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魏延到底是忠臣良将还是真有反叛之心?

历史上有三大冤将,一个是西汉三杰之一战神韩信,吕后看其背影有"背相"。一个是三国蜀汉的魏延,杨仪看其脑后有"反骨"。另一个是背上刻上了"尽忠报国"的岳飞,秦桧"害怕他迎回双帝"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魏延脑后有没有凹凸暂不论。但魏延投奔刘备,是在火线上杀了主将开门迎接了刘备,从此为刘备冲锋陷阵。刘备让其镇守一方,除了赵云保卫京都外,魏延可是和五虎四将一样镇守一方。足见刘备欣赏和重用魏延,俨然第六虎将。

魏延身居要职,保得一方安宁,是个智勇双全的优秀将领。从无懈怠,更无边错。刘备临终对魏延都是信赖有加。

诸葛亮辅弼刘禅后,魏延也是克尽职守。虽然魏延和文臣杨仪素不和,甚至魏延怒目相向。诸葛亮也是调和两人关系,并无偏袒。

魏延还是个愿为蜀汉统一中国有所作为的将领,他曾向诸葛亮建议出奇兵于子午谷,奇袭许昌,他愿提一旅人马打头阵。

诸葛亮不想冒险,打消此计谋,失去了一次良机,也没有让魏延建不世之功。诸葛亮忘记了刘备生前所嘱:"马谡之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假如诸葛亮采纳并重用魏延,也许历史有所改变,也给了魏延立奇功的机会。就算风险很大,但魏延无论成功丶还是败亡,都可让魏延以英雄人物正名和收场,就不会有了被人猜疑而身首分离的惨剧了。

诸葛死后,杨仪不等朝廷新的指令,就以老大自据,擅自率军回撒。还派兵阻拦魏延回来告之真相。假造丞相之令:倘如魏延干预,以谋反罪击杀。

这个时候,魏延都蒙在鼓里,只要回来就有把柄以"脑有反骨"之名加以铲除。万一不回来,就有通敌丶投敌之嫌疑。魏延已被杨仪设计好了,终将难逃一死。

魏延死亡,杨仪野心膨胀,竟要统领三军,被诸葛死前向刘禅推荐的相位继承者蒋婉所诱杀。

可见,魏延之反骨,都是杨仪密谋掌权的野心所炮制出来的。杨仪最后落得个害人又害己的悲惨下场。

历史上魏延到底是忠臣良将还是真有反叛之心?

历史上真正的蜀汉后期悲情之将魏延,虽然称不上是一位忠臣良将,也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但为蜀汉江山也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所以他并无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名利之心太重、渴望更高的荣誉和地位,才会违备丞相诸葛亮的临终遗命拒不撤兵。也因此遭来了杀身之祸,被存有旧怨的同僚杨仪借机公报私仇,指使马岱以谋反之罪于阵前诛杀了魏延,并灭了他全家。一代名将魏延被以谋反罪诛杀,确实是蜀国后期一大冤案。

历史上魏延到底是忠臣良将还是真有反叛之心?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许多令后人叹昔的事。汉朝的韩信功高震主,被吕后杀死。大宋精忠报国的岳飞被皇帝赵构和奸臣秦桧毒死。就因为岳飞打到黄龙府,迎请二圣还朝。三国时魏延在刘备活着时很受重用,备死后,孔明对魏延也很重用,并寄于希望。在北伐中原时,向孔明提出进军子舞谷,直捣长安的计划。但此计太冒险,孔明没有采用。孔明锗用人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在历次北伐中,魏延都担当大任,很受孔明赏识。但与主布杨仪交恶,到了水火不容地步。杨仪有才华,深受孔明信任。但他人品低下,是个小人。孔明试图调解二人的误会,但因病死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孔明死后,杨仪野心勃勃,以老大自居,设下奸计杀死魏延,并将其灭族。杨仪后来被杀,落的个可耻下场。可怜魏延惨死并被灭门。

历史上魏延到底是忠臣良将还是真有反叛之心?

良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