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今天生活好了,孩子都穿上了名牌鞋,女孩子用上了名包包,电脑也普及到了幼儿。
想想六七十年代,老一辈人过日子都是零拷散装。无论老酒酱油,都是拿着杯具去秤份量。
见面就是这两句话:"阿六,到啥地方去?"
"阿三,我拷老酒去。"
"洋山圩,你干啥?"
"芋奶头,我打酱油去。"
一般到粮油店或烟纸店,去购散装食品。
当时人们工资普遍低,一分一厘都是精打细算。坐车丶饮料丶看电影等,都是几分钱。记得当时二角罗卜干可是一大包。
当时穿戴的衣裤,有的不是阿哥阿姐穿过传承下来,就是叫裁缝用布料做的,生活几乎就是散装合成的。
人们不会盹积食品,多购置物品,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是一天。
一直到日本日清油脂公司进入,桶装油开始打入中国市场,人们才接受了包装物。随着超市陆续推出,传统的粮油模式才渐渐消失。
散装散架了,包装上市了。老百姓开始习惯了"整存整取",而零吊生意竟成了绝唱了。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因为"打"是方言词,即"买"的意思。
"买酒"为什么叫"打",这可能与"打水"有关。其实,旧时买瓶装酒,也叫买,不说"打",只有去买散装酒才叫"打酒"。这是因为商店里要用"吊子"(一种长柄小竹筒或小铁皮筒)把酒从大坛子里"舀"出来,如同用吊桶在井中打水一般。
这个"打"很有意思,除了表"击打"及"买"之外,在一些方言中还表以下意思:"武功"一一他会打(他会武功)。"杀"一一呷打猪饭(吃杀猪饭)。"画"一一打格子(画格子)。光着、露着一一打赤脚(光着脚)。挖、揭一一打井(挖井)。打开盖盖来(揭开盖子来)。收割一一打早禾(收割早稻)。做、从事一一阿是打杂咯人(我是做勤杂工作的人)。
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除了"打"表"买"外,以下一些词也可表"买"。如:"扯"一一扯了两尺布(买了两尺布)。"籴"一一籴忽米归来呷(买点米回米吃)。"捡"一一捡两块豆板子来煎至呷(买两块豆腐来煎着吃)。"斫"一一朅街央斫两斤肉呷(去集市上买两斤猪肉吃)。"炒"一一人客来了,朅店底炒个菜来(客人来了,去饭店里买一个炒好的菜回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很多方言词在了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不少方言在慢慢消失。
现在,很少有人说打酒了。估计再过些时日,"打酒"是什么意思,恐怕也没人知道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我觉的这个“打”是一个时代的用语。前几天我在电话里问一位老战友忙什么呢?,他说:“打油刚刚回来”。我一下没有反映过来,怎么都想不到是买散装大豆油,而且他几十年还是一直在吃这个商家的产品。过去商品包装材料短缺,基本上很少有成瓶的商品,在我印象中除了色酒都是成瓶外,什么白酒、酱油、醋和食用油都是绝大多数散装的多。谁家都不多买因为穷,所以一斤一斤的买回。白酒🍶都是按两去打,也就是喝一次买一次。我们几岁的小孩儿都是打酱油醋的主要劳动力,有爷爷的家庭还要负责为老人打几两酒,一般来说都是成两购买,因为那个年月也算不小的开支。我的最爱是去买醋,几分钱一市斤。商店里有一个专柜卖调味品,一盆豆伴酱放在台子上面,两口大水缸有个大盖子盖着,里面装满了酱油和醋。旁边放着一个大方盘子里面有一斤半斤一两装的提斗。一位穿着蓝色大褂的服务员在那里负责出售各种商品,其它的服务员着白色的大褂工作服。我喜欢买醋它有一股浓浓的香味,每当把几分钱交给那位啊姨服务员,她就用力地拉开那个大盖子,用一斤的提斗弯腰把提斗伸进醋缸里提上来,露斗放在我拿的一个白色的玻璃瓶子口上,把打上来的醋倒入瓶子后我拿着往家中走,每次走出商店必定喝上一口。[捂脸]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塑料包装的问世,方便适用的大包装产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毎家都会购买一桶吃上一段时间。提斗也都成了老物件儿,被收藏者列入收藏品种之一,“打”字被购买所取代。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打”酒,“打”酱油,是因为都是散装的,用桶或瓮盛着,买者得自己带着瓶子,售货员得用“提”和漏斗给你灌,所以就叫“打”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那时有病了去医院看病说成~扎顾。(扎顾~治病)
1,吃两天药💊了也不见好,去医院扎顾扎顾吧。
2,铺“板正”的床单,看让这几个孩子给“搓近”的!(搓近~弄乱了)
六七十年代,去小卖部买酒买酱油,为什么说打酒打酱油?
我们这里也说,打酒打酱油,还有打醋打洋油(煤油)打香油等。拜读了几位朋友的回答,倾向于灌装方式,用提子从容器中取出,再通过溜子(漏斗)灌进顾客的容器(通常用瓶子)中。
还有到水源处取水叫打水(有句俗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过去一般是取井水,就用井绳拴好水桶,将水桶直接下到井水中灌满水再提上来,与用提子从容器中提取酱油、酒等还比较吻合。不过,还有些说法就解释不通了。比如,到食堂买饭叫打饭,买豆腐叫打豆腐,还有我们这里有一种地方名吃——壮馍,买个壮馍叫打个壮馍。
为此,翻阅了一下字典,发现“打”有多种意思,其中,能将上述说法解释通的是“获取、购取”,比如打水、打鱼、打野(通常说家禽自己在外寻找食物)就是获取的意思。打酱油、打饭、打豆腐、打壮馍等就是购取的意思。至于购取其他的物品为什么不叫“打”,就说不清了,也许是一种约定俗成吧。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