义形势上的统一。曹操消灭袁绍集团后似乎野心逐渐加大,袁绍在时,曹操有所顾忌,大将军职务给袁绍,自己当车骑将军,曹操和袁征是老朋友,青少年时期就相识,两个人同为东汉西园八校尉,反董卓关东联盟时候袁绍为盟主,曹操低谷时曾想投奔袁绍。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似乎天下鲜有对手,又恢复自当丞相,魏公,魏王。明显违背汉高祖刘邦制定非刘姓不得封王制度。曹操一些很露骨的作法遭到一些拥刘派反对,包括被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都反对,由此,两个人关系出现裂痕,据传,曹操可能害死了荀彧。郭嘉在北征乌桓返回途中病死。贾诩官渡之战前归顺曹操,曹操很高兴,曾说:使我扬名天下的就是你了。曹操曾咨询贾诩立谁当世子,贾诩曾说难道忘了刘景升的故事吗?贾诩支持曹丕当世子。后来不建议曹丕南征东吴。贾诩也可能不支持曹操南征。荀攸曾建议曹操防止东吴火攻。曹操是主张南征的,是想真正消灭异己。曹操想控制汉献帝刘协,三个女儿嫁给刘协,其中一个女儿曹节后来又反对曹丕篡汉。曹操和汉献帝关系有时说不清楚。史书记载可能是大框,真实关系生活细节可能更丰富复杂。

诸葛亮是人中俊杰,智慧的化身。各方面都值得称道。诸葛亮和曹操都具有文化修养,文学诗词造诣很深。诸葛亮是忠君儒生,曹操是豪爽文人气质。曹操征战一生,总体看胜多败少,但是赤壁之战大败,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诸葛亮是不赞成曹操为人的,不会帮曹操。如果当年帮曹操,也很难劝阻曹操南征,也很让曹操避免赤壁之战惨败发生。因为曹操打败袁绍势力后有些骄傲了,野心澎胀,很难听进不同意见。如果诸葛亮帮的是曹操,曹操也不能真正意义上统一全国,更不会生前称帝。

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诸葛亮帮曹操?先得讲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常识,曹操与诸葛亮是两代人。因为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与曹操自赤壁之战就开始交手,让许多人忽略了他们的年龄差距。

诸葛亮出山时,只有二十七岁,妥妥的青年才俊,得刘备信任,身居高位,可谓一步登天,这才早早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一直闪耀,直到身故。而曹操赤壁之战时已经54岁,与诸葛亮比,绝对是两代人。

曹操创业于董卓乱政时期,发迹于奉迎献帝,强盛于官渡之战胜利后,巅峰在赤壁之战失败前,在这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广揽贤才,逐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团队,赤壁之战前后,俱已成型。

对于核心团队的成员,首先是了解与信任,其次是有实际能力之展现,第三是团队成员间大部分能相互认可和配合。这三点处理不好的,基本上事业就败了,最典型的就是袁绍。而处理好的,就会力求团队的稳定和固化,各位置配齐后,新人晋级之路就困难许多。这就是事务的两面性,有其利、有其弊。

诸葛亮选择刘备,很重要是刘备的核心团队还没有形成,或者说还有重大缺位,而这缺位又适合诸葛亮,这就让诸葛亮只要得到刘备的认可,就可以很快占据核心团队缺位的位置上。为此诸葛亮是做足了功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千古美谈,但那绝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有策划,有导演,有剧本,有台词并有好的表演的一部大戏。由此也可看出诸葛亮真的不简单。

若换到曹操处,不用太多遐想和假设,看看司马懿与杨修就知道了,他们才和诸葛亮是一代人,曹操对他们只会观察、培养,但不可能马上委以重任,身居高位,象刘备用诸葛亮那样用他们。如果通过观察、考验,确有才干,又忠心于曹氏利益者,才可能留用,还是留着给曹丕、曹植等曹操的接班人来用。通不过考察者,可能还有杀身之祸。杨修不是被杀了吗?司马懿也有过这种危险时刻。

诸葛亮从曹操,差不多也是这种命运,仅从出身来看,就算自己造势的有些名气,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曹操也得亲自考察,刘备不也认真考察过吗?何况诸葛亮绝对不及司马懿、杨修等,要知道这些人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都有一个大家族在支撑。司马懿仅兄弟,就号称“司马八达”,父亲也是身居高位。世家大族才是诸侯列强主要依赖的对象,诸葛亮小世族出身,而且家道中落,一定比不过司马懿、杨修等。这不是一个是不是理想化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的选择”,曹操这样一个大政治家,不会不懂这些。

诸葛亮,以及刘备、曹操、孙权等,皆是一时人杰,就是放到现在,也不是绝大多数网友可比拟的,不用去质疑、揣测、假设一番,自以为翻看了历史答案,就比这些人强了,那真是拿无知当骄傲,徒留笑柄罢了。

诸葛亮的选择,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不用开脑洞去胡思乱想,而是好好学习诸葛亮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有意义的!并且,这在当下的各种选择中,都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如果当年诸葛亮帮的是曹操,会是个怎么样的结果?

曹操身边的谋臣有很多,而且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例如郭嘉,程昱,荀彧,荀攸,司马懿等,如果诸葛亮投靠曹操,地位不是很高,最多会出谋献策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