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八国联军本来就是各怀鬼胎,都想在大而弱的中国土地上掠夺矿产和财富,当时不是老大的美国就提出:利益均等。不让老牌英帝国一家独大,他们自然不想一下子灭亡"明存实亡"的腐朽清王朝,他们各自要刮分属于自己的利益。假如灭亡中国,一怕英帝国恃强独吞印度那样,要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帝国主义争夺战,显然沒有躺在大清的沙发上,列强稳稳地掠夺财富更好了。其二,国际上还是有共识,尽量保护历史名城。比如二战顾忌东京名都,不然早就化为乌有了。第三才是点上,列强喜欢腐朽清王朝做名义上的天皇,可以永远肆无忌惮地侵略丶瓜分。中国一旦亡国,中华民族就会爆发出比太平天国还要多丶还要强的反抗力,中国是可能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火山,会有多少志士仁人与侵略者做搏杀,那怕同归于尽,这才是列强迟迟也不灭大清的原因。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罗斯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八国联军和日本真没抢劫故宫吗?一、八国联军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二、日本
从七七事变日本占领北京以来,每一年日军都会将在故宫洗劫的文物运至日本本土。故宫中所有容易搬动的文物古迹,几乎都遭到过日军的毒手。仅在1944年,日军就从故宫中抢掠了上万册古籍。为了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甚至连故宫金缸上的金箔金屑都不放过。
因此,不存在日本对故宫秋毫无犯的说法,日军只是没有像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一样,将故宫彻底毁灭罢了。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的摧毁?其实,故宫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能幸免于难,躲过被焚毁的劫数,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洋人的险恶用心。洋人到底有着怎样的险恶用心?
当时的中国几乎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状态,洋人的险恶用心表面上看来是剿灭义和团,实际上是打算对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狠狠地来次“下马威”,而更深次目的说到底就是要让列强的利益在大清帝国的范围内最大化。
显而易见,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光靠一把火烧了故宫根本无法办到,倘若洋人真的一旦这样做了,作为代表皇权统治中心的故宫化为灰烬,那么,势必会引起整个满清贵族与洋人的拼命抗争,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故宫被焚则意味着清朝失去了执行行政职能的权力中枢,中华民族的尊严简直就是被人踩在了地上来回摩擦,这不悖于引发全体中华民族与洋人死磕,届时洋人不仅没有保住在华权益的可能性,甚至大有葬身异国的可能。
而相比之下,对于西方侵略者来说,洗劫、焚烧了作为娱乐休闲场所的圆明园,不仅可以给清朝统治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侮辱,还能趁机大发战争劫难财,将圆明园中无以计数的珍宝劫走,获取丰厚的私人战争回报。
因此,两相比较,八国联军宁可大肆劫掠焚烧圆明园,也不敢烧掉故宫的一砖一瓦,毕竟,归根到底利益诉求的最大化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故此,西方列强也绝不会为了图烧毁故宫的一时快感而结下成为万众之矢的标靶,故宫也正是在洋人的险恶用心运作下最终躲过险被焚毁的劫难。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日本的摧毁?第一,日本没有必要摧毁故宫
因为此时故宫内珍藏的大部分珍贵文物都已经被南迁至大后方,日军即使摧毁故宫也无法得到这些珍贵的文物。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进一步侵略中国,随着长城和热河抗战的爆发,平津地区成为抗日前线。故宫的文物随时有可能沦落敌人之手,因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故宫文物南迁,先后将13427箱文物迁至后方。
第二,摧毁故宫对于日本不利
从日本的野心勃勃的计划之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希望彻底占领中国,并以中国为基础,达到称霸东亚甚至成为全球霸主的目的。因此,日军占领北京以来,一直希望能够将中国作为其殖民地长久统治,而非如八国联军一样抢一把就撤。因此,摧毁故宫,将故宫变成一片废墟,自然不利于日寇长久统治。
而且,北京故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摧毁故宫,虽然能发泄兽性,获取不少文物,但也会进一步增加中国人对于日军的厌恶,这对于日本当然是不利的。
第三,日军需要留着故宫,作为自己的遮羞布。
日军侵略中国以来,在中国扶持了大量的汉奸傀儡政权,如东北地区的以溥仪为傀儡皇帝的伪满洲国,南京以汪精卫为首的伪南京国民政府等等。
虽然这些名目繁多的汉奸政权完全就是对日寇唯命是从的傀儡。但日本为了方便侵略和统治,还是会给这些汉奸政权以起码的“尊重”,以方便这些汉奸们搜刮压榨中国人民,支持日本的战争。而不彻底摧毁故宫,就是日本给汉奸们的“面子”之一。因为日军如果真的摧毁故宫,这些汉奸政权将彻底失去存在的法理。
结语反正这帮洋鬼子来中国这个地儿,都是狼子野心,也怪当时国家太弱,要不然像李云龙一样,来一发意大利炮,轰洋鬼子滚回老家。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八国联军时根本没有躲过,后来日军入侵时,故宫文物早就被迁移了,只是故宫这些建筑在战乱年代保留了下来。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甲午战后民间秘密会社义和团突然大规模爆发,义和团最初是反对清朝统治者,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惨遭镇压,随着西方势力在中国增加,义和团转向支持清政府,改名“虎神”营,口号改为“扶清灭洋”,清政府也开始支持义和团,希望借助义和团那“刀枪不入之躯”抵抗西方,义和团开始井喷式发展,并开始向直隶进发,他们在各地焚烧教堂和教徒的房屋,并且打伤传教士与教徒,这给有狼子野心的西方一个借口,西方借此入侵我国。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匈八国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京,8月14日,北京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掠之损失,其祥数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据《清裨类钞》记载,故宫被枪劫的无价之宝多达数千件,其中有碧玉做的玉弹、咸丰的日录74本、光绪的诗集1本、玉做的大屏风、玉马,黑色的水晶珠子、清朝皇帝的画像、清朝太庙的玉册,金子做的自鸣钟、金子做的水缸,故宫四大藏书阁的珍贵藏书四万多本(初中历史中就有吧),这些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尤其重要的《永乐大典》,被枪劫了,在路途中还遗失了很多部分,这些损失不可估量,日寇还把户部仅有的300万两白银搬走,总之这次八国联军在故宫抢劫的不可估量,我们的损失不可估量。虽然《清裨类钞》是私人撰写的,但不妨它揭露侵略者丑陋的脸。
1937年日寇侵占北京,此时的故宫几乎就剩下一个躯壳了,里面的珍贵人物早就被迁移了,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的文物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又被运往南京,七七事变后,又运往大后方。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被英军洗劫
大家不要把日寇想得有多好,不抢劫故宫?有好东西,他把渣都抢得不剩,抗战期间,日寇把我国多少文物抢劫回国,有些人说故宫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在我国人民心里地位十分的高,日寇害怕破坏、抢劫故宫引起全体中国人民的抵抗,说这话的人脑子有问题吧,它都侵占你大半个国土了,你还不抵抗它,等他毁了一个房子,你再抵抗它?日寇当时有可能就是盲目自信,觉得能侵占中国。
对于这两个恶徒,你还相信它们不会抢劫故宫?近代故宫委屈了几十年,终于在1945年10月10日扬眉吐气了,日寇华北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签订,当时十多万人参加了受降仪式。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八国联军杀进北京时烧毁了圆明园,日军为何没有烧掉故宫?
八国联军杀进北京时,为什么烧毁圆明园却独留故宫,众所周知,清末,八国联军杀入北京城的时候,抢夺了许多财宝,为了掩饰偷盗罪恶,干脆将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一把火烧掉了,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里面被毁的宝物不计其数。八国联军为什么不烧故宫,是想给清庭留一个办公地点,可以不断找清庭勒索钱财。
日军为何没有烧掉故宫?1933年,日军侵入北京后,为什么没有大肆抢掠,并把故宫烧掉呢?因为在华北告急的时候,民国政府就紧急组织,将故宫中价值最高的文物分批运出北京城,直接运往上海。日军占领北京的时候,发现剩余的文物已经不多了,在抢掠了剩下的文物之后,便离开了故宫。
当时的日本人十分的狂妄,以为中国人不堪一击,觉得三个月就能解决中国事变,占领整个中国。如果这时候毁掉了故宫的话,岂不是毁掉了自己的财产?
另外,日本为了让自己扶持的伪满洲国得到世界的承认,正在谋求各国的支持。溥仪可是满清后裔,而且是前任的“皇帝”,如果把他的故宫烧掉了,那把这个满清置于何处?那么这个傀儡皇帝也没有号召力了!
在二战时期,日本和八国联军不一样,八国联军是抢了财宝就回去。日本的目的是侵占中国领土,将中国领土吞并掉,日本在14年中,移民了上百万人到中国,几乎把东北变成日本的领土。狼子野心的日本,妄想完全占领北京,将它完全变成自己的领土,并将故宫变成自己的办公生活区域。综上而言,日本不是因为什么仁慈和良心发现才不烧毁故宫的,而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野心!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不光是对北京紫禁城进行了洗劫,颐和园等也无一幸免!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这当然不是日本人不敢动故宫,这是因为故宫是中国权力的象征,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如果日本破坏这里,那么就是与中国所有的人心都相背。
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既然已经占领了北平,况且当时已经建立了伪满洲国,所以把这里当做自己的东西了,就不需要破坏属于自己的东西了。日本更重要的目标是占领这里,所以没有必要。
那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八国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这是因为他们是想要毁掉自己抢夺珍宝的物证。所有的东西已经经过三天三夜的搜刮,留下的只是一些拿不走的东西和房屋了。
除此之外,日本人还没有推翻清政府,他们还想要跟慈禧签订更多的不平等条约,企图获得更多的利益,总之这是与日本长期的目标相对应的。
在此之前外国商人就要求过通商,可是清朝一直不答应,实行的是闭关锁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经济,不过已经不符合当时的世界趋势了,打开大门是迟早的事。
既然清朝不主动开门,那么就只能用武力了,说到底英法打进北京是为了做生意,抢东西烧房子只是顺带的,如果烧了紫禁城就是跟清朝彻底翻脸了,还怎么做生意?
果然烧了圆明园之后,清朝就妥协了,赶紧出来议和开放口岸,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当时却是准备用武力强占紫禁城的,这个时候有一个日本人出来劝阻。
这个日本人叫川岛浪速,他是早期的日本间谍,当时他的身份是一个翻译,他凭借自己的身份劝服各方,让紫禁城避免了战火和抢掠,他的本意也当然不是为中国好。
跟上面的原因一样,只是为了从中国长期得到好处,不过他的做法受到了清朝大臣的赞扬,清朝的王爷善耆对川岛浪速是感恩戴德,甚至两人还结拜为兄弟。
后来这个善耆还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川岛浪速当养女,这个女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日军女特务川岛芳子,实际这个浪速一心想的是怎么宰割中国,可惜清朝遗老太傻了。
川岛浪速在中国当了几十年的间谍,干的坏事数都数不过来,晚年的浪速在中国捞了一笔钱,然后就回到日本去了,于1948年病死,川岛芳子也于同年在北平被枪毙。
至于侵华日军为什么没有烧火或是炮轰故宫?实际上当时已经没有必要了,里面的宝贝在日军打进北平之前,要么被溥仪拿走了,要么被军阀拿走了,里面没值钱的东西。
当时在伪满还有许多的清朝遗老,溥仪也在那里,日军没有必要去毁掉没用的建筑,去得罪清朝遗老,这是不划算的,所以日军没有去毁掉故宫。
总结:日本人在占领北平期间,之所以不敢公开对故宫文物进行洗劫,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物受到了张庭济等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是被中国人坚强的抗战决心给吓阻了,日寇为了营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假象,也不得不假装友善,在故宫文物的精品已经南迁的情况下,日本人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再付出一些代价来洗劫故宫里的“剩余”文物,如果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那样,大规模洗劫了故宫的文物,那么,必将会激怒中国人,激发中国人的抗战斗志,日本在沦陷区的“治安”会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
为什么故宫能躲过八国联军和日军的抢劫?
八国联军没有抢劫故宫原因分析:
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从朝阳门攻入了北京城,此时大清王朝的所有军队都被派去镇压南方的太平军了,京师附近也只有就是蒙古的僧格林沁所率领的蒙古骑兵了,已无兵可用,联军在拿下北京城后,为了惩罚清政府,下令抢劫和焚烧了北京西苑附近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以示惩罚,但是对于紫禁城,规定只是:加以保护,因为在联军看来,那些宝物并没有多大的用处,联军发动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更多的商埠,寻找一个在华代理人,加上恭亲王奕欣坐镇北京城,从中斡旋,才使紫禁城免遭迫害。
至于1900年的八国联军攻取北京城,是为了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虽然慈禧太后西逃西安,紫禁城里只剩下了几个同治皇帝的老太妃看守紫禁城,联军在进入北京后,明文规定:所有军队不得骚扰紫禁城,只允许抢劫除紫禁城以外的任何地方,为此,当年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午门举行了盛大了阅兵,逼迫清政府进行和谈,要知道,此时正直冬季,联军补给困难,为的就是尽快结束战争,所以才没有公开在故宫里进行抢劫,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激怒清政府,使得和谈陷入僵局,联军的目的就是扶植代理人,并不是想干掉大清,所以紫禁城才得以保全,要不然也会像圆明园那样,被烧掉的。双方为此事整整和谈了一年的时间,才最终在1901年,农历辛丑年在北京签订《辛丑各国和约》,此条约共12份。
如果说,紫禁城里没多少宝贝了,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要知道,在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直系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宣布摄政内阁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条款,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出宫就带走了大量的清宫珍宝,之前在宫里的时候,就以赏赐的名义给了溥杰大量的珍宝和字画,或许你知道这个,建福宫失火事件吧,这库房里藏了大量的古玩字画和珍宝。从嘉庆皇帝以后,这个库房就一直锁了几百年了,都没打开过。直到1924年,由于溥仪开始查宫中丢失珍宝的时候,一些太监为了逃脱责任,才一把火烧了建福宫。在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后,紫禁城里依然还有大量的珍宝,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不久,才进行故宫宝物南迁,存至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北京故宫里依然还有大量的展品。
日军没有抢劫故宫原因分析:
1.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存放。1937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分院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重庆,但有2900余箱未及在南京沦陷之前运出,运往川、渝的文物,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仍有2221箱封存于南京库房,由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2.北平沦陷后,故宫博物院由总务处处长张庭济留守,沦陷之前国民政府对故宫留守人员的训令是“该院留平人员处境艰危自属实情目前应于可能范围内尽力维持仰即遵照。”故宫采取的具体对策是闭馆,仅留中路、内东路对外开放,直到1942年故宫五路全部开放,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任命祝书元为代理院长,公布了整理故宫博物院院务临时办法。1943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分类委员会,开始对现存文物进行整理工作。
3.日据时期故宫文物的损失,主要是在北京“献纳运动”中损失的。1945年3月,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市长,要求“北京特别市官民”,“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藉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之确立。”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统计,“本院(沦陷期间)被征用之铜品2095市斤外,计铜缸66口,铜炮一尊,铜灯亭91件……
4.我觉得,日军没有毁灭故宫,是基于国家战略来考虑的。日本侵略扩张的总战略是“大陆政策”,宣传口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于此,日本既然要全面控制亚洲大陆,就没有必要把占据的土地全部破坏;此外,从故宫在日据时期保持开放的情况来看,日本是将故宫作为一种宣传道具,毁灭故宫只会加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反抗,百害而无一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